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支部开会说的话:未嫁先亡的悼妃 香妃墓在哪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9:27:51

未嫁先亡的悼妃

悼妃,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和硕达尔汗亲王曼殊锡礼之女,为孝惠章皇后的姑姑,也是顺治帝生母的侄女,即顺治帝的表妹。因其年纪幼小,待年宫中,未行册封,即正式成为皇帝之妃,便于顺治十五年三月初五死在宫中。顺治帝谕礼部:“科尔沁巴图鲁王之女,选进宫中,因待年未行册封。今遽尔长逝,朕心深切轸悼,宜追封为妃。其封号及应行典礼,尔部即察例议奏。寻追封悼妃。”悼,悲伤也,亦作年幼者之称。

 

 

顺治十五年九月初八,葬悼妃于蓟县黄花山下,陵名为悼妃陵,康熙五十七年迁葬于孝东陵。

 

香妃墓在哪里?

可以肯定,演义传说中的香妃是根据容妃的身世杜撰出来的。野史所载,香妃为太后赐死,这太后即乾隆帝的生母学圣宪皇后,钮枯禄氏。但是,太后死于乾隆四十二年,而香妃(容妃)死于乾隆五十三年,比太后晚死十一年,怎能说太后赐死她呢!事实上,太后不仅没赐死容妃,容妃在宫中由贵人升为嫔,晋为妃,都是太后的主张。

 

香妃故事中,这位绝代佳人死后葬在新疆喀什。实际喀什的“香妃墓”是容妃的曾祖父阿吉·穆罕默德·优素福·霍加的墓地,座落在喀什市东门外,是新疆著名的大型伊斯兰教建筑群。始建于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维吾尔族人称之为“浩罕”。容妃的曾祖是新疆白山派和卓,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名胜词典》中,称这座墓祠为“阿巴和加玛扎”,“玛扎”即墓之意。墓祠全部用绿色琉璃砖砌成,间以部分白墙,造型稳重简练,色彩鲜艳夺目。门上绘有美丽图案。两边的墙壁上装饰着米黄色的石膏花饰,雕刻精细。主墓室为全祠的主体,结构严谨,内部以四个大尖拱支持一个穹窿顶,大拱四周又以厚墙支托,而墙的四个角上又用塔楼固定,肃穆凝练,别开生面,具有典型的伊斯兰建筑艺术风格。祠内坟墓层迭环列,埋葬着阿巴和加一家五代,共七十二人;墓上皆覆以各种图案的花布。墓祠内部刷白,更增加了静穆的气氛。1807年(嘉庆十二年)曾对墓祠进行了扩建和重修。这里地势高爽,林木参天,果园茂密,清幽宜人,为避暑胜地。解放前,墓祠遭国民党反动派严重破坏,祠的金顶(重五十两)和乾隆钦赐的匾额均被窃去,墓祠已残破不堪。1956年,人民政府拨出巨款对墓饲进行了重修,使这座古老建筑焕然一新。尽管它不是“香妃墓”,也不是容妃葬身之地,但这座阿巴和加玛扎,中华民族的瑰宝、维吾尔族人民的骄傲,以它特有的艺术魅力和胜地之名吸引着大批中外游人。

 

真正的“香妃”墓座落在清东陵的裕妃园寝内,在宝城东侧第二排第一号墓里,埋葬着容妃。19791O月容妃地宫前踏垛塌陷,在清理修补时,发现地宫内积水很深,石门敞开。排水后,积水线二米五十深;地宫内由一道石门,四道石券组成,罩门券很短,门洞券也较窄。在梓券后面的金券内,一具红漆棺木停放在宝床之上,棺侧被砍开一个大洞,棺内已空空无物。在杉木红漆棺头,有手书的金漆行文字迹,系伊斯兰文的古兰经,可辨的文字为:“以真主的名义……”棺外西侧,于泥水中发现一具头骨、一条长九十三公分的花白发辫,上面结有红色的头绳。西北角的棺木下压着一些绣花、缂丝袍褂的残片,还有几件织成的袍料。这些织物的机头上织有“江宁织造巨成善”、“苏州织造臣四德”、“机匠王奇”等字样。尤其是一条黄色八宝花凌织成的“哈达”最为引人注目,它与北京白塔寺的塔腹内所出的乾隆年间的五条色彩的哈达很相近,机头上所织的文字,也类似“吉祥颂”。其它各色宝石、猫眼石、钻石、珍珠等饰物零星散见,为数不多;另有几颗牙齿和指甲。这些墓中遗物并非奇珍异宝,然而这些实物对于考证容妃的身世,却是极为难得的资料。第一,清代帝、后、妃的棺椁上,大多是镌刻藏文佛经,用以超度亡灵;容妃棺木上独书伊斯兰文古兰经,颇为罕见,也是死者生前信仰及民族所属的证物。第二,墓中所出的猫眼石与发辫,证明了死者的身分和年龄。容妃是按照清制,穿朝服结发辫、饰有妃等级猫眼石入葬;花白发辫与档案所载妃年龄五十五岁相吻合。发辫通过化验,知其血型为“O”型。第三,墓中所出的头骨,显示出维吾尔族女性特征,其骨缝密合程度及牙齿磨损状况,也证实了容妃的卒年是五十五岁。第四、墓中所出的织物上的文字,与文献所载相对照,江宁织造臣成善正是乾隆五十多年任职的织造官,苏州织造臣四德在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时任杭州织造,四十九年始调任苏州任职,清宫档案《绣杏黄缎净八团金龙袍一件料工银两清册》中载有容妃生前曾在苏州织造了一批织物,正是四德任职时所织造。这些织物及织物上织有的织造官姓名,旁证了容妃生活的年代。 大量史实和物证表明,香妃就是容妃,是乾隆帝四十一位后妃中唯一的一位维吾尔族女子;既不是叛乱头目霍集占的妃子,也没被皇太后赐死。她和她的家族在维护清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中起到过积极作用,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是值得肯定与传颂的历史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