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跑出去还会回来吗:“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教学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06:17:18
我认为在《必修1 分子与细胞》模块“细胞代谢”的内容中,“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最适于“讲授-演示”的教学方法。教学思路如下:

    1、以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出示学生们熟悉的“愿望豆”(种皮上写有祝福的词语的种子),提问“这粒种子长成植株,是怎样积累物质的?”引入课题。

    2、教师讲授发展史,演示相关内容

   ①介绍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推论(经验的推测)。

   ②课件展示1648年比利时医生Van Helmont的柳树实验及其结论。请学生评价:你同意他们的结论吗?引导学生明确前者的观点缺少科学依据;而后者虽体现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但忽视了光、空气等的作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知识,可回忆起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O2

   ③课件展示177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请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且与普利斯特利得出的结论比较,了解生物科学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关系。

   教师再补充: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有时成功,有时失败,请学生思考、讨论可能的原因。引出实验④。

   ④介绍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了500多次实验才确定光的作用。提问“植物吸收的光能哪去了?”引出实验⑤。

   ⑤介绍1845年德国博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用“光能转换成化学能,贮存于什么物质中呢?” 的问题引入实验⑥。

   ⑥课件展示萨克斯实验的视频。要求学生讨论、分析该实验中的三个变量即实验变量、反应变量和无关变量,且得出相关结论。教师提问:利用该装置还可以研究什么问题?

   ⑦介绍同位素标记法,给出课题:根据所给材料,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释放O2到底来自于H2O还是CO2?”请学生分组讨论,画出实验装置图,组间交流。

   ⑧学生自学“20世纪40年代美国卡尔文实验”。

   3、师生共同总结,完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

   说明:“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的实验特别多,今天上午做作业时特想能达到“让学生学起来不觉得繁杂反觉有趣、大有收获”的教学效果,可惜有心无力。我自己对这次的作业不太满意,又想不出好的办法。只有提交上来,请各位专家、老师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