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早教机构:从中印关系看毛泽东的发展战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57:30

    本文是与一位网友讨论南亚局势的历史形成时写的,当时准备分成若干章节写成,但新年以来时间很紧,就此将其前两章合并成文与朋友们商榷。

 

    中印关系起始于五十年代,中印两国的元首们普遍意识到了中印关系的重要性,简而言之就是中印两国都面临着沉重的发展与反霸任务,两国有共同的历史经历,有共同的国际战略需求,和则两利,分则两害。如果两国政治家能够因为这种战略利益的重要性,不为国际风云的左右,坚持两国的友好关系,那么可以肯定南亚和整个世界发展方向都将会朝着有利于中印的方向发展。然而首先是印度在中国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困难的关头抛弃了中国,在国际上投向了美苏的联合反中的大合唱。这一点印度的尼赫鲁是非常聪明的,由于从地缘政治上讲,印度的地理位置位于美苏争霸的最远端(不管是从东亚的朝鲜还是从西欧的德国),较少受到美苏的政治压力。而中国则是美苏力图控制的必争之地,中国在发展和国际战略上走自己的道路使美苏受到了战略挑战,于是所有的故事开始了。

 

    相比于曾经的殖民地印度而言,作为一个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严重依赖国际列强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有着别人出钱,我们流血的切肤之痛,为了彻底扯断这些吸血魔鬼的牵绊,中国人民必须清扫房屋,实现国家的彻底解放。因此我们选择了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废除旧中国的一切国家借款,废除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的坚决的斗争态度。正是因为如此,共和国统一战争中的长江上传来了不祥的炮声,尽管那个挨了打的旧霸主最后服输了,反而成为了与新中国最早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列强,但是历史铁的法则还是让新霸主打上了门来。

 

    美国在二战之后首先跳出来干涉中国内政,又在中国建国之初的婴儿阶段,悍然把血盆大口伸到了襁褓的边缘,迫使中国这个虽然幼小,但在血统上却无比彪悍的婴儿毅然出手打掉了豺狼的几颗牙齿。从此以后这个豺狼就无时无刻不在围着这个婴儿嚎叫咆哮却不敢走近半步。因此培养打击中国、骚扰中国的代理人就成为了他们东亚战略的核心,于是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就成了东亚四小龙,于是印度就成了他们首选的可以利用的包围和削弱中国的南亚帮手。于是印度对别国的侵略、肢解,甚至在本国执行种姓制度都成了美苏可以接受的事情,当然,他干涉中国内政,甚至直接侵略中国就更是受到无比的欢迎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执行这一战略的过程中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富,且不说他在朝鲜和越南受到的失败的屈辱,就是为了培植四小和印度这样的事情,他就费了无尽的心力和时间。在其后的六十年代,美国逐渐力不从心的并最后丢掉了争霸的主动权,被迫与中国交好,都与其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前半期执行的反中战略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给新生的中国打开一条成长的血路,毛泽东选择了依靠两霸斗争中的弱势一方,痛击和削弱强势一方的所谓“一边倒”战略。在这个战略中的要点在于必须使两霸的弱势一方意识到中国的巨大的战略价值,使他认识到支持中国是出自其本国的最高国家利益的需要,事实上,后来中美联合抗苏也是同样的战略。

 

    苏联,这个当时于中国有着共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二战中遭受了惨重的人员和经济损失,二战一结束又面临着美国的巨大挑战。实际上在二战结束至朝鲜战争前他们一直在执行着防御的战略势态。朝鲜战争之所以美国敢于组成十七国联军参加朝鲜内战,甚至不顾中国根本与朝鲜内战没有直接联系而悍然以第七舰队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直接干涉中国内政,就是因为美国一直处于攻势状态,风头正盛,利令智昏。中国会因为朝鲜战争而倒向苏联这是斯大林意识到了的,也是他所希望的,但中国直接参战并最终击败联合国军,却是他没有意识到的。当他意识到中国不仅具有战略前沿纵深的意义,居然还具有牵制美国巨大战略能力的重要意义的时候,中国赢得了近代以来第一次黄金般的发展时期。婴儿的中国赢得了一把核保护伞,赢得了数百个大型重工业企业的建造,赢得了培养近千万近现代劳动者的机会,赢得了数千名海外优秀科学家的回归…….,赢得了奠定共和国基石的黄金的十年。

 

    为了这一点,毛泽东付出了他自己的儿子和三十八万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女的宝贵的鲜血的代价。作为代价的副产品,没有必要驻防中国的苏军撤走了,中国实现了收回新疆伊犁、东北旅顺,东长铁路等丢失了近五十年的国家权益。试想如果美军驻扎朝鲜虎视中国,可能即便是毛泽东这样的大家,也只好哀求苏联继续在中国驻军了。再回过头来想,如果是蒋介石之流的投机分子执政,既然苏军驻防中国,美国断然不感侵略东北,哪我还在朝鲜打个什么劲,不如先攘内再攘外吧?可是就是这种所谓机会的利用,中国将会在整个二十世纪都会有外国军队的驻军,中国的发展将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当然,像蒋那样的,也只配被别人丢几块骨头养着,而尼赫鲁的印度战略则比之要高明一些。

 

    朝鲜战争的战争红利持续到了今日,让我们为共和国的创立者和保卫者价值无限的巨大奉献致以虔诚的敬意。

 

    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牵制美国国力的同时,苏联这个两极政治的一方也迅速恢复发展起来,他们迅速炸响了原子弹,在美国人之前将人送上了太空,苏联人民生活迅速改善,国力蒸蒸日上。一方面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利用价值逐渐减少,而控制中国的欲望逐渐增加。此时的苏联与斯大林时代真诚帮助中国的苏联已经不一样了,中国这个成长迅速的少年引起了苏联的猜忌,他们开始在中国寻找他们所谓的利益。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随着苏联模式的严重局限的显露,中国人必须选择走自己的道路,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表现出了十分迥异于其他成员的特征,在国际战略上,中国与印度这样的资本主义第三世界国家有着良好的关系就是这种特征之一。

 

    于是利令智昏的昏招开始找上赫鲁晓夫,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悍然干涉中国内政,企图驻军中国在前,撕毁协议,围堵中国于后,当然也包括挑拨离间和寻找代理人这样的勾当。我不知道中国的历史学家注意没有,在庐山会议期间,有人(据说是肖华)检举彭总在东欧访问期间与苏联军方有过单独接触,我们没有证据证明彭总有过这种接触或在这种接触中有过损害中国利益的事,而且我们也相信彭总没有这样做。但是一个与中国友好的邻邦在下面做这种小动作,只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在中国寻找代理人,二是离间中国政府的内部团结。这就导致了铁骨铮铮的第一代领导人的愤怒,中苏冲突终于爆发。

 

    作为受过苏联人民恩惠的中国人民以一种近于自虐的方式不折不扣的归还了苏联的债务,这本身就表明了中国绝不用原则做交易,哪怕如凤凰引火自焚也要保留自己的尊严、自由和信义的决心。那时的中国就像一个尚未骨骼丰满的少年猝然间流落在风雨中,他忍饥挨饿,甚至发烧发热,如果不是他有着强悍的先天条件和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他就夭折了。不只一个回忆录上提到,毛泽东曾让他的警卫人员下湖捉鱼抓虾改善生活,还将多余的鱼虾卖与食堂换取零钱,然而今天就有人“喜悦”地为毛泽东安排了熊掌和西餐,面对历史天空,我无语凝噎。

 

    在这种不屈不饶,破釜沉舟的态度面前,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种正面冷淡,背面出卖的阴谋应对方式,措施之一就是拉拢印度,出卖中国。这就直接导致了国际共产主义阵线的分裂和间接导致了苏联国家的解体。当然赫鲁晓夫的昏招还不止于此,在国际上当时最令人醒目的昏招之一就是古巴导弹危机,该危机最高潮时期,恰恰是中国愤然反击印度的时候,而该危机结束的时候,中国也鸣金收兵了,我不能不佩服那一代人捕捉战机的能力。

 

    就是在这样一个中国迫切需要朋友的帮助的时刻,许多中国的朋友离中国远去了,他们的远去是他们基于有利自己的国家利益的判断做出的。 印度就是那个离我们远去的朋友,中印关系的交恶是两国战略领域的重大失败,是美苏争霸时代,中偏左和中偏右中等国家被迫服从于苏美战略利益的典型例子。这两个国家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选择了哪怕狂风骤雨、冰刀霜剑也要坚持自己的道路。印度选择了踩在当年的朋友的身上左右逢源,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自以为是的康庄大道。简单的说就是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遭到了美苏两国的联手压迫,而在这种危机的时候,一直与中国有着良好关系的印度做出了中国一定会在内政、和国际上面临重大失败的判断,因此他们迫不及待的在中国的西南做起了印度在中国应具有特殊利益的美梦,充当了两大霸权主义国家试探中国国力和国际国内政治的应对能力的先锋,实际上充当了枪手的角色。仅以十年二十年的战略发展的趋势而论,尼赫鲁具有十分敏锐的战略眼光,以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地位,以苏美共同的遏制中国的战略需求来获得战略收益,这是他可以想到和可以做出的最佳的战略选择,而且印度也确实因此获得巨大的战略红利(具体只要大家研究一下南亚近几十年和现在印度的作为就可以看到)。但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尼赫鲁让印度失去的是什么呢?事实上,印度最大的损失还不是在与中国的交战中败北而大失颜面,它最大的损失在于在战略上将自己定义为遏制中国的筹码,因而使其失去了影响世界争霸的国际棋局的机会。美苏是会因为他的利用价值给予其一些收获,但是与争霸世界的大战略相比,美苏给予他的“左右逢源的源”只能是残羹剩饭。当毛泽东以越战裁决者的身份与尼克松握手的时候,天堂的尼赫鲁一定追悔莫及。改革开放后生活的极为滋润的中国人一定要知道“前人吃苦,后人乘凉”的道理。改革开放的初中期,我们顺风顺水是因为美国承认了中国的地位和实力,他需要我们与他一同对付苏联的缘故。就是这短短的十几年,中国迅速弥补了在轻工业和现代信息产业的不足,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当美国干掉了苏联,再来搞中国时,一方面,中国已经相对羽翼丰满了,另一方面冷战的后果还需要消化,才又给了我们九十年代后十年的机会。翻过世纪,美国遇上了911,主要还是遇上了他自己的经济危机,他遏制中国的发展的最有利时机被错过了,这就是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

 

    于是在南亚出现了一个让全世界瞠目结舌的现象,在世界各地争夺得头破血流的美苏,竟然在南亚争先恐后的笼络一个叫印度的国家。而中国作为印度在五十年代的老朋友,却被他渐渐遗忘以致出卖,以致欺负起来。从一般事理上看,尼赫鲁却有欺负中国的理由。毋庸讳言,大跃进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尤其是在经过了十年的生活改善之后突然出现的大饥荒象泰山一样压抑着中国人的心灵。一直以中国的保护人自居的苏联对中国落井下石,美国在世界各地对支持中国的势力极力打压,以致印度尼西亚的亲中共产党和华人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大血洗。一时间,中国成为了世界各国皆可欺辱的对象,简而言之,就连台湾的蒋介石也以为共产党的末日到了。尼赫鲁的判断是:1、今日的中国是可欺的。2、中国的战略防御重点在东部,西南部的偏远地区是中国的战略末梢,中国鞭长莫及。3、西藏地区是中国控制的薄弱环节,也是中国很有可能放弃的环节。正是根据这种判断,尼赫鲁制定了他所谓的前进政策,意图步步为营,由慢至快的蚕食西藏,他的目的绝不只是当时已在他手中的藏南,事实上包括整个西藏。

 

    可是尼赫鲁还是不了解他的这个邻居,就连今日的许多中国人也不理解那时的中国人民。一个奇怪现象让蒋介石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情报上说老百姓已经水深火热,为什么空投的特工却受到了老百姓满山遍野的象追老鼠一样的追逐。也许是饿得面如菜色的老百姓,可他们一样把入侵的蒋匪军打得丢盔弃甲。看了众多这样的事例后,笔者不能不信服二十年前一位已经故去的老人说的话:毛泽东是做错了事,但他是我们老百姓自己的人!我敢肯定蒋介石在这件事上没有与尼赫鲁有什么情报上的往来,如果尼赫鲁知道了这种咄咄怪事,他一定不敢贸然步入中国的西藏。而美国倒是可能与蒋介石有过情报的来往,于是他们最终也没有敢利用中国的艰难干掉中国。于是印度军队如笨牛爬坡似的上来了,逼近了麦克麦克马洪线,逼近了中国人忍耐的底线。

 

    我现在开始能够理解“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带有什么样的情怀,我能感受到这个湖南汉子面对无耻背叛和狗仗人势的叫嚣时,心中是多么的屈辱和愤怒。如果一个懦夫的忍耐是一滩扶不起的烂泥,那么一个英雄的忍耐就是夏日翻滚的乌云中愤含的惊雷。

 

    周恩来一次又一次的出访印度,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尼赫鲁,一次又一次的告诫印度人民,中国是印度的友好邻邦,几千年了,中国与印度从来没有正面的冲突和仇怨。中国和印度的边界问题是英帝国主义遗留的地雷,中印不应该为此大动干戈。最后,以至于周恩来暗示只要印度顾全中印关系的大局,中国可以在边界问题上做出某种让步。可是印度政府一意孤行,他们以一种民主的姿态出现,利用媒介、议会一次又一次的羞辱中国的诚意,最后,陈老总愤然扔掉了外长的头衔,以一个元帅的威严发誓应战,为了和平,中国做到了仁慈义尽。为什么中国要费这样大周折避免与印度的战争呢?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印交恶,利在美苏,这就是为什么我说“中印关系的交恶是两国战略领域的重大失败”,而不是中印哪一个国家的失败的原因。在中印战争的棋盘上从来都有两个不露面的参与者,中印一旦交恶他们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战略从来都是双方的,甚至是多方的,美好的愿望不等于事实的发展,中印的失败最终还是到来了。一个滑稽的喜剧出现了,一生手拿笔杆,少拿枪杆的毛泽东、一生都拿着枪杆的十大元帅,面对着喜马拉雅山下疯狂嚎叫的中将、少将、准将们,不知他们是否忍笑不禁。

 

    由于印度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义为美苏遏制中国的主要帮手,实际上他主要的战略得利地域就被局限于南亚一隅。因此面对印度的咄咄逼人的战略挑战,毛泽东制定了针锋相对的遏制印度的南亚战略,主要要点就是让印度在南亚的战略利益受到限制,同时对他形成中国的军事战略威慑,从而有效形成南亚战略均势。

 

    印度之所以在二战之后选择了退居南亚一隅的区域小霸战略,是与他在南亚不利的战略地位有关的。由于蒙巴顿方案的印度次大陆政治布局,在印度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东西巴基斯坦,而在分治的过程中穆斯林与印度教教徒又产生了血海深仇,这是英帝国主义转身逃逸时遗留在这里的又一堆大粪。对此,印度至今没有合理的解决之道,五十年代作为朋友的中国曾对真纳的巴基斯坦和甘地的印度怀有相同的友好的映像和态度。在周公印度尼西亚的之行中还试图为他们搭桥调解,事实上,所有理智的人都知道,印巴之争的出路在于双方在时间的弥合之下实现和解。可是事情的发展告诉我们,理智不能代表人类的企图,在国际战略上不惜以担任美苏遏制中国的棋子的印度在腾出了巨大的战略力量之后,他在南亚本区域的战略就不再是防御性的而是咄咄逼人的进攻战略。于是东西巴基斯坦以及其两侧的阿富汗和缅甸就成了印度进攻战略的矛头指向。在中印交恶的早期尽管这种战略势态已经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但是毕竟还没有演变成为真正的热战,正是如此我们才不能不对我们的前辈在南亚威慑战略布局中如此具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根据敌人的敌人即我们的朋友,敌之要点即我之要点的战略原则。在尼赫鲁咄咄逼人的战略压迫之下,毛泽东果断实施了南亚的布局。

 

    首先是中国迅速调整了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对与美国有着传统的或者说其立国战略就是依靠美国的巴基斯坦,中国摒弃了意识形态的偏见,与其建立了正常并逐渐友好的国家关系。开始在与这个潜在的南亚战略盟友有关的战略要点上开始采点布局,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加快了新藏公路的修建,新藏公路经过阿克赛钦地区,该地区正处于克什米尔的东北端,是印度次大陆几条大河的发源地,他的正南三百公里即印度首都新德里,他的正西500—600公里就是巴控克什米尔西北外侧的伊斯兰堡。在五十年代的末期,这个空气稀薄的蛮荒之地几乎无人问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以几乎每公里一人的巨大代价,不屈不饶的接近并通过了这一地区,当有一天人民日报上登出了新藏公路通车的消息时,自恃很高的尼赫鲁才蓦然发现了这一地区的巨大战略价值。后来,当印巴战争进行到印度几乎就要吃掉巴基斯坦的危机关头,中国毅然发出了印军再前进一步,中国军队将会介入的警告的时候,人们赫然发现阿克赛钦的中国军队居然正好处在从克什米尔进攻巴基斯坦的主要印军进攻方向的后翼。中国军队只需几日就可以攻克列城这个印军的主要补给基地,甚至只要中国军队愿意,他们可以直插印度首都将印度彻底瘫痪。再不济,在阿克赛钦这个屋脊上的中国雷达可以将巴印两国任何起飞的军机看的一清二楚,我不知道中国政府是否利用了这一优势为巴基斯坦提供过帮助,巴基斯坦空军在没有预警机的情况下,在与绝对优势的印军较量过程中居然不落下风,是否可以告诉我们一些什么呢?阿克赛钦这个被今天某些忽悠中国人用西部的蛮荒高地兑换东部藏南的精英们企图放弃的地方是中国人干预南亚风云的主要发言权。从这里可以看出,今天的精英们不是因为脑残而对这个国家的战略利益视而不见,就是他们有迥异于这个国家的不可告人的特殊利益。是否战略家可以用其能否发现国家利益的所在来判断,是否高明政治家可以用是否能果断采取措施维护国家利益来判断。用以上的原则,我们可以判断毛泽东、尼赫鲁和今天的当今精英的差异。

 

    五十年代的早期,印度在中印边界处于相对有利地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存在一个于中国政府难于管理的西藏地方噶厦政府,这个政府服务于奴隶主,早在英帝国主义时期即与干涉中国西藏事务的外部势力勾结。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的早年,由于兵力的不足,只好先控制战略要点,于是印度在麦克马洪线以南一步一步的朝着拉萨的方向过来了。面对国家领土的沦丧,血性的人民解放军早就不可遏制的产生了痛击印度的冲动,但是碍于中印友好大局和噶厦政府这个累赘而不能有所行动。到了五十年代的末期,噶厦政府可以说是天怒人怨,终于这个脓包因为他们自己背叛国家和欺压西藏广大农奴的自作孽被撕开了。谭冠三,张国华这两位老红军在福康安之后两百年,开始了平叛斗争,他们彻底摧毁了奴隶制,他们是中国的格兰特、谢尔曼,他们是中国人民的恩人。于是在六十年代的初年,印度人赫然发现在他们的对面更高,更冷、更荒凉、更缺氧的山地上,出现了一群衣衫褴褛但热情洋溢的青年,他们一步一步的将阵地逼迫到了自己的阵地前沿几米的地方。这些青年可能只能算这些印度老兵的儿孙辈,但他们中每一个人手持五六式步枪站在敌人面前时,面对他们义无反顾的眼神,没有人不感到胆颤心惊、腿脚发软。

 

    从局部上说尼赫鲁的打点是很准的,藏南是印度最靠近拉萨的方向,是传统上西方列强干涉中国西藏内政的出击方向,可是对中国来说这里只是整个南亚战略的一个局部,因为这里的印度一方是印度的东北部飞地,这里与印度本土连接的位置是位于今天的孟加拉和锡金之间的一条狭窄的走廊,因此在这里打击印度只能使印度有肤浅之痒,难以给他跗骨之痛。另外一方面由于这里是喜马拉雅山的南翼,是世界上雨量最大的地区,从南侧的平原到雪线的200—300公里的纵深,也就是今天的藏南争议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多发区。每年的雨季和冬季至少8个月是人类通行最艰难的地区之一,越过喜马拉雅雪线向南驻军每一公里都会消耗超过驻军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后勤保障需求。同样离开平原北上每一公里同样会导致难以想象的物资消耗。因此在这一方向上,毛泽东采取了一种既不后退又不前进的将阵地稳定在雪线(麦克马洪线)以南几公里范围内的犬牙交错、武装共存的牵制战略。而在这个战略中,雪线以南近一百—两百公里的纵深在印度手中,从而导致了今天中国民族主义者对中国南亚势态的主要诟病。先抛开领土得失的争论,让我们先看看藏南这几十年的军事势态。过去的六十年里,为了保藏藏南的均势,中国在这个方向上投入了不到两个山地旅,约两万人的代价,而我们的印度对手则在这里投入了近两个集团军12万左右的军队,而且最近他们还在不断增兵,增加他们所谓的世界最精锐的山地部队。考虑到几十年这连绵山地的各哨所和军队的巨大消耗,我相信最痛恨毛泽东的一定不是中国的民族主义者,一定是雪线下那些哭笑不得的印度士兵和每天面对天文补给需求的军需官,说不一定还包括制定军队预算的印度政客。但这些还不是问题的主要方面,更重要的问题是有包括四师这样的众多印度精锐被牵制在东线,西线巴基斯坦和南线孟加拉的压力就会小很多,我们在其他方向上获利的可能就更大。所以藏南这个大鸡肋放在印度手中,只要我们每隔两三年搞一次小紧张,印度迟早有一天会坐下来和我们讨论他的归属。最后,在这个地区的达旺、德让宗、亚东方向,紧靠锡金的河谷走廊,也就是中印战争的主要战役发生地,是整个藏南战略纵深最浅的地带,也是印度东北飞地的瓶颈,如果边界有事,我们不妨来个敌进我进,关门打狗。所以,藏南不仅对中国军队是一个死地,对印度又何尝不是如此,活地必争,死地勿入这是孙子兵法告诉我们中国人的真理,毛泽东不仅灵活的应用了这一真理,而且将那里变成了印度永远流血的伤口,变成了遏制和消耗印度国力的手段,真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其后毛泽东选择了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高潮时发起了反击作战,尼赫鲁这时才明白,你可以靠两霸,但总有两霸自顾不暇,让你靠不上的时候。于是战场上的摧枯拉朽就像骑驴看唱本似的顺理成章起来,中国军队不仅一举击溃了印军边防主力,而且将四师这样的印军主力兵团也打了个落花流水。然后在美苏导弹危机即将解决前反击战嘎然而止,没有给美苏留下一丝一毫的破绽。印度这个美苏的宠儿面对着道义和军事上的双重失败欲哭无泪,不久尼赫鲁一命归西,前进政策变成了世人的笑柄。当然这样的胜利还包含着张国华、丁盛这样的边防名将的心血,但那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总结起来,从国际战略上说,即便今日,印度也还是与中国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两国和则两利,战则两害。试想如果中印两国之一国处于极度贫困和极度不安的世态中,请问世界哪里有真正的共同富裕和文明,毕竟这是两个几乎占了世界二分之一人口的国家啊。如果印度一定要坚持尼赫鲁为其制定的遏制中国的战略,中国由于其先辈的的努力和今天巨大的国力可以忽略其影响,而印度则将永远被置于从属被动的地位。相反如果印度与中国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实现持久友好,则印度必将可以解放巨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用于国家建设,从而实现印度的和平崛起,实现印度甘地、尼赫鲁的夙愿。中国当代的中国人应当清楚的理解前辈维护中印友好的佛心善愿,不宜轻起战端。但如果有人利令智昏,挑战中国的国家底线,我辈应当不愧先辈希望,毅然将其痛斩马下。

 

    回过头来看今天的南亚势态,我们不能不说,前辈把最有利的势态和最有力的遏制手段留给了我们。今天,通过缅甸的能源通道,通过巴基斯坦的南亚桥头堡,都为我们进入印度洋开辟了道路。难道我们需要的主要战略目标不是保障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崛起吗?南亚的能源通道,反分裂的西北亚的地缘战略需求,无时无刻不告诉我们,毛泽东的战略遗产是使我们最宝贵的战略资源。让我们体会前辈的苦心和奋斗,干出无愧先辈的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