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中广播的音乐:知识——真的与假的① 钟马田 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2:54:41
知识——真的与假的
  
钟马田 著  梁素雅、王国显 译  诚之 校
  
  
讲解《哥林多前书》813
  
     
  这次特会结束以前,我们必须尝试把我们一起思考过的事加以应用。不但如此,也许我们也该对以往的作风作一次检讨并评估一下。我们不必为这样做提出辩护的理由。以往清教徒也总会这样做。他们最看重的是牧养圣徒,因此我们也该如此。如果特会开过了,而我们却没有把所领受的加以应用,那就没有了牧养圣徒的功用,特会的主要目的也就落空了。特会的名称和主题,都说明了我们必须这样做。但是,这并不是我们这样做的主要理由。这个理由也是不够充分的。事实上,我下面要指出这个理由的危险性。光是要秉承并延续当年清教徒所做的,这个理由并不够充分,我还要提出更强的理由。
  
  这些更强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呢?第一,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会有很大的危险。这一点要比我们光要仿效清教徒的作风的理由更重要。我们被迫必须这样做,是因为如果不做就会引起巨大的危险。由此我们可以引伸出第二个理由:如果我们只把清教徒的教训变成一种新的烦琐哲学,光会引经据典,反复引述来炫耀这些理论知识的话,那就是再愚蠢可笑不过了。这正是那些反对清教徒的人的所为,我意思是指卡洛林教士们和那些类似他们的人,他们的讲章大部分只是一连串的引经据典的引喻。
  
  上面就是在这次特会结束前我们要这样做的主要理由。
  
  基督徒所面对的危机不是一成不变的。基督教会的生活和传福音的工作,也往往有不同的着重点和特性。比如,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的人就很清楚那些在福音派圈子内常见的行动主义者的危机。他们精力充沛、整日忙乱,不是组织集会,就是忙于参加各种活动,经常强调我们必须去做一些事。对这类行动主义带来的可怕危机,我们最清楚不过了,我们也永不厌烦地提出抗议,指出这种专注于活动和工作,却轻忽对教义的认识和知识的长进所引起的危机。我们在这方面看得相当清楚,可是对本身所面对的另一种完全不同的危机,很可能懵然不知。这种危机是发生在另一些不同的人身上。事实上我们应该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要认清自己,认识我们所属的那个特定的人群,并要知道每一种人群都隐藏着不同的危机。让我言归正传吧!我看,毫无疑问,在我们这些每年参加这个特会的人当中所隐藏的危机,就是在理性和知识上的自高自大。
    
  我说得相当直率。我不是说我们果真是这样自高自大,我是说这种危机的可能性相当大。我也不是说我的鉴察分析能力已到了可以准确探测到这种毛病的存在的程度。不过,先让我借用一个医学上的例子,我相信我已留意到一些症状。在医学上有所谓的传染性热病,比如麻疹。一提起麻疹,你自然就联想到一个满身长疹,咳嗽发烧的小孩子,这是麻疹的特有症状。但是,有一点相当有趣,假如我没有记错的话,患上麻疹的病人,染上病后第四天才会有斑疹出现,在这之前,那小孩子不过是体温升高、头痛、没有胃口甚至呕吐等等,口腔内可能出现白斑点。这一切就是所谓症状,但是实际上它们并不是麻疹本身,只不过是医学上所谓的“前驱症状”,真正的良医可以马上诊断出来,不用等到麻疹出现才做出诊断。他经验丰富、医术高明,当他测准了那些症状,就诊断说:“我认为这孩子患上了麻疹。”
         
  这就是我所要引用的症状。我意思是说,对这种在理性和知识上的自高自大,虽然我还不能做出真确或彻底的分析,但我想,在某些事件上,我已经偶然发现到一些症状。因此我打算借着《哥林多前书》8章1至3节这段经文,和你们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论到祭偶像之物,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唯有爱心能造就人。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若有人爱上帝,这人乃是上帝所知道的。
  
  我要和大家思考这段经文,好应用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用不着花时间去谈这段经文的内容和当时哥林多地方教会的情况,使徒在这儿是论及献给偶像的祭肉,因为这是引起当时教会分裂的原因之一。当时有些弟兄较有知识,亦较刚强,可是另有一些弟兄比较软弱,在这件事上就有了不同的领会。比较有点知识的弟兄晓得上帝只有一位,并没有别的上帝,每个弟兄都知道这一点,知识多点的更会清楚,因此说不要吃祭过偶像的食物就简直是废话,等于是倒退回去迷信偶像。基督徒可以自由选择食物,其中有些甚至说他们可以去参加那些异教的节期。他们会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这些所谓‘神’,根本就不存在嘛!”因此他们居然去参加了,因而成了那些比较软弱的弟兄的绊脚石。他们瞧不起这些软弱的弟兄,嫌他们缺少理性上的领悟力。当时哥林多教会陷入痛苦的困境,就因为在较有知识的弟兄和另一些比较软弱及缺少知识的弟兄间起了冲突。

  这段经文所提到的特别事例非常有趣,但我们要注意的是使徒对这个事例所采用的处理方式,他照惯例不直接单就这件事去谈论,而是把问题提出来,指出一个更重要的原则,而这个原则是关乎知识的。在某种意义上说,哥林多教会的真正问题,不在于祭偶像之物,而是在人对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的看法。因此使徒就针对他们对运用知识的态度去谈。所以我们的主题和从这段经文所引伸出来的原则,就是对知识错误的看法的危机。

  为了使下面的话说明得更准确一点,我必须指出,保罗在这里所说的“知识”,和《提摩太前书》6章20节所提及的不同。在《提摩太前书》,保罗是论及有些偏离了真道的人,因着那“似是而非的学问”,而败坏了信心,这些只是“似是而非的学问”,并不是《哥林多前书》8章所说的“知识”。《提摩太前书》所说的是指一种不可理解的知识,是指一些自以为受感而获得某种直接知识的人,这是一种虚假的玄想而已。但是在《哥林多前书》所说的“知识”,是我们平常所理解的,也正是应用在今天参加这特会的我们这群人身上的。       
       
  当然我们不必再强调知识的重要,我们永远不会认为自己的知识太多了,已经足够了。知识是最基本的,教义是极为重要的。圣经里面充满了真理,尤其是新约圣经,其中的书信把信条和真理作了有力而荣耀的阐明。使徒们不但传讲真理,亦一再强调真理知识的重要性。根据新约书信的教导,教会的难处大部分归咎于在知识和领会上的缺欠。因此,知识是绝对需要的,我们必须重视和强调。有一篇阐述欧文论到离经背道的教训的文章,就说得很清楚。你们都会记得:首要是真理,其次是敬虔,然后才有敬拜。我们都同意这一点,这对我们不是问题。可是——现在我们就要进入正题了——我们可能会对知识产生一种错误的概念。知识和悟性的恩赐,除了上帝赐下他儿子和救赎的恩赐外,也许是上帝给我们的各种赏赐中最宝贵的了。可是这个恩赐,却可能成为我们属灵生命中的陷阱和危机,这正是哥林多教会的处境。因此在特会结束以前,在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在知识和悟性上寻求后,我们来面对一下这可能要临到的危机是合宜的。我打算在下面好好地谈谈这问题。
 
  一、对知识有错误看法的几种原因

  首先我们要研究一下引起对知识有错误看法的原因。我们无法太详细地谈论,在这一切的背后显然有仇敌的工作,但可以把这些原因,分为普通的和特殊的两大类。魔鬼既然不能拦阻我们随从真理,不能把我们困在心思上的黑暗与无知的境界中,另一方面又看见我们已经发现光是忙乱活跃在工作中的危机,因此就突然完全改变战略。它把自己伪装成光明的天使,叫我们在寻求知识的事上走进极端,结果陷入它的网罗,就如它成功地把那些专爱活动的人陷入网罗一样。换句话说,我们又回到一向熟悉的那种光景——从一个极端转到另一个极端的危险,也就是矫枉过正的危险。这似乎是堕落带给人最可怕的后果之一,是一直困扰人类的恶习,叫人不容易保持平衡。为了矫正错误,我们往往陷入另一极端,以致处境一样危殆。我们往往面对仇敌魔鬼的攻击,它时刻准备把原来是上好的东西,改变成为使我们不义的工具,败坏我们的心灵。
      
  另一个普遍的原因,就如那句人所共知的谚语所说的:“半吊子学问是危险的。”这当然不是说满有学问就没有危险,一样是有危险的。但我相信在现今的情况下,不学无术会有更大的危险,就像那些初入行的新手,稍微学懂了一点,就自以为什么都懂了。你岂不见过有些一年级学生,比快要毕业的学生更神气,更自以为是吗?关于这方面的危险,我就不在这儿多说了。
  
  我们得多花一点时间说明第三点原因,因为这一点是常常引起争沦的。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还隐伏着一个十分特殊的危机,那就是——舍听道而仅专注阅读书籍,这个危机在我们身处的世代显得最厉害。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光靠阅览书籍而不去听道,危险很大,因为这样的人没有机会感受到话语传讲出来时的能力。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我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静坐家中看书的时候,他会觉得一切都在他的控制下。当然书中所写的会给他一点影响,但如果他不高兴,他大可以合起书本,站起来到外边走一圈,或者做其他形形色色的事。但如果他在听道,他就不可能这样做了。当然有人会不顾礼貌地在聚会中站起来走出去,但一般来说,这样做的人并不多。
      
  因此,在某种情况下,听道能救我们脱离光靠阅读的危险——当然是指传讲的是真正的道。人听的是真道时,他会感受到话语中的真理所发出来的“能力”,而这样的感受是他在光看书的情况下所缺乏的。布鲁克斯(Phillips Brooks)曾经给讲道下过这样的定义:“经由人的性格传递出来的真理。”你也许并不同意他的说法,但的确相当有道理,圣经中也给我们不少这样的事例。事实上,上帝会使用人不同的性格,不但如此,讲道的人是一面讲解,一面应用经文所说的,以确保其中的真理能应用到实际上去。但是,当人光看书时,他可能永远不会想到应用的方面,他大可以把书合上,随时随意就放下书本,从来没有实践的必要。恐怕在现今这个世代,人越来越不喜欢听道,而讲道的时间亦越来越少,结果借重书本的趋势就相应增加,而我们所面临的危机也就比以前的世代更甚。我当然不是在排斥书籍,更不是要抵制出版书刊,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我只不过是提醒大家这方面的危机,并且强调听道的重要和优胜之处。我们必须服在真理的大能下。我们也许不愿意,但传讲上帝话语的人却有这样的责任。假如他办不到,他就是失职。我们在听道的时候,往往避免下结论,不谈实践出来的必要,可是传道的人却要不断提醒我们。他抓住我们,叫我们面对这些必要,就是这样,帮助我们免去陷入某种的危机里。一个不看重听道而只看重书本的世代,实在是危机四伏。
     
  现在我要转去谈谈特殊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把求知作为唯一的目的,对真理和知识的探讨,只着重理论性及学术性的研究。这种危机很明显,也是大家都晓得的,因此我在这里不再提普遍性的原理,只提一些特别的事例。
  
  我一向都反对举办圣经知识考试,把圣经当作一个学科去啃读,变成考试科目之一,会使人对圣经产生仅止于理沦性的兴趣。我承认事情不一定会如此,可是当人把它列为考试科目之一的时候,无形中就已经把圣经知识与其他学科相提并论了。记得1932年我在美国某地方领聚会,那个特会是在1874年由一位敬虔的教会监督为基督教人士创办的,但后来慢慢地败落了,不是说参加聚会的人数减少,而是指在对真理的讲解上变了质。我发觉这个特会自称能开办任何人感兴趣的科目(而事实上宣传海报也这样注明),而在科目名单上的第16项居然有“宗教”这一科。这就是一个例子,说明人如何对真理的研究仅限于学术性和理论性方面,就如人修读化学、历史、美术、宗教、神学等科目。如果再加上考试,整件事就更糟了。
     
  研究宗教历史也会隐藏这种危机,这一点我深表遗憾。我认识三位历史专家,专研究基督教历史、教会历史和历史中的名人及各个运动。他们三人为此耗尽一生,对18世纪的研究尤有心得。可是最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毕生专注于研究宗教各次大复兴和一些属灵的伟人,可是这些研究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对他们来说,这些只是一种学问研究,纯属学术和历史的范围。他们熟知一切细节,可是对其中的精粹却毫无所知。这就是我所说的对历史研究的一种危机,说明纯粹理论性的研究的危险。
  
  在研究神学的过程中也隐伏着类似的危机:神学研究成了考试科目之一,成了学位或文凭考试的必修科,结果令修读的人把对关乎追求认识上帝的事仅看为一门学问,就算不用考试,趋势已经形成。人可以对属灵的事采取一种纯学术性及理论性的态度。事实上我认识不少这样的人,他们甚至把它作为业余兴趣,就如有人喜欢闲时玩玩拼字游戏一般,两者的态度在伯仲之间。这类虚假的“知识”只是空谈理论,不切实际。我们已完全摆脱这种危机了吗?
     
  第二点特殊的原因,是我们纯粹用理性追求真理——只用理性。把理性从人各方面分别孤立出来是十分危险的。我们都承认要优先运用理性,但是我们强调理性,是大异于光谈理性和把人视为纯理性的态度。这种态度最容易把人误导入“虚假的知识”里,这正是使徒保罗所要说的,对真理只有纯理性的寻求,不用心灵,也感受不到真理的能力,事实上是完全没有进入到感觉的层面。这类人纯粹用自己的思想去吸收知识,也完全不运用意志。如果研究的兴趣不能引起行动,又没有“带动”意志,也就一样没有益处。我们不用再谈下去。关乎这方面的经文,当然是《罗马书》6章17节。使徒说:“感谢上帝!……你们……从心里(这是心灵方面)顺服了(这是意志的运用)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这才引到心思上去)。”从这节经文中,你可以看见人的所有都用上了。假如把理性从人的心灵和意志区分出来,结果就一定只落得一些知识的空谈,也只剩下一些虚假的所谓“知识”。
      
  套用另一种说法,这种危机,就如仅晓得事物一些有关的皮毛,而不真正认识事物本身,此二者真如云泥之别。仅会传讲有关福音的事,和传明福音本身,有多么大的区别啊!一味只会论及关乎福音的事,却没有把福音释放出来,这是有可能的,这不仅毫无益处,而且十分危险。我们很可能略略知道一些有关的细节,却没有真正的认识。别忘了,神学上的探讨最终的目的是认识上帝!上帝是有位格的!不是一堆抽象的真理,也不是一些哲理性的定论,是上帝的本身!有位格的!要真知道他——就是“认识你独一的真上帝,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
  
  上面所述的就是引起危机的真正原因。但我在这里还得额外提出一点,是给传道人的——只针对传道人。这和目前这类特会有很密切的关系。我认为有些人惯用清教徒和他们的著述,来替代自己的思考。让我说清楚这一点。有一回我讲道的时候,详尽分析问题后,举出好几点提议作为解答,就像我现在所做的程序一般。聚会完了,有一位传道人来找我,问我说:“你所列举的问题和答案,是不是从清教徒的论著中找出来的呢?”他告诉我这是他常采用的手法。我得承认,当时我相当惊奇,也得了极大的警惕,但我确实知道有这样的可能性。人如果这样做的话,无疑是借用清教徒所说的来代替自己的思考,用现成的分析和意思,而不是经过自己的思考分析。这样做的话,显示那人所有的,不过是“虚妄的知识”,只不过是存在于思想里的一些东西。求上帝救我们脱离这种仅会“传讲清教徒”的危险,或把它们用来替代自己的认真思考和心灵的行动。当然,这也同样适用于滥用其他任何作家的著述的情况。
     
  二、对知识有错误看法的一些征兆
     
  现在要谈第二个大分题:这种情况的征兆。徒有虚妄的知识和对知识有错误的看法,这一类毛病有好些普遍的征兆。比方说,这些人通常会缺少平衡。他们所拥有的一点知识,只是他们原本感兴趣的问题,对其他事物却一窍不通,这样的人会立刻失去平衡。他过去突然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深感兴趣,于是锲而不舍地追下去,稍有心得以后就自满自足,对其他方面却毫无所知,只偏重自己的专长,结果失去了平衡。这种人的偏差,往往在他们所惯用的口头禅和陈腔滥调中表露无遗,常把一些故作惊人的用词或口号挂在嘴边。这些表现往往揭露不学无术的人的真面目,他们缺少真正的知识,也没有知识上的均衡发展。
      
  使徒用“自高自大”这个形容词。“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形容得多么恰当呵!他的意思是什么呢?他不正把骄傲的人的嘴脸描绘出来了吗?这种人自以为他什么都懂。他不像其他的人,他的知识丰富,有知识,悟性高,他什么都知道!他也不像那些从来不碰书本的人,他博览群书,因此沾沾自喜,自以为已经成功了。“自高自大!”我们怎样晓得他自夸知识丰富呢?那就看他如何炫耀自己的知识了,看他那趾高气扬的神态,走路姿势也像个清教徒!说话神气也像模像样!这些正是“自高自大”的人的写照。他因为知识而自我膨胀,难怪他不能把腰板挺直站起来了。
    
  这种人表现出来的特性,是无法容忍别人的指正,也不甘受约束,更不能忍受别人的反对,他什么也不能容忍。他既然学富五车,就无法接受别人的提议,不容相反的意见存在,也不肯考虑这些相反的意见。换句话说,“自高自大”的人的表现就是如此,这就是“傲慢”。使徒雅各认识这种人,因此他说:“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雅各书》3:1)。如果教会里面的人都作师傅,你想那多可怕!每个人都是学术权威,精通万事。“我的弟兄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可是,趋势就是这样,许多人自认有知识,能领会万事,而当然也想别人知道自己的本事,因此他们就僭占高位,结果是自欺欺人。
     
  但是,最严重的还是在他们对待别人的态度上,这正是哥林多教会的问题。自认有知识的人说:“我们知识丰富,我们什么都懂!”使徒就回答说:“我们晓得我们都有知识。”根据有些注释圣经的学者指出,他们重复地说:“我们有知识。”因此他们就自以为高人一等,瞧不起别人,就像法利赛人一样。他们自夸所拥有的知识和悟性,倒比他们炫耀自己的善行更多。其他的人既然不能领会,对偶像的事模糊不清,那么就简直不值得一顾。他们因此蔑视这些人,没有一点体谅,还说不用为他们着想。有些自高自大的人的表现是如此。也有索性全不理睬人的,甚至连蔑视的反应都没有,把这些较软弱的弟兄全不放在眼里,就像他们根本不存在一般。这些自高自大的人高高在上,就如进入云中,根本就看不见别人的存在。还有一些人的傲慢表现在厌恶的态度上,认为别人既然悟性不高,就会妨碍自己的追求。为什么传道人总是提及那么浅显的道理?他似乎只顾及一些基本道理,而那些满有知识的人却只想听高深的道理。主日的聚会总是传讲福音性的信息,传道人还得唠唠叨叨地详细加以解释,担心聚会的人听不懂,因此较有知识的,就觉得给人拖了后腿似的,不能进到高处。他们自以为已经到了阿尔卑斯山,就等着传道人把他们带上珠穆朗玛峰。其他的人那么愚钝,简直叫人讨厌,也妨碍他们长进。这正是当日哥林多教会的光景,也是今天许多聚会地方的情形。较有知识的人都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但受阻于其他人,因此他们瞧不起别人,这种表现比比皆是。
        
  最后我要提及的一种现象,就是这些错解知识,或徒有虚名而不是有真知识的人,往往会自满自足,不再认真追求,一味陶醉于自己的“知识”领域中。他似乎没有想到在世界某个角落里还有失丧的人。他把自己埋在书堆里,看不见别人。偶而与人交谈时,就告诉人他正在研读的东西,或是与人讨论真理问题,侃侃而谈。今天教会里有部分人,就如世人中也有这样的人,从来不问世事。你从来不曾听闻他们会领人归主,他们似乎对人类问题或罪恶猖獗漠然不见。为什么如此呢?因为他们把全部时间花费在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对周遭的事物一概不管,与人畅谈自己研究的心得时,就是彼此炫耀学问。这样一来,他和外面的活动完全脱了节。也许我们还没有见到这种极端的情况,但我要求你们今天聚会的人,各人省察自己。你岂没有发现你很容易会落在这类的偏差中,整日埋首书本,增加知识,启发自己,结果忘了自己身处的充满罪恶的世界?这是悟性与才干过人的人最常遇见的试探。他们可以耗尽一生从事知识的发掘,或与类似的人交流学问心得。
       
  三、错误知识的虚空
       
  第三个分题我要谈到这种所谓“知识”的虚空。你们留意使徒在第二节所说的:“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对于这种人,他只能这样说:“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这句话一部分的意思是说:这个自以为满有知识的人,事实上不是真有知识。这不是很明显吗?意思就是说:假如这个人真正认识上帝的话,他一定不会是这样的。因此使徒说:这个人自以为满有知识,事实上,“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因为如果他真知道他所当知道的,他绝不可能有这样的表现。这一点不必再举例说明。他根本没有可能知道:他也没有真正的知识。他以为他认识上帝,但他所认识的,不过是知道关乎上帝的一点知识,不是真正的认识上帝。否则,他的为人就不会是这个样子了。
       
  让我引述那位伟大的怀特菲尔德在谈论圣经时所说的话:
        
  这是我的磐石,是我的根基。我天天倚在枕上读圣经,已有35年之久。我爱读圣经,但圣经不过是把上帝的应许记录下来,而从头到末了,每个字都在讲述一个属灵的救赎计划,圣灵把我们连于上帝。借着圣灵的帮助,信主的人能呼叫“我主我上帝”。但是,假如你仅以此为满足(请留意:他所说的“此”,是指圣经本身而言),如果你仅以此为满足,魔鬼就会让你一味谈教义谈个够,你会从信奉阿明尼乌派的主张,转而信从加尔文派;假如你满足于这种根本没有基督在你里面的现状,你应该够正统的了。
        
  留意怀特菲尔德所说的话:假如你仅热衷于这类理论性的知识,魔鬼就会让你对教义谈个够,你会从阿明尼乌派转奉加尔文派。你若仅以此为满足,不在乎基督是否住在你里面,对你而言,你的信仰已够正统了。假如你不认识基督,也不认识上帝,魔鬼根本不在乎你从阿明尼乌派的主张转奉加尔文派的信仰,因为两者都同样有不足之处。只在理论上是加尔文派的,一点不比只在理论上是阿明尼乌派的人有价值。这就是怀特菲尔德的意思,因此他提出警告,因为他所关注的是我们是否在一个得着了圣灵的状态。然后他往下说:“当你得着圣灵的时候,你就可以说:‘上帝是属我的。’”他的意思是说:魔鬼一点不在乎你光有知识而没有圣灵的教导,因为仅有知识本身,就算是真正的知识,也没有多大区别。这就是怀特菲尔德说的话。他本人信奉加尔文派主张,而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布道家之一。
       
  让我再提出另一个理由。我们这样的景况——自以为真知道,真有见识,因而自以为荣,把那些专爱搞活动的人看扁了,批评他们不懂属灵的事,于是不理睬他们——为什么会如此荒谬呢?为什么这并不是真知识呢?答案就是——知识的浩瀚无涯!我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所谈的知识,是对上帝的认识啊!所有这一切道理,都是关乎上帝的事!你如果明白这一点,你就会同意人怎么可以自夸见识渊博。他一旦领会到知识是如何地广阔无边,就一定会看见自己是何等渺小如侏儒,就像在大海边涉水的小孩子一般,他自以为已经到了水深之处,但对大海的深邃,他究竟知道多少呢?他其实一直只在头脑的知识里钻。但当你一想到这知识,就是圣经里一切的启示,都是为了要把我们带进对上帝的真认识里,他是那位在荣耀中永存的,满了威严、尊贵和圣洁,你就明白这样一个自称有见识的人,怎能有资格自夸呢?请再看看使徒保罗在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书信中,如何为以弗所教会祈求,他“在父面前屈膝”,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要他们“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以弗所书》3:18-19)。想想看:这个人,只因为他读过清教徒的教训,也研究过神学,就自以为满有知识,比那些无知的人高出一头,就如此神气十足地大摇大摆走路!“自高自大!”可怜的人!他看不见自己的无知!“按他所当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假如他真正认识上帝的话,他就不会有这副嘴脸。要全知道那浩瀚无涯的知识,简直是不可能的。
       
  四、拥有真正知识的人
    
  为了要强调这一点,我要引述好几位对这真知识稍微有点领会的人的话。让我先引述司布真的话:
     
  你们这些自以为知道并认识真理的人,求圣灵帮助你们,不要说没有经过经历印证的话。但我希望我们可以承认自己确曾与父上帝交谈过。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的面,也没有见过他的形象,并没有像摩西那样的经历,被上帝放在磐石穴中,看见了上帝的背。但我们确曾与他有交通,也呼叫“阿爸,父”,也从心里敬拜他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我们确曾到过他面前与他相交,并不是自欺。我们已寻见他,并且因着基督的宝血,得以就近他的脚前,向他陈明心里要说的,甚至向他辩白过。其实也不是我们一直在向他诉说,他也曾照自己的旨意,借着圣灵,把他的大爱充满我们心里。我们有了作上帝后嗣的灵,他也向我们显出为父的慈爱。我们虽然没有听到任何声音,却真正感觉到了;虽然没有天使给我们见证,我们却已知道了,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上帝所生的。他接纳了我们——并没有把我们拒之千里外。我们因基督的血得以亲近上帝了。
       这就是真认识上帝的知识!这是一个例子,让我再提其他的例子。以撒·华滋告诉我们,当约翰·豪(John Howe)这位清教徒死后,有人发现在他的圣经的空页上,写了下面的话:
   
  1704年10月22日,因着我的上帝那可称颂的丰富和他那使人欢欣并得安慰的灵,那天我所感受的,远超过我的心思所能表达的。当时我就经历到心灵里不可言喻的喜乐,把我整个人都融化了;因着上帝如此丰丰富富地将他的大爱向人浇灌下来,我心中满了喜乐,眼泪涌流出来。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我心里很明显地得着圣灵,也被这当受称颂的圣灵所得着。
      以撒·华滋也举出弗拉维尔的例子。当时弗拉维尔正在旅途中,突然上帝就近他,让他得着很亲密的经历:
      他在路上,心思澎湃,就像以西结在异象中所见的河水,愈涨愈高,直至泛滥两岸。当时他心中的意念,是愿意沉醉在这属天的极大的喜乐中,叫他完全再看不见周遭的事物。当时有好几个钟头,他就像在床上熟睡一般,浑然不觉周遭所发生的事。后来到了一股清泉,他感到筋疲力尽,就坐下来,用泉水洗濯,心中渴慕:如果合上帝心意的话,就让他在那地点离开世界。当时他感觉死亡一点也不可怕,甚至可爱,这是他从来没有过的感受,这当然是因着基督的荣面。当时他相信自己快要断气,但他想不起自己当时是否想起自己的妻儿或其他任何地上的事。后来他到了下榻的旅馆,那感受仍然抓住他,叫他不能入睡。他心中满溢了主的喜乐,叫他觉得自己像是另一个天地的居民。过了好多年以后,他回想到那日,感受就像在天一样。他承认那天的经历,叫他真正预尝天上的生活,比他所读过的许多书或听过的许多信息,更叫他实在地尝到在地如在天的感觉。
        这是弗拉维尔的见证。让我们也听听爱德华滋所说的话:
        
    
  1737年,我为了健康的缘故,骑马到树林中散步。在一个平时常到的隐蔽的地点下了马,一面漫步,一面默想上帝的话和祷告。当时我所感觉得到的,就是上帝的儿子作上帝和人中间的中保,是何等的荣耀,他的恩慈大爱,他降卑所显明的柔和谦卑,是何等奇妙、伟大、丰富、纯全和甘甜!这个平和而甘美的恩典,在天上也显得十分伟大,基督显得不可言喻的崇高超脱,可以淹没人一切的心思和概念。这样的感受,据我估计,大概延续了一个钟头。在这个钟头内,大部分时间我在流泪痛哭。我心里有说不出的火热,愿意倒空自己,向主完全降服,躺在尘灰中,单单被基督充满,以圣洁纯全的爱爱他、信靠他、仰赖他而活,并借着一种属天的纯洁,完全得洁净。            我再提一个例子,是一位清教徒博尔顿(Robert Bolton)在一本于1635年出版的书中,形容一个叫霍兰(JohnHolland)的人所经历的事:          
      
  请听另外一位属上帝的圣徒如何走完他一生的路。在他去世前一天,他继续用了两个多钟头默想和讲解《罗马书》8章。突然他对我说:“你停下来不要读下去啊!我看见的这光,是什么呢?你把洋烛点燃了吗?”我回答说:“没有!这是阳光呀!”当时是一个晴朗的夏天傍晚五时左右。“阳光?不是呀,是我的救主的光辉呀!”然后他又说:“世界呀,再见了!欢迎天国的临到。今天从高处来的晨星,临到我心中了。等我离世以后,在为我举行的丧礼中,你们要这样说:上帝亲近人,与人相交。”(这是他要求在他死后所传讲的信息——上帝亲近人,与人相交)“我感觉到他的怜悯,我也看见了他的荣耀,或在身内或身外,我说不出来。上帝知道,但我所看见的,是没法用言语表达出来的。”就是这样,他灵里满溢极大的喜乐,笑容满面,声音柔和,就如漫游到天国,而他所说的,我们根本不能领会。当第二天太阳刚升上,他就如雅各扶着杖头坐起来,说出下面这些满有恩典的话,结束他的一生:“啊!我将有何等奇妙的改变!从黑夜转入白天,从黑暗进入光明,出死入生,哀伤要化为安慰,又从这结党纷争的世界迈进天国!啊,我亲爱的弟兄姐妹和亲友呀!万分可惜我要把你们都撇下,可是,当我离开以后,请你们别忘记我死的情景,希望在你们离世前也能得着我现在所感受的,就是上帝如何就近人!啊,现在你们这些火车火马,就是当年把以利亚接去的,要把我载去我那快乐的天家;你们这些可爱的天使,你们怎样把拉撒路带到天上,也要怎样把我带去,啊,把我带去我所至爱的主的怀里,阿们!阿们!主耶稣呵,我愿你来,快点来!”就是这样,他便睡了。
        这就是真知识,是我们所该认识的知识。我所要说的意思是:当我们领会这正是圣经所要引导我们认识的,也是所有神学研究的目标、所有属灵教导的目的。如果我们领会这就是那“知识”的话,我们还会自认有知识,“自高自大”,以自己所谓的“知识”和“学问”自夸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五、真知识的检验标准
        且让我们想想有什么能试验出自己究竟有没有这“真知识”的准则。首先最重要的,显然就是爱上帝的心,正如使徒在《哥林多前书》8章3节所说的:“若有人爱上帝。”他实际上是说:这就是知识。换句话说,认识上帝的,就必须爱他。人根本不能没有爱上帝的心而能认识他,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上帝就是爱,因为他本质的荣耀,也因为他的所是。人若真正认识上帝,自然就“落在惊异、爱慕和颂赞”的感受中,他必会爱上帝。真知识一定会引进对上帝的爱慕。所以,假如我们不能说我们爱上帝,那么我们会有资格说我们认识上帝吗?我们可以有一大堆关乎上帝、与上帝有关的知识,甚至我们可以在思想上明了救恩的全部计划,但我们仍然可以对上帝一无所知,并不真知道他。“认识你独一的真上帝,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翰福音》17:3)上述引自敬虔的人的话,就将这真知识清楚地说明出来。
    
  第二点,要试验这知识另一个方法,就要凭那自认有知识的人的品格作定准。“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这是使徒指出来的,“唯有爱心能造就人”。究竟造就出怎样的品格呢?《哥林多前书》13章就说得十分清楚: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
(《哥林多前书》13:4-10)
        真实属灵的品格就是这样,它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最主要的,就是谦卑。看看在圣经的记载里面那些遇见过上帝的人,他们都要仆倒在地像“死了”一样;他们要像以赛亚那样说:“祸哉,我灭亡了!”他们会因自己的知识和学习自夸,自以为高人一等吗?不会!他们只会自惭形秽,只会自觉不配站在那个地位上,不配批评别人。真正的知识必定会带出谦卑,也会带出圣洁与敬虔。
    
  那么,对待邻舍的态度又如何呢?《哥林多前书》13章也已清楚指出来——我们要爱我们的邻舍。我们的主也说过,这是第二条大的诫命:“爱邻舍如同自己。”那么,我们自然就该爱他们,尤其是因为他们软弱无知。如果他是个阿明尼乌派的弟兄,那又怎样?如果他不认识恩典的教义,那又怎样?我们该如何对待这样的人呢?难道我们要鄙视他,不理会他,把他撇在一旁吗?让我为你们再一次引述怀特菲尔德的话:
       对这样的人,信主的人就会想到在他们当中基督的产业。主说:“我的羊。”呵,为了这宝贝的称呼——“我的!”我要称颂上帝!照着他永远的拣选,我们成了他的羊。主基督说:“父所赐给我的羊。”这些羊是父上帝因着从亘古以来与他儿子所立的约,在这个约中赐给耶稣基督的。
        这是对拣选这伟大的教义一个何等宝贵、奇妙的说明,这拣选的教义也正是恩典的教义的一部分。怀特菲尔德又说:
    
  我愿那些还没有这样领会的人能有更好的头脑思想,虽然我相信在反对此教义的人当中,很多人的心比头脑更好。愿上帝帮助我们能存诚实的心彼此包容。
        我无须对这些话再加上什么了,正确的看法就是这样。怀特菲尔德说:“愿他们有更好的头脑去思想。”我们当然也会同意他这句话。我们相信这样的人是犯了错误,但毛病是在他们的头脑思想里面,他们还没有看见。我们不要鄙视他们,或嘲笑他们,不要把他们撇在一旁不理会,不要看见他们从对面走过来时,你就走去马路另一边,不要认为他们不配和你有交通,也不要认为如果和他们理论,你是在浪费时间。不要这样!让我们同意怀特菲尔德所说的:他们的心比头脑更好。只要一个人的心是对的,就算他的思想不对,我们也要存心忍耐对待他,帮助他。我们不该只指出别人的错处,一心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假如你相信你是对的,别人是错的话,那么,你的责任就是要纠正他。你要纠正他,就要用爱心、忍耐,设法了解。不要用威吓的态度,更不要把他看扁,轻视他。你要设法了解他,向他提出例证,跟他讨论研究。不要向他激烈地喊口号,要尽量用爱心为他解明圣经里的话,好引导他在头脑上明白更多。不错,当一个人有真知识的时候,他一定会“爱邻舍如同自己”。
      
  六、真知识的成果
        那么,总的说来,真知识的成果是什么?首先,我们会在主里有喜乐。我的朋友啊,当我们认识主的时候,我们不单是信靠他,我们也在他里面喜乐。“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立比书》4:4)。教会里面最喜乐的人,一定是那些认识恩典的教义的人,他们绝对不会因自称为有知识而自高自大,他们因为认识上帝,且领会他的大爱,就一定充满喜乐。
     
  同样,他们会为了上帝的名大发热心,因而对失丧的灵魂充满怜悯。世上最伟大的布道家,正是持守恩典的教义的人。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对上帝有最清楚的认识。你晓得这个事实吗?在1790年间掀起的伟大的福音运动的初期,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是加尔文派的。我不喜欢这种在圣经里找不到的称呼,但这却是简单的历史事实。今天海外流行一种概念,认为那些高举恩典信条的人都不作工,也不相信福音工作的重要性。为什么在海外会有这种概念呢?为什么人们会有这种概念?其中有点道理吗?如果有的话,那意思就是:我们自以为有的知识,根本不是知识。我们有的只是无用的理论上的知识,不是认识上帝的知识。人若认识上帝,他就一定要比别人更为上帝的名发热心,更看重上帝的荣耀,他会渴望全地的人都来亲近他,他也一定是个最活跃的传道者。他必然会是如此,因为他真正认识上帝,他也热爱那些失丧的灵魂。我们晓得,在18世纪期间,没有比怀特菲尔德更火热、更不辞劳苦地服侍上帝的人。
      有真知识的人,必定热爱失丧的灵魂,也为上帝的荣耀大发热心。这一点不必再加以证明,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多希望我们真的认识他!就为了这个原因,上帝的儿子要从天上来到地上,要叫世人认识父上帝的荣耀。上帝的儿子甚至来到地上受死,也只是为了这个目的。我们也该认识他们——圣父上帝、圣子上帝、圣灵上帝。假如我们能够这样认识的话,就能照着我们那有限的容器,活出我们的主的生命,也就能像他一样忍耐。“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以赛亚书》42:3)。虚妄的知识常为我们带来偏见、傲慢,也不能容忍别人,求上帝怜悯我们。“你们应当有这样的意念,这也是基督耶稣的意念”(《腓立比书》2:5;新译本)。耶稣是何等谦卑!让我们能表明自己是认识上帝的,不光是借着我们对上帝的爱,也是藉着我们对邻舍的爱,尤其是对那些失丧的、软弱无知的、退后灰心的、在灵里作婴孩的、初信的和那些学习迟缓的。愿我们能对他们满有忍耐,正如上帝对我们满有忍耐一样。
    
  末了的话——我们怎样才能得着这个真知识呢?我只能提纲挈领地提点一下。读圣经!很显明,你要从读圣经开始。可是,还要加上对自己的省察,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呵!光读圣经是不够的;要省察自己!你如何省察自己呢?假如你读圣经的领会是正确的话,你自然很快就会知道。你要查问自己,把从圣经里学习到的应用出来。比方说:“这话是对法利赛人说的,但我是不是这样呢?”还有其他例子。但是,你如果在省察自己方面需要一些帮助的话,那就要读一些真正认识上帝的圣徒的日记。爱德华滋曾提出供人省察自己的一系列问题,梅德利的弗莱彻也曾提供过类似的建议。你如果喜欢,可以参考这些问题。不管你怎样做,你必须去做:省察自己!
        我还要强调另一点——阅读要平衡。我对这方面相当关注。没有任何事要比失去平衡的阅读习惯更容易产生虚妄的知识,更容易令人成为虚妄知识的受害者。那些光阅读神学书籍的人最易受害。因此我要劝诫人,阅读要平衡,就如饮食要平衡一样,你不能光吃一种食物。如果你只吃蛋白质,你一定很快会生病。你的饮食必须保持平衡,这个原则应用在这里也一样重要。有人问:“你的意思是什么呢?”让我存谦卑的心这样回答:“使我获益最深的,是我一面读神学书籍,一面也读属灵人的传记,以保持平衡。这是我能给大家最有帮助的忠告。”
    
  我习惯上是这样:在假期,我总是这样阅读,后来我尝试每天都如此。但是特别在假期,我通常在早上研读神学著作,到了晚上,我就会转去读一些传记。这样的阅读方式的好处就是:经过一个早上三四个钟头的研读,到了中午的时候,不免自觉有点了不起,自认已获得不少知识,可以炫耀一下。我就是这个样子!我记得很清楚我第一次“失脚”的经历,那是在1928年,我偶然捡起爱德华滋的生平传记。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我开始翻读他的传记以后,很快就发现,任何人读他的生平,只要你读过一页,你就不能不自惭形秽。那个下午我读了爱德华滋的生平的感受,把我经过一个早上的研读所得的错觉全盘纠正过来。对付虚妄知识的贻害,最佳补救办法就是读一些属灵人的传记,就如爱德华滋的、怀特菲尔德的或梅德利的、弗莱彻的生平。
        主日晚上我通常也会这样做。对传道人来说,星期日是十分危险的一天。假如你不想出错,那么,当你在星期日晚上回到家里喝过茶或吃了饭以后,不妨拿起一些有关怀特菲尔德或爱德华滋,或其他一些伟大的清教徒的属灵经验的书籍读一下。尤其是如果经过主日一天的服侍,你自鸣得意,觉得自己的讲章很不错,证道有力,那么,当你翻读这些属灵人的传记,不久你就会被带回现实里,看见自己的缺欠,甚至你会开始怀疑究竟自己有没有传过什么信息。我在想:我们真正传过信息吗?传过多少次呢?多少时候我们有过像怀特菲尔德那种经历呢?有一回他正在传信息的时候,突然停下来,向会众说:          “啊,但愿你们能感受到我现今所感受的!”各位传道人,你们以为如何?就因为我们积累了相当多的理性知识,和神学上及学术上的资料,就自认有了对上帝的认识,这是多么愚蠢可笑的表现啊!“……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长进”(《彼得后书》3:18)。我们能像司布真那样,知道被上帝“拥在怀里”的感受吗?我们有真正“感受”过面对上帝的滋味,就如清教徒们所说的吗?          
          
      要“知道并感受”到上帝的亲近!如果我们对这种感受一无所知的话,我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又有什么价值呢?“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哥林多前书》13:2)。求上帝保守我们不致落在“虚妄的知识”里,因为这并非是真知识,只是假冒的,而且毫无用处。
            

            
注:① 传讲于1960年,该年度特会的主题是“渐渐地多知道神”(Increasing in the Knowledge of God),取自《歌罗西书》l章10节。——编者注。② 本章分题为校译者所加。——编者注。③ 按照原文的词序,首先是“顺服了”,第二是“从心里”,最后是“所传给你们道理的模范”。——编者注。
④ 引用《以赛亚书》60章19节的讲章:“上帝——信徒的荣耀。”
⑤ 引用《约翰一书》1章3节的讲章,时为1861年9月15日。
⑥ Isaac Watts,Evangelical Discourses,1746.
⑦ John Flavel,Treatise of the Soul of Man.
⑧ Jonathan Edwards,Personal Narrative.
⑨ Robert Bolton,Comforting Afflicted Consciences.         (摘自钟马田《清教徒的脚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