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年月日时辰查五行:百家讲坛_钱文忠解读《三字经》_第十七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3:03:49

视频: 钱文忠解读三字经17

http://www.tudou.com/v/RJ2QrT9W-vI/v.swf

三字经 第十七讲(老子庄子)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画外音》老子和庄子在中国文化中影响很大,老子和孔子是同一时代人;庄子与孟子是同一时代人。就像孔孟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一样老庄就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关于老子和庄子民间有许多神奇的传说,那老子和庄子究竟是什么样的人,老子和庄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老庄的道家思想对中国的知识分子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而老子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道德经》的,庄子的文章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正文》三字经在这里讲到‘及老庄’就是老子和庄子两人,他们是道家的代表人物,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来讲这两子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有不少学者认为倘若不真正理解老子和庄子的思想,那恐怕是不能真正理解中国思想的。首先讲老子,最流行的说法,老子姓李名耳,号伯阳,谥()号聃()。曾经当过官,周朝的守藏吏,不是很大的官,类似今天国家图书馆馆长。负责保管周朝的图书,经籍是他负责保管的。老子的生活年代不明确,大致在春秋末期。在中国传统当中老子几乎就是个神仙。比如传说中说,老子的妈妈姓什么呢?姓理,道理的理,说老子的妈妈有一天感应到一颗流星,大流星一下钻到自己肚子里去了,于是怀孕了。这一怀孕,怀孕了多久呢,最长的说法是81年,当然比较客气的说法是12个月,这个还能理解。怀孕81年基本上就是神话了。所以老子一生下来就是白头发白胡子的男孩,因为他在娘胎里呆了81年嘛。所以老子的妈妈理夫人就非常感慨。唉呦,哎呀,怎么生下来个老子。老子的母亲还因难产而去世,实在是呆的时间太长了,相应衍生出一个传说,老子是怎么生下来的呢,剖腹产生下的,当然这个剖腹产不是剖腹是剖左腋,在李子树下,因为他姓李嘛,或者因为生在李子树下才姓李。在李子树下剖开他母亲的左腋,把白头发老子给拎出来了,这是一种传说,这一看就是神话。

《画外音》关于老子的出生有许多传说,都是用来证明老子不是个平凡的人,那老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老子所写的《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多字,却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那《道德经》是老子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呢?

《正文》老子原来是个图书馆馆长,掌管图书的所以博学多闻,当时名声就很大,很多人跑去向老子请教。那老子是怎么会写《道德经》的呢,关于这件事的记载和故事很多,大致现在我们知道的情况是公元前520年左右周王室发生大乱,又碰到战乱了,周景王死了,周景王有个庶子,也就是嫡出的子了,叫庶子朝叛变,带着大量的典籍逃到楚国。而老子是负责这些图籍的,那就脱不了干系,因为你没尽到责任嘛只好辞职,离开周朝的都城打算从此隐居,就不在人间露面了,走到函谷关,函谷关有个官吏叫尹喜子就请求什么呢?先生啊,你要隐居了,请您给我们后人留下点东西吧。老子应这位官吏之请口授《道德经》。原本这样一段历史事实后来被演绎成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很早就被演绎了。早期有部书叫《神仙传》,里面有这样一段故事或记载。说有一天早晨尹喜子在楼上望气,古人有这个习惯,每天早晨登到楼上去望望气,东南西北的气怎么样,然后来判断今天要发生哪些事情,应该干些什么。他突然看到从东面来了一道紫气,紫气东来,就断定今天有圣人要通过我的函谷关往西走。这个尹喜子也比较好学,一看有紫气东来有圣人要来就下定决心,我正好向这个圣人学道请教点学问。果然须发皆白的老子倒骑着一头青牛,骑着牛的,就来到关口要求出关西行,出函谷关往西再走就走到新疆哪边去了。老子要出关。那这个尹喜子说,证件。 出关都要证件啊。老子没有。因为老子想隐居的嘛。尹喜子就说,哈哈,那老人家您可得给我点好处费了。老子穷得连马都买不起,穷得连驴都买不起啊,是骑头牛来的,哪有钱给你什么好处啊。所以就被尹喜子逼得写了这部《道德经》。尹喜子说既然你也没好处也没钱,那行,给我写部书吧,留部书给也行。老子被逼无奈写了一部《道德经》作为过关的好处费,贿赂了尹喜子。所以我们才有了这部经。于是老子就过关了。老子过关干嘛去了,去印度了,去印度碰见谁了,碰见释迦牟尼了,碰见释迦牟尼后老子就劝导释迦牟尼,把释迦牟尼劝成佛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老子化胡说。这个说法明摆着是佛教传进来以后势力非常大,道教徒不干了,编个故事,因为中国人历来比较讲究谁是第一,什么都是我最早,你,你还是我学生呢,所以就编了这么个故事,就讲老子留下了《道德经》,出了关到了印度,搞定了释迦牟尼,完了以后,佛教你还是从我道教学的,这是后来编的。

《画外音》《道德经》仅五千余字,但文约意丰博大精深涵盖天地,很难读懂,自韩非子的《解老》《喻老》至今,据说《道德经》的译注本不下千种。《道德经》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中开始引起了世界上许多著名学者的关注,但这部经典为什么会起名叫《道德经》?

《正文》为什么要叫《道德经》?因为它的上篇开头第一句是,‘道可道’,取了一个道字;下篇开头第一句是‘上德不德’取了一个德字,所以这部经叫《道德经》,不过有件事情非常重要,近年来在长沙马王堆出土了西汉时期的老子的一部抄本,上下篇的次序正相反,如此说来,《道德经》在西汉的时候应该叫《德道经》,但是这一些依然不重要,因为它的文字变化不太大。那接下来关于庄子,庄子名周字子休,据说有个字,字子休。他是老子思想和学说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在中国传统当中历来把他们称为老庄,就像孔孟合起来叫一样,正好是配对的这样一个称谓。

《画外音》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受儒释道三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而道家思想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了,那庄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又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经典著作呢?

《正文》庄子的一生,他的主要的性格特征或他主要的处世,很明确的有这样一些特点: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净无为,顺应自然。庄子和他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里,那就是《庄子》,《庄子》共分内外杂三篇,其中集中表现庄子思想的主要是三篇:《齐物论》《逍遥游》《养生主》。庄子写文章的方式和先秦诸子都不大一样,他有一种独特的庄周风格,什么风格呢?大量使用寓言,像孔子就是直接给你讲道理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子也是直接给你讲道理的,人无恻隐之心怎么样怎么样的,荀子也是跟你讲道理的,韩非子更跟你讲道理的,八奸啊都给你讲出来,老子实际上也是直接跟你讲道理的,只不过老子的道理比较抽象,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庄子不,他给你讲寓言。所谓寓言就是你一眼一看,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事情,或者他讲人,但他不通过人讲,通过某种动物来讲,让你自己去思考,去感悟,这就决定了庄子的思想像水一般地流淌,很难被别人断章取义,断章取义别人的话容易,孔子的话把句读改一改意思就不一样了。庄子一个寓言你怎么给他改啊,拿掉一段寓言就不对了,故事就不完整了。所以庄子的思想不惧怕后人的肢解,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庄子的观点不容易被历史所湮没,为什么呢,都是非常有趣的寓言,都是一则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我们屡读屡新。庄子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故事,也是他接触到我们人生最根本的问题的故事,就是庄周梦蝶。说有一次庄子做过了梦,梦里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在飞舞,但在这个梦里他很清楚地知道,这只蝴蝶所有的思考方式和蝴蝶在做的事情就是他要做的事情,等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又是庄子不是蝴蝶了。所有他就发出这样的问题,‘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物化’。他一醒过来,庄子跟咱们一般人不一样呀,咱们做了一个梦随它去了,做个好梦高兴五分钟,做个坏梦出门多看两眼,也就这么回事。但庄子他要琢磨,所以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所以一般人做不了伟大思想家。他说这个事情怪了,说到底是我在梦中变成蝴蝶了,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庄周了,就是现在我是庄周,是不是有只蝴蝶在那做梦,我是那只蝴蝶梦里的事情啊,他就在琢磨这事。但他想来想去说周与蝴蝶啊总归是不一样的,我跟蝴蝶总归是不一样的,他得出一个结论,此之谓物化。为什么说这个寓言或者说《庄子》里这段话涉及到人生最根本的问题呢

画外音》庄子在梦中变成了一只快乐的蝴蝶,梦醒之后庄子开始怀疑到底是自己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自己,而得出来的结论就是此之谓物化,那物化是什么意思,这个寓言隐含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又为什么说《庄周梦蝶》是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思考呢?

《正文》这个故事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已经被后来无数学者,中国的一些顶尖脑袋诠释了上千年,做了很多很多工作,但恐怕还是未必能讲清楚。实际上这个故事讲的并不一定是梦,庄子只不过借梦和觉来比喻死和生,他的梦和他醒过来在他这个故事里面都是一个比喻。庄子对人生的处境有深刻的体会,生和死是庄子对人生体会中最深刻的内容之一。我们都说庄子达观,而达观实际上正是对某种无可奈何的处境的态度或者说一种处理方式。抛开无可奈何这个前提也就无所谓达观不达观了。那么生死正是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这样一种无可奈何的处境,生死你避得了吗?生不是你选择的,死也不是你想逃就逃得了的。庄子在这里要告诉我们的是生和死的确是有分别的,就像蝴蝶和庄子,梦和醒,它终究是有分别的一样。那庄子用什么来解释或者庄子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告诉我们此之谓物化,什么叫物化,就是顺应变化。生和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处境,应该顺应变化。不要拧着干,不要觉得我非要怎么样,我非要活个300岁给你瞧瞧,庄子认为没必要。梦里的我是蝴蝶,可以充分享受作为蝴蝶的那种自由自在的乐趣,醒来的我是庄子,那么不妨实实在地去得过庄子应该过的生活。至于孰生孰死孰梦孰觉,孰为蝴蝶孰为庄周又何必斤斤计较呢,没有什么必要去计较的嘛。再讲清楚点,庄子是想告诉我们死既然是不可知的你干嘛去恐惧它。死亡既然并不是生命中的事件你何必过多地去担心它,没有什么必要嘛,现在需要知道就是我就是活着的庄子,就要尽到我活着的庄子的本分,死后或者变为蝴蝶或者最后化为黄土,那蝴蝶自有它的本分事,黄土也有它的本分事,这跟活着的庄子没有什么关系。庄子就用这样一个故事来讲述一个很难讲清楚的但每个人心间都存在着的一个问题,这也就是《庄子》这本书有无穷魅力的最根本的原因。

《画外音》死亡是大部分中国人所避讳而不愿谈论的问题,当孔子的学生向孔子请教关于生死问题时,孔子说:未至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说,你连生的问题还没弄明白,为什么要考虑死亡的问题呢,颇有些避而不谈的态度,而庄子确敢于直面生死,那庄子对生与死到底是如何理解和思考的呢?

《正文》讲生死的问题庄子也用别的比喻,庄子这个人经常做点我们常人看来蛮奇怪的事情。庄子到楚国去,经过一个路边看到一个死人的头盖骨。在路边,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种观点,死人就死了嘛,烂掉了,就一个骨头。空空的骨骼,两只黑洞洞的眼眶,那一般人会怎么办呢,肯定就赶快跑了。庄子不,庄子就用马鞭敲着这个头盖骨跟他说话,说哎呀老兄,如今你这副样子是不是因为你活着时太纵欲,太荒唐你才死的,或者是你的国家破灭了你受了斧钺之苦,被人砍杀的呀,或者是因为你过去有什么不轨的行为,给家族丢脸了然后被扔在这里的啊,还是你受不了冻挨不了饿,倒毙路旁的啊,还是你年寿已高,寿终正寝你倒在这里的。你看庄子其实满唠叨,蛮啰嗦的。那他看见路边这么一个骷髅,一般人就走了,他跟人聊了半天,聊完以后怎么办呢,一般的人也走了吧,他不,捧起这个头盖骨枕在头底下睡觉。所以也难怪庄子经常做梦。半夜他又做梦了,这次不是梦见蝴蝶,是这个头盖骨托梦来见庄子。哎,这位老兄,白天你敲了我半天,从白天你这番话来看你这个人能言善辨,不过呢,好像你的境界不行,听你所说的都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忧患,只有活着才会有死亡的恐惧。你别管我,别管那么多闲事,别管我是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反正我死了,我死了以后怎么还会有死的恐惧呢,你怎么样,要不要听听我关于死亡的哲学啊,那在梦里庄子讲,好,洗耳恭听。这个头盖骨就侃侃而谈,头盖骨讲,死亡的王国里没有高高在上的国君,也没有在下的臣子,也没有冬暖夏凉,四季都没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能与天地同存,这份快乐人间的帝王也比不了,头盖骨就跟庄子讲死亡的快乐。庄子他当然不相信死比生还要快乐,就对头盖骨讲,哎呀,老兄,咱们俩有这个缘分,我可以叫司命之神,(因为过去中国人都相信有生死簿啊有阎王,那时候还没有阎王的形象)管人命的神来恢复你的身形,让你长出骨肉肌肤,让你回到你的父母,妻儿,邻里,朋友那里去享受人伦的快乐,怎么样,愿不愿意?那梦里这个头盖骨,《庄子》里是这么写的,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突然皱起眉头来,他怎么有眉头呢,我也没想明白,头盖骨没眉头嘛。但是梦里的这个头盖骨就把眉头皱起来,唉,别别别别,谢谢你谢谢你,我怎么能放弃死亡王国的快乐而回到人间去备尝辛劳呢,你这个人,我真是不能跟你讲道理。梦里的骷髅觉得庄子朽木不可雕,你这人哲学水平不高。这个骷髅一边说一边就在梦里面一溜烟地跑了,这也是庄子的故事也是庄子的一个梦,但这个梦告诉大家的也是关于生和死的这种非常终极的问题。所以我讲阅读《庄子》是一种非常特别的享受。

《画外音》庄子通过他的寓言故事把死亡理解成一件快乐的事情甚至比生还要幸福。所以庄子在自己的妻子去世之后竟然鼓盆而歌,毫不悲伤,他认为妻子是到另一个快乐的王国去了,庄子对于死亡的态度如此独特,那庄子对于生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庄子所代表的道家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正文》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自得,是一种精神的自由不受限制,而绝对不要积极于,不要太在意俗世的这些名利,他认为这些名利没什么意思。名利会成为一种枷锁把你牢牢地绑住,人在追名逐利的途中,无形中给自己绑上了一道一道的绳索,戴上了一副一副的锁链。你失去了自由,何况你未必得到名利。这种本于自然的人性论和伦理观为后来的中国知识分子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的可能性。因为中国后来的知识分子就不是都是按照儒家文化的传统培育出来的,养育出来,成长起来的,如果完全只有儒家学说这一套来作为他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大家想想会是什么样子,而庄子则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在非常得意时,修齐治平,出将入相,立功立言立德,追求三不朽,成为一代名将,一代名相,但是失意了呢?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果你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呢,如果仅仅只有这么一种学说作为你的价值观,世界观的背景,除了自杀就没路可走了,要么自杀要么疯了,但庄子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什么呢?你也不妨独善其身,退而独善其身,退而跳出名利的框框,退而追求内心世界的一种自由,退而追求精神的自由。所以庄子的学问和儒家的学问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成为一种互补的形态,这也使得中国的文化传统呈现出一种比较稳定的状态。文钟寄语: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互补,使中国传统文化保持了稳定。庄子对后世的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儒家学说代表着官方意识形态的话,庄子就对后世的非官方意识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官方世界之外的传统中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什么世界,江湖嘛。我们这个大社会有政府管着了,政府以外另外有一套规矩的地方叫什么,叫江湖。江湖这个词就出于《庄子》,在江湖上它的很多价值观念和官方是不一样的。比如盗,强盗。强盗在官方意识形态当中怎么可能是好的呢,抓住了都要处罚的,重的是要砍头的。但在江湖上不一定吧,有义盗。《水浒》当中就有很多义盗,武打小说一堆义盗。即使强盗我也我的道理也有我的价值观,这话出自哪,出自《庄子》。江湖也好,盗亦有道也好这种观念,全部是《庄子》里出来的。所以庄子实际上提供了某种民间意识形态的一个规范和标准。换句话说我们完全可以讲,庄子是后来中国很多武打小说真正的鼻祖,因为在武打小说中寄托了太多现实中不可能想象的理想,里面的武功,里面的爱情,里面的这种凶杀,里面的追求,里面义气,里面的道义都是一种理想,而这种理想我们寄托到这种武侠小说里去,从这个角度来讲庄子是真正的鼻祖,同时庄子有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崇尚天人合一,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的这样的一种精神境界就不把人和人所存在于其中的大自然给切割开来,他认为人和大自然是和谐共处互为一体的,谁也离不开谁,这个思想在近来受到高度关注。在台湾去世的著名国学大师,一代大儒钱穆先生临终前的最后一篇文章,老人家走的时候90多岁,他讲,他想了一辈子,研究了一辈子中国的学问,他认为中国的精神和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在海峡对岸有这么一位国学大师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我们祖国大陆也有一位大师级学者同样得出这个结论,季羡林先生,他在前一两年尤其是最近反复讲,中国文化能够贡献于这个世界的最重要的学说和精神之一就是天人合一,不要把人和自然割裂,不要对自然采取一味地征服,一味地开发,一味地掠夺,如果这么做的话自然必将报复人类。三字经到这里就把四书五经,诸子讲完了,接下来的部分三字经的作者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什么事呢?用寥寥两百多字为我们讲述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历史,这些请听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