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批八字软件2.07:现代私塾教育与成才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56:05

教育是每一个为人父母者最关心的话题,我们的孩子从襁褓中婴儿长大成人,他的人生最终能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除了先天的资质,主要取决于后天的教育,教育又分为三个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人生的轨迹主要就是这四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一个天生愚笨的人,如果他能奋发不息,又得到好的教育,将来也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一个天资聪慧的人,就算放在好的学校里接受教育,如果他在面对社会上不良诱惑而不能自持,也会走向堕落的深渊。一个再聪明的孩子,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争吵,缺少关爱的家庭,他很难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而不健全的人格会成为他一生发展的牵绊。作为人之父母,我们暂时无法改变社会风气的堕落,无法改变黄色暴力等垃圾信息不受控制泛滥的现状,我们无法决定我们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聪明的,勇敢的,豁达的,但是我们可以为孩子缔造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即便我们无法证明我们的祖上出过多少个宰相多少个进士,我们也能尽可能的为孩子营造一种“书香门第”的环境,让孩子一生下来就徜徉在文化的海洋里,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智慧为孩子选择一种让他最有可能成才的教育方式,真正优质的教育能给孩子塑造一个强大的心灵而对社会环境里种种歪风邪气具备良好的免疫力。当更多的人选择了正确的教育之道,人心就会恢复,社会风气就会得到改良,所以,教育既是改变人的事业,也是改造社会的根本之道。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感觉物质生活日益富裕的同时精神生活却日渐贫乏,于是,人心开始普遍呼唤重新找回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家园,在这种背景下,一种将家庭和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既新潮又古老的新兴教育方式---现代私塾教育开始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说新潮,是因为它是近几年在中国大地重新兴起的一种以中华5000年传统经典为主要教材的教育方式,说古老,是因为它在自1911年民国第一任教育总账蔡元培下令“小学堂读经科一律废止”之前的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广泛的存在于神州大地上,历朝历代培养出来的人才灿若星辰。所谓私塾教育,就是在儿童最佳的学习时期,用最有价值的教材,去培养最优秀的人才。私塾教育,在中国消失了快一个世纪之后又重新焕发了活力,正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了,社会道德却堕落了,学生分数提高了,品德却下降了”这一最大的社会现实而再次登上历史舞台,可以说,它是一种最能反映现实需要,最贴近时代脉搏的教育方式。当然,在整个教育体系里,它和现行的义务教育不构成任何冲突,并不是说有了私塾教育,义务教育就可以取消了。义务教育作为一种靠全国人民纳税支撑起来的教育,他只能是一种最低的教育,只能满足最低的,普遍的社会教育需求,对于学生,他的资源主要倾向于中间层次而忽略两头,它培养的大量的技术类人才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私塾教育只是为一部分对教育有更高需求,期待自己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的家庭一个更有价值的选择。




《论语.泰伯第八》中有: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闻名遐迩深圳梧桐山读经村,有一家以复兴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的现代家庭私塾-----弘毅学堂。弘毅学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级风景区深圳市梧桐山,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到处充满鸟语花香,周边民风淳朴,宛如世外桃源。弘毅学堂的孩子们在四书五经的文化海洋里畅游的同时,又能亲身感受大自然气息,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梧桐山仙境



梧桐山上水库

 

作为一种“最能反映现实需要,最贴近时代脉搏的教育方式”,弘毅学堂到底能给带来一种什么样的更高价值呢?

一:开发潜能、启迪智慧,奠定孩子一生的聪明才智和文化素养,

中华民族以儒家为主的学问,是发于理性而有创新活力的学问,以四书五经等为代表的经典著作是古圣先贤高度理性智慧的结晶,他能为我们孩子一生的发展提供正确指引。受经典哺育的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保持着军事,经济,文化,科技上的绝对优势,她的很多发明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儿童大脑神经的发育有赖于大量信息的刺激,通过反复读诵经典,儿童的记忆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良好的记忆力是具备高效学习能力的基础。众多事例表明,古往今来无数杰出人物一生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得益于从小受到良好的经典教育:

中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张衡,早期识字,10岁博览群书,并学习天文地理知识。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6岁“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9岁写《汉书注(指瑕)》,20岁写《滕王阁序》而声名大震。

骆宾王6岁写《咏鹅》诗。

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诗圣杜甫说话前就开始识字,“七龄思即壮,开口诵凤凰”。

白居易3岁前就能识字,6岁显露诗才,“9岁通声律”,13岁写出“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篇。

大诗人黄庭坚5岁熟读诗、书、礼、易、乐等五经,后又读《春秋》,“十日成育,无一字漏”。7岁写牧童诗:“骑牛远无过村前,吹笛风斜隔垅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小小年纪竟对当时社会有如此灼见!

历史上曹植、李贺、陆游及唐宋八大家,都因早期读写,早早在诗文上崭露头角,而后成为大文豪。

柳宗元4岁时,家中的许多藏书被到江南做官的父亲带去了,于是母亲只好默写作品教柳宗元读写,并写诗作文。不久柳宗元就能背出14首深奥难懂的古代辞赋来。

明代“医圣”李时珍也是很小就读完了《释鸟》《释兽》等后难读的书,还认识了大量的父亲行医的汤头药方。

清初大学者顾炎武,6岁读完了《大学》,10岁攻读《孙子》《吴子》等兵书,以及《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史书。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也是3岁开始识字读诗文的,6岁后熟读和抄写四书五经,学识渊博。

近代卓越诗人黄遵宪,3岁入私塾,10岁写的诗就不同凡响。

被誉于“怪才”的梁启超,4岁精读四书,6岁读完五经,11岁考上秀才,闻名遐迩。

我国现代名人中,很多也是这样。

气象家竺可桢,2岁识字,5岁上小学。

徐悲鸿早期识字,6岁读《论语》。

李大钊3岁识字,四五岁读《三字经》《千字文》,祖父还教他对联、字画、碑文等。

周恩来5岁识字、写字,6岁背诵唐诗数十首,并开始阅读外祖父的丰富藏书,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等。

巴金5岁就与哥哥姐姐上私塾,晚上回家读母亲抄录的《白香山词谱》,这是巴金最早读的文艺作品。

闻一多5岁就进入他父亲创办的改良的私塾读书,不仅读四书五经,还读历史、博物学。

赵树理5岁读《百家姓》《三字经》《神童诗》,还从祖父那里读了不少圣教经文等。

19世纪初,德国的卡尔·威特早期识字,4岁阅读,8岁懂德、法、英、拉丁文和希腊文,9岁入莱比锡大学,14岁获博士学位,16岁任柏林大学法学教授。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3岁会读能写,4岁阅读大量专著,7岁能读但丁和达尔文的著作,12岁上大学。他的两个妹妹也是早期就能识字阅读,并分别在12岁和14岁考入大学深造。

二:提高识字率

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而上学却是一件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年的事,一个爱学习的人从老师哪里获取知识所占的比例越小,代表他有更强的自学意愿和能力,而对一个启蒙阶段的儿童来说,识字率几乎是他自学能力的全部。识字率提高了,孩子才能自主的无障碍阅读更多有价值的书籍,才能去发现书中的乐趣,而学习兴趣的提高意味着更大的阅读量,这样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的模式。读经的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每天大量的读诵经典,能迅速的提高识字率,为阅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大量优秀历史书籍和名人传记打下基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将成为我们孩子一辈子学习的楷模。一般而言,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阅读兴趣最浓厚和记忆力最好的时期,我们的孩子会像海绵一样去吸收一切有价值的营养。古往今来多少“下笔如有神”的文人骚客,都得益于小时候的“读书破万卷”啊。同时,优秀的语文水平意味这更强的理解能力,一个具备更强理解能力的人,他学数学,物理这些只有理解了,才算真正懂了的专业学科,一定会更加的得心应手。


识字


指读

三:提高心灵免疫力

荣格曾经讲过的一句话,“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 我们的教育说到底是在完成人格教育。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很难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容易误入歧途。《论语》中“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君子和而不同”的经典语句教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孟子》让我们做一个“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气节,有操守的人。只有从小学习经典,经典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才能深入我们的骨髓并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试想一个血液中流淌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经典语句的人,怎么可能因为一点点的工作和爱情失意就跳楼轻生,一个时刻牢记“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得孩子怎么会将来面对社会上的一点点诱惑就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他必定知道对他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应该付一种什么样的责任,必定会生命不息,自强不息。

提高儿童生活自理能力

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惰性,如果让我们的孩子在看卡通和洗袜子之间做出选择,结果一般不会出乎意料。中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了普遍的独生子女现象。我们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每天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甚至保姆无微不至的呵护,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种大人们过多代劳的家庭教育方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现在的小孩普遍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一个家庭这样教育孩子,毁掉的只是一个孩子,一千万个家庭都这样教育孩子,毁掉的就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早些年中日两国儿童在共同举办的夏令营中表现出来生活自理方面的巨大差距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长此以往,我们输掉下一次中日战争并非没有可能。私塾教育给了孩子们最大的空间去处理自己的生活问题,从自己洗碗,洗袜子这样的小事开始,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不依赖别人,碰到问题首先自己独立解决的思维习惯,从独立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开始,再到将来独立解决自己更复杂的人生问题。

自己的衣服自己叠


每周例行大扫除

 

    五: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般而言,习惯是指从环境中成长出来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从事相同的事情——不断重复——不断思考同样的事情——而且,当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它就像在模型中硬化了的水泥块——很难打破了。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有一段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仅是看起来举止得体,而且最终会形成一个人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从一个人小时侯的行为习惯和思维习惯能看到一个人的未来,虽然话不能这么绝对,但他是人们普遍经验的总结,自有它的道理。我们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好习惯没养成,坏习惯就自然产生,因为坏习惯往往是基于人类天生的惰性而主动追求更舒服一点感受的原始本能,如果我们放任孩子这种原始本能的膨胀,不知不觉中我们就发现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东西乱放,不讲卫生,躺着看书,碰到困难就退让的诸多不良习惯。一旦坏习惯先入为主,好习惯再要养成就非常困难,早知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让好习惯先入为主呢?良好习惯是构成一个人精神气质的重要因素,它的形成不完全依赖于人的认知水平,就像没有一个抽烟的人是因为觉得“抽烟有益身体健康”而去抽烟,相反,几乎所有的烟民都知道抽烟有害身体健康,待客的时候跷二郎腿人也知道跷二郎腿不符合礼仪却还是不由自主地把腿翘起来,爱迟到的人知道迟到不好可下一次还是迟到依旧,这都是习惯使然,就像柏拉图说的:“人是习惯的奴隶”,又有多少个人能挣脱习惯的枷锁呢?有些孩子从小就做事拖拉,做父母知道这样不对却还给孩子找理由:“他还小,以后长大懂事了自然就会改掉了”,他说这话的时候似乎忘了,他自己已经懂事这么久,为什么还是没改掉呢?从小不把坏毛病去掉,难道希望他的孩子将来也像他一样,不断的为做事拖拉付出代价吗?就算老天爷再垂青一个做事拖拉的人,给他再多的机会,也禁不起他的挥霍。弘毅学堂实行的是全托制教育,一周五天孩子和老师朝夕相处,学堂里,老师不仅是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率,而且也是学生行为习惯的督促者。在这样的一种环境里边,孩子们很自然的养成做人有礼貌,关注仪容整洁,爱惜粮食,吃饭碗筷要拿好,上课坐姿要正确,做事有条理,节约水电,守时,碰到困难绝不轻言放弃,做事不拖拉的良好习惯,并成为他们固有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一生受益。人走灯关

 

六:培养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的人才

曾国藩有一套鉴定人才的标准,就是“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我们学习文化,就是要完成《大学》中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各阶段目标,我们不断的增长自己的智慧,提高自己的精神品质,最终是要为民族和国家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只是为了谋取一饭一衣。中华几千年的历史里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华夏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努力奋斗,他们伟大的人格构成了我们民族整体人格的一部分。历史人物的感召有助于让我们的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经典的智慧能让他们增长见识,学堂的教育方式能让孩子养成凡事不半途而废的优秀思维品质。

这里特别谈一下立志对一个人人生方向的影响,因为一个人的一切行为都出乎他的动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强,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的 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

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吴有训一开始拒绝其转学要求,后被其诚意打动,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早起晚归,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废寝忘食,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从此,就迈进了自然科学的大门。

  理学院院长叶企荪,以及赵忠尧、萨本栋教授也常给他们上课。起初,钱伟长象学古文一样,熟读强记物理学的典籍。而吴有训教给他,不要以为书本上的东西都是正确的,都已经完善了,每读一本书都要能够看到没有完成的部分,发现一些新问题。钱伟长学到了这一点,并成为他一生治学的特点。毕业时,他成为了物理系中成绩最好的学生之一。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跟随导师辛吉研究,用50天时间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内,爱因斯坦看后,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1942年他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194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和美国国家喷射推进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与钱学森、林家翘、郭永怀一起,在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教授指导下从事航空航天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参加火箭和导弹实验,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1942年他获多伦多大学博士学位。           

钱伟强的事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因胸怀挽救国家民族志向所激发出来潜能是多么可怕,一个有志气,有见识,有恒心的人,我们不需要去担心他的未来。

 

七:培养乐于分享的精神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使人精神愉悦,而且也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世界上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会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刘邦的成功和项羽的失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打仗的能力上来说,刘邦和项羽完全不在同一个级别,然后刘邦最终能取得胜利因为他能任用人才,人才愿意为刘邦所驱使是因为刘邦乐于和追随他的人共享富贵。用一个现在的词汇来说,刘邦赢项羽赢在情商。刘邦这人,只要能把事情办好,从来都舍得下血本,对陈平,可以“乃出黄金四万斤。。恣所为,不问其出入”,对韩信,只要认定其是个人才,可以从下级军官提拔为大将,而项羽“…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典型的想要取天下又舍不得和手下人分享蛋糕的心态,大方的刘邦最终战胜了小气的项羽。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里边,父母太轻易的给予了孩子全部的爱,对孩子言听计从,要什么给什么,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只关心自己的感受,忽视别人需求,只知被爱,不懂爱人的自私自利的毛病,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他怎么去和他周围的朋友,同事,妻子或丈夫建立和谐的关系。在弘毅学堂,老师会鼓励孩子去关心别的小朋友,去和别的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零食(学堂不鼓励吃零食,为了培养分享精神允许带少量健康的零食)。通过分享,人与人之间开启了良性互动的模式,被分享的人感受到了别人的温暖,分享的人从被分享人善意的回应中得到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独占一件玩具和一包零食的简单的快乐,良好的人际关系带来的愉悦感让孩子们获得了愿意分享的动力并形成乐于分享的思维定式,一个大方的,乐于帮助别人的人,我们还用担心他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八:培养男子汉精神

如今的中国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女老师占据了大半壁江山。加上低俗娱乐文化对阴柔男人的推崇,造成中国现在的男生越来越女性化。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里,男人被赋予勇敢,顽强,富有力量,顶天立地的形象。上天赋予男人伟岸的身躯和刚健的骨骼要求他理所当然的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我们怎么能指望一群说话奶声奶气,身形纤弱的男人能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呢?子曰:“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真正的君子应该是儒雅与质朴并存,而不应该只是文弱。儒家讲究文武之道,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就是射箭,是关于武道方面的技艺。我们的传统教育致力于培养能出将入相,文武兼备的人才,周勃,李靖,范仲淹就是这方面的典范,我们的圣人孔子,不仅学识渊博,同时也是位身材高大,膂力过人的神射手。私塾教育的要求就是要“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强健的身体是构成一个人强大自信的重要因素,在弘毅学堂,身体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弘毅学堂背靠梧桐山,爬山方便是得天独厚的条件。在适宜的天气里,老师会带着孩子们一起登梧桐山,既锻炼身体,又磨练意志。另外,老师经常安排男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摔跤,通过适当的身体对抗,既提高孩子们身体素质,而且能培养小孩敢于面对冲突的勇气和抗压能力,一个临事退缩的人,注定是一辈子都没法立起来的。当然,男子汉精神不仅仅富有力量的,同时还包括面对弱者时懂得礼让,弘毅学堂有一条基本行为原则就是女孩子优先,小弟弟小妹妹优先,拿水果的时侯是先女孩后男孩,先弟弟妹妹后哥哥姐姐,爬山的时候女孩子走中间。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的小男孩从小就树立起男性意识和责任意识,长大了才能有所担当,才能成为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脊梁。
摔跤前行礼

摔跤

九: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陶冶良好心性

很多人的童年都伴随着一首儿歌成长,“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这里有红花呀这里有绿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如今的中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河流被污染,森林被破坏,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来说,每天面对的都是钢筋水泥森林,春天成了一个书本上的故事,成了一首儿歌,成了一个心窝里的梦想,没有春天的童年生活似乎总是缺少那么一丝色彩。梧桐山作为国家级风景区,在深圳这个高度现代化的城市里,很幸运的保留了一些原生态的风光,清晨,孩子们听着鸟鸣起床,傍晚,孩子们看着夕阳下山,春天,山上溪水潺潺,鱼儿在水中快乐的游来游去,林中花香扑鼻,鸟儿在放声歌唱。夏天,孩子们在溪水中打水仗,嬉闹的声音响彻山谷。爬山累了,捧起清凉的山泉水,美美的喝上一口,让那份甘甜沁入心扉。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环境里,孩子们用他们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全方位的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有心灵的净化。
窗外的鸟鸣,你听到了吗?
爬山打水仗


 

十:细致的心灵关怀

任何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他的烦恼,很多人童年时期的阴影导致了一生人格的缺陷。在传统的学校里,每个老师面临的都是五六十个学生,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去关照到每一个孩子的心理状况。在弘毅学堂,一个老师面对的顶多是10来个孩子,朝夕相处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去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心理健康,老师不仅仅是孩子通向智慧的引路人,还是孩子心灵的辅导员。发现孩子有不好的情绪可以及时的疏导,让孩子始终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向上的,乐观的心态,养成豁达的精神。

 

结语:易经乾卦第一开篇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几千年以来,自强不息的精神已经彻底的融入的华夏民族的血液里头。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几千年以来不仅在血统,而且在文化上能够绵延不绝的根本动力,(即使我们经历过五胡乱中华这样的黑暗时代,但最终能绝地反击,强势崛起,靠的就是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这也是东南亚华人能从当年一无所有来到南洋而今天在当地能富甲一方的根本原因。亚洲四小龙出现在资源匮乏的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而不是资源丰富的印尼,马来西亚充分证明了一个道理,一个国家的富强,制度不是最关键的,文化才是根本的原因,稍微细心的人都会发现,亚洲四小龙无一例外的是中华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李光耀总理说,新加坡人是中国沿海贫穷渔民的后代,没有文化。是的,这些渔民或许没有读过四书五经,但是儒家的经典已经通过各种方式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只要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已经打下自强不息精神的烙印并一代代传承下去。“没有文化”的新加坡人尚能创造经济的奇迹,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的21世纪的中国儿童又能创造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奇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楼下公园1

楼下公园2


教室一角

古琴


阳台远眺

小朋友在浇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