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简介250字:抗战中的军统 35 制裁汪精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16:18
 

袁世凯的复起,就存下了一个大野心,他计画着要在清廷和革命党对峙的局势中先造成自己第三者的地位。他看中了汪是可供利用的人物,他要利用汪作为与革命党谋取合作的桥梁,然后再图进一部达成他个人的政治野心。期间经过了许多曲折,使出了种种拢络手段,并由袁的长子袁 克定陪往洹上(袁在项城故乡退居之所)与袁多次密谈,汪果然入其彀中,从此汪便成为革命党与袁打交道的第一人。在汪固然想要利用袁作为彻底推翻满清的工具,然而他醉心权势,亦甘为袁所利用。结果终于因加得减,迨辛亥革命成功,民国建立,袁氏不但篡窃了国柄,取国父的总统之位而代之,并演出了洪宪登基的一幕丑剧。


辛亥十一月,国父返国与胡汉民先生回到上海,十一月十三日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改元易朔,是为民国元年新历元月一日。这时的汪受了袁的使命,偕杨度南下襄赞南北议和,他表面上站在革命党的立场,骨子里却已化身为 袁的策士和间谍了。因为他与袁有密约在先,所以极力主张「要实现民主共和,利用袁则事半而功可倍。」随后和平统一会议在上海举行,汪又从中斡旋折冲,终于南北统一,国父只得将大总统让与了袁氏凯。北京政府统一成立后,汪出京南下,袁志得意满,率全体阁员为汪饯行,启程之日,并赠汪以勋二位另外还送了大笔的程仪,汪都欣然接受了。

汪心知袁的第一步就是解散北方新兴各党派,第二步必与同盟会为敌,已造成其称王称霸的唯一势力。他不愿在这个夹缝中两面为难,而欲坐观成败,乃决意作欧美之行,同时又赢得一个功成不居的美名。

果然到了民国二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接下去便有宋教仁被刺,又袁向五国银行借款「平乱」的恶剧发生。二次革命失败,国父亡命日本,十一月国民党被袁解散。汪因在法国里昂创办中法大学,继续扩大革命党的力量,为袁所忌,卽命袁克定召他回国担任要职。他在民国四年欧战发生之初,一度返国。民国五年讨袁军起,他马上又溜回法国去作壁上观了。因为袁与革命党之争未知鹿死谁手,他想置身事外,静观其变,实在是投机取巧、沽名钓誉的行为。

民国八年五四运动唤醒了国人的迷梦,可也是共产主义移植到中国来的始基。民国十年中国共产党在 上海成立,不但华北人民深受影响,且逐渐拓展到华中、华南;其时北方的军阀政府又力量雄厚,势甚嚣张,在这新和旧的两重恶势力的阻碍之下,革命前途多艰是十分明显的。俄共乃自民十先后派来的马林、越飞、鲍罗廷等为代表,名义上是同情和襄赞国民革命,实际上则在于积极扶植中国共产党的成长与快速发展,以冀早日赤化中国。民十一陈炯明叛变,国父被迫离粤,翌年国父重返广东恢复大元帅职。这时候联共似已成为国民党的政治决策,而主张容共最力的就是汪精卫,因为他又转变了,他已深深中了左倾思想的毒素。
十三年一月国民党改组并在广州召 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宣言便是汪起草的,同时也公布了联俄容共的政策。这年十一月十三日,国父在汪的事前联络安排下,抱病北上,与北京的段祺瑞执政政府共商国事,国父主张召开国民会议,段却想大权独揽。国父这才醒悟到汪所接洽的孙、段合作又蹈了民元孙、袁合作的覆辙。此行可说是上了军阀的当,也是受了汪的骗。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国父在协和医院病势转剧,易箦之时,汪与其它重要党员围绕榻前请训,国父眼睛盯视着汪说:「我死之后,敌人必软化你们,如不受软化,必加害你们;你们如要逃避危险,最后难免不被软化。」这等 于是说,他早已认清了汪是一个妥协派和投机分子,所以他临终都不能放心。汪当场代表诸人答复说:「我们追随先生数十年,从未虑及危险,也从未被敌人软化过。」国父的遗嘱也是由他执笔的。

由于国民党联俄容共的政策,助长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寄生」的大好机会,渐渐喧宾夺主起来,形成了国民革命的最大隐忧。而苏俄顾问鲍罗廷更以太上皇的姿态独断独行,隐操了国民党的大权。因之国民党发生了左右两派分裂的现象,并且展开了激烈的闘争。此中的汪精卫则和共产党沆瀣一气,上下其手,成为左派的主要角色。民国十四年六月,汪返抵广州 ,七月一日国民政府成立,汪被推为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中山舰事件发生,这完全是出于共产党与汪的左派相勾结,要篡窃中国国民党,夺取中国革命领导权的政治阴谋。所幸当时的军校校长烛发其奸,而当机立断,以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予以敉平。汪见事已失败,内疚于心,就躲起来避不见面;随后便辞去了国府主席、军委会主席、军校及革命军总党代表等本兼各职,又飘然远引,跑到法国去了。

同年七月九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公,在广州宣布就职,誓师北伐。到十六年三月,革命军节节胜利,势如破竹,一路打到 长江。革命军因军事之进展,总司令部也移至南昌。这时候共产党和左派却趁机展开了「迎汪复职」运动。目的是要分享和篡夺国民革命的果实。

四月一日,汪果然返国抵达上海。 在此之前,也就是十五年秋,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由广东迁到了武汉。但事实上这个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已为苏俄顾问鲍罗廷幕后操纵,共产党徒和附共的左倾份子所把持,所以它已经变了质,成为一个阴谋赤化中国的非法政权。而其时的国民革命总司令蒋公,秉承国父遗志,信行三民主义,而兴师北伐,很快的把革命势力伸展到了长江流域,眼看就要统一全国,其功业之高 ,物望之隆,已自然而然的成为正统的国民党的有力领导者。这正触犯了俄共及其卵翼下的中国共产党之大忌,被视为推行赤化的最大障碍,乃采用种种恶劣手段进行「倒蒋」。在此同时,国民党护党分子与中和派,也己准备在近日内就成立国府及国民党中央于南京(四月十日成立)以与武汉的反动政权相抗衡。这就是所称「宁汉分裂」的时期。


要说汪自四月一日返国后,蒋公与汪在上海相见,想共同致力于调和党争。汪便自告奋勇愿赴武汉调停,蒋公劝告他说:「你切不可到武汉去,你去了一定不能出来,那时你想不做共产党的工具亦不能了。你如果 真正为了本党,那就到南京去。」汪不听,其实他与蒋公晤谈的同时,却和共产党首领陈独秀、周恩来等早有了勾搭。离沪时并与陈独秀发表联合宣言,且有「革命的向左来,不革命的滚出去!」的谈话。四月六日,他由沪搭船到达汉口,果然不出蒋公所料,他这一去不但没有回来,而且担任了武汉政权的最高负责人。这时他的头衔是国民党中央常委、组职部部长、政治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军事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国府主席一职己废除)。从表面上,他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似可大大满足了他的权力欲,其实则处处听人摆布,作为鲍罗 廷及共产党徒的工具而已。直到八月一日,中国共产党叶挺、贺龙等部在南昌实行暴动,他这才觉悟到自己之被利用,差愤难当之余,于八月六日发表了「错误与纠正」一文,然后决意「分共」。从此以后,他又变成了坚决反共的人。

八月八日南京发表齐电,十日汉口也发表了蒸电,一时宁汉合作之说高唱入云,但并未实现。到十月初,汪终离开武汉溜回广州,不过他也并没有真正脱离,仍与武汉方面藕断丝连,回到广州后并自任武汉政权的广东政治分会主席,建议在南京召开四中全会,以解决宁汉分裂的局面。十一月十八日他到了上海,十二月二日在蒋公官邸举行会议,反复磋商,颇有成说。不料十二月十一日共产党徒叶挺、贺龙又发动了广州大暴动,汪的声望因而受到严重打击,各方严词谴责,骂他是两面三刀的阴谋家,甚至指为祸首,汪无地自容,于十七日又偕曾仲鸣出国去了。

后此数年,又经了几番风雨,直到民国二十一年他出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主政中枢,才与委员长蒋公再度合作,共同担负安内攘外的大任。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南京被刺出国。二十五年十二月西安事变发生后,复回南京任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二十七年全面抗战进入第二年,他当选国民党副总裁、国民参政会议长,他竟经不起 考验,忽于是年底离抗战阵营,离渝出走,倡议和平,最后且投入日本军阀的怀抱,潜赴南京组织了傀儡政权,终于落得身名裂,抱愧而死。


(三)纵有百功不能掩此一眚

「九州铸铁真成错,青史无从覆旧棋。」汪精卫奋斗一生,到了盖棺论定,却因晚节有亏,成为国家罪人,历史上的失败者,有人为他惋惜,有人骂他死有余辜;但无论怎么说,大错已经铸成,是非功罪昭昭在人心目,后世史家纵使再加研考了以重估,也是绝对不能替他开脱的了。

他所有已往的反反复覆,恩恩怨怨,为了负气也罢,为了争权也罢,都可以不必深论,他的最大罪 恶,就是不该变节投敌!而所以导致这一罪恶的因素,则是由于许多个重大错误累积的总和─也就是必然的一个结果。「一着错,满盘皆落索。」自己要死,谁也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