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腊月不能搬家:犹太教文明的特质是如何形成的?--人类文明探源系列之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07:40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先进的文明往往被落后的文明所征服。但是,当一种文明能够像火种一样,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发出燃烧的火焰,将入侵它的其他一切文明吞噬,那么,这种文明就基本具备了一种相对固化的逻辑范式,将长久存在于人类历史的长河里。在西方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古希腊文明深刻地影响了西方文明的发展方向,并且引领西方人走向更高阶段的智慧文明,但真正将西方社会处于分裂状态的族群文明融为一体的还是基督教文明。埃及和中东地区曾经是远古时期人类文明最为重要的中心区域之一,但尼罗河和两河流域高度发达的宗教已沉寂了两千多年,今天人们最多只能在世界著名博物馆中瞻仰它们珍贵的遗迹。外来文明的入侵导致古老文明的衰亡似乎是个带有普遍性的历史规律。然而,到了9至10世纪时,当北欧人、马札尔人、撒拉逊人等蛮族将整个欧洲团团围住,但他们无论定居何处,无论是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征服者,他们最终都无一例外地被原有的基督教国家所吸收并同化。从此,西方文明的前进步伐就变得更加厚重而又稳健。基督教文明将不同族群、国家的人民紧紧地“粘合”在一起,使得西方文明成为一个整体性文明而存在。

说到基督教文明,我们必须首先提到犹太人创立的犹太教,这似乎是关于基督教所有一切问题的前提性话题。犹太教在世界上三大一神教中最为古老。世界上再没有哪个地方能像耶路撒冷一样,让人深深地体会到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历史性的并立状态。早期基督教徒来源于犹太教,他们读的是同一本希伯来文的圣经(《旧约》)、咏唱的是同样的赞美诗篇、共同遵守的是犹太律法和安息日。

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是基督教文明而非犹太教文明能够如此深刻地影响西方文明的历史?它究竟具备了什么样的特质?

让我们首先走进犹太人和犹太教的历史深处——

《希伯来圣经》是唯一记载犹太民族最早活动的历史典籍。大致勾勒出犹太人从两河流域游牧到巴勒斯坦,又避难到埃及和辗转返回故里的史实,以及犹太教创立和古代希伯来统一王国建立的基本轮廓。希伯来人是古犹太人或古以色列人的称呼。他们最早可能来自阿拉伯半岛温和湿润的南部,是中东地区闪族的一支受到古巴比伦文化影响的游牧部落。约前3500年,他们越过沙漠边缘,北迁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前20世纪,希伯来人生活在幼发拉底河下游的繁华城市吾珥;约前1800年,由于灾害等原因,希伯来人向北向西迁移,最后到达迦南地(今纳布勒斯)并定居下来。根据《圣经》记载,犹太人的祖先为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其孙雅各。亚伯拉罕实为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阿拉伯人称之为“易卜拉欣”。以色列的名字源于雅各——因为一次特殊的经历,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以色列”,意为“与神摔跤”。雅各的十二个儿子以后繁衍成为希伯来民族的十二个支派,这个民族从此亦称为“以色列”民族。雅各晚年时,迦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和饥荒,雅各和他的12个儿子等70多人越过西奈半岛,前往埃及避难。希伯来人在埃及虽然有过一段相当繁华的时期,但最终被全部贬为失去人身自由的奴隶,排斥在埃及的公共社会生活之外,被迫从事诸如修庙筑路、建城造屋这样的繁重苦役,稍有怠慢便遭凶悍的监工毒打乃至杀戮。然而,犹太人的生命力却异常旺盛,他们照常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于是法老下令所有犹太人的新生男孩都必须溺死,以达到灭绝犹太种族的目的。一时间在犹太人居住区哭声不断,刚生下来儿子的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孩子被扔进尼罗河,令他们肝肠寸断。约前13-12世纪,摩西应运而生,他通过英勇机智的斗争,迫使法老同意希伯来人离开埃及。小亚细亚—闪米特地区的宗教大多以信仰和希望为特征,摩西正是这种宗教理念中典型的先知性人物。据《圣经》记载,摩西被上帝选中,率领他的同胞走出埃及,回到上帝允诺给予他们祖先的以色列故土。神在燃烧的荆棘丛中召唤摩西成为以色列民族的解放者,而燃烧的火焰却丝毫没有伤及他。当摩西问到谁在召唤他时,神雅赫维(或称亚为,是犹太教神,意为“永存者”,亦为基督教中的“耶和华”)给了他一个神秘的回答:“我是自有者。”这意味着:神将与他们同在,引导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以力量并将解放他们。对这个神的信仰是以色列民族永远的基石——因为他们确信,他们所信仰的神不是暴君,不是奴隶主,而是解放者和救赎者。古希伯来人在西奈沙漠上接受了包括十戒在内的摩西律法,信仰一神雅赫维,从而形成了犹太教和犹太民族。

西奈盟约是犹太教的核心,其中的内容意味着雅赫维和雅赫维子民间的特殊联系:“雅赫维是以色列的神,以色列是他的子民”。没有这项“约定”,没有日渐清晰的信仰表白,就没有以色列的信仰,没有犹太经书,没有犹太教。《圣经》中记载的故事体现了整个以色列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西奈盟约是神与一个民族之间的约定,它具有排他性,不可拆毁性,并规定了双方的义务。通过这个约定,以色列民族与周围信仰多神教自然神话的民族区分开来。”(《世界宗教寻踪》[德]汉思·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241页)

迁出埃及后,犹太人重新进入迦南,并且正式进入有史可考的时期。约前1020年,希伯来人在首领大卫率领下击败腓力斯人,将12个部落联合起来,建立了大卫王国,定都耶路撒冷。前72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人灭亡。犹太王国以大量金银献给亚述人才得以幸存。前603年,新巴比伦帝国攻入耶路撒冷,将犹太王国沦为附属国。前588年,犹太平民发动起义,经过两年苦战最终被镇压。耶路撒冷城墙被夷平,雅赫维大圣殿被捣毁。包括国王、贵族、祭司和工匠在内的上万名犹太国人戴着手铐脚镣,被掳往巴比伦,此即历史上著名的“巴比伦之囚”,当地只留下少数平民。至此,希伯来王国覆灭,犹太人开始了历史上第一次“大流散”。

犹太王国灭亡后,犹太先知们收集、整理史料,汇编成书有《旧约圣经》、《次经》、《伪经》、《死海古卷》等宗教典籍。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从古代人类文明中心区域之一的中东、埃及地区能够流传至今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竟然是一个信守经书的小民族的宗教。犹太人的故乡就在迦南。那是一片细长的走廊地带,西临地中海,东临叙利亚和阿拉伯沙漠,南临强大的古埃及,北面是与埃及匹敌的美索不达米亚。那是一个沙漠横生、荒山连绵的国家,耕地寥寥可数。这一点与资源匮乏的古希腊何其相似!由此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文明的生命力来自于人类的意志,来自于人类最持久的生存渴望,而不在于它们已经取得的一切。在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尖锐的族群文明斗争中,通过世世代代犹太人的奋斗,培育出了一般民族少有的坚强信念。

与古希腊和犹太教发源地所不同的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们只要能够更多地占有土地、人口等核心资源,就能更好地生存下去,因而,强权与暴力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到现代仍然有那种普遍认同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说法。

“它把自己的历史直接与神话式的神的历史联系起来。这一聪明之举令人叹为观止。《创世纪》首先讲述了一个漫长的史前故事,一个人类共同的历史:世界和人的创造,人的堕落,大洪水,挪亚盟约,巴别塔的建造,然后才是以色列的上古史。其核心围绕三个人物展开的有关以色列祖先的传说,分别是亚伯拉罕、以撒(以及以实马利)、雅各。如此庞大的序曲引出了有关十二个部落的历史。”(《世界宗教寻踪》[德]汉思·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234页)

以色列是世界上第一个信奉一神教的民族,其创立的犹太教信奉唯一的上帝;确立了原罪、神选和救赎以及契约与律法的观念。这一共同经验、共同的叙事和传统将犹太人联系在一起。他们依靠共同的历史,分担着一个共同的犹太命运。因此千百年后始终形成了一个同命相连的团体。“人们当然会问,这个团体的基础是什么?它的基础就是以色列民族、以色列国家和以色列宗教这三种力量间的相互作用。由此在他们中间产生了一种特定的认同感,一种遇到危难时的团结意识以及共同的精神支柱。可以说,在千百年历史中,无论和平时期,还是受迫害的年代,犹太人都显示出它独一无二的、令人钦佩的韧性。”(《世界宗教寻踪》[德]汉思·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233)

 

本系列未完待续:下节内容预告《基督教文明的特质是如何形成的?》

 

参考书目:

《全球通史》,[美]斯塔夫阿里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西欧文明》,汝信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世界宗教寻踪》[德]汉思·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以色列文化》,张和清编著,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