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Carter妻子:刘氏远古世系新探 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6:02:06

七六世:2 (邦公四子)字常,又字戀溪,西漢孝文皇帝,高祖劉邦四子,薄太后所生。妣竇氏、熊氏、蔣氏、薄氏、郤氏等。生於高祖五年己亥(西元前202年)正月丁卯日,公初受封代王,呂後八年辛酉(西元前180年)太尉周勃、丞相陳平、朱虛侯劉章等誅諸呂,閏九月迎代王即皇帝位。以陳平、周勃爲左右丞相,議定天下振窮養老之詔,文帝二年癸亥(西元前178年),詔舉賢良方正,以為職任,文帝六年丁卯(西元前174年),以賈誼爲梁王太傅,陳治安策恭儉爲務,以德化民,是以海內富庶,興於禮義,提倡農耕,免農田租稅凡十二年,主張清靜無爲,與民休息,故全國經濟漸次恢復,政治穩定,在歷代帝王中,以生活儉素稱。舊史與其子景帝兩代並稱為“文景”之治。卒於文帝後元七年甲申(西元前157年)六月己亥日,享壽四十六歲,在位二十三年,葬於古雍州(陝西省)西安市城外壩陵,位於白鹿原北側、席王街道莫靈廟村南側,距西安十餘公里,陵基依坡而成,氣勢磅礴,尤如鳳凰展翅,故此稱鳳凰咀。尊諡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壬戌(西元前179年)登位。帝奉母至孝,母病藥必親嘗跪進,二十四孝中列為第三位。漢文帝元年壬戌(西元前179年)陳平卒,大尉周勃爲相。帝好黃老家言,其爲政以清靜仁儉爲主,除內刑及收拿相坐律,免田租,獎勵忠孝力田,賑穹養老,取消趙佗(南閩越南)帝號,稱臣奉嘗,對匈奴和親,漢興除秦煩苛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太子劉啟接位。妣竇氏清河又名觀律(今河北衡水東)人,少時家貧,常采桑養蠶,生年未詳,卒于武帝建元六年丙午(西元前135年)五月,殉合葬白鹿原南,與文帝霸陵分居原之兩端,屬合葬。因其位於霸陵南,故稱南園。據記載:霸陵在白鹿原原頭的斷崖上鑿洞爲玄宮,內部以石砌築,幷有排水系統,墓門、墓道、墓室以石片壘砌,工程十分浩大。妣熊氏,生卒年未詳。葬於古徐州(江蘇省)鎮江府江村、王母點兵形。妣蔣氏,生卒年未詳。葬於古南徐州(江蘇省)鎮江府江村、王母點兵形.坐南向北。竇氏生二子:1劉啟(景帝)2劉武;薄後生二子:3劉參、4劉楫。妣郤氏,生卒年未詳葬於古南徐州(江蘇省)鎮江府江村、王母點兵形。生二子:5劉彧妣易氏;6劉載。妣文氏生:7劉戩妣馬氏。(567三子均遷四川)。絳侯公主史書未留名,嫁給周勃之子,絳侯(食邑8180戶)周勝之,按西漢慣例,稱爲:絳侯公主,館陶公主劉嫖(竇皇后之女),嫁給堂邑侯(食邑1800戶)陳午,所以又稱堂邑公主,武帝時稱竇太主。

    長子劉啟:(孝文帝劉恒長子)字佩,又字開,西漢孝景 皇帝,景帝母竇氏。妣薄氏、齊氏、魯氏、王氏、賈氏等。生於漢惠帝七年癸醜(西元前188年)二月丙申日,卒子景帝後元三年庚子(西元前141年)正月甲子日,孝景皇帝崩。享壽四十八歲,在位十七年,葬於陽陵,漢景帝陵,在陝西鹹陽縣東、高陵縣西南,《漢書晾商紀》“後三年,葬陽陵”,臣瓚曰,在長官東北四十五裏弋陽山,改名陽陵山。尊諡孝景皇帝。孝景皇帝系太宗孝文皇帝長子,孝文前元元年壬戌(西元前179年)孝文元年立太子。立長子劉啟為太子。文帝後元七年甲申(西元前157年)六月丁未,太子立。即皇帝位,尊祖父之帝業,孝景前元元年乙酉(西元前156年)立孝文皇帝廟,郡國為太宗廟。采納晁錯意見,削諸侯封地,以周亞夫爲太尉,討平七國,中央集權政體得以鞏固,繼文帝重農抑末,整頓吏治,天下豐稔,如周代成、康之盛世。妣薄氏(皇后),生卒年未詳。葬於古徐州府(江蘇省)沛縣小地名池江、犀牛望月形。薄氏生一子:劉餘(按:此系譜裁,但史書未載簿後有子)。妣齊氏,生卒年未詳。葬於古徐州府(江蘇省)沛縣小地名池江、犀牛望月形。齊氏生五子:1劉德、2劉閼(一作劉壽)、3劉越、4劉乘、5劉舜。妣魯氏,生卒年未詳。葬於古徐州府(江蘇省)沛縣小地名池江、犀牛望月形。魯氏生五子:1劉非、2劉發、3劉端、4劉寄、5劉榮。妣王氏,名志,生卒年未詳,葬于古徐州府(江蘇省)沛縣小地名池江、犀牛望月形。王氏生一子:劉徹(劉徹即漢武帝,一脈至漢孺子嬰)。妣賈氏,生卒年未詳。葬於古徐州府(江蘇省)沛縣小地名池江、犀牛望月形。賈氏生二子:1劉彭祖、2劉勝。共生十四子:1劉德(河間王);2劉閼(劉壽)臨江王;3劉餘(淮陽王,徙封魯王);4劉非(汝南王,徙封江都王);5劉彭祖(廣川王,徙封趙敬王);6劉發(長沙王);7劉端(膠西幹王);8劉勝(中山靖王);9劉榮(初立為太子,廢為臨江王);10劉徹(初封膠東王,後立為太子繼帝位,即漢武帝);11劉越(廣川惠王);12劉寄(膠東康王);13劉乘(清河衰王);14劉舜(常山憲王)。

    孝景前元二年丙戌(西元前155年)立皇子德為河間王,閼為臨江王,餘為淮陽王,非為汝南王,彭祖為廣川王,發為長沙王。孝景前元三年丁亥(西元前154年)皇子端爲膠西王,勝爲中山王。孝景前元四年戊子(西元前153年)立太子。孝景前元六年庚寅(西元前151年)徙廣川王彭祖為趙王。孝景前元七年辛卯(西元前150年)廢太子榮為臨江王。四月丁巳,膠東王徹立為太子。孝景中元二年癸巳(西元前148年)皇子越為廣川王,寄為膠東王。

    次子劉武詳下

    三子劉參:初封太原王,更為代王;劉參(孝文帝劉恒三子)孝文前元元年壬戌(西元前179年)初置太原,都晉陽。文帝二年癸亥(西元前178年)二月乙卯,初王參元年,封爲太原王,孝文前元四年乙丑(西元前176年)太原王參更號為代王三年,實居太原,是為孝王。改封為代王,複並得太原,都晉陽如文帝代時,孝文前元七年戊辰(西元前173年)來朝。孝文前元十一年壬申(西元前169年)來朝。文帝後元二年己卯(西元前162年)薨。在王位共十七年,諡為代孝王。劉參後裔多代居住山西。生子:劉登,(餘未詳)。

    四子劉揖:又曰劉勝(孝文帝劉恒四子),梁懷王。孝文前元元年壬戌(西元前179年)複置梁國。孝文前元二年癸亥(西元前178年)二月乙卯,初封懷王。後封劉勝爲梁王,孝文前元七年戊辰(西元前173年)來朝。劉勝好《詩》、《書》,文帝甚愛之,孝文十一年壬申(西元前169年)來朝。薨。葬于河南永城北三十餘公里的芒碭山南、保安山東,墓室依山而造,規模宏大。在梁王位十年。謚爲梁懷王。無後。

                恒公(劉邦四子)系下

    七七世:3 (恒公次子)梁 孝王劉武(竇皇后之子)恒公次子,孝景帝親弟,生母竇太后。孝文前元二年癸亥(西元前178年)二月乙卯,初王武元年,立為代王。孝文前元三年甲子(西元前177年)複置淮陽國,徙淮陽。孝文前元四年乙丑(西元前176年)代王武徙淮陽三年。劉武徙封淮陽王。孝文前元七年戊辰(西元前173年)來朝。孝文前元九年庚午(西元前171年)來朝。孝文前元十一年壬申(西元前169年)來朝。徙梁,爲郡。孝文前元十二年癸酉(西元前168年)淮陽王劉武又改封爲梁王。孝文前元十五年丙子(西元前165年)來朝。孝文後元三年庚辰(西元前161年)來朝。孝文後元六年癸未(西元前158年)來朝。孝景前元二年丙戌(西元前155年)來朝。孝景前元三年丁亥(西元前154年)來朝。孝景前元七年辛卯(西元前150年)來朝。孝景中元二年癸巳(西元前148年)來朝。孝景中元六年丁酉(西元前144年)來朝。六月六日去世,(前168年至前143年)在王位共三十五年,謚爲梁孝王。梁孝王武薨,分梁爲五國,王諸子:買爲梁王,明爲濟川王,彭離爲濟東王,定爲山陽王,不識爲濟陰王。(古代名人錄):劉武(前一八四至前一四四年)。

劉武是漢文帝劉恒的次子,文帝二年(約西元前178年)立為代王;四年徙為淮陽王;十二年又徙爲梁王,卒于景帝中元六年。他與景帝同爲竇皇后所生,性至孝,深得太后歡,每入朝常久留都中不歸,景帝立,未置太子,偶于宴食間言,將來必傅位於武。吳、楚等七國反,先擊梁地,武固拒吳、楚座敗明年,(約西元前一五三年)帝立太子,梁以最親而有功,又爲大國,賞賜不可勝道。武於是築東苑方三百餘裏,廣睢陽城七十裏,四十八城疆域,招延四方豪傑及文士其時鄒陽、枚乘、莊忌一流人都來梁,於是梁國文學,稱盛一時,後栗太子廢太后欲以武爲嗣,大臣及袁盎等關說于帝,太后之議遂不果行。武從羊勝公孫詭之謀,使人刺殺袁盎及其他與議之臣十餘人。於是帝疑武所使,案之果然,使吏至梁捕羊勝公孫詭。武不得已,從梁相軒丘豹等之諫,令勝詭皆自殺,已則乘布車入關詣闕下謝罪。然嗣後入朝,欲留,帝不許。忽忽不樂,中熱疾,景帝六年夏四月卒。太后聞武卒,疑爲帝所害,悲痛不食。帝哀恐,與長公主計,盡立武諸子為王。太后始悅而進餐。武自代徙梁,共在位三十五年,卒謚孝王。葬於永城碭山的保安山後,漢代梁國國王皆擇山而葬。永城碭山的保安山西漢梁國國王、王后、嬪妃和大臣陪葬墓20餘座,分佈於各個山頭。其中規模較大、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梁孝王和王后墓、柿園彩色壁畫墓、僖山金縷玉衣墓等,皆爲斬山作槨、石爲藏的石崖墓。梁孝王墓位於保安山南麓東側,由墓道、車馬室、甬道、主室、回廊、排水設施等組成,室內面積700餘平方米,容 2800立方米。王后墓與梁孝王墓南北幷列相距200米,由東西2個墓道、1個南通道、3個甬道、2個主室(前後宮)、回廊和34個側室組成,東西全長210米,最寬處72.6米,墓內最高處4.4米,室內面積1600平方米,總容積6500立方米。柿園漢墓由墓道、甬道、主室、棺床室、厠所室、沐浴室等個室組成,主室頂部及南壁有近30平方米的彩色壁畫,繪製青龍、白虎、朱雀、靈芝及雲氣紋裝飾圖案。墓內 出土40多件彩繪陶俑、24輛車的鎏金車馬器和1萬餘斤銅錢。芒碭山西漢梁王墓群還包括陵墻、陪葬坑、陵寢建築基址等。李王后墓也是斬山爲廊,穿石爲藏的大型岩洞墓,規模龐大,結構複雜。該墓是一個由兩條墓道、3條甬道、前庭、前室、後室、隧道、排水系統和34個側室等部分構成的龐大地下建築群。李王后墓東西全長210.5米,最寬處72.6米,墓內最高處4.4米,總面積1600多平方米,總容積6500餘立方米。因爲墓內容積巨大,李王后墓曾被稱爲天下石室第一陵。李白有詩雲: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舞影歌聲散綠池,空余汴水東流

武公自受封至去世,共爲王三十五年,爲梁王二十四年。孝王死後樑國一分為五,為其五子封國。

詩曰:王乃漢高嫡孫、漢文次子、漢景之母弟。三封再徙爲梁王,國在睢陽膏腴地。梁王慈孝人共聞,兄皇視若干城器。帝共車輦同出入,曾許千秋萬歲事。會當吳楚七國反,屠城先下樑棘壁。梁居沖要屏長安,王拒叛兵功蓋世。太后愛如掌上珠,賞賜金寶不勝計。梁王意氣漸驕侈,旌旗車服擬警蹕。弓弩財貨積如山,城池宮苑僭逾制。四方豪傑來座上,中有奇詭計謀士。原說兄終由弟及,孰料朝臣皆異議。微聞袁盎有關說,陰使賊客入行刺。天子明察誅羊孫,手足自此傷和氣。北獵良山意忽忽,足出牛背王薨斃。山陵地宮金寶多,留與曹瞞充軍餼。國分賜封小兒女,五國次第各陵替。

【自注】王乃句:梁王劉武,高祖劉邦孫,孝文帝劉恒次子,與兄孝景帝劉啓同爲竇太后所出。弟參、弟揖,諸姬所生。梁王薨,謚孝。三封再徙:武初封代王,徙封淮陽王,再徙封梁王。國在睢陽:《括地志》:“漢文帝封子武於大樑,以其卑濕,徙睢陽”。千秋萬歲事:《史記"梁孝王世家》:“上與梁王燕飲,嘗從容言曰:‘千秋萬歲後傳于王’。王辭謝。雖知非至言,然內心喜。”警蹕:《史記"梁孝王世家》:“得賜天子旌旗,出從千乘萬騎,擬于天子。出言蹕,入言警。”《索隱》:“言出入者,互文耳,入亦有蹕。”微聞句:《史記"梁孝王世家》:上廢栗太子,大臣及袁盎等有所關說于景帝,竇太后義格,亦遂不復言以梁王爲嗣事由此羊孫:羊勝、公孫詭,梁王門客,因受梁王指示刺殺袁盎等,爲景帝使者追捕而被迫自殺。良山:《漢書》作“梁山”。足出牛背:《史記"梁孝王世家》:梁王“北獵良山,有獻牛,足出背上,孝王惡之。六月中,病熱,六日卒”。《索隱》張宴雲:“足當處下,所以輔身也。今出背上,象孝王背朝以幹上也。”國分句:《史記"梁孝王世家》:景帝與長公主計之,乃分梁爲五國,盡立孝王男五人爲王,女五人皆食湯沐邑,皆封郡主。

梁孝王配李氏、叔氏、孫氏生五子:1買、2明、3彭離、4定、5不識。

次子濟川王劉明:桓邑侯劉明。桓邑,以梁孝王子侯。中五年孝景中元五年丙申(西元前145年)五月丁卯,侯明元年。中六年孝景中元六年丁酉(西元前144年),為濟川王,國除。初封桓邑侯,孝景中元五年丙申(西元前145年)分為濟川國。孝景中元六年丁酉(西元前144年)五月丙戌,初王明元年,封為濟川王。以射殺其中尉,孝武建元四年甲辰(西元前137年)劉明被朝廷廢為庶人,國除為郡。在濟川王位八年。後裔未詳。

    三子彭離:濟東王。孝景中元五年丙申(西元前145年)分為濟東國。孝景中元六年丁酉(西元前144年)五月丙戌,初王彭離元年,封為濟東王。孝武元光四年庚戌(西元前131年)來朝。孝武元朔四年丙辰(西元前125年)來朝。孝武元狩四年壬戌(西元前119年)來朝。孝武元鼎元年乙丑(西元前116年)剽攻殺人,暮夜與奴輩及亡命少年數十人掄劫殺人,奪取財物,所殺發覺者百餘人,國人莫敢夜行,被殺者之子上告,劉彭離被廢為庶人。遷上庸,國為大河郡。劉彭離在濟東王位二十九年。後裔未詳。

    四子山陽王劉定:孝景中元五年丙申(西元前145年)分為山陽國。孝景中元六年丁酉(西元前144年)五月丙戌,初王定元年,劉定受封為山陽哀王。孝景後元元年戊戌(西元前143年)薨,在山陽王位二年。 無後,國除。

    五子濟陰王劉不識:孝景中元五年丙申(西元前145年)分為濟陰國。孝景中元六年丁酉(西元前144年)五月丙戌,初王不識元年,封為濟陰哀王。孝武建元三年癸卯(西元前138年)來朝。後裔未詳。

            劉買(梁孝王劉武公長子)系下

    七八世4劉買(武公長子),乘氏侯,梁共王。妣陳氏,乘氏侯劉買。索隱縣名,屬濟陰。以梁孝王子侯。孝景中元五年丙申(西元前145年)五月丁卯,侯買元年。中六年孝景中元六年丁酉(西元前144年),侯買嗣爲梁王,國除。孝景後元元年戊戌(西元前143年)嗣封梁王,孝武建元三年癸卯(西元前138年)明殺中傅。廢遷房陵。集解徐廣曰:一作『太傅』。孝武建元四年甲辰(西元前137年)薨。劉買去世,殉葬永城碭山的保安山柿園漢墓,位於保安山東南400米的餘坡上,也屬保安山,它低於保安山主峰30米左右,以山為陵的石室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巷道及側室組成。全墓長95.7米,最寬處13.5米,墓道和甬道用塞石封堵。有守陵俑、守門俑、女俑、騎士俑等。騎士俑共40件,分佈於墓道南北兩側。在梁王位七年,謚爲梁共王。劉買的梁國只有18城,面積已大不如他的父親劉武時。劉買在位7年去世,他的長子劉襄在西元前136年繼任第三代梁王,史稱梁平王。梁平王時,朝廷又以梁國李太后有淫穢行爲以及劉襄爲人不孝等原因,再削去梁國的8個城,這樣梁國僅剩10城,勢力已大為削弱。劉襄在位39年去世,傳位給他的兒子劉毋傷,梁貞王劉毋傷傳位梁敬王劉定國。妣陳氏,生五子:1梁平王襄、2梁哀侯仁、3濟陰太守獻、4山陽太守典、5濟川太守辛。

    七九世:5襄公(劉買長子)梁平王。陳太后所生。妣任氏,孝武建元五年乙巳(西元前136年)平王襄元年。劉襄嗣梁王位。孝武元朔二年甲寅(西元前127年)來朝。孝武太初四年庚辰(西元前101年)來朝。劉襄寵其後任氏,任氏與祖母李太后爭梁孝王所藏雷尊,又不持李太后喪,其事上聞,以不孝削封邑五縣。孝武天漢四年甲申(西元前97年)劉襄去世,殉葬永城碭山的保安山柿園漢墓群,(前136年至前96年)在梁王位四十年,謚爲梁平王。妣任氏子一:毋傷。

    八十世:6毋傷公(劉襄之子)孝武太始元年乙酉(西元前96年)劉毋傷嗣梁王位。孝昭始元年乙未(西元前86年)劉毋傷去世,殉葬永城碭山的保安山柿園漢墓群,(前96年至前85年)在梁王位十一年,謚爲梁貞王。

妣黃氏生一子:定國。

    八一世:7定國公(毋傷之子)孝昭始元二年丙申(西元前85年)劉定國嗣梁王位。孝元初元三年乙亥(西元前46年)劉定國去世,在梁王位四十年。謚爲梁敬王。妣姬氏、戚氏,均殉葬永城碭山的保安山柿園漢墓群。

史載梁敬王劉定國有15個兒子:長子劉遂西元前45年繼位爲第六代梁王,此即梁夷王;其餘14個兒子則都在西元前38年正月同日被封為列侯:劉平封貰鄉侯,劉義封樂侯,劉延年封中鄉侯,劉罷軍封鄭侯,劉順封黃侯,劉遷封平樂侯,劉就封菑鄉侯,劉方封東鄉侯,劉訢封陵鄉侯,劉欽封溧陽侯,劉固封厘鄉侯,劉發封高柴侯,劉未央封臨都侯,劉舜封高質侯。

1234延年5罷軍67891011121314未央15舜)

    梁夷王劉遂在位6年去世,傳位給梁荒王劉嘉,劉嘉傳位給兒子劉立。元始四年,王莽爲了篡奪漢室,必須先打擊劉氏宗室。劉立被強加罪名為:與漢平帝劉衎的外戚衛氏之家暗中往來,圖謀不軌。最終他被廢黜梁王爵位,被判流放南鄭。不久在流放途中被迫自殺。

西元5年,王莽又立梁孝王劉武玄孫的曾孫劉音爲第九任梁王。但不久王莽篡漢,劉音也被削去王位,先貶爲梁公後又被貶庶民。梁藩王國也與西漢王朝一同滅亡。劉立死後,留居睢陽的兒子劉永成就了平民,一直想恢復祖業。到了更始元年九月,劉玄進了洛陽。劉永即刻從睢陽前去投奔。睢陽距離洛陽很近,他成了第一個前來報導的諸侯王后嗣。劉玄爲了安撫人心,下詔恢復劉永的梁王爵位,令其就封梁國,曾自立天子,子紆襲封梁王。

    八二世:8訢公(定國公十子)西元前38年正月劉訢被封為陵鄉侯,從睢陽移居中沛郡豐縣金劉寨漢皇故里,專盡孝道。《漢書·王子侯表》載:第五代梁王劉定國的第十子陵鄉侯劉訢建始二年坐使人傷家丞,又貸穀息過律,免爲庶民在位七年,從此留在漢皇故里祭掃祖墓世守漢朝皇帝祖陵墓地。後裔遂繁衍成今日漢家劉氏的正宗之一,江蘇豐縣金劉寨漢裏堂劉氏,又稱古豐或豐沛劉氏。

妣章氏、史氏,殉合葬永城碭山的保安山柿園漢墓群。生子二:1忠、2孝。

 

                   漢(25220

 

    東漢又叫後漢,從西元25年劉秀稱帝起至西元220年曹丕代漢止,因國都洛陽在西漢國都長安的東面,史稱東漢,東漢共有14個帝王,包括少帝劉懿。光武帝(劉秀)字文叔。(漢景帝劉啟生長沙王劉發,劉發生舂陵侯劉買,劉買生鬱林太守劉外,劉外生钜鹿都尉劉回,劉回生南頓令劉欽,劉欽生光武帝劉秀)。爲高祖邦公九世孫,先後推翻王莽、劉玄後稱帝,在位33年,病死(西元前6至西元57年),終年63歲,葬於原陵(今河南省孟津縣西長道社)。

 

 八三世9 (訢公次子)西安侯赤眉軍上將軍。新莽末年,琅琊人樊崇在山東起兵反對王莽,因爲他的部衆都把眉毛染紅,所以稱赤眉軍。

配袁氏生子三:1劉雲、2劉貢、3劉曆。

西元25年,赤眉軍將進入長安,樊崇為使赤眉軍名正言順,便立一個漢朝皇室後裔為帝。他找來找去,發現只有劉盆子、劉茂、劉孝與西漢宗室血緣最近,於是便讓他們三個抽籤。樊崇做了三個籤子,幷在其中一個上面寫了「上將軍」三個字,其餘兩個甚麽字都沒寫。劉盆子、劉茂、劉孝三個人按年齡依次抽取,劉盆子最小,年方15歲,最後一個抽。但他卻抽到了寫有字的籤子,軍中諸將全都對他稱臣跪拜。另又以徐宣爲丞相,樊崇爲禦史大夫。這時劉秀也在河北稱帝,是為光武帝。不久,劉秀定都洛陽,大敗赤眉軍,劉盆子以十餘萬人全部投降。

據《後漢書》本傳記載,劉盆子太山式人出自第六代城陽荒王劉順。城陽荒王劉順生育了許多兒子,除長子劉恢承嗣為城陽王外,其餘各子都被依例封為列侯:次子劉丘封都平侯,三子劉山封棗原侯,四子劉文封箕願侯,五子劉勳封高廣侯,六子劉佼封即來侯,七子劉談封庸侯,八子劉興封昆山侯,九子劉根封折泉侯,十子劉淵封博石侯,十一子劉用封要安侯,十二子劉勇封房山侯,十三子劉憲封式侯。式侯劉憲生數子,其中長子劉霸承襲爵位為第二代式侯。劉霸在西元前20年去世,因無子繼位,朝廷任命劉憲的第二個兒子劉萌於西元前12年繼任第三任式侯。劉萌當了19年的式侯,到西元7年年被篡漢的王莽廢為平民,式侯國也至此消亡。式侯劉萌有多個兒子,其中,長子劉恭,更始時官任侍中,襲爵為第四任式侯;第二個劉茂;第三個兒子就是劉盆子,劉盆子稀裏糊塗地做了幾年傀儡皇帝,又被光武帝劉秀推翻,貶為平民。東漢建立後,劉盆子曾任趙王郎中,終身享受朝廷的優厚待遇。但東漢以後,劉盆子這一支劉肥後裔的情況,就從正史中忽然消失了。

劉盆子起源族系表:漢高祖劉邦齊王劉肥—城陽景王劉章—城陽共王劉喜—城陽頃王劉延—城陽敬王劉義—城陽惠王劉武—城陽荒王劉順—第一任式侯劉憲—第二任式侯劉霸—第三任式侯劉萌(劉憲之子、劉霸之弟,因劉霸無子而襲位)—劉盆子(劉萌第三子)。

八四世:10 (孝公次子)生於建武初年,卒於永年,配李氏生子二:1劉魁、2劉盛。

    八五世:11 (貢公次子)生於永平,卒於元初,配王氏生子三:1劉炳、2劉煒、3劉炎。

    八六世:12 (盛公次子)生於和帝永元年,卒於永和年間,配邱氏生子二:1劉昭、2劉然。

    八七世:13 (煒公次子)生於順帝永建年,配周氏、楊氏生子二:1劉紀、2劉熙。

    八八世:14 (然公次子)生於恒帝建和年間,配屈氏生子三:1劉河、2劉嶽、3劉陵。

    八九世:15 (熙公三子)靈帝光和年間,配夏氏、侯氏生子三:1劉隆、2劉國、3劉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