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模型的动机:遗传学题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0:34:57

一、名词解释(15分):
1. 基因型:
  个体的基因组合即遗传组成,如花色基因型 CC、Cc、cc。
2. 基因连锁:
  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系在一起遗传倾向的现象。
3. 杂种优势:
  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4. 基因的剂量效应:
  细胞内某基因出现次数越多,表现型效应越显著。
5. 性导:
  Hfr菌株中F因子的错误环出,产生了携带有供体菌遗传物质的F'因子。接合时供体基因随F'因子的转移到受体菌中。
6. 孢子体不育:
  由孢子体基因控制雄配子的育性,孢子体带有可育基因,其配子体均可育。
7. 溶原性细菌:
  含有温和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而又找不到噬菌体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粒子的宿主细菌。
8. 跳跃基因:
  指可作为插入因子和转座因子移动的DNA序列。
9. 顺反测验:
  根据顺式表现型和反式表现型来确定两个突变体是否属于一个基因或顺反子。
10. 孟德尔群体:
  个体间能相互交配,使孟德尔因子代代相传的群体。最大孟德尔群体是一个物种。
二、填充题(20分):
1. 基因型为AaBb杂合体自交2代后,则基因型全部纯合的比例占9/16,一对基因纯合的比例占3/8,全部杂合的比例占
  1/16。
2. 二个基因间的重组率为0.165,则其距离为16.5遗传单位。
3. 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4. 大肠杆菌之间可借助于噬菌体而实现其基因交流和重组,一般由烈性噬菌作媒介的称为普遍性转导,而由温和噬菌
  体作媒介的称为特殊性转导 。
5. 来源于农垦58的水稻光敏核不育系,在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是不育的,可用于制种;
  在短日照条件下的育性是可育的,可用于繁种。
6. 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机理;而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物种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7. Southern杂交是检测DNA;而Northern是检测mRNA。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通过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叫同源染色体……………………(×)
2. 纯合显性高秆豌豆与杂合高秆豌豆杂交的子代全是高秆……(√)
3. 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是微效多基因,这类基因的
  突变属于微突变…………………………………………………(√)
4. 普通小麦与二倍体大麦一样,其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5. 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中的GC含量高于核基因组,因此可以用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分离叶绿体DNA ………(×)
6. 染色体的一级结构由DNA和核小体组成,而核小体的核仁部分则是DNA、RNA和蛋白质所组成 ………………(×)
7. 细菌结合过程中,一般情况接合中断后,受体细菌仍为F-,F因子仍留在供体内……………………………(√)
8. 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
9. 有一个双突变杂合二倍体,如果有互补作用,则代表它们属于两个基因位点 …………………………………(√)
10. 个体发育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被激活或被阻遏 ……………(√)
四、 选择题(10分):
1. 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过交换的孢母细胞百分率有7%,则产生交换配子(重组型配子)的百分率为(A)。
  A.3.5%   B. 7.0%   C. 14% D. 1.0%
2. 试验地均匀、管理一致,对育种试验将(B)。
  A.无影响   B. 提高遗传率   C. 降低遗传率   D. 稳定遗传率
3. 许多植物中的芽变属于(A)。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细胞突变
4. 同源四倍体马铃薯(2n=48)的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最多可以形成的二价体数为(D)。
  A. 48   B. 36   C. 24   D. 12
5. 单基因控制的孢子体核不育雄性系,不育系与恢复系的杂种F1花粉的可育花粉率为(D)。
  A. 25%   B. 50%   C. 75%   D. 100%
6. 以下哪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C)?
  A. 大肠杆菌   B. T4噬菌体   C. 烟草花叶病毒   D. 肺炎双球菌
7. 细胞质和细胞核遗传特点具有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下列哪一种遗传方式为细胞质遗传所特有的(B)。
  A. 正反交表现不同   B. 基因改良与定位困难  C. F1为母本性状   D. 基因突变频率高
8. PCR扩增基因的引物是(C)。
  A.DNA或RNA片段   B. RNA片段   C. DNA片段   D. 氨基酸片段
9.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很多,如突变、迁移、遗传漂变和选择等,其中起次要作用的是(C)。
  A. 突变和选择   B. 突变和迁移   C. 遗传漂变和迁移   D. 选择和迁移
10. 下列那一个不能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D)。
  A. 细菌质粒   B. 柯斯质粒   C. 酵母菌人工染色体   D. 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五、问答题(45分):
1. 某生物有3个不同的变种,各变种的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分别为:ABCDEFGHIJ、ABCHGFIDEJ、ABCHGFEDIJ。试论述
  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
  答:这3个变种的进化关系为:以变种ABCDEFGHIJ为基础,通过DEFGH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形成ABCHGFEDIJ,然后以
  通过EDI染色体片段的倒位形成ABCHGFIDEJ。
2. 为什么说DNA是生物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间接证据:①.每个物种不论其大小功能如何,其DNA含量是恒定的。②. DNA在
  代谢上比较稳定。③. 基因突变是与DNA分子的变异密切相关的。
    DNA作为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①. 细菌的转化已使几十种细菌和放线菌成功的获得了遗传性状的定
  向转化,证明起转化作用的是DNA;②. 噬菌体的侵染与繁殖 主要是由于DNA进入细胞才产生完整的噬菌体,所以
  DNA是具有连续性的遗传物质。③. 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繁殖说明在不含DNA的TMV中RNA就是遗传物质。
3. 简述基因组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异同。
  答: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根据任一遗传性状(如已知的可鉴别的表型性状、多型性基因位点、功能未知的DNA标记)的
  分离比例,将基因定位在基因组中。因此,遗传图谱是根据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的重组频率,来确定其在基因组
  中的顺序和相对距离的。物理图谱的构建不需要检测等位基因的差异,它既可以利用具有多型性的标记,也可以利
  用没有多型性的标记进行图谱构建,它将标记直接定位在基因库中的某一位点。
    实际上这两种途径都需要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技术和方法。尽管这两种图谱是分别构建的,但是它们可以相互借
  鉴、互为补充,作为基因组图谱利用。
4. 就你目前所学到的遗传知识,说明基因是什么?
  答:基因在DNA分子上,一个基因相当于DNA分子上的一定区段。孟德尔在遗传试验中采用豌豆为试验材料,根据试
  验提出遗传因子假说,创立了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1909年约翰生提出了基因这个名词,取代了孟德尔的遗传
  因子。摩尔根等人对果蝇、玉米等的大量遗传研究,建立了以基因和染色体为主的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种化
  学实体,是以念珠状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它具有的特性:(1)具有染色体的特性,自我复制与相对稳定性;(2)基
  因在染色体上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交换的最小单位;(3)基因是以一个整体进行突变的,是一个突变单位;(4)
  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个结构单位,又是一个功能单位。
    随着遗传学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从孟德尔和摩尔根时代的细胞学水平,深入发展到分子水平。分子遗传学
  的发展一方面揭示了遗传密码的秘密,使基因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物质上。即基因在DNA分子上,一个基因相当于
  DNA分子上的一定区段,携带有特殊的遗传信息,这类遗传信息或被转录为RNA或被翻译成多肽链;或对其它基因的
  活动起调控作用(调节基因、启动基因、操纵基因、重组子、突变子等)。另一方面,在微生物遗传分析中查明,
  基因并不是不可分割的最小遗传单位。
   (1)突变子是在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可以小到一个核苷酸对;(2)在发生性状的重组时,可交
  换的最小单位是重组子,一个交换子可只含一对核苷酸;(3)一个起作用的单位是一个作用子(顺反子),它所包
  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平均的大小500~1500个核苷酸。因此,经典遗传学中的结构单位,包含
  大量的突变子或重组子。基因是为一个多肽链编码,功能上被顺反测验或互补测验所规定。

一、名词解释(15分):
1.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2.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成对基因。
3. 性连锁: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雌、雄体共有的性染色体(X或Z染色体)上,因而该性状的表现与该性染色体动态相联系,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
4. 基因的位置效应:因基因位于染色体的不同位置上而表现出不同的表现型效应。
5. 母性影响:由于母本基因型的影响,使子代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叫做母性影响,又叫前定作用。
6. 部分二倍体:当F+和 Hfr的细菌染色体进入F-后,在一个短时期内,F-细胞中对某些位点来说总有一段二倍体的DNA状态的细菌。
7. 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组内F因子的菌株。
8. 隔裂基因:指一个基因内部为一个或多个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如内含子)所隔裂的现象。
9. 反式调控:调控蛋白质发生突变,形成的蛋白质不能与这个基因的启动子结合,影响到与这个蛋白质结合的所有等位基因位点,导致这些基因不能表达的现象。
10. 染色体基因库:将基因组的一部分(如一个染色体)用来构建基因库。
二、填充题(20分):
1. 个体的基因组合称为基因型,个体所表现的性状称为表现型。
2.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3. 在不存在环境互作效应的情况下,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主要包括加性效应、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等。
4. 大肠杆菌 F 因子能够以三种状态存在:(1).没有F因子,即F-;(2).包含一个自主状态的F因子,即F+;(3).包含一个整合到自己染色体组内的F因子,即Hfr。
5. 写出质核互作不育类型中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基因型:不育系S(rr),保持系N(rr)和恢复系N(RR)/ S(RR)。
6. cDNA库是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合成互补DNA构建的基因库。
7. Ti质粒有5个主要的功能区,它们是质粒转移、冠瘿碱代谢、复制原点,以及T-DNA和毒性区域vir。
8. 基因组学是遗传学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后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物体全基因组的分子特征。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基因突变是摩尔根首先发现并肯定的…………………………(√)
2. 一般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率要小于广义遗传率………………(√)
3. 臂间倒位杂合体减数分裂后期可观察到染色体桥形象………(×)
4. 在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中,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联会成若干二价体,故能表现出与二倍体相同的性状遗传
  规律……………………………………………(√)
5. 在细菌的部分二倍体中,通过单交换能产生遗传重组型……(×)
6. 除某些病毒以外,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 ……………(√)
7. 由于母性影响所表现的遗传现象与细胞质遗传相似,故亦属于细胞质遗传的范畴………………(×)
8. 质粒是细菌细胞内独立于细菌染色体而自然存在的、能自我复制、易分离和导入的环状单链DNA分子 ……(×)
9. 最大的孟德尔群体可以是一个物种 …………………………(√)
10. 遗传漂变一般是在小群体里发生的 …………………………(√)
四、 选择题(10分):
1. 贝特生连锁遗传现象的试验材料是(C)。
  A. 蚕豆  B. 果蝇  C. 香豌豆  D. 红色面包霉
2. 中间缺失杂合体联会所形成的环或瘤是由(A)所构成的。
  A. 正常染色体  B. 缺失染色体  C. 一对染色体  D. 二对染色体
3. 狭义遗传率指的是(C)占表现型总方差的百分率。
  A. 遗传方差  B. 显性效应方差  C. 加性效应方差  D. 上位性和互作效应方差
4. 下列作物在同等强度的电离辐射诱变处理下,突变频率最高为(A)。
  A. 黑麦(2X)  B. 小麦(6X)  C. 小黑麦(8X)  D. 三者无差异
5. 单基因控制的配子体核不育雄性系,不育系与恢复系的杂种F1花粉的可育花粉率为(B)。
  A. 25%   B. 50%   C. 75%   D. 100%
6. 中断杂交试验中,两个位点间1分钟的时间相当于重组值(B)。
  A. 10%  B. 20%  C. 30%  D. 40%
7. 真核生物染色体一级结构为核小体,核小体主要成分为(D)。
  A. 三种组蛋白 + DNA  B. 组蛋白 + 非组蛋白  C. 五种组蛋白 + DNA  D. 四种组蛋白 + DNA
8. Southern杂交的探针是(B)。
  A. RNA片段  B. DNA片段  C. RNA或DNA片段  D. 氨基酸片段
9. 下列那种现象不属于同型异位现象(A)。
  A. 寿星桃  B. 六只手指  C. 双头蛇  D. 多花瓣突变
10. 下列那种情形属于细胞的全能性(C)。
  A.海胆受精卵经过两次卵裂形成4个卵裂细胞  B.细胞衰老  C.花药培养形成单倍体植株  D. 果实细胞膨大
五、问答题(45分):

1. 有一个双突变杂合二倍体,其基因型是 ,如果有互补作用,表示什么? 如果无互补作用,表示什么?
  答:有互补作用:表示该表现型为野生型,a、b两突变不是等位的,是代表两个不同的基因位点。无互补作用:表示该表现型为突变型,a、b两突变是等位的,是代表同一个基因位点的两个基因座。
2. 将两个互补生理缺陷的细菌菌株混合后,获得了一个野生型的菌株类型,其原因是什么? 请设计试验进行验证。
  答:可能是由于转化、结合或转导引起的菌株间的基因重组。可参照戴维斯的U型管试验,将两菌株放入培养,后代中发现如无重组类型,则该遗传重组类型为接合产生的;后代中如有重组类型,可能是转化或转导产生的;可进一步试验,在U型管中加入DNA酶,检测后代有无重组,如无重组则为该类型为转化产生的,如有则是转导产生的。
3. 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有何不同?
  答:经典遗传学认为:基因是一个最小的单位,不能分割;既是结构单位,又是功能单位。具体指:⑴. 基因是化学实体:以念珠状直线排列在染色体上;⑵. 交换单位:基因间能进行重组,而且是交换的最小单位。⑶. 突变单位:一个基因能突变为另一个基因。⑷. 功能单位:控制有机体的性状。
    分子遗传学认为:⑴.一个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定区段,携带有特殊的遗传信息。⑵. 基因不是最小遗传单位
  ,而是更复杂的遗传和变异单位。现代遗传学上认为: ①.突变子:是在性状突变时,产生突变的最小单位。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有一个碱基对,如移码突变。②.重组子:在性状重组时,可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重组子。一个交换子只包含一个碱基对。 ③.顺反子:表示一个作用的单位,基本上符合通常所描的基因大小或略小,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链的合成相对应,即保留了基因是功能单位的解释。⑶. 分子遗传学对基因概念的新发展:结构基因:指可编码RNA或蛋白质的一段DNA序列。调控基因:指其表达产物参与调控其它基因表达的基因。重叠基因: 指在同一段DNA顺序上,由于阅读框架不同或终止早晚不同,同时编码两个以上基因的现象。隔裂基因:指一个基因内部被一个或更多不翻译的编码顺序即内含子所隔裂。跳跃基因:即转座因子,指染色体组上可以转移的基因。假基因同已知的基因相似,处于不同的位点,因缺失或突变而不能转录或翻译,是没有功能的基因。
4. 理论综合题:在某一种植物中发现一株具有异常性状的个体,请设计一个对该异常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的实验方案(包括方法、过程和可能取得的结果)。
  答:可将具有异常性状植株的后代与没有异常性状原始植株的后代种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两者的差异,如果两者没有差异,则可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当确定该异常性状是由遗传变异引起时,可做正反交,如果出现正反交的杂交子代表现型有差异,则可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如果正反交的杂交子代表现型没有差异,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当确定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时,就可进一步进行不同的遗传实验,明确控制该异常性状表现的遗传机理(如质量性状或数量性状、显性性状的类型、基因对数、是否独立遗传、有无基因互作以及是否属于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等)。
    同时将矮秆株与原始高秆植株进行杂交,如果F1 表现为矮秆株,且F2 出现3矮∶1高的分离比例,说明该矮秆性状受制于一对显性基因;如果F1 仍表现为高秆株,F2 可出现3高∶1矮的分离比例,说明该矮秆性状受制于一对隐性基因,必要时需采用验证的方法进行验证。如果是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控制的性状,F2 将出现基因互作的分离比例;
  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变异等情况则可以通过镜检的办法进行判断和分析。

一、名词解释(15分):
1. 质量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可以明确的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
2. 基因连锁:是指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有连系在一起遗传倾向的现象。
3. 修饰基因:基因作用微小,但能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基因型的作用。
4. 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其遗传基础比较近似而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的现象。
5. Hfr菌株:包含一个整合到大肠杆菌染色体组内的F因子的菌株。
6. 部分二倍体:当F+和Hfr的细菌染色体进入F―后,在一个短时期内,F―细胞中对某些位点来说总有一段二倍体的DNA状态的细菌。
7. 母性影响:由核基因的产物积累在卵细胞中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现象。
8. 重叠基因:指同一段DNA编码顺序,由于阅读框架的不同或终止早晚的不同,同时编码两个或两个以上多肽链的基因。
9. 顺式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位点发生突变,调控蛋白不能与其结合,该基因就不能表达,但不影响其它等位基因的表达,这种突变称为顺式调控。
10. 孟德尔群体:个体间能互相交配,使孟德尔遗传因子代代相传的群体。

二、填充题(20分):
1. 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各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2. 在互作效应中,表现型均为白花、基因型分别为CCpp和ccPP的双亲杂交结果表现为互补作用,其F2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9紫:7白和1紫:3白。
3. 狭义遗传率较高的性状,在杂种早期世代进行选择的效果比较显著;而狭义遗传率较低的性状,则宜在杂种后期世代进行选择。
4. 杂交一代优于双亲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5. 小麦是异源六倍体(AABBDD),其染色体组(X)的染色体数为7,配子染色体数为21,最多可以产生21种单体。
6. 写出质核互作不育类型的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基因型:不育系S(rr),保持系N(rr),恢复系S(RR) / N(RR)。
7. 细胞全能性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8. 遗传学研究的是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机理;而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物种起源和演变的过程。
9. Ti质粒有5个主要的功能区,其中T-DNA区是携带外源基因到受体细胞的区域。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生物进化程度与染色体数目无关………………………………(√)
2. 连锁遗传现象最初是由摩尔根发现的…………………………(×)
3. 双亲都正常,可能有一个色盲的儿子…………………………(√)
4. 连续自交的结果是后代中可以形成多种纯合基因型…………(√)
5. 由噬菌体作为媒介进行细菌遗传物质重组的过程叫转导,而普遍性转导可以转导细胞染色体组的任何部分 ……(√)
6. 缺失分为顶端缺失和中间缺失两种类型,虽然这两种缺失类型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但它们都能在细胞
  中稳定遗传……………………(×)
7. 椎实螺F1的左旋或右旋特性与母本表型一致,因此为细胞质遗传性状……………………………………(×)
8. 基因组学是进一步研究全基因组的基因功能、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调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9. 有一个双突变杂合二倍体,如果有互补作用,则代表它们属于同一个基因位点…………………………(×)
10. 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

四、 选择题(10分):
1. 已知茶树染色体数2n=30,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B)。
  A. 60条   B. 15条   C. 30对   D. 15对
2. 基因型为AaBbCc的两个个体杂交(三对基因独立分布),它们后代中表现出三种显性性状的个体比例为(A)。
  A.27/64   B. 9/64   C. 3/64   D.? 1/64
3. 两对连锁基因之间发生过交换的孢母细胞百分率有7%,则产生交换配子(重组型配子)的百分率为(A)。
  A. 3.5%   B. 7.0%   C. 14%   D. 1.0%
4. 小麦熟期为120天的品种与熟期为160天的品种杂交,F1熟期平均为140天,F2群体中会出现熟期为120天和160天的植株,
  则是属于(B)。
  A. 连锁遗传  B. 数量遗传  C. 互补遗传  D. 独立遗传
5. 小麦单体与正常染色体系进行杂交,F1单体的比例约为(C)。
  A. 100%   B. 75%   C. 50%   D. 25%
6. 以下哪一特点不符合细胞质遗传的特点(B)。
  A. 偏母遗传  B. 突变率低    C. 不分离   D. 正反交遗传表现不同
7. 以下哪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C)。
  A. 大肠杆菌  B. T4噬菌体?   C. 烟草花叶病毒   D. 爱滋病毒
8. PCR扩增基因采用的引物是(B)。
  A. RNA片段   B. DNA片段    C. 氨基酸片段    D. DNA或RNA片段
9. 下列属于同型异位现象的是(A)。
  A. 双头蛇   B. 寿星桃  C. 金心黄杨    D. 红眼果蝇
10. 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很多,如突变、迁移、遗传漂变和选择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B)。
  A.突变和遗传漂变  B. 突变和选择    C. 突变和迁移   D. 迁移和遗传漂变

五、问答题(45分):
1.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为什么? 
  答:测交法:利用具有隐性性状的亲本与F1进行测交,根据测交后代的比例可知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其根据是F1会产
  生一定比例的不同配子;
    自交法:利用F2自交产生F3株系,然后根据F3的性状表现,证实所设想的F2基因型。其根据是具有纯合基因型F2的
  F3后代不再分离,而具有杂合基因型F2的F3后代仍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分离;
    F1花粉鉴定法:在验证分离规律是,还可应用F1花粉鉴定法,即利用一定的鉴定技术鉴定花粉中所带基因的类型
  (如玉米糯与非糯基因可采用稀碘液进行染色反应)。
2. 某个体的某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区段顺序有所不同,一个是12·34567,另一个是12·36547(“·”代表着丝点)。
  试解答:(1)这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是怎样联会的(请用图示)?
      (2)倘若在减数分裂时,5与6之间发生一次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图解说明二分子和四分子的染色体结构,
  并指出所产生孢子的育性。
  答:
            
3. 简述DNA重组的基本流程。
  答:①. 从细胞和组织中分离DNA;②. 利用能识别特异DNA序列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DNA分子,制备DNA片段;
    ③. 将酶切的DNA片段与载体DNA(载体能在宿主细胞内自我复制连接),构建重组DNA分子;
    ④.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在细胞内复制,产生多个完全相同的拷贝,即克隆;
    ⑤. 重组DNA随宿主细胞分裂而分配到子细胞,使子代群体细胞均具有重组DNA分子的拷贝;
    ⑥. 从宿主细胞中回收、纯化和分析克隆的重组DNA分子;⑦. 使克隆的DNA进一步转录成mRNA、翻译成蛋白质,
      分离、鉴定基因产物。
4. 核基因型雄性不育与核质互作型不育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在生产上利用?
  答:核不育型是一种由核内染色体上基因所决定的雄性不育类型,如光、温敏核不育材料。其遗传特点是败育过程发
  生于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期间,不能形成正常花粉。故败育十分彻底,可育株与不育株有明显界限。多数核不育型
  均受简单的一对隐性基因(msms)所控制,纯合体(msms)表现为雄性不育。这种不育性能被相对显性基因Ms所恢复,在
  育种上可以筛选到许多优良的恢复系,杂合体(Msms)后代呈简单的孟德尔式的分离。用普通遗传学的方法不能使整个
  群体保持这种不育性,这是核不育型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核不育的利用有很大的限制,∵无保持系。显性核不育则
  找不到恢复系,在生产中尚无利用价值。但目前正在研究的隐性光敏核不育材料可以达到一系两用的目的,无需保持
  系,光敏核不育系在长日下不育(与恢复系杂交得到杂种种子)、短日条件下为可育(繁种)。 质核不育型是由细胞
  质基因和核基因互作控制的不育类型,其表现一般比核不育要复杂。在玉米、小麦和高梁等作物中,这种不育类型的
  花粉败育多数发生在减数分裂以后;在水稻、矮牵牛、胡萝卜等植物中,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或在此之前。质
  核型不育性由于细胞质基因与核基因间的互作,故即可以找到保持系,使不育性得到保持;也可找到相应恢复系,使
  育性得到恢复,实现三系配套。同时解决不育系繁种和杂种种子生产的问题:繁种:A×BgA,制种:A×RgF1。

 

一、名词解释(15分):
1.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个体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差异的现象。
2.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相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3.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杂交后的分离世代不能明确分组,只能用一定的度量单位进行测量,采用统计学方法加以分析;它一般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异,这种变异一般是不遗传的。
4. 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对等位点上的成对基因。
5. 染色体结构变异:指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发生断裂,在再次接合时改变了原来的顺序、或与其它染色体的断片接合,导致染色体在断裂和接合前后结构不一致的现象。
6. 基因工程:在分子水平上,采取工程建设方式,按照预先设计的蓝图,借助于实验室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或基因组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去,使外源基因正确表达,定向获得新遗传性状的一门技术。
7. 前定作用: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母性影响。
8. 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却完全不同称之为同形异位现象。
9.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10. 基因型频率:任何一个遗传群体都是由它所包含的各种基因型所组成的,在一个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所占的比例就是基因型频率。

二、填充题(20分):
1. 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间,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最好时期是中期。
2. 孟德尔在遗传试验中采用的材料是碗豆,其染色体数是2n= 14。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孟德尔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性状受细胞中遗传因子控制假说,创立了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
3. 染色质根据染色反应可以分为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两类。
4. 以白粒玉米 aa 作母本,与黄粒玉米 AA 杂交,则 F1 种子各部分的基因型为:种皮aa,胚Aa,胚乳Aaa。
5. 基因定位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主要是确定基因间的距离和顺序。
6.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个共同遗传效应为育性下降。
7. 同源三倍体形成的三价体交叉较少、联会松驰,有可能发生提早解离;此外,如二个染色体已联会成二价体,第三个染色体就成为单价体,这种现象称不联会。
8. 细菌转化DNA时的摄取和整合过程主要包括结合与穿入、联会和整合(重组)等。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不完全显性的表现属于非等位基因间互作………………………………………………(×)
2. 限性遗传与伴性遗传一样只局限于一种性别上表现……………………………………(×)
3. 在染色体易位杂合体中,交替式分离产生的配子全部可育……………………………(√)
4. 顺反子相当于一个功能单位………………………………………………………………(√)
5. F1的平均表现值不等于双亲的中间值时,说明存在非加性效应 …………………… (√)
6. AAGCTT是Hind Ⅲ 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
7. 利用具有多态性的分子标记可以进行数量基因的定位,因此分子标记就是基因……(×)
8. 配子体不育的Rr基因型植株产生的花粉全部可育………………………………………(×)
9. 决定噬菌体感染细菌能力的是其遗传物质核酸…………………………………………(×)
10. 在果蝇实验中,性梳是位于雌果蝇上……………………………………………………(×)

四、 选择题(10分):
1. 下列哪个杂交组合的后代表现型分离为9:3:3:1(B)。
  A. 任何两个亲本   B. 具有两对已知性状的杂合体F1×F1
  C. 具有两对已知性状的杂合体F2×杂合体F1    D. 具有三对已知性状的P×F2
2. 在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中,当亲本基因型为+ wx c 和sh + +以及双交换类型为+ + + 和sh wx c 时,其正确的
  基因顺序为(B)。
  A. sh wx c   B. wx sh c   C. wx c sh   D. sh c wx
3. 试验得到F2 分离比例为9∶6∶1,该性状的遗传属于(C)。
  A. 连锁遗传   B. 重叠作用   C. 积加作用   D. 数量性状遗传
4. 祖父和父亲都是O血型,则祖母的血型必定是(D)。
  A. O型   B. AB型   C. A或B   D. O或A或B
5. 随着果蝇第1染色体16A区段的重复,表现出红色小眼数目降低的现象,称为(C)。
  A.重复效应  B. 位置效应  C. 剂量效应  D. 突变效应
6. 在下列各生物中,属于异源四倍体的是(B)。
  A. 茶树   B. 烟草   C. 水稻   D.马铃薯
7. 在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中,需以噬菌体作为媒介的是(C)。
  A. 性导   B. 转化   C. 转导   D. 接合
8. 一般PCR反应中扩增5kb左右的片段,通常需要(B)。
  A. <15个循环   B. 25-35个循环   C. 85-95个循环   D. >100个循环
9. 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杂交率约为(C)。
  A. >50%   B. 21-50%   C. 5-20%   D. 1-4%
10. 一个物种通过逐渐累积变异的方式,经历悠久的地质年代,由一系列的中间类型过渡到新种的进化方式为(C)。
  A、爆发式  B、分化式   C、继承式   D、进展式

五、问答题(45分):
1. 在杂合体ABy//abY内,a和b之间的交换值为6%,b和y之间的交换值为10%。在没有干扰的条件下,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几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配子的比例如何?
  答:这个杂合体自交,能产生ABy、abY、aBy、AbY、ABY、aby、Aby、aBY 8种类型的配子。在符合系数为0.26时,其实际双交换值为:0.26×0.06×0.1×100=0.156%,故其配子的比例为:
  ABy42.078:abY42.078:aBy2.922:AbY2.922:ABY4.922:aby4.922:Aby0.078:aBY0.078。
2. 细菌的基因交换与真核生物的基因交换比较,具有什么特点? 部分杂合子在细菌的遗传分析中有什么用处?
  答:(1)基因互换一般在部分二倍体内;
     (2)双交换才能形成稳定的重组体;
    (3)部分杂合子可用于基因定位。
3. 为什么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是群体维持遗传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其它维持遗传平衡所需具备的条件还有哪些,为什么?
  答:个体间能自由交配是群体维持遗传平衡的必要条件之一的原因,主要是在一个大群体中,可以充分地随机交配,在群体内基因能够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不会产生偏差,保持遗传平衡。
    群体大:因为一个小群体常与其它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因而在群体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但这种偏差不是由于突变、选择等因素引起的,而是由于小群体内基因分离和组
  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 无外界因素干扰:在自然界或栽培条件下,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群体遗传平衡,如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移等等,这些都是促进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中突变和选择是主要的,遗传漂移和迁移也有一定的作用。
4. 试述植物基因工程的意义、原理和方法,并说明国内外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进展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理论综合题)。
  答:意义:创造了更多的变异和新种质,丰富了作物育种的物质基础。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等方法,打破了常规育种中种、属间杂交难以逾越的鸿沟,将外源有利基因导入受体,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间的物种界限,扩大变异范围,在分子水平上实现遗传物质的交流,极大地拓宽了作物育种的遗传背景,使作物育种由向自然索取进入到人工创造和改造的阶段。
    原理:是一种将生物的某个基因通过基因载体运送到另一种生物的活性细胞中,并使之无性繁殖(克隆)和产生正常功能(表达),从而创造生物新品种或新物种的技术。
    方法:①.材料准备:如“目的”基因、载体和工具酶等;②.基因载体的选择与构建;③.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拼接: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DNA分子,利用粘性末端把两者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④.把重组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中,建立无性繁殖系或克隆最后从细胞群体中筛选出所需要的无性繁殖系;⑤.外源基因的表达和产物的分离纯化。
    进展:自从1983年世界上获得首例转基因烟草以来,基因工程中的抗除草剂、抗虫及抗病毒等方面的转基因作物已获得了一系列令人鼓舞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与植物重要生命活动有关的基因或者cDNA已经被克隆(例如光敏色素基因、硝酸还原酶基因、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基因、PEP羧化酶基因等);此外,生物固氮、提高光合效率、改造种子贮存蛋白等方面的基因工程也已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例如:我国是世界上转基因作物第一个商品化种植的国家。双价转基因烟草的抗性达到60%,产量比对照增加15%,产值增加20%,1992年每亩增产200元。美国一烟草公司一直收购河南烟叶,但当知道进口烟草中有转基因烟草后,他们停止了向中国进口。目前经农业部审查并经全国基因工程安全委员会批准商品化生产的作物已有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抗虫转基因棉花(Bt棉及Bt+CpTI棉)、美国Monsanto公司开发的有Bt棉、延迟成熟期的转基因番茄、抗CMV转基因番茄、抗CMV转基因甜椒及转查尔酮合酶(CHS)基因矮牵牛,但除转基因抗虫棉已经大面积生产外,后几种作物面积仅在1公顷左右。由中国农科院生物工程中心开发的Bt棉在全国 9个主要产棉区到1999年已种植16万公顷左右。减少农药用量80%,并减少用工150个/公顷,以上两者每公顷节省1500元/公顷。Bt棉的棉种价格比对照要高3~5倍,深受棉农的欢迎。最近他们又开发了Bt+CpTI抗虫棉,已推广400公顷,明年可达1万公顷。Monsanto的Bt棉在安徽省固镇县1998年时种植1000亩,最高产量可达395.7公斤/亩,平均为218公斤/亩,比对照增产24.2%。1999年全县已种4万亩。等等。 可能存在的问题:自然界重组基因重新释放的可能性;基因产物通过花蜜对人产生危害的可能性;转基因植物转变为野生植物的可能性;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目的基因的丢失;二是病虫害对转基因植株产生的自然毒素会产生抗性,有可能导致农药用量进一步加大;三是在转基因过程  中,目的基因的插入会导致一些原有优良性状变劣;四是在转基因植株产生过程中,可能产生对人类或自然界有害的植物(此点在转基因动物中的危害性更大);五是可以应用在转基因工程中的有用基因不多,且成功率较低;六是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株的后代中会出现沉默现象,特别是T3和T4代更易出现这种现象,不利于性状的稳定遗传。

一、名词解释(15分):
1. 回交:是指将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2. 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不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3. 修饰基因:是指能够增强或削弱主基因对表现型的作用、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微小的基因。
4. 近亲繁殖:是指血统或亲缘关系相近的两个个体间的交配,即两个基因型或相近的个体之间的交配。
5.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具有对性关系的基因。
6. 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其遗传基础比较近似而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的现象。
7. 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成。
8. 超倍体:在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2n)多的个体。
9. 粘性末端:指遗传工程中,酶解时所产生的带有互补碱基配对顺序、可以自动接合成为环状DNA的单链尾巴。
10.细胞核遗传:指由细胞核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二、填充题(20分):
1. 二个基因间的重组率为0.165,则其距离为16.5遗传单位。
2. 在互作效应中,表现型均为白色蛋白质层、基因型分别为CCII和ccii的双亲杂交的结果表现为抑制作用,其F2 和测交
  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13白色∶3有色和1有色∶3白色。
3. 两个小麦品种株高的表型方差各为0.2,其F2表型方差为0.8,已知株高的狭义遗传率为60%,则广义遗传率为75%。
4. 杂交一代优于双亲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5. 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6. 在多倍体中,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的为同源多倍体,而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一物种的为异源多倍体。
7. 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为功能单位、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从分子遗传学上理解可把上述各单位看作是突变子,重组
  子和 顺反子;70年代对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还发现了重叠基因、隔裂基因和跳跃基因。
8. 在减数分裂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玉米雄蕊,其拉丁文物种名称为Zea mays L.,实验中所用药品为苏木精染色液。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在减数分裂粗线期,同源染色体在非姐妹染色 单体之间发生交换…………………………… (√)
2. 连续回交能把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全部置换掉………………………………………………(×)
3. 许多植物的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
4. 缺失可以造成染色体的融合…………………………………………………………………………(×)
5. 一个色盲女儿可能有色觉正常的母亲………………………………………………………………(√)
6. 细菌将外源DNA片断通过重组参入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称为转化……………………………… (√)
7. 决定噬菌体感染细菌能力的是其蛋白质外壳………………………………………………………(√)
8. AAGCTT是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9.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之一是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相同…………………………………………(√)
10. 孢子体不育的Rr基因型植株产生的花粉全部可育…………………………………………………(√)

四、 选择题(10分):
1. 已知茶树染色体数2n=30,则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B)。
  A. 30条   B. 15条   C. 40条   D. 10对
2. 试验得到F2 分离比例为9∶6∶1,该性状的遗传属于(C)。
  A. 连锁遗传  B.重叠作用  C.积加作用  D.数量遗传
3. 已知E、F、G三个基因为独立遗传,在EEffGG × eeFFgg杂交组合中F2全部为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是(A)。
  A. 1/64    B. 1/32   C. 1/16    D. 0
4. 下列作物在同等强度的电离辐射诱变处理下,突变频率最高为(A)。
  A. 黑麦    B. 小麦   C. 小黑麦   D. 三者无差异
5. 双二倍体特指(B)。
  A. 四体   B. 异源四倍体   C. 双单体   D. 二倍体
6. 在异源六倍体小麦中,异源联会是指(B)。
  A. 1A与1A   B. 1A与1B   C. 2A与2A    D. 2B与2B
7. 符号为2n-1-1的非整倍体是(C)。
  A.单体   B. 缺体   C. 双单体   D. 双三体
8. 在细菌遗传物质重组过程中,需以噬菌体作为媒介的是(C)。
  A. 性导   B. 转化   C. 转导   D. 接合
9. 按分子遗传学的观点,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B)。
  A.突变子   B. 重组子   C. 顺反子   D. 基因
10.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使不育系产生可育花粉的为(C)。
  A. 不育系   B. 保持系   C. 恢复系   D. 自交系

五、问答题(45分):
1. 试述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答:①. 杂合体自交导致基因分离,后代群体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
    ②. 杂合体自交可导致等位基因纯合,使隐性性状得以表现出来,从而淘汰有害的个体,改良群体的遗传组成。在杂合情况下,隐性基因常被显性基因所掩盖而不能表现出来,但一经自交,由于成对基因的分离和重组,有害的隐性性状就能表现出来,可以加以淘汰。
    ③. 杂合体自交可以导致遗传性状的稳定:
        Aa Bb
         ↓长期自交
    AABB AAbb aaBB aabb 四种纯合基因型所以,自交或近亲繁殖对于品种保纯和物种的相对稳定性有重要意义。
2. 某生物有三个不同的变种,各变种的某染色体区段顺序为ABCDEFGHIJ;ABCHGFIDEI;ABCHGFEDIJ。试论述这三个变种
  的进化关系。
  答:由基本种ABCDEFGHIJ 通过两次倒位形成另外两个变种:ABCDEFGHIJ—→ABCHGFEDIJ—→ABCHGFIDEI。
3. 玉米高杆基因(D)对矮杆基因(d)是完全显性,高杆杂合株(Dd)经秋水仙素加倍后进行种植。请写出(设染色体
  为随机分离,2/2分离):
  ⑴.加倍后植株的基因型;⑵.此植株产生各种基因型配子的比例;⑶. 其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
  答:⑴.加倍后植株的基因型为DDdd。
    ⑵.该植株产生各种基因型配子的比例为:
      DD:Dd:dd=1:4:1
     ∵ D -- D
       | × |
       d----d
    ⑶.自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
     高秆(D_ _ _):矮秆(dddd)=35:1
    ∵高秆基因型可以包括
              
4. 简述基因组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特点。
  答: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根据任一遗传性状(如已知的可鉴别的表型性状、多型性基因位点、功能未知的DNA标记)的分离比例,将基因定位在基因组中。因此,遗传图谱是根据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中的重组频率,来确定其在基因组中的顺序和相对距离的。物理图谱的构建不需要检测等位基因的差异,它既可以利用具有多型性的标记,也可以利用没有多型性的标记进行图谱构建,它将标记直接定位在基因库中的某一位点。实际上这两种途径都需要利用分子遗传学的技术和方法。尽管这两种图谱是分别构建的,但是它们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作为基因组图谱利用。

    构建物理图谱的原因是:遗传图谱的分辨率有限、遗传图谱的精确性不高。

一、名词解释(15分):
1. 测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2. 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连系在一起遗传的现象。
3. 微效基因:是指控制数量性状、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较小的基因。
4. 部分二倍体:在单倍体细菌中,转移进来的遗传物质使得某些位点成为二倍体,这种细菌成为部分二倍体。
5.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6. 转导颗粒:把细菌染色体片段包装在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内而产生的假噬菌体,其中并不包含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7.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饱和基因组图谱可用来确定与任何一个目的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根据图谱间接选择目的基因,可降低连锁累赘,加速目的基因的转移与利用,提高育种的效率。

8. 植物基因转化:是指将外源基因转移到植物细胞内、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稳定遗传和表达的过程。
9. 孢子体不育:是指花粉的育性受孢子体(植株)基因型所控制、与花粉本身所含基因无关。
10.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个体某个器官或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再生成完整个体的遗传潜力。
二、填充题(20分):
1. 真核生物的染色体是一条DNA双链分子和蛋白质结合而成。
2. 孟德尔在遗传试验中采用的试验材料是碗豆,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孟德尔根据试验结果创立了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
3. 两对独立基因的杂合体 AaBb 连续自交 4 代后,群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87.89%。
4. 在互作效应中,表现型均为圆球形、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双亲杂交的结果表现为积加作用,其F2 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9扁盘形∶6圆球形∶1 长圆形和1扁盘形∶2圆球形∶1长圆形。
5.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主要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6. 重复的主要遗传学效应是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
7. 同源三倍体形成的三价体交叉较少,联会松驰,有可能发生提早解离;此外,如二个染色体已联会成二价体,第三个染色体就成为单价体,这种现象称不联会。
8. 杂交水稻的三系是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其基因型分别为 S(rr),N(rr),S(RR)或N(RR)。
9. 一个小群体与其它群体相隔离,不能充分地随机交配,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使基因频率容易产生偏差。一般群体愈小,愈易发生遗传漂变作用。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生物进化程度与染色体数目无关。(√)
2. 由于两点测验测不出双交换值,所以测定的交换值有一定的误差,不如“三点测验”准确。(√)
3. 一自交系群体,其基因型纯合一致,所以该群体的基因型方差为0 。(√)
4. 一个色盲女儿可能有色觉正常的父亲。(×)
5. 臂间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能够产生倒位圈,其着丝点位于倒位圈之外。(×)
6. 在转导颗粒中,蛋白质外壳内同时包含有噬菌体遗传物质和细菌染色体片断。(×)
7. GAATTC是EcoR I 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8. 许多植物的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
9. 与核遗传一样,在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中,其遗传物质由雄核和雌核共同提供。(×)
10. 有机体繁殖过程中,各个体传递给子代的是其基因型。(×)

四、 选择题(10分):
1. “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是由(B)提出的。
  A.Johannsen   B. Beadle   C. Morgan   D.Waston
2. 在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中,当亲本基因型为+wx c和sh + +以及双交换类型为 + + + 和 sh wx c 时,其正确的
  基因顺序为(B)。
  A. sh wx c   B. wx sh c   C. wx c sh   D. sh c wx
3. 试验地均匀、管理一致,对育种试验将(B)。
  A. 无影响   B.提高遗传率   C. 降低遗传率   D. 稳定遗传率
4. 下列作物在同等强度的电离辐射诱变处理下,突变频率最高为(A)。
  A. 黑麦   B. 小麦   C. 小黑麦   D. 三者无差异
5. 两对连锁基因产生交换配子(重组型配子)的百分率为3.5%,则在这两对基因之间发生过交换的孢母细胞百分率有(B)。
  A. 3.5%   B. 7.0%   C. 14%   D. 1.0%
6. PCR反应三个步聚中的变性过程所需的温度为( C )。
  A. 50-70℃   B. 72 ℃   C. 94-95℃   D. 100℃
7. 同源四倍体马铃薯(2n=48)的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最多可以形成的二价体数为(D)。
  A. 48   B. 36   C. 24   D. 12
8. 在异源六倍体小麦中,同源联会是指(A)。
  A. 1A1A   B. 1A与1B   C. 1A与1D   D. 1A2A
9. 侵入后会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噬菌体是(C)。
  A. F'   B. P1噬菌体   C. λ噬菌体   D. 卡巴粒
10. 按分子遗传学的观点,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B)。
  A. 突变子   B. 重组子   C. 顺反子   D. 基因

五、问答题(45分):
1. 简述分离规律的意义以及形成特定分离比例的细胞学基础和必备条件。
  答:(1).分离规律的意义:
    ①.是遗传学中性状遗传最基本的规律,在理论上说明了生物界由于杂交的分离而出现变异的普遍性;
    ②.从本质上说明控制性状的遗传物质是以基因存在,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双、在配子中成单,具有高度的独立性;
    ③.在减数分裂配子的形成过程中,成对的基因在杂种细胞中彼此互不干扰、独立分离,通过基因重组在子代中继续表现 各自的作用。
    ④.杂种通过自交将产生性状分离,同时导致基因纯合。
    ⑤.通过性状遗传研究,可以预期后代分离的类型和频率进行有计划种植,以提高育种效果。
    ⑥.良种生产中要防止天然杂交而发生分离退化,去杂去劣及适当隔离繁殖。
    ⑦.利用花粉培育纯合体,加速育种进程。
    (2).细胞学基础:
    ①.各成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受精时进行有规律的分离和组合,而控制相对性状的的成对基因分别载荷在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的对等位点上。
    ②.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行为而分离和重组。
    (3).必备条件:
    ①.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 (2n),研究的相对性状有明显差异;
    ②.减数分裂时各杂种体内同源染色体必须以均等的机会分离,从而形成数目相等的配子;并且两类配子都能良好
  发育,雌雄配子具有均等受精结合的机会;
    ③.受精后各基因型的合子成活率均等;
    ④.显性作用要完全,不受其它基因所影响而改变作用方式,即简单的显隐性;
    ⑤.杂种后代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且试验群体大。
2. 使普通小麦与圆锥小麦杂交,它们的F1植株的体细胞内应有哪几个染色体组和染色体?该F1植株的孢母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应有多少个二价体和单价体?F2群体内,各个植株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是否还能同F1一样?为什么?
  是否还会出现与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相同的植株?
  答:F1植株体细胞内应有A、B、D3个染色体组,有35条染色体。
    减数分裂时理论上应有14II+7I。
    F2群体内各植株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绝大多数不会同F1一样,因为7个单价体分离时是随机的.
    也可能会有个别的出现与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和染色体数相同原植株。因为产生雌雄配子时,有可能全部7I都分配到一个配子中。
3. 简述数量性状研究上与质量性状研究的不同之处。
  答:数量遗传学虽然是从孟德尔经典遗传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门科学,但与孟德尔遗传学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量遗传学所研究的性状,是具有连续变异、可用数字表示、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的数量性状,而不是孟德尔所研究的碗豆红花、白花等质量性状。
    (2).在研究方法上,由于杂交后代中不能得到如同质量性状的明确比例,因此需对大量个体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平均效应、方差、协方差等遗传参数,才能发现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3).在遗传机制方面,数量性状受多基因控制,基因与基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数量性状对环境比较敏感,基因的作用与环境条件的影响混杂在一起,增添了遗传机理研究的复杂性。
4. 简述DNA芯片技术的概念和方法,并举例说明其应用领域。
  答:DNA芯片(DNA chips)是根据核酸分子杂交的原理和方法与半导体技术相结合发展形成的一门新技术。这一技术可使许多分子杂交反应同时进行。    
    DNA芯片技术方法:在面积不大(如2cm2)的基片表面分成不同小格,有序地点阵排列于一定位置可寻址的核苷酸分子,将待分析核苷酸分子标记(如用荧光),变性成单链与芯片上序列相同的核苷酸分子杂交,与芯片上序列不同的核酸分子被洗掉,利用高精度的激光扫描仪记录分子已杂交的荧光信号,计算机软件分析。
    应用领域:基因多态性检测(如单核苷酸多态性筛选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基因表达分析(不
  同细胞和不同组织的RNA群体比较);克隆选择及文库筛选(如cDNA文库);基因突变检测及遗传病和肿瘤的诊断等。

一、名词解释(15分):
1.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 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
3. 符合系数:实际双交换值/理论双交换值,它是衡量一个单交换对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干扰程度的指标。
4. 数量性状: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
5. 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具有对性关系的基因。
6. 突变的平行性: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因其遗传基础比较近似而发生相似的基因突变的现象。
7. 超倍体:在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比正常二倍体(2n)多的个体。
8. 粘性末端:指遗传工程中,酶解时所产生的带有互补碱基配对顺序、可以自动接合成为环状DNA的单链尾巴。
9. 同形异位现象:器官形态与正常相同,但生长的位置却完全不同称之为同形异位现象。
10. 遗传漂移:是指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中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就会产生较大的误差,由这种误差引起群体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叫做遗传漂移。

二、填充题(20分):
1. 豌豆的花色、种子的形状和子叶的颜色是三个不同的单位性状。
2. 分离规律可以用测交、自交和F1花粉检测方法进行验证。
3. 连锁遗传规律是由摩尔根提出的。
4. 遗传率是遗传方差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率,可以作为杂交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5. 杂交一代优于双亲的现象叫做杂种优势。
6. 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的多倍体为同源多倍体,而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一物种的多倍体为异源多倍体。
7. 测定噬菌体基因间重组率,通常用双重感染细菌的方法。
8. 分子遗传学把基因看作为突变子,重组子和顺反子;70年代对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还发现了重叠基因、隔裂基因和跳跃基因。
9. 达尔文理论的原则为变异原则、遗传原则和选择原则。
10. 一个群体在平衡状态时,其基因频率(p、q)和基因型频率(D、H、R)的关系是:D=p2,H=2pq及R=q2。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分离规律仅适用于质量性状遗传-----------------------------------(×)
2. 基因定位时,三点测验比两点测验准确但较繁琐---------------------(×)
3. 表现型方差总是大于或等于基因型方差-----------------------------(√)
4. 许多植物的芽变是体细胞突变的结果-------------------------------(√)
5. 缺失可以造成染色体的融合---------------------------------------(×)
6. 一个色盲女儿可能有色觉正常的母亲-------------------------------(√)
7. AAGCTT是Hind Ⅲ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8.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之一是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相同 ---------------------------------------------(√)
9. 孢子体不育的Rr基因型植株产生的花粉全部可育----------------------------------------------------(√)
10. 达尔文的生物适合度是度量生物体对于环境的适应性, 生活力强的个体对于环境较适应,因此其适合度高 (×)

四、 选择题(10分):
1. 通过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叫(A)。
  A. 姐妹染色单体   B. 同源染色体   C. 等位基因   D. 双价染色体
2. 设基因A-a、B-b、C-c为独立分布。现有两个AaBbCc基因型的个体杂交,它们后代中同时表现出三种显性性状的个体比
  例为(A)。
  A.27/64   B.9/64   C.3/64   D.1/64
3. 两个香豌豆的白花品种杂交产生F1开紫花,F1植株自交,其F2群体分离为9/16紫花和7/16白花。这一结果是由于基因
  互作中的(B)。
  A. 积加作用   B. 互补作用   C. 显性上位作用   D. 重叠作用
4. 常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是(D)。
  A. 重复   B. 缺失   C. 倒位   D. 易位
5. 双二倍体特指(B)。
  A. 四体   B. 异源四倍体   C. 双单体   D. 二倍体
6. 符号为2n-1-1的非整倍体是(C)。
  A. 单体   B. 缺体   C. 双单体   D. 双三体
7. 在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中,需以噬菌体作为媒介的是(C)。
  A. 性导   B. 转化   C. 转导   D. 接合
8.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使不育系产生可育花粉的为(C)。
  A. 不育系   B. 保持系   C. 恢复系   D. 自交系
9. 为证明原养型细胞的出现是由于转化还是由于细胞与细胞直接接触而发生遗传物质交换和重组,可用(C)。
  A. 影印培养法   B. 中断杂交试验    C. U型管实验   D. 菌落原位分子杂交
10. 不会影响群体平衡的因素有(D)。
  A. 基因突变   B. 选择   C. 迁移   D. 随机交配

五、问答题(45分):
1. 说明三大遗传规律的关系和它们的普遍意义。
  答:三大定律的关系:
  (1).分离规律是最基本的——等位基因分离。
  (2).独立分配规律和连锁遗传规律是在分离规律基础上提出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分离:包括独立分离和不独立分离。
  (3).三个规律都说明遗传物质主要集中于核内染色体上。因为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特别是减数分裂有规律变化;核
  外的细胞质虽有遗传物质,但无规律性。
    三大规律的普遍意义:
  (1).说明生物界遗传规律的统一性;
  (2).说明性状遗传规律共同性;
  (3).直接指导育种工作,从而提高理论认识,提高育种效率。
2. a、b、c三个基因都位于同一染色体上,让其杂合体与纯隐性亲本测交,得到下列结果:  

+++

74

 

a++

106

++c

382

 

a+c

5

+b+

3

 

ab+

364

+bc

98

 

abc

66

试求这三个基因排列的顺序、距离和符合系数。
  答:ba+、b-a=19.31和a-c=13.48、符合系数=0.28
3. 有一个三式杂合体(AAAa),基因距着丝点较远,由于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基因的分离表现为染色单体随机分离。
  试回答:该个体可能产生的配子基因型、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以及表现型种类和比例。
  答:①. AAAa的8个染色单体上有6个载有A基因,另外2个载有a基因,由于每个配子只能得到2个染色单体,则配子中:
    同时得到2个载有A基因的染色单体的组合数为: 6C2= 6!/ (6-2)!2!= 15       (AA配子) 得到分别载有A基因和a基因的2个染色单体组合数为: (6C1)(2C1)=(6!/ 5!)(2C1) = 12 (Aa配子) 同时得到2个载有a基因染色单体的组合数为: 2C2=1                  (aa配子)
    则配子基因型种类和比例为:AA:Aa:aa=15:12:1,存在1/28 aa ; 
    ②.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和比例:
    (15AA:12Aa:1aa)2=A4:A3a:A2a2:Aa3:a4=225:360:174:24:1
    ③. 表现型种类和比例:A:a=783:1
4. Nilsson-Ehle多基因假说有哪些主要内容?随着遗传学的发展,该假说中一些含义已有所变化和拓展,请简述之。
  答:1908年尼尔逊·埃尔(Nilson-Eehle)在小麦子粒颜色试验中提出多基因假说,其要点为: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各基因的效应相等,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各基因的作用是累加性的。
    目前含义有所变化和拓展的方面:一些由少数主基因控制的性状由于存在较强的环境机误而可归属于数量性状,因此决定数量性状的基因数目不一定很多,目前QTL定位的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一点;QTL分析的结果表明数量基因效应有大有小,故各基因的效应不相等;数量基因的显性效应明显;许多性状具有上位性效应。

一、名词解释(15分):
1. 伴性遗传:由于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伴,这一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2. 表现型:植株所表现出的单位性状。
3. 连锁遗传图:通过估算交换值,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标记在染色体上,绘制成图。
4.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5. 复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各个等位基因的总称。
6. 染色体结构变异:指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发生断裂,在再次接合时改变了原来的顺序、或与其它染色体的断片接合,导致染色体在断裂和接合前后结构不一致的现象。
7. 重组 DNA分子:基因工程中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DNA分子后,使两者都产生粘性末端,再把两者连接起来形成的DNA分子。
8. 前定作用: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母性影响。
9. 同形异位基因:控制个体的发育模式、组织和器官的形成的一类基因,主要是通过调控其它重要的形态及器官结构基因的表达,来控制生物发育及器官形成。
10. 哈德–魏伯格定律:在一个完全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如突变、选择、迁移等)干扰时,则基因频率和各种基因型频率常保持一定,各代不变。这一现象由德国医生魏伯格(Weinberg W.)和英国数学家哈德(Hardy G. H.)在1908年发现,所以称为“哈德–魏伯格定律”。

二、填充题(20分):
1. 对于一对性状,F1所表现的都是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而不是双亲性状的中间型,这样的性状表现称为完全显性。
2.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这种情况称为上位性。
3. 遗传学中把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4. 遗传比率的决定主要根据概率论原理中的乘法定理和加法定理两个基本定理。
5. 重复的主要遗传学效应是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
6. 同源三倍体形成的三价体交叉较少、联会松驰,有可能发生提早解离;此外,如二个染色体已联会成二价体,第三个染色体就成为单价体,这种现象称不联会。
7. 两个菌株混合在一起进行杂交培养后隔一定时间取样,进行染色体作图,这种方法称为中断杂交试验。
8. 杂交水稻的三系是指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其基因型分别为S(rr)、N(rr)和S(RR)或N(RR。
9. 遗传学中通常把染色体组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核遗传,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
10. 在物种形成过程的开始阶段,外界条件完全阻断同一种二个类群之间的基因交流,使二个类群出现形态和遗传上的差异,最后使其产生生殖隔离,形成二个物种。
11. 阻断同一物种两个群体基因交流的外界条件消失后,可形成两个基因库或两个物种。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通过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叫同源染色体----------------------(×)
2. 设基因A-a、B-b、C-c为独立分布。现有两个AaBbCc基因型的个体杂交,它们后代中同时表现出三种显性性状的个体比
  例为27/64-------------------------------------------------(√)
3. 两个香豌豆的白花品种杂交产生F1开紫花,F1植株自交,其F2群体分离为9/16紫花和7/16白花。这一结果是由于基因
  互作的互补作用造成的--------------------------------------(√)
4. 一个色盲女儿可能有色觉正常的父亲--------------------------(×)
5. 同源三倍体的联会特点是三个染色体各部分均能紧密联会------------------------(×)
6. GAATTC是EcoR I 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7. 配子体不育的Rr基因型植株可以产生各占一半的可育和不育花粉------------------(√)
8. 与核遗传一样,在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中,其遗传物质由双亲共同提供--------(×)
9. 在转导颗粒中,蛋白质外壳内同时包含有噬菌体遗传物质和细菌染色体片断--------(×)
10. 生物进化程度与其基因组大小有关-----------------------------(√)

四、 选择题(10分):
1. 最先提出“gene”一词的学者是(B)。
  A. 孟德尔   B. 约翰生   C. 贝特生   D. 魏斯曼
2. 下列叙述中哪个是正确的(C)?
  A. 配子是2n,合子是1n   B. 配子和合子都是2n 
  C. 配子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不相同的    D. 合子细胞和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不相同的
3. 下列作物在同等强度的电离辐射诱变处理下,突变频率最高为(A)。
  A. 黑麦(2X)   B. 小麦(6X)   C. 小黑麦(8X)   D. 三者无差异
4. 许多植物中的芽变属于(A)。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细胞突变
5. 将基因型为Bb的大麦通过人工诱变成为四倍体,则该四倍体在染色体随机分离的情况下产生全隐性基因型植株的比例
  为(B)。
  A. 1/6   B. 1/36   C. 8/36   D. 18/36
6. 同源四倍体马铃薯(2n=48)的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最多可以形成的二价体数为(D)。
  A. 48   B. 36   C. 24   D. 12
7. 性导作图法与转导作图法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要利用(A)。
  A. F '   B. 噬菌体   C. 病毒   D. 卡巴粒
8. 按分子遗传学的观点,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B)。
  A. 突变子  B. 重组子   C. 顺反子   D. 基因
9. 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强调(B)。
  A. 获得性遗传   B. 自然选择   C. 基因突变   D. 人工选择
10. 使一个大群体达到遗传平衡的条件是(B)。
  A. 自然选择   B. 随机交配   C. 自交   D. 回交

五、问答题(45分):
1. 试说明连锁遗传规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理论上:
  ①.把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即基因的载体的染色体;
  ②.明确各染色体上基因的位置和距离;
  ③.说明一些结果不能独立分配的原因,发展了孟德尔定律;使性状遗传规律更为完善。
    实践上:
  ①.可以利用连锁性状作为间接选择的依据,提高选择结果;
  ②.设法打破基因连锁,如辐射、化学诱变、远缘杂交;
  ③.可以根据交换率安排工作:
    交换值大、重组型多、选择机会大、育种群体小;
    交换值小、重组型少、选择机会小、育种群体大。
2. 根据下表估算水稻生育期的广义遗传率和狭义遗传率。  

世代

平均值

方差

P1

38.36

4.6852

P2

28.13

5.6836

F1

32.13

4.8380

F2

32.49

8.9652

B1

35.88

9.1740

B2

30.96

5.3804

答:广义和狭义遗传率分别为46.04%(或42.17%或43.46%)和37.46%。
3. 在大肠杆菌接合实验中,假如Hfr菌对链霉素敏感,能发酵甘露醇,F— 菌抗链霉素,不能发酵甘露醇。试问将它们接合后,应先培养在有链霉素还是无链霉素的培养基上?为什么?
  答:先培养在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上。因为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供体均被杀死。留下来的只有F— 菌和重组体,然后再从中选择重组体。
4. 说明载体、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连接酶、宿主细胞、氯化钠在基因工程中所起什么作用。
  答:⑴. 载体:经限制性酶酶切后形成的DNA片段或基因,不能直接进入宿主细胞进行克隆。一个DNA片段只有与适合的载体DNA连接构成重组DNA后,在载体DNA的运载下,才可以高效地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复制、扩增、克隆出多个拷贝。可作为DNA载体的有质粒、噬菌体、病毒、细菌和酵母人工染色体等。
  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工程的基石。在细菌中这些酶的功能是降解外来DNA分子,以限制或阻止病毒侵染。这种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中一段特异的核苷酸序列,在这一序列内将双链DNA分子切断。
  ⑶. 连接酶:将外源DNA与载体相连接的一类酶。
  ⑷. 宿主细胞:能使重组DNA进行复制的寄主细胞。
  ⑸.氯化钠:主要用于DNA提取。在pH为8左右的DNA溶液中,DNA分子是带负电荷的,加入一定浓度的氯化钠,使钠离子中和DNA分子上的负电荷,减少DNA分子之间的同性电荷相斥力,易于互相聚合而形成DNA钠盐沉

一、名词解释(15分):
1. 测交:是把被测验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2.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3. 微效基因:是指控制数量性状、每个基因对表现型影响较小的基因。
4. 伴性遗传:性连锁的一类。控制某性状的基因位于雌、雄体共有的性染色体(X染色体或Z染色体)上,因而该性状的表现与该性染色体动态相联系。
5. 杂种优势: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产量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
6. 复等位基因:指位于同一基因位点上的各个等位基因的总称。
7. 染色体结构变异:指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发生断裂,在再次接合时改变了原来的顺序、或与其它染色体的断片接合,导致染色体在断裂和接合前后结构不一致的现象。
8. 重组 DNA分子:基因工程中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DNA分子后,使两者都产生粘性末端,再把两者连接起来形成DNA分子。
9. 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10. 前定作用: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母性影响。

二、填充题(20分):
1. 减数分裂的主要特点是前期配对或联会和细胞分裂过程包括两次分裂,其中第一次减数和第二次等数分裂。
2. 孟德尔在遗传试验中采用的试验材料是碗豆,1866年发表植物杂交试验论文,孟德尔根据试验结果创立了分离和独立分配两个遗传基本规律。
3. 两对独立基因的杂合体 AaBb 连续自交 4 代后,群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87.89%。
4. 在互作效应中,表现型均为圆球形、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的双亲杂交的结果表现为积加作用,其F2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分别为9扁盘形∶6圆球形∶1 长圆形和1扁盘形∶2圆球形∶1长圆形。
5. 基因定位就是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主要确定基因之间的距离和顺序。
6. 重复的主要遗传学效应是剂量效应和位置效应。
7. 同源三倍体形成的三价体交叉较少,联会松驰,有可能发生提早解离;此外,如二个染色体已联会成二价体,第三个
  染色体就成为单价体,这种现象称不联会。
8. 杂交水稻的三系是指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其基因型分别为S(rr),N(rr),S(RR)或N(RR)。
9. 在有丝分裂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洋葱根尖,其拉丁文物种名称为Allium cepa,染色体数目(2n)为2n=16,实验中所用药品为醋酸洋红。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茶树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为30 -----------------------------------------------------------(√)
2. 由于两点测验测不出双交换值,所以测定的交换值有一定的误差,不如“三点测验”准确--------------(√)
3. 一个自交系群体,其基因型纯合一致,所以该群体的基因型方差为0 -------------------------------(√)
4. 一个色盲女儿可能有色觉正常的父亲------------------------------------------------------------(×)
5. 臂间倒位杂合体在减数分裂时能够产生倒位圈,其着丝点位于倒位圈之外----------------------------(×)
6. 同源三倍体的联会特点是三个染色体各部分均能紧密联会------------------------------------------(×)
7. GAATTC是EcoR I 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8. 配子体不育的Rr基因型植株可以产生各占一半的可育和不育花粉------------------------------------(√)
9. 与核遗传一样,在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中,其遗传物质由雄核和雌核共同提供--------------------(×)
10. 在转导颗粒中,蛋白质外壳内同时包含有噬菌体遗传物质和细菌染色体片断--------------------------(×)

四、 选择题(10分):
1. 试验得到F2 分离比例为9∶6∶1,该性状的遗传属于(C)。
  A. 连锁遗传   B. 重叠作用    C. 积加作用   D. 数量遗传
2. 在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中,当亲本基因型为+ wx c 和 sh + + 以及双交换类型为 + + + 和 sh wx c 时,其正
  确的基因顺序为(B)。
  A. sh wx c   B. wx sh c   C. wx c sh   D. sh c wx
3. 试验地均匀、管理一致,对试验将(B)。
  A.无影响   B.提高遗传率   C.降低遗传率   D.稳定遗传率
4. 下列作物在同等强度的电离辐射诱变处理下,突变频率最高为(A)。
  A. 大麦   B. 小麦   C. 小黑麦   D. 三者无差异
5. 许多植物中的芽变属于(A)。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细胞突变
6. 将基因型为Bb的大麦通过人工诱变成为四倍体,则该四倍体在染色体随机分离的情况下产生全隐性基因型植株的比例
  为(B)。
  A.1/6   B.1/36   C.8/36   D.18/36
7. 同源四倍体马铃薯(2n=48)的单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最多可以形成的二价体数为(D)。
  A.48   B.36   C.24   D.12
8. 在异源六倍体小麦中,同源联会是指(A)。
  A. 1A与1A   B. 1A与1B   C. 1A与1D   D. 1A与2A
9. 性导作图法与转导作图法的不同点在于前者是要利用(A)。
  A. F'   B. 噬菌体   C. 病毒   D. 卡巴粒
10. 按分子遗传学的观点,交换的最小单位称为(B)。
  A. 突变子   B. 重组子   C. 顺反子   D. 基因

五、问答题(45分):
1. 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如何进行?
  答:测交法:利用具有隐性性状的亲本与F1进行测交,根据测交后代的比例可知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其根据是F1会产生一定比例的不同配子;
    自交法:利用F2自交产生F3株系,然后根据F3的性状表现,证实所设想的F2基因型。其根据是具有纯合基因型,F2的F3后代不再分离,而具有杂合基因型F2的F3后代仍会产生一定比例的分离;
    F1花粉鉴定法:在验证分离规律是,还可应用F1花粉鉴定法,即利用一定的鉴定技术坚定花粉中所带基因的类型(如玉米糯与非糯基因可采用稀碘液进行染色反应)。
2. 在某一植物中发现有异常性状,请讲述鉴别此异常性状是由染色体基因、细胞质基因、或是完全由于环境而引起的方法。
  答:做正反交,如果出现正反交的杂交子代表现型有差异,则可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如果正反交的杂交子代表现型没有差异,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在做正反交的同时,可将具有异常性状植株的后代与没有异常性状原始植株的后代种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两者的差异,如果两者没有差异,则可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3. 现提供一管保存在固定培养基上的细菌,后经诱变处理,请叙述发现赖氨酸(或苏氨酸、亮氨酸)突变的方法和步骤。
  答:活化→涂布和繁殖→采用影印法测定。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①.活化:在进行遗传研究前,需先将低温保存和诱变处理的细菌进行活化。其方法是:使细菌缓升温,然后将细菌从固体培养基中移到液体培养基内繁殖。
    ②.涂布和繁殖:用吸管吸取数滴含细菌的液体培养液,滴到固体凉脂平板上,用一根消毒玻璃棒涂布均匀。由于在固体凉脂平板上的细菌浓度很低,而每个细胞不移动增殖(每20分钟分裂1次),故在较短的时间内(如一夜)每个细胞即能裂殖到107个子细胞,成为肉眼可见的菌落或克隆(Clone)。 ③.分析:一般培养器中固体凉脂平板上由单个细菌长成的菌落应该具有共同的遗传组成。但由于细菌繁殖快,具有易于突变的特点,因此,在凉脂平板上可以偶然发现一些突变(如形态性状的突变,生理特性的突变和抗性的突变)。可以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来测知这些突变的特性。如将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落分别培养在会各种不同成分的培养基中,在某一成分培养基上能顺利生长,则说明该突变型是丧失了合成这一成分的能力。
4. 如何从形态学和细胞学上鉴别不同类型多倍体植株?
  答:1926年木原均和小野第一次提出了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来区分上述两种不同的多倍体。
  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的;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
  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其形态学和细胞学上鉴别方法分别为: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同源多倍体一般在外形上具有植株高大、叶面积大、气孔和保卫细胞大(单位面积上的数量
  则要少)、叶绿体含量高、光合作用强,能形成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维生素等,但一般也具有发育慢、开花
  迟、育性低等缺点;二倍体加倍为同源四倍体以后,还可能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表现型。在细胞学上观察则可以很清
  楚得看到同源多倍体植株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成倍多于二倍体,在减数分裂时可以联会成许多多价体,这些多价体联
  会有3条或3条以上的同源染色体组成同源组,也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提早介离”和“不联会”现象。
    异源多倍体能够自己繁殖的都是偶倍数,大都由远缘杂交形成的,形态学上观察则与一般的二倍体植物相同。在
  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细胞内,由于每种染色体组都有两个,故其同源染色体都是成对的,减数分裂时能象二倍体一样
  联会成二价体 ,所以异源多倍体能够表现出与二倍体相同的性状遗传规律。在一些节段异源多倍体(不同染色体组间
  部分同源的程度很高的异源多倍体)中,则在减数分裂染色体联会时除了出现二价体外,还会形成一些四价体,以致
  造成某种程度的不育。奇倍数的异源多倍体中会存在着许多单价体,造成染色体分离紊乱,配子染色体数及其组合成
  分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不育或部分不育。

1. 二价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二分体:是指减数分裂末期Ⅰ所形成的两个子细胞。 a
2. 测交:是把被测验个体与隐性纯合亲本杂交;以验证被测个体的基因型。
  回交:是指将杂种后代与亲本之一的再次交配。
3. 性染色体:指直接与性别决定有关的一个或一对染色体。
  常染色体:指除了性染色体之外的各对染色体。
4. 初级三体:指增加的一条染色体与原来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完全相同。
  次级三体:指增加的一条染色体的两条臂与原来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某一条臂完全相同。
5. 细胞质遗传:指由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前定作用: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表现的母性影响。

二、填充题(20分):
1. 以白粒玉米aa作母本,与黄粒玉米AA杂交,则F1种子各部分的基因型为:种皮aa,胚Aa,胚乳Aaa。
2. 有一组合AaRr × Aarr,后代中基因型为aaRr的个体植株叶片呈红色,则红叶个体出现的机率为1/8。
3. 茶树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30条,下列个体中的染色体数为:单体29条,四体32条,双单体28条,四倍体60条。
4. 在多倍体中,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的称为同源多倍体,而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一物种的称为异源多倍体。
5. 同源三倍体形成的三价体交叉较少,联会松驰,有可能发生提早解离;此外,如二个染色体已联会成二价体,第三个
  染色体就成为单价体,这种现象称不联会。
6. 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制备可以采用分离自然基因和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用EcoRⅠ限制性内切酶切割“目的”基
  因和载体DNA分子,两者都产生粘性末端,再把两者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分子,最后在受体细胞中建立无性繁殖系。
7. 在有丝分裂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洋葱根尖,其拉丁文物种名称为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目(2n)为2n=16,
  实验中所用药品为醋酸洋红。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一自交系群体,其基因型纯合一致,所以该群体的基因型方差为0 -----------------------------------(√)
2. 连续自交的结果是后代中可以形成一种纯合基因型-------------------------------------------------(×)
3.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只有双亲高度纯合时,F1才能表现整齐一致 ------------------------------------(√)
4. 玉米第5染色体的某一倒位涉及长臂0.67到短臂0.00之间区段,属于臂内倒位--------------------------(×)
5. 偶倍数与奇倍数的同源多倍体的结实率是相同的 --------------------------------------------------(×)
6. 细菌将外源DNA片断通过重组参入自己染色体组的过程称为转化 -------------------------------------(√)
7. 普通小麦与二倍体水稻一样,其单倍体就是一倍体 ------------------------------------------------(×)
8. 同源三倍体的联会特点是三个染色体各部分均能紧密联会-------------------------------------------(×)
9. 四体的来源是依靠二倍体染色体的加倍-----------------------------------------------------------(×)
10. 孢子体不育的Rr基因型植株可以产生各占一半的可育和不育花粉-------------------------------------(×)

四、 选择题(10分):
1. 已知茶树染色体数2n=30,则其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为(B):
  A. 30条   B. 15条   C. 15对   D. 10对
2. 在基因定位的三点测验中,当亲本基因型为+ wx c 和 sh + + 以及双交换类型为 + + + 和sh wx c时,其正确
  的基因顺序为(B)。
  A. sh wx c   B. wx sh c   C. wx c sh   D. sh c wx
3. 许多植物中的芽变属于(A)。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数目变异   C. 染色体结构变异   D. 细胞突变
4. 将基因型为Bb的大麦通过人工诱变成为四倍体,则该四倍体在染色体随机分离的情况下产生全隐性基因型植株的比例
  为(B)。
  A. 1/6   B. 1/36   C. 8/36   D. 18/36
5. 双二倍体特指(B)。
  A. 四体   B. 异源四倍体   C. 双单体   D. 二倍体
6. 在细菌遗传物质的重组过程中,需以噬菌体作为媒介的是(C)。
  A. 性导   B. 转化   C. 转导   D. 接合
7. 为证明原养型细胞的出现是由于转化还是由于细胞与细胞直接接触而发生遗传物质交换和重组,可用(C)。
  A. 影印培养法   B. 中断杂交试验   C. U型管实验   D. 菌落原位分子杂交
8. F’因子与F 因子的差别之一是F’因子可以(A)。
  A.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一定座位上   B. 与Hfr整合在一起
  C. 整合到细菌染色体的不同座位上   D. F’与F’因子整合在一起
9. EcoR I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为(B)。
  A. AAGCTT   B. GAATTC   C. AGCATT   D. GAATTG
10. 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可使不育系产生可育花粉的为(C)。
  A. 不育系   B. 保持系   C. 恢复系   D. 自交系

五、问答题(45分):
1. 某生物有三个不同的变种,各变种的某染色体区段顺序为ABCDEFGHIJ;ABCHGFIDEJ;ABCHGFEDIJ。试论述这三个变种
  的进化关系。
  答:由基本种ABCDEFGHIJ 通过两次倒位形成另外两个变种:ABCDEFGHIJ→ABCHGFEDIJ→ABCHGFIDEJ。
2. 基因型为yy的老鼠是灰色的、Yy基因型的老鼠是黄色的、YY基因型的老鼠在胚胎阶段初期就已死亡。试回答:
  ①.YY基因型的老鼠在胚胎阶段初期死亡的现象称之为什么突变?
  ②.黄色基因型与灰色基因型的老鼠杂交后可以产生什么毛色的后代?
  ③.两只黄色基因型的老鼠杂交后可以产生什么颜色的后代?
  ④.用哪种杂交组合可以产生较多的后代,为什么?
  答:①.这种现象称之为显性致死突变;
    ②.黄色基因型与灰色基因型的老鼠杂交后可以产生黄色和灰色的后代;
    ③.两只黄色基因型的老鼠杂交后也只能产生黄色和灰色的后代(YY基因型的老鼠在胚胎阶段初期就已死亡);
    ④.用黄色基因型与灰色基因型的杂交组合可以产生较多的后代,因为这种组合中不会产生YY基因型(致死)的老
  鼠,可以全部成活。
3. 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和美洲棉(G. thurberi Tod.)均有13对染色体。这两个种杂交的F1植株由于染色
  体不能配对,故不能得到可育植株。目前栽培的棉花(G.hirsutum L.)有26对染色体,但在hirsutum×arboreum
  和hirsutum × thurber的杂交组合中,均可形成13个二价体和13个单价体。试根据这些细胞学的资料,讲解这一结果
  和hirsutum棉种的可能产生过程。
  答:arboreum ×thurber得到F1(2n=26=13I+13I),自然加倍成异源四倍体(2n=52=26II),进一步成为hirsutum。
    当hirsutum×arboreum和hirsutum ×thurber分别杂交时,hirsutum中的26条染色体中各有13条染色体可分别
  与arboreum或thurber提供的13条染色体配对,形成13个二价体.剩下的13条染色体只能形成13个单价体。因此hirsutum
  棉种可能是由亚洲棉(Gossypium arboreum L.)和美洲棉(G. thurberi Tod.)合并起来的异源四倍体。
4. 在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试验中,白色×白色组合的F1表现为有色。现设C为有色基因、c为白色基因、i为隐性
  抑制基因(I 为对应的显性基因),试论述该试验的F2分离结果,为什么?
  答:F2表现为9有色:7白色,表现为两对基因间的隐性抑制作用。其中一个白色亲本的基因型为CCii,另一个白色亲
  本的基因型为ccII。结果分析如下:

 

白色(CCii)

×

白色(ccII)

 

 

 

 

 

 

 

有色(CcIi)

 

 

 

 

 

 

 

CI

Ci

cI

ci

CI

有色

有色

有色

有色

Ci

有色

白色

有色

白色

cI

有色

有色

白色

白色

ci

有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一、名词解释(15分):
1. 四价体:是指同源四倍体在减数分裂时所联会的四条同源染色体。
  四合体:是指减数分裂前期Ⅰ所联会的二价体中所包括的四条染色单体。
2. 质量性状:是指在杂交后代(F2)中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
  数量性状:是指在杂交后代(F2)中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
3. 显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能在F1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隐性性状: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后,不能在F1 表现出来的那个性状。
4. 同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而成。
  异源多倍体:是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的染色体加倍而成。
5. 单体:指比正常二倍体缺少一个染色体的个体。
  三体:指比正常二倍体多一个染色体的个体。

二、填充题(20分):
1. 在互作效应中,荠菜蒴果表现型分别为三角和卵形、基因型分别为T1T1T2T2和t1t1t2t2的双亲杂交结果表现为
  15:1(F2)的重叠作用,其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3三角形:1卵形。
2. 同源三倍体的四种基因型为AAA、Aaa、Aaa和aaa。
3. 两个菌体结合后隔一定时间取样,进行染色体作图,这种方法称为中断杂交试验。如两个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紧密相
  连,就有可能处于同一F'上,一同转移到受体中,这种现象称为并列性导。
4. 在有丝分裂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材料是洋葱根尖,其拉丁文物种 名称为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目2n=16,实验中
  所用药品为醋酸洋红。
5. 经典遗传学把基因看作为功能单位、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从分子遗传学上理解可把上述各单位看作是突变子,重组
  子和顺反子;70年代对基因结构的深入研究,还发现了重叠基因、隔裂基因和跳跃基因。

三、是非题(10分,在括号内写上 √ 或 ×):
1. 母鸡啼鸣是性染色体发生变化的特殊情况-----------------------------------------------------(×)
2. 母性影响与细胞质遗传是属于同一类遗传类型-------------------------------------------------(×)
3. 在转导颗粒中,蛋白质外壳内同时包含有噬菌体遗传物质和细菌染色体片断 ----------------------(×)
4. 双亲都正常,可能有一个色盲的儿子 --------------------------------------------------------(√)
5. 缺失可以造成染色体的融合-----------------------------------------------------------------(×)
6. AAGCTT是Hind III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
7. 染色体倒位不会改变连锁基因的重组率-------------------------------------------------------(×)
8. 基因突变的频率一般与辐射剂量成正比-------------------------------------------------------(√)
9. 四体的来源是依靠二倍体染色体的加倍 ------------------------------------------------------(×)
10. 在偶倍数的异源多倍体中,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能联会成若干二价体,故能表现出与二倍体相同的性状遗传规
  律 (√)。

四、 选择题(10分):
1. 某一自花授粉植物有四对染色体AA、BB、CC和DD,其子代的染色体组成为(C)。
  A. ABCD   B. AABBCC   C. AABBCCDD   D. AAAABBBBCCCCDDDD
2. 双二倍体特指(B)。
  A. 四体   B. 异源四倍体   C. 双单体   D. 二倍体
3. 在异源六倍体小麦中,同源联会是指(A)。
  A. 1A与1A   B. 1A与1B   C. 1A与1D   D. 1A与2A
4. EcoR1限制性内切酶所能识别的6个核苷酸顺序为(B)。
  A. AAGCTT   B. GAATTC   C. AGCATT   D. GAATTG
5. 已知E、F、G三个基因为独立遗传,在EEffGG × eeFFgg杂交组合中F2 全部为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是(A)。
  A. 1/64   B. 1/32   C. 1/16   D. 0
6. 常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染色体结构变异是(D)。
  A. 重复   B. 缺失   C. 倒位   D. 易位
7. 异花授粉作物的天然杂交率约为(C)。
  A. >50%   B. 20-50%   C. 5-20%   D. 1-4%
8. 下列作物在同等强度的电离辐射诱变处理下,突变频率最高为(A)。
  A. 黑麦   B. 小麦   C. 小黑麦   D. 三者无差异
9. 在染色体结构变异中,易位染色体联会时可以形成(D)。
  A. 重复环   B. 缺失环   C. 倒位圈   D. 四体环
10. 试验得到F2分离比例为9:6:1,该性状的遗传属于(C)。
  A. 连锁遗传   B. 互补作用   C. 积加作用   D. 数量性状遗传

五、问答题(45分):
1. 在下列杂交试验中,产生的子代列表如下,请在空格内写出亲本的基因型(用G代表显性灰色基因,g代表隐性白色基
  因):

亲本表现型

亲本基因型

灰色子代数

白色子代数

灰色×白色

Gg×gg

82

78

灰色×灰色

Gg×Gg

118

39

白色×白色

gg×gg

0

50

灰色×白色

GG×gg

74

0

2. 简述在茶树育种上利用杂种优势的有利条件。
  答:茶树属于异花授粉植物,自交结实率极低,所以一般不需要培育不育系和保持系。茶树是多年生植物,只要亲本
  选配得当并适当交叉种植,则从开始结实的年份起,每年均可获得具有杂种优势的F1。茶树具有无性繁殖能力,只要
  有杂种优势便可达到固定杂种优势的目的,从而育成无性繁殖系新品种。
3. 在某一植物中发现有异常性状,请讲述鉴别此异常性状是由染色体基因、细胞质基因、或是完全由于环境而引起的方
  法。
  答:做正反交,如果出现正反交的杂交子代表现型有差异,则可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如果正反交的
  杂交子代表现型没有差异,证实该异常性状是由细胞核染色体基因所控制。在做正反交的同时,可将具有异常性状植
  株的后代与没有异常性状原始植株的后代种在相同条件下,观察两者的差异,如果两者没有差异,则可证实该异常性
  状是环境引起的。
4. 简述互补测验(顺反测验)的原理和方法:
  答:原理:根据功能确定等位基因的测验。顺反测验:根据顺式表现型和反式表现型来确定两个突变体是否属于同一
  个基因(顺反子)。顺式排列为对照(是两个突变座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不进行测试,其表现型为野生型。实
  质上是进行反式测验(反式排列:两个突变座位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
  ① 反式排列为野生型:突变分属于两个基因位点;② 反式排列为突变型:突变属于同一基因位点。
    方法:设有两个独立起源的隐性突变,具有类似的表现型。判断是属于同一个基因突变,还是属于两个基因的突
  变即判断是否属于等位基因?①.建立双突变杂合二倍体;②.测定突变间有无互补作用。由此可判断是否属于等位
  基因。当无互补作用时,则个体表现为突变型,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只能产生突变的mRNA形成突变酶和个体,显示
  突变的表现型。有互补作用时个体表现为野生型。突变来自不同的基因,则每个突变的相对位点上都有一个正常野生
  型基因,最终可产生正常mRNA,其个体表现型为野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