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人恋爱时在线播放:二年级数学第6单元教案(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5:32:17

第一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计算方法的过程,能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培养良好的验算习惯。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谁愿意向大家介绍你喜欢看哪一类书?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探索335-210的算法。

提问:你想怎么算?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列竖式计算,并让采用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组织交流,重点讨论:列竖式时为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你是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的?

(3)小结:在对各种算法积极评价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说说怎样列竖式

计算减法。

2.探讨的335-210的验算方法。

(1)谈话:做完减法题后也应该验算,验算加法题时,我们把两个加数

交换位置再相加,减法显然不能这样验算。那么怎样验算减法呢?联系我们解决的问题,想一想在算式335-210=125中,三个数各表示什么意思?根据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你想怎样对这道题进行验算?

(2)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验算。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的验算方法,其中“被减数-差”、“差+减数”都可以。

(5)讨论:减法的验算与我们学过的加法的验算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后强调:减法验算式的得数不是原式中的得数,而应该是原式中的被减数或减数。

三、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做“想想做做”第1题。

做“想想做做”第2题。

做“想想做做”第3题。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四、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回想一下,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教学反                                                                     

 

 

 

 

 

 

 

 

 

 

 

 

 

 

 

 

 

 

 

 

 

 

 

 

       第二课时: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一)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2.  发展自主探索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出示:56-18   72-36

2、全班学生一起计算,指名板演。

3、全班共同订正,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   教学例题。

(1)贴出主题图。

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什么信息?

      能提出哪些减法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如下板书:

儿童小说比民间故事多多少本?  335-185

民间故事比童话少多少本? 210-185

(2)让学生自己列竖式尝试计算335-185的得数,并指名学生板演。

让板演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顺序和每一步是怎样计算的。

提问:刚才在计算时,大家都碰到了十位上的3减8不够减,你们是怎么办的呢?

让学生各抒己见,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十位上不够减,被减数从百位上“退1当10”再减,有的学生可能想10-8得2,加上3得5,有的学生可能想10+3得13,13-8得5都应给以肯定。

提问:在百位上的数相减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为了不忘掉被减数百位上退走的1,可以怎么办?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注意退1时最好写上退位点,到这一位相减时不要忘掉先减去退走的1。

(3)尝试计算210-185

指名板演,并向全班同桌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同桌同学再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4)一起验算上边两题计算是否正确。

2.       总结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小组内讨论:用减法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加强应用。

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2.       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3.       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4.       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作业:第4题

教学反  

 

 

 

 

 

 

 

 

 

 

 

 

 

      

 

 

 

 

 

 

 

 

第三课时:练习七(一)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   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巩固笔算减法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笔算减法,谁来说一说,笔算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按照刚刚说的方法来进行减法计算的练习。

二、算练习。

1. 第1题

独立完成。上下一组题有什么联系呢?

2.  口算: 3. 完成第2题。

可以怎么做呢?

可以分别列式计算,也可以根据表中的位置直接写出得数。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4. 完成练习四第3题。

注意验算的正确性,同时体会验算的价值

三、决问题练习。

1. 完成第4题。

2.完成练习四第5题。 

教学反  

 

 

 

 

      

 

 

 

 

 

第四课时:练习七(二)

教学目标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一步体会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选择和组合信息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联系与区别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练习七》

二、计算练习。

1.完成第题。

要求直接写出得数。指名说口算的思考过程。

2. 完成”第7题。

分组完成两组练习。

观察:每组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 完成第8题。

理解题意:

学生们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说说解题思路。

4. 完成第9题。

5、完成第10题

三、总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确解题思路。

教学反

 

 

 

      

 

 

 

 

 

 

第五课时:隔位退位减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笔算减法中隔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明确退位后被减数十位、百位上数的变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发展自主探索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明确退位后被减数十位、百位上数的变化,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具: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

提问: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在学生回答后板书: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  继续教学例题。

(1)谈话:求“买的民间故事有多少本?”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04-108=

列出竖式,让学生观察竖式,并思考:按我们已学过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现在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

谈话:个位上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

这的确是一个新的问题,我们这节课就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遇到困难时,我们还是请计数器来帮忙,你能拨算珠的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2)学生拨算珠计算。

可以自己计算,也可以与同学合作。

在班内交流拨算珠计算的方法。在交流过程中提问: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十位上又是0,怎么办?百位上拨去1颗算珠,接下去应该怎么办?十位上现在有10颗算珠,在接着该怎么办?

(3)联系拨珠的过程进行竖式计算。

先在小组内研究计算方法,再在班内交流。交流时指名说计算的思考过程和计算方法。

提问:我们已经知道被减数十位上是0,没有1可退,你们是从哪一位退1的?这个1退到哪里去了?百位上退过1之后,十位上有了几?这时十位上可以退1了吗?

那现在个位上算几减几?这“14”是怎样得到的?十位要算几减几?这“9”又是怎么得到的?百位上要算几减几?

(4)谈话:像这样难算的题目,要想知道我们算得对不对,应该怎么办?

让学生一起验算。

2、     教学“试一试”:1000-537=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班内汇报,让学生写出计算的竖式,指着竖式说出自己的计算过程。

(4)交流:个位上要算几减几?这“10” 怎么得到的?十位上要算几减几?这“9”又是怎么得到的?百位上呢?

三、巩固深化,形成技能。

1.       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2.       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3.       做“想想做做”的第3题。

4.       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教学反  

 

 

 

 

 

 

 

 

 

 

 

 

      

第六课时:练习八(一)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促进相应计算技能的形成。

教学 重 点、难 点、  隔位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 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方法的练习。

1、口算

完成若干口算卡片

独立完成练习八的第1题

2、完成第2题。

(1)完成第一组题,指名板演。

提问:第(1)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2)题十位上是几减几?第(3)题呢?为什么被减数十位上都是0,但在计算时却不同呢?

(2)完成第二组题,指名板演。

(3)完成第三组题,指名板演。

提问:这组的三题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根据刚才计算的三组题,总结一下计算这类题时应注意些什么?

三、综合练习。

1.  完成第3题。  备注

 

教学反思 

 

 

 

 

      

 

 

 

 

第七课时:练习八(二)

教学目  标、  进一步巩固减法计算中需要隔位退位的情况,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结合练习教学三位数减三位数的估算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计算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2. 完成第4题

三、解决问题练习。

1. 完成练习六第5题。

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说说各题是怎么想的?

在估算的时候,分别把这些数看作几百?

2.  完成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思考的过程。

注意:说清楚把被减数和减数看成几百来进行估算的?

3. 完成第7题。

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在理解的基础上列式解答。

4、完成第8题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指名交流:我是这样想的……  备注

 

                                                                              

教学反思  

 

 

      

第八课时:复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 学目 标 进一步掌握减法的笔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减法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熟练地进行减法计算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  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笔算减法的复习。

1、 口算下面各题。

2.  完成复习第1题。

(1)出示第一组题。

让学生观察3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方法。再进行笔算,算完之后进行原式验算,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提问:这三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在笔算这些题时要注意些什么?(先小组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2)出示第二组题。

小结:在笔算千以内的减法时,要如何进行笔算?怎样验算?还应注意什么?

3.  完成复习题第2题。

4.  完成复习题第3题。

明确:解题的思路和电表题的思路是一样的,用5月读数减4月读数。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题第4题。

2、完成复习题第5题

强调“大约”用估算   备注

 

                                                                              

教学反思  

 

      

 

 

 

 

 

 

课      题     第九课时:复习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 学目 标 进一步熟练千以内数的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  学重 点、难 点   (1)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2)根据屏幕信息选择正确操作。

教 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减法的有关知识和本领。

二、计算练习。

1.  完成复习第6题。

2、完成复习题第7题

让学生一组一组地完成,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并说说每题的计算过程。

比一比,千以内数的加法、减法各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已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完成复习题第8题

估算有什么作用呢?

三、解决问题练习。

1.   完成复习第10题。

 

说明:在解答第2题时,用到了第1题计算的结果。第1个问题的结果是第2个问题解答所需要的条件。

2.       完成复习第11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理解题意。

    说明:在解答第2题时,用到了第1题计算的结果。第1个问题的结果是第2个问题解答所需要的条件。

四、拓展练习

独立完成第9题。交流解题的发昂法和策略。  备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