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源水桶号什么意思:摄影师蔡斯民镜头下的国画名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03:50
岁月留真:摄影师蔡斯民镜头下的国画名家
来源/伴月轩主的博客  原创/石庆  复制/塞上齐翁

蔡斯民,1932年生于新加坡,祖籍福建厦门。1955年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硕士及国际影艺联盟最高荣誉头衔;新加坡著名摄影艺术家,重要的艺术策展人,新加坡国家文化奖章得主。他所经营的斯民艺苑,积极推广中国当代艺术,更成为海外市场最先引导中国当代艺术潮流的先驱重镇之一。

关山月
蔡斯民拍摄的这14位出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画名家,是传统文化系统滋润过的最后一代人。作品全部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初,作为一名专业摄影师,蔡斯民先生力求在他的镜头记录下找到悠久的传统和14位中国画名家独特个性的结合点。用蔡斯民先生的话说“要设法留住这一代国画大师的艺术、才情、学养和他们超凡的真性情”。他用自己的独特视角,记录下了朱屺瞻、刘海粟、黄君壁、赵少昂、陈文希、王己千、李可染、叶浅予、吴作人、陆俨少、谢稚柳、黎雄才、唐云、关山月14位中国画名家的风姿,为中国美术史留下重要的影像纪录,更是一批珍贵的历史图像文献。

陈文希
【拍摄缘由】
上世纪80年代,蔡斯民先生为新加坡航空公司拍摄有关中国文化的宣传照片而多次往返中国。虽然每次来华日程都安排的很紧,但向来就爱好艺术的他稍有闲暇便去拜访画家,讨论艺事。工作之余他“更想要从事一些没有商业考量,纯粹是自己喜欢的事。”他发现早已作古的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等都没有专业性的摄影照片传世,便想为尚健在的、最高龄的、有影响力的老一代中国画家拍摄生活艺术照片,让艺术大师们的神情风采永垂人间。在好友李行简陪同下,蔡先生拜访了黄苗子,黄苗子建议拍摄对象不应仅限中国,也应该拍摄海外的重要华人书画家,最后一起拟定了14人的拍摄名单。黄苗子先生也为蔡先生所邀成为总顾问,黄苗子先生就向海内外14位画家写信,介绍摄影艺术家蔡斯民及摄影构想,希望得到大力支持。回到新加坡后,蔡斯民便与国内外诸位画家联系,安排拍摄程序。工作就这样开始了。

赵少昂
【拍摄中不寻常的故事】
在正式拍摄前,蔡斯民精心做了准备工作。他先通过众多收藏家及本身的藏画去认识拍摄的对象,不但深入研究其作品,还阅读有关的资料。他相信“图画是画家内心世界的写照”,因此深入分析与研究图画,以便更了解画家的真性情。”为进一步认识大师,蔡先生也同大师的朋友及学生交谈,向他们多方打听大师的性格与兴趣,或特别癖好,以为拍摄所需。蔡先生每次来大陆工作三五天至七八天,其工作效率使人有月逾跨年之感,常常是早上到达一地,拍完,中午乘火车又赶赴他地。1987年,蔡先生得知关山月、黎雄才两位岭南大师正作画于北京民族饭店时,立刻从新加坡飞来北京拍摄,但关先生次日清晨已买好机票离京赴穗。在时间紧迫之中,蔡先生立即联系到人民大会堂,拍下《梅图》这张作品。

谢稚柳
谢稚柳是画家,更是著名鉴定家,蔡先生主要想表现他在鉴定方面的活动,当时全国书画鉴定组正在杭州工作,谢老特别安排一部车,从上海载蔡先生过去,地点是一个库房,很保密,许多地方博物院和文物商店的东西都集中在那里,谢稚柳,启功,杨仁恺,刘九庵都在,还有几位研究生负责记录,一件件作品展在桌上,他们看了,分别发表意见,有些意见一致,有些不一致,都如实记录下来,蔡先生在现场拍了他们鉴定时的照片,这应该是书画鉴定组在工作时由海外摄影家拍摄的唯一作品。

李可染
蔡先生平易、和蔼、热情,工作起来永远精力充沛,热情饱满,兴致勃勃,从不拖沓。为了能适应拍摄条件发生变化,常常是准备两三套方案。所以能做到胸有成竹、当机立断。蔡先生从可染的人物水墨画《笑和尚》中获得启示,画上题字有“放下布袋,何等自在……”经过反复构思,李可染在“师牛堂”横匾下畅怀大笑这副经典作品最终而成。在谈话中听闻李可染喜欢音乐,年轻时曾拉得一把好胡琴,李笑称“如果他不是当画家,他会是一位二胡演奏家”,蔡先生希望留真,于是李可染夫人郑佩珠先生翻箱倒柜地寻找当年的胡琴,终于完成了拍摄李可染拉胡琴的珍贵照片。李可染为人讲话都很小心,但却很放心让蔡先生随他身边拍照,并和他一起到北戴河,陪他晨运,打太极这组照片是李可染为了成全蔡先生的拍摄要求,在北戴河特地打了两次才完成。李可染作画时不喜欢有人干扰,有时连家人也不准进他的画室,他却让我站在画台上,拍他作画,从开始的第一笔到完成,拍下他画牛的完整记录。

唐云
蔡先生为营造最切合人物身份的完美情境,总是卯足全力,费尽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思布局,以细微事物突显人物特质。得知唐云先生饮酒海量,喜吃螃蟹,蔡先生想拍一张唐先生饮酒的奇思佳作。事前,他托宾馆服务员买了一百元大螃蟹。唐先生一见螃蟹,灵感勃发,顺手画了一副螃蟹、酒罐和秋菊,并吟诗一首曰:“蟹初肥、花正好、酒埇空、人醉倒”。唐先生举杯畅饮,三杯下怀后,蔡先生才启动快门,捕捉到了传神之作。

王己千
宋元书画大藏家王己千当时在纽约,于是蔡先生两次专程飞到纽约看他,看他的收藏,在得到纽约现代美术馆特别允准后,蔡先生拍摄了王己千身穿中国传统衣衫,站在毕加索巨型雕塑前,手持现代美术馆书册,表现一位传统中国老艺术家身处西方现代艺术世界的对比。

朱屺瞻
朱屺瞻先生在14位名家中年事最高,但为人十分和气,说话也很小声,整天笑嘻嘻,喜欢花草的他每天早上起来都要亲自到窗口为菖蒲浇水,得知朱老喜欢听苏州评弹,蔡先生特别请了一男一女到他家为他表演,朱老高兴得像小孩一样,极为难得的是蔡先生捕捉到朱老一张默默沉思,没有笑容的照片,特别有意思。朱老准备在百岁时展出四副巨构《梅兰秋菊》,于是蔡先生特别租了静安宾馆一间大套间,并用汽车运来多盆菖蒲,画全铺在地上,让他站在一端,背光,拍下一张对比强烈的照片,他很高兴,说画完后这是第一次可以看见自己作品的全貌。

陆俨少
与朱屺瞻刚好相反,陆俨少几乎从来不笑,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蔡先生也是在等了好久之后,才拍到他唯一开心微笑的照片。通过沈柔坚和他的学生,蔡先生在杭州找到陆老,陆老讲话很小声,很柔,秀气,吃饭很简单,清茶淡饭,很喜欢读书,一有时间就阅读。有一次蔡先生看见他橱柜里摆了几颗石头,也没什么特别,陆老却说这是他当年逃难时,在四川嘉陵江河畔拾起的,半个世纪坎坷流离,被轰炸,被抄家,可这七枚石子始终收藏在陆老身边。有一张照片表现陆老欣赏钟爱的七块石头,是老人在向蔡先生一一介绍:有的像竹林、有的像山峦、有的像古人……沉醉在回忆中,显露出那深深怀旧情绪被蔡先生捕捉入镜头。有一次陆俨少刚好到北京,蔡先生带了陆老去拜访李可染,并拍摄他们对话,这应该是“南陆北李”两位山水大师唯一的对话照片,也是两人唯一的艺术长谈,他们畅谈笔墨问题,谈得很精彩。

叶浅予
在拍摄叶浅予时,蔡先生特别通过戴爱莲,请了四位东方歌舞团员,全作飞天装扮,上门去见他,他又惊又喜,现场画舞蹈素描,让蔡先生捕捉了他真情流露的许多好镜头。后来有一次到北京,他住的四合院要被拆,他灰心得宣布要封笔,蔡先生透过笔架拍他灰心的心情,那种眼神,令人难忘。

吴作人
蔡先生工作粗重有细,丝丝入扣,为了拍摄吴作人先生画金鱼,他对金鱼、鱼缸、水草、石头做了极其具体精道的挑选。甚至对鱼形鱼类的选择也不放过。时任美协主席的吴作人很敏感,多次交往后,吴老才放心让蔡先生拍摄,他还特别拉了萧淑芳进来,蔡先生拍他在萧画上题字,表现两人的恩爱。得知吴老最重要的油画作品《齐白石画像》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吴老自己也没有照片,于是蔡先生通过刘开渠特别安排,从特藏库房里把这幅画拿出来,才留下了吴老和这幅得意之作对望的难得合照。

刘海粟
蔡先生与刘海粟先生的友谊是在新加坡建立的。当时刘抗为刘海粟特别安排了一次人体写生,两人都是中国人体写生教育的先驱,当年曾有不少争议,如今都已经年逾古稀,刘海粟也已经数十年没画过人体,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蔡先生在现场拍下了这历史性的一幕。后来听闻刘老九十三岁高龄要十上黄山写生。蔡先生立即赶赴黄山,攀登在崎岖的山路上,在新闻界的层层包围中抢拍了一些珍贵的照片。

黎雄才

黄君璧
《留真》中的作品,有的像是化入了木刻味,铿锵有力,也有的像渗进中国画韵,洋溢着笔情墨意。拍摄这些作品,蔡先生全部是自费,也毫无商业目的,只是想从摄影艺术角度,记录这些大家们的性格面貌,使用400度胶卷,ASA1600去拍摄,尽量用自然光,不补光,前后拍了4年,过程困难很多,但今天回顾,却很欣慰,因为这应该是那一代中国国内外重要画家们的生活和性格写真,是很特别的一批创作,也算是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记录。

浙江被称为中国画的主力军,历来走在全国首列,浙江的中国画历来也重视传统,至今仍有许多优秀的集大成者。无论从历史还是摄影艺术的角度,蔡斯民拍摄的国画家摄影作品在浙江美术馆展出都具有一定意义。展览时间为2011年8月4日至8月12日。
来源:艺术中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