宝宝早教培训班:话说美国的讨债公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8:05:45



医生对病人说:“好消息。自从我让我雇的讨债公司停止向你发恐吓信以后,你的血压就降下来了。”

黑道手段
美国人阿莱克斯·摩尔曾做过一个特殊的职业——追债员。在那段时间里,她终日与骚扰电话、恐吓信为伍。
现在,摩尔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天进入美国一家职业讨债公司的情景:一位西装笔挺的经理递给她一本螺旋形的笔记本,给每个人分配每日讨债对象的名单。在对所有员工发表了一番简短的动员讲话后,经理用带有煽动性的语气说:“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
这家公司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60多名工作人员一起在狭小的房间内工作,他们通过电话不停索债。办公室里还有一名总监负责监视所有员工,确保他们在工作中严格执行“讨债操守”。
按照加利福尼亚州的法律规定,放债人不得使用侮辱、暴力等手段骚扰借债人。不过,所谓的“讨债操守”并没有起多大作用。“我每天都在做威胁别人的事情,他们不断指使我在工作中违反法律。”摩尔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向借债人讨债。一旦借债者挂掉摩尔的电话,上级会命令她立刻对此人“电话轰炸”,直到对方愿意开口讲话。
一般情况下,美国法律严厉禁止收债人向第三方透露借债人的信息,包括他们的朋友、同事甚至父母,但摩尔的上级通常命令她无视这些法律。“当我们无法联系到借债人时,我们通常与他们的邻居和亲属联系,让他们在借债人的门上贴一张纸条,通知借债人尽早还债。”摩尔说,尽管这种做法会违反法律,但在讨债这一行,也实属无奈。
“没有做好催债工作的人,会被谩骂、指责和压力所包围,”摩尔解释说,“老板会不留情面地大骂:如果需要的话,那就赶快他妈的恐吓、威胁他们。你们只要把那些该死的钱要回来,做不到就给我滚蛋。”类似于“他妈的(fuck)”这样的词汇,几乎成了公司老板的口头禅。在如此威胁下,摩尔和其他员工不得不采用多种“黑道式”手段讨债。
摩尔的西班牙语并不流利,但她也能听得懂简单的对话。在她的印象中,催债同事们有时会用西班牙语等外语催债,因为该公司的许多借债人都是身在美国的外籍人士。因此,公司员工必须掌握一两门外语。摩尔的同事经常用西班牙语威胁对方,称要把对方驱逐出境:“我们知道你住在那里,所以你最好乖乖地还钱。”
在将近5年的催债生活里,摩尔几乎每天都在拿着电话做同样的事情。这些职业讨债公司的催债者就如那些狂欢游行过后街道上的清洁工一般,帮助放债人收拾残局。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人过度消费的习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愈加放纵,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债务危机而无力偿还借款,死账、坏账比比皆是。2010年,仅美国信用卡公司就有1000亿美元的债务,这还不包括借债人拖欠医院、手机运营商、汽车销售商以及其他放贷机构的债务。
买债公司
按理说,存在如此大的市场,对收债公司来说应该是个好机遇,但收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借债人根本没钱还债。自2008年以来,收缴债务的回扣比例也在直线下降。根据一家美国公司的估计,每收回1美元债务,讨债公司所收取的费用,由原来的30美分下降到现在的20美分。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非法讨债现象日益增多。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称,在美国所有的产业中,他们接到的关于讨债行业的投诉最多。今年早些时候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2年以来,这个行业的投诉足足增加了2倍。2010年,超过5万人向该委员会投诉,称遭到职业讨债公司的严重骚扰。此外,还有1.8万人称追债公司曾对他们使用侮辱和攻击性语言(比上一年增长22%),超过4000名消费者投诉称曾遭遇追债公司的暴力威胁(比上一年增长了66%)。
对于消费者来说,更糟的情况是,随着讨债公司的盛行,升级版的讨债机构应运而生:买债公司。
追债公司并不拥有债务的所有权,他们只能赚取佣金,每追回1美元,其佣金大约在20到50美分之间。债务时间越长,追债公司赚取的佣金越高。但随着死账、坏账的增多,医院、银行等机构倾向于将这些债务卖给专门的买债公司,将债务的所有权转移给后者。
通常情况下,债主以2到5美分的价格出卖1美元的债务。当然,债务的出卖价格取决于借债的时间长短以及其他商业因素。这样,买债公司每追回1美元就能赚取95到98美分的利润,比追债公司高45到78美分;但如果追不回债务的话,那么损失只能由自己承担。
“当追债公司变成买债公司,拥有了债务的所有权,他们更是无所不用其极地逼迫借债人还钱。”达拉斯律师杰瑞·加祖姆贝克表示,如今市场上讨债公司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已经转型成为买债公司。目前,美国大约有2000多家买债公司,一些公司的员工甚至已经超过了1000人。
当某家买债公司不能成功追取债务时,他们会将债务的所有权再次出售,卖给另一家买债公司,直到追回债务为止。事实上,在买债公司之间,这样的交易比比皆是,他们内部还用专门的术语来称呼被多次买卖的债务。比如,“tertiary”代表被买卖三次的债务,而“quad”则代表被买卖四次的债务,对于那些永远也收不回来的债务,业内称之为“僵尸债务”。
“你时不时就会听到某个买债公司买进5年或10年债务的新闻,”长期从事催债业务的米歇尔·邓恩说,“催债工作十分困难,借债人接到电话便说:我有点不记得了,把借债文件发给我吧。接着,他们便消失了。”
“我就这样工作了好几年,太荒谬了。”邓恩介绍说,买债公司每转手一次债权,出售价格就会降低一次,新的买债公司总是信心满满地希望自己的催债员能把债务追回来,因为如果最后一家买债公司能追回欠款,将得到最大化的利润。这其实就像赌博一样,每一家买债公司都心存侥幸,自信他们能比上家做得更好,从而赚更多钱。

暴发户

在买债和催债行业兴起的早期,很多人因为敢于承受风险买下债务而最终大赚一笔,买债公司老板基尔斯滕·安德鲁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上世纪80年代,安德鲁斯从美国银行手中买下金额达150万美元的债务,价格只有1万美元。通过努力,安德鲁斯在短期内就追回80万美元债务,从而大赚一笔;另外一位先驱者是以斯拉·朱克,他首次购买债务仅花5万美元。但在接下来的16个月内,他赚了足足有20万美元。很快,私人投资公司和对冲基金公司纷纷排队找上门来,请求以斯拉·朱克购买他们追讨不回来的死账、坏账。2003年首次购买债务时,以斯拉·朱克只有单独一人从事催债服务,最多不过再加一台电脑。现在,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Bitach Capital,在迈阿密、丹佛、亚特兰大甚至耶路撒冷等地都开设了办事处,员工达150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和其他商业机构在出售债务的定价上开始谨小慎微,像朱克那样以低价买入便轻松赚钱的案例越来越少了。此外,买债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今年46岁的大卫·帕里斯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戴着粗框眼镜,穿一件蓝色西装外套。从前,他梦想成为一名画家,所以在大学取得美术学士学位后,作为一名雕塑家过了几年还算体面的生活。结婚后,他和妻子的生活压力倍增。“我需要更多的美元,所以我开始在一家催债公司做兼职。”那是在1990年。7年后,帕里斯和一些同事开设了一家属于自己的买债公司。
帕里斯说,他公司聘请的员工从来不使用卑劣的方法催债,他不允许催债者在Facebook上与借债人成为好友,以便获得更多私人生活信息。尽管与其他同行相比,帕里斯公司在催债手段上有所顾忌,但业绩依然处于全美前五名。帕里斯始终要求自己的员工以符合法律要求的手段来回收债务,守住底线。“如果某些人欠债了,那么他们也仅仅是欠债了而已,我们只是尽一切努力将这些债务追回来。”帕里斯说。
但并不是所有借债人都打算如数归还自己所欠的债务,有时债务人和借债人之间的关系势同水火。“曾经有借债人对我出言不敬:你知道自己是在和谁说话吗,婊子?”长期从事催债业务的米歇尔·邓恩,经营着一家催债公司,她的催债对象包括兽医、牙医、五金店以及燃油公司等等,这些小企业在经济形势糟糕的背景下,经营举步维艰,拖欠债务的情况屡屡出现。

乌龙“借债人”

这种情况下,讨债公司开始对欠款者实施更加严厉的追债手段。
23岁的布莱恩·雷诺兹此前一直在用信用卡消费,但常常不能按时归还信用卡欠款。于是,银行只好不断降低他的透支额度,并提升对他的罚款。最终,恼羞成怒的雷诺兹决定不再归还信用卡的任何费用。
从那时起,催债者便与布莱恩·雷诺兹打起了耐力战。一开始,一家买债公司向银行买下了布莱恩·雷诺兹所拖欠的债务。该公司频繁地打电话骚扰他,并派遣一名管道工将他家门口的水管破坏,该公司还突然将雷诺兹在北卡罗来纳的拖车拉走。经过双方几个回合的博弈,雷诺兹依然没有还款。现在,这家买债公司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向法院提起诉讼,强制要求雷诺兹还款;要么将债务的所有权再卖给另一家买债公司。
说到起诉,谈何容易?“想想看,如果消费者买了一台平板电视,却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会起诉他吗?不会。因为起诉只会增加银行的成本,甚至还不如放弃这些贷款。”一家总部设在美国俄亥俄州的讨债公司老板约翰·普拉特表示。长期经营讨债生意的普拉特,还专门编写了“讨债教材”——《投资者债务购买指南》。他在书中指出,如果借债人借钱不还,银行或者别的商业公司采取法律手段起诉他们,既要等待法律给予借款人的还款日期,又要承担法律程序带来的金钱和时间成本。因此,大多数企业都愿意雇用职业追债公司解决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讨债公司滥用非法手段讨债的猖獗,因为有强大的市场作支撑,讨债公司开始变得肆无忌惮。曾经做过讨债公司催债员的阿莱克斯·摩尔表示,在做催债员的那段日子里,她见惯了各种非法催债手段,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也五花八门。“事实上,有很多罪犯在从事讨债工作,包括瘾君子和酗酒者。只要有社会保险号码,他们就能从事这份工作。而且其业绩可能比一般人更好,因为他们不择手段。”摩尔说。
此外,问题还来自于买卖债务的马虎记录问题。由于买债公司彼此之间频繁购买债务,以致出现三级、四级甚至更高级别的债务。随着债务链条的逐渐延长,一旦其中某个买债公司弄错了具体数字,就会给借债人带来严重的困扰侵权行为也就容易发生。
57岁的大卫·穆林斯就是乌龙事件的一名受害者。2004年,穆林斯和妻子购买地毯时被商家错误地认为拖欠1300美元现金。事实上,穆林斯夫妇并没有拖欠,只是对方弄错了。
此后,噩梦开始了。讨债公司的催债者们开始频频发动攻势,不断打骚扰电话或发恐吓邮件,要求穆林斯夫妇还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催债者也在不断变化着,负责追讨这笔“债务”的讨债公司也在不断变更。唯一不变的是他们所采取的催债手段:不停的电话骚扰,以及不间断的恐吓邮件。
“他们不停地打我家里的电话,不停地打我和妻子的手机,尽管我已经告诉他们那笔债是商家弄错了。”在这种狂轰滥炸下,穆林斯根本没办法工作,甚至连正常的生活都被破坏。
“他们(催债者)就像是校园里用威吓手段吓唬人的欺凌弱小者,”穆林斯说,“他们不停骚扰的最终目的是要攻破你的心理防线,好让你给他们点什么,以打发他们走开——即便你不曾拖欠他们什么,也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