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予的故事阅读答案:康熙创造的数学术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02:53:55
学数学解方程时,人们总会碰到“元”、“次”、“根(解)”等术语,如“请求出下面这个一元二次的根(解)”。不过,你知道题目中的数学术语“元”、“次”、“根(解)”(当然只是指汉语译名)是谁创造的?说来你也许不信,是清朝的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曾拜比利时的南怀仁等传教士为师,学习天文、数学、地理,还学拉丁文。他虽然聪颖过人,但听外籍教师讲课并不轻松。因为南怀仁等人的汉语和满语水平有限,日常会话还能勉强对付,可要将严谨而高深的科学知识表达出来就显得力不从心了。而当时课本多是外文,因此学习中就必然有许多精力被消耗在语言沟通上,进度不快。
南怀仁在讲方程时句子冗长,吐音又很不清晰,康熙的脑子常常被搞得昏昏糊糊的。怎样才能让老师讲得好懂些呢?一阵冥思苦想后,一个妙法突然冒出来。他向南怀仁建议,将未知数翻译为“元”,最高次数翻译为“次”(限整式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翻译为“根”或“解”……南怀仁用笔认真地记了下来,随即用这些新创术语换下自己原先使用的繁琐词语:“求二‘元’一‘次’方程的‘根(解)’……”果然扫除了很多障碍,提高了教学效率。南怀仁惊疑地盯着康熙,愣怔了一会儿,突然按照西方最亲切的礼节一下子将康熙紧紧抱住:“我读书和教书几十年,还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像您这样肯动脑筋的人牎”
康熙创造的这几个数学术语科学而简洁,十分便于理解和记忆,因此一直延用到今天。
南怀仁神父眼中的"好学"皇帝:康熙华夏文明

南怀仁
外交特权减轻“伴君”压力 水平视角解密“常人”康熙———
确定南怀仁神父和杨光先比试测定日晷后,南怀仁安放好日晷,计算它的投影,准确地标出第二天正午日身投影应该达到的位置,到了第二天,果然他的结果和实际现象完全一致。
但是杨光先却不能计算出投影的位置,无法拿出任何证据在皇帝面前证明自己的意见正确。因此,从这件事情中,康熙皇帝看到了西洋天文学的先进之处,他对南怀仁神父给予了丰厚的赏赐。
此后,康熙皇帝谕令他们分别用中国天文学和西洋天文学的推算方法来推算出日蚀和月蚀,以证明何者能够更为准确。当进行实际测量时,皇上召来礼部官员、朝廷显要和值得信赖的元老列席观看,并谕令务必向他本人报告反映真实情况。
事实证明,实际测量的结果总是和按西洋天文学方法计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因此,康熙皇帝命令采用顺治帝时代汤若望神父翻译的西洋历法。从此以后直至现今,按照康熙皇帝的谕旨,中国采用了西洋历法。
由此契机,康熙皇帝初次认识到了耶稣会派传教士的作用,从而对西洋数学也产生了研究兴趣。众所周知,中国历来极为重视数学,而当时康熙皇帝正当青年,即便是高官显贵和皇子们,这个年龄也是必须要考虑努力钻研学业的。
因此,在完成了计划内的学业以外,他把其余时间全部用于研究数学,抱着一种浓厚的兴趣,他连续两年专心致志地投身于这项研究工作。在这两年里,南怀仁神父给康熙皇帝讲解了主要天文仪器、数学仪器的用法以及几何学、静力学、天文学中最新最简要的内容,并为此特地编写了教材。( 本文来国学参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