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快板小提琴:小学课堂教学技术发展有意义的突破(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8:11
“引进信息反馈技术构建高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十五课题结题汇报

林建祥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

引言:
教育从根本上可以看成信息(教育信息)的传递与处理加工,而信息分析可以看成一种信息时代的方法论。从而教育现代化要寄希望于教育的信息化。
应该强调教育信息化包含两个层次:首先是概念层面上的信息化,即:对于教育的各个方面,包括知识与教学活动进行信息分析,从而可能进行科学的优化思考。对于课堂教学,我们发现:
l 取得课堂上的教学反馈信息是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l 探索式学习与合作式学习,要比传统的传授或接受式学习要更有效,有特色。
整合这些理念,就形成课堂教学设计的新思路,形成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即使没有引进技术,也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也有局限,不能充分贯彻新理念的效果。
其次是信息技术应用层面的信息化: 在概念层面分析的基础上,把其中重要并容易开发的成分,用技术实现,复杂的部分仍由人来承担。目前不是希望机器代替人,而是关注人与机(技术)的恰当结合,其中理念是:发展“交互”是课堂活跃有效的源泉,而技术则促进、放大了交互的深度与广度。两个层面一起,大大延伸了人——教师、还有学生的能力。

一。在课堂上重视互动、反馈思路的极端重要性
人们首先是通过感官与客观世界进行直接接触,获取丰富多彩的感性信息。但是,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前人、老师的传授,间接地接受他们已经取得并消化过的知识,也是一条重要途径。这种接受性的学习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课堂上,仍占据很重要的地位。这种教学过程,可以使知识系统、高效地得到传授。
但这种接受式的传递,远不像录音磁带那样可以简单地被复制,由于原来脑内已有记忆信息的作用学生接受时常常会发生复杂变形,这种变形,从积极方面来说,是理解、创新的基础。然而,此类变形中的相当一部分却属于错误、歪曲与误解。课堂是一个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与媒体环境的系统。按控制论的观点,取得反馈信息是系统优化的必要条件。所以,教与学必须交互,包括不断地测试、评价,取得反馈信息,以便对教学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弥补与纠正。接受式的学习,弄得不好,容易忽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使知识的传授变成机械的灌输,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多年来有许多先进教师认识到这个问题, 成立了有庞大队伍的研究会,进行倡导, 研究, 推广反馈教学. 传统的办法:一是通过课上的提问,二是通过课后练习的批改。仅靠这两招,既不全面、准确,又不及时。而现在流行用于课堂的教学技术,或是仅支持教师的教,或是支持学生的学,能够有效地支持师生间反馈、交互的技术则仍非常缺乏。由于获得反馈信息的困难,后进生的掉队更是难于解决。这是带普遍性的大问题,严重限制教学效果的取得。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转变教师的观念,提倡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主动参与、注意学习结果外还重视学习的过程,积极发展创新思考。这些改革主张是符合实际的。以人为本,就需要加强评价,需要解决及时取得反馈信息的办法

二。解决反馈信息获取瓶颈寄希望于引进有效的技术。
在国外课堂推广一种遥控器,它基于红外线的短程无线技术。学生人手一个,屏幕前设一个红外线接收器,可以迅速接受来自学生的信息,传到计算机,可以进行记录与统计。教师在教案中按教学进程设计好一组适当的问题,多以多选题形式让学生回答,师生掌握技术都很容易。由于每个学生人人都有一个,对每个问题都有应答的机会,这样就做到了全面、及时的反馈;对于学生的选择结果,计算机会自动、迅速地进行整体统计与分析。在这种环境下,首先是便于进行课堂总结性测试,可以实现准确、科学的数据分析以及课堂教学的全程历史记录。也可以频繁进行测试,从而支持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随时根据该环节设置的问题的反馈信息实施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必要的弥补与改进。
这种用于课堂教学的遥控器及相关的无线连接技术传入中国以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最初阶段,许多小学校长、教师感到很兴奋,有耳目一新之感,认为它提供了课堂上师生之间方便而及时的交互技术,对“以人为本”的思路以很好的支持,肯定是有用的。并认为这种新的互动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明显改进。但是,当这种技术投入使用后,人们很快就明白,光有这样的硬件和技术还不够,还必须有适当的教学软件,适当的问题案例等,否则教师不好上手。要顺利使用还需要做很多的细致准备。台湾地区的某些学校曾先行一步,但他们已有的资源与案例对大陆地区的实际应用参考价值不大,因为这种新的互动教学模式需要与整个课堂文化相协调。特别是,课堂反馈只是多个教学环节中的一个,它还需要与目前国内各种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改思路相配合。所以,要在课堂上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并让它显示出明显的效果,大规模推广,还需要做很细致的工作,需要做科学试验。基于这样的认识,十五初期成立了一个有一线教师、专家、行政管理单位企业等多方面代表参加的国家重点课题研究组织,该组织已进行了五年一轮的试验工作。

三。技术使用需要教师的良好的教学设计。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首先是教学还是有规律的,然后需要看当前情况而灵活巧妙调整施教。所以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可以粗分为三步:首先是整体提出问题,中间再分阶段解决个别问题,最后再合起来总结。
l 预备阶段:旧课回顾引进新课,明确目标,激发动机。
老师通过情景创设演示(用演示文稿,及相关的多媒体软件)。提出、弄清问题。
l 新课展开。都还可以再细分为若干教学小环节。老师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参与:
较为传统是课上个别提问、对话。现在还可以加上
学生通过交互软件(多媒体课件的改进)进行互动中观察与猜想,探究。
分组活动课堂讨论辩论。 强调发展学生的合作学习。
l 最后总结。老师扩展应用,布置作业。
在预备引进新课阶段,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软件演示,构造情景,设计得好,再通过组织多种活动,可以迅速把学生引进角色。教师通常在情景下提出问题,指定个别学生进行对话,在对话中引导全体学生思考,但是这时大部分学生只是旁观角色,没有机会参与对话,不能真正调动积极性,更不能得到全体学生全面的信息。更不可能对学生进行实际分层、分类,以便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有了反馈技术后,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子目标,设计多项选择题,要求全体回答。选择题的题干与其多项选项,朝着课堂的关键主题,及可能的不同答案(包括正确的与可能的误解)。在数学课上,其正确答案,是确定的,唯一的。语文课与其他课上,则可能是模糊的,多种答案都有可能,看解决问题的角度。回答的动作促进大家参与,集中注意力。学生要经过思考,作出判断,做出决策。特别由对多媒体提供的情景,是形象的,而提出问题,进行思考,要判断推理,是逻辑的,这里进行着左右脑的交互。把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有效进行更高层次思维的训练。大大解除多媒体软件单向传递、缺乏交互的限制,扩展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个题目,最多一两分钟左右,学生可以答完。教师马上可以得到统计结果,根据得来信息,来考虑调整下面教学的进行。教师或是通过继续讲解,或是引导大家深入讨论,由于学生参与,且马上得到猜想的验证答案,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对于学生的思维训练,对于促进学生的反思,进行自我评价会有很好的效果。这种选择题的设计与取得反馈,可以成为两个微环节间的过渡,所取得的信息,对于下一环节的选择与组织起指导作用,大大增加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四。举若干典型的例子:
当然这种交互与反馈其效果,是紧密依赖于提出问题的设计与整个教案设计的良好匹配。下面例子都是在教学试验课例中涌现挑选的,有利于理解技术的作用:

l “奇妙的鲤鱼溪” 中年级的语文阅读课。
用多媒体软件,创造一定情景展示。 集体阅读课文后,提出多项选择题:
奇妙的鲤鱼溪,奇妙在那里?
1. 鲤鱼多,
2. 环境美。
3. 小溪中鱼又多又美。
4. 鱼不怕人。(人鱼情深)
5. 其他。
一下引起更深思考,要求初步理解后作判断。这里答案与数学不同,不是绝对的对错。
教师取得反馈信息后,根据答案,可以选择焦点进行讨论,推动进一步深入阅读、思考。 为下面深入学习分析打好基础。这四个答案都不能说是错的。但选不同的答案,反映理解的不同深度。加上“其他”选项,结合当堂提问,可以发现更有创见的想法。
l “20以内的加法” 低年级的计算能力的训练案例
提出问题:“ 森林王国举行射击比赛,打两轮,问谁是冠军?” 用多媒体软件构造比赛射击情景,用表格列出小动物各自的射击成绩。然后提出题目,再设计几个选项,引起学生兴趣,从反馈可以看学生估算的能力。提出要求学习确切计算的本领,以引进新课。然后转到凑十的技巧学习。利用有色圆片,口诀,图解 帮助进行做中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然后再问

“ 7 + 6 ”的结果放在那个花盘中?
a.标 11 的花盘。 b. 标 12 的花盘。 c. 标 13 的花盘。 d. 标 14 的花盘。
接着9+2, 8+5, 7+6,这些难度有区别,可以逐步增加难度。这组题目虽简单,但可以把会与不会,还有多少不会分出。这时教师设法,把多数完全正确的少数还有错误的分开。让多数完全正确的自己考虑进一步开放的问题。如
15= * + * 可以有多少种两数相加? 稍复杂,开放题。或
6 + 7 可以有多少种方法相加? 同上。
自己帮助少数仍不掌握的一起,弄清问题所在。
这里分层的可能,是基于利用反馈技术,从一组多选题的信息得到。从多选题得到形成性评价的信息。在教学起了非常好的效果。

五。 课题体会。
从以上例子,与五年课题研究表明:引进信息反馈技术,构建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有以下几方面的积极意义。
(1) 强化师生交互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2) 使教学技术的应用水平提高一个层次
引进技术,人机(技术)良好配合,就可以实现更多、更高级的教学设计思路。
以上例子都显示反馈技术与整体教学设计、以及与其他教学技术的精心思考的集成。通过信息分析,技术把学生大量分散的信息通过遥控器与收集器收集起来,实现即时反馈,实现课堂活动中的关键但不容易实现的部分。这些技术虽不是很复杂,但教师有了技术平台做支撑,人机(技术)合作,就可以实现更多、更高级的教学设计思路。比如:
1。与多媒体技术结合,多媒体易于创设生动活泼的情景,激发学生右脑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利用Ezclick互动反馈技术,注意提问的设计,促进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激发学生左脑的功能。两者结合,正好实现所谓“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对于学习机制深刻理解的古话。
2。在更广泛的学科课程,可以通过巧妙出题,揭发群体间的认知冲突,用遥控器收集反馈信息,可以把群体迅速分组,一种是分为完全正确与存在错误两类,而一种是分为不同理解水平的多组。通过有效讨论,来消解认知矛盾,提高共识。从这里还可以得到更有效的设计,让附近的学生就近进行讨论,不必刻意分组,对不同的认知进行交流讨论逐步消解,再进行测试,通过多次的讨论再测试,发现效果比多次讲解要有效的多。
3。取得反馈信息,并不等于进行了评价,但有效的评价却必须取得反馈信息,互动反馈技术方便取得系统提问的反馈信息,并方便系统保留,这大大促进了教师的方便正确的评价。有了简易的反馈技术,就可以加强评价的频度,可以努力在传统课堂条件下,实现形成性、即过程(诊断)性评价。但是另一方面,在课堂上进行传统的系统的测试,即总结性评价,就更为方便。可以实时当堂取得全部个人与统计的结果。因此算术,语文等可以增加平时小测验,或阶段系统测试。许多当堂的测验,设计的好,也是更大单元的过程性评价。
许多实验课题需要取得对比实验的数据,也比过去有可能简便的多。把这些数据保留,可以进行一阶段,全学期,全学年的科学系统分析。十分有利于提高教育实验数据的科学性,与学生的个案分析。

(3)前景
十一五课题研究,基于十五的基础,可以向中学阶段发展,从个别示范案例的积累,发展到鼓励大量成立试验班,学生对象固定,但可以多位教师,多个课程结合进行,可以进行课程系统的科学试验,可以得到更科学的结论。
目前在课堂教学的引进技术过程中,继传统的单向演示之后应该注意增加反馈设备技术,加进反馈教学微环节。
教改先进思路 + 综合多种课堂教学技术 + 反馈技术 可以构建先进的互动教学模式。
我们认为其性价比应该优于电子书包,各种PDA, 人人上网的下一代设备配置。

上述信息化两个层次的恰当结合,提出了对于传统课堂的重建,重组的思路与要求,既采用新教学理念,又采用技术,这会活跃了课堂,大大落实课堂教改的新理念,出现更好的实际效果。我们的课堂还有巨大的潜力,存在巨大的探索空间,需要老师们去发掘。
如果有网络教室,反馈可以有通过网络的其他方法,但是计算机,投影仪,大屏幕的教室配置,长期仍将是主要的。师生在这样教室配置条件下,熟悉应用多媒体与反馈技术,
积累丰富的经验,也为在虚拟的网络教室上的教学高质量进行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