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爷爷 heidi:坐在轿子里的西洋妇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3:06:30
    坐在轿子里的西洋妇女

    陈宜耘

    183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大班(外国公司驻广州商馆的商务负责人)盼师不顾清廷禁令,携其妻子坐着轿子来到广州商业街上。轿子里面的大班妻子身着袒胸露背的长裙、雪白的肌肤、金发碧眼,她一会儿指着外面好奇的人群,一会儿与身边的丈夫相视而笑。大班陪妻子坐轿子逛街的事,在城内外引起轩然大波。这位坐在轿子里面的西洋妇女,便称为“番妇”。所谓“番妇”,一般多为大班或商人所携带的女眷。

    西方妇女的着装、发饰、生活习惯多与中国的传统观念和风俗迥然不同。她们没有裹缠的天足,身着胸部暴露过多的服装以及随意同男人握手的动作,被认为既伤地方风化,又有损天朝礼教。诚惶诚恐的广州将军、两广总督、粤海关监督和广东巡抚联名上奏,认为此事“有违天朝体制”。《广州番鬼录》曾详细地记录了这段历史。1830年是外国人在广州生活史中前所未有的一年。这年10月,有几位英国和美国妇女从澳门来到商馆。他们当中,英国商馆主任盼师的妻子是最美丽的一个,她穿着正宗的伦敦时装。晚上,她们同一群先生走在当时最繁华、时髦的广州十三行商业街上,并公开违反规定,乘坐轿子进入商馆。白种人无论走到哪里,就有一大群好奇的中国人跟到哪里。为了看得清楚,各家店铺纷纷打起灯笼,惊异的人们在窗畔、门户中观看西洋景。官员们被洋人这突如其来的公开越轨行为弄得不知所措,立即下令采取有利措施,坚决制止这种行为。并四处张贴告示,重申禁令。洋人的这番举动,对当局来说犹如世界末日般惊恐。“番妇”进城,现在是个不足为怪的事情。但在100多年前的清朝,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一个每每让中英两国走到战争边沿的问题。

    广州开埠之初,番妇就和枪炮一样被拒之城外。当时少有远涉重洋而来的西洋妇女,来华女子可以暂时生活在船上。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始,两广总督准许“番妇”居住澳门,广州城和十三行商馆仍然禁止她们入内。此时正处于四口开放时期,也就是说,清廷在实行“一口通商”之前,就已经厉行对外国妇女的查禁制度。把洋妇与枪炮等同看待,在今天看来很荒诞。我们不禁要问,清政府为什么要长期奉行防范外国妇女的政策呢?

    首先,是一种戒备心态。饱受儒家思想浸染的中国官僚认为,西洋妇女进入口岸,势必伤风败俗。清政府要用隔离的措施,控制“奸邪”的渗透。

    其次,是出于限制外商的需要。禁止洋妇入城,以防其生养子嗣在口岸安家落户。没有温暖稳定的家庭生活,有意造成两地分居,必然让“番鬼”对定居广州产生反感,也就不用担心他们长期滞留不走了。清朝的卫道士采取这种制裁措施,让决心在广州发财的洋人付出代价。

    第三,出于礼节、安全的考虑。西方妇女的异样异服,常引来好奇市民的围观乃至滋事。当时就有人愿意出钱去观看潜入商馆的白种妇女以满足好奇心。禁令有保护外国妇女,防止中外事端之意。然而,“番妇”事件又是怎样引起中外之间的轩然大波呢?

    禁令对居住广州的男性洋人形成了强烈的约束,对于每年有一半时间居住在广州商馆的洋人来说,不许妻子随同丈夫安居,这是极难接受的戒律。他们对此深恶痛绝,屡屡想有所突破,矛盾逐渐凸现。外商违抗禁令的最早记录是乾隆十六年(1751年)七月,荷兰大班携妇进入广州瑞丰行居住,被广东大吏严厉驱逐。在广州商馆生活了20多年的美国人亨特在《旧中国杂记》中记述道:我们这些可怜的广州外国人,都是身不由己的修道士,就连女人的声音都是一种奢侈品,广州的官员是不允许他们的外国同性们享有的。

    随着来华者剧增,广东官府对外来人毫不含糊的高压,和外商对清朝旧体制的挑战,使中英对峙不断升级,两相冲突,进而在中外关系史上酿发争端。

    英国公司在一份致两广总督的抗议书中,引用了“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中国古典名言,并表明全部大班都是本国绅士,有的还是不列颠国家议会成员。公司人员每年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留在商馆,不准携妇乘轿进入,使他们感到被贬为卑贱种族的侮辱。为了夫人,盼师从停泊在黄埔的英船上召集武装水手百余人,携带枪炮登陆广州商馆。“番妇”纠纷使中英关系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实际上,双方都不愿意把局面弄僵。广东官员怕涉外事件激化,难以向朝廷交代,于是急忙派中方行商做疏导。英方也因百余人的武装根本不可能与中方抗衡,更由于贸易所系,利之所在。夹在官府和外商之间左右为难的行商,以盼师夫人患痰疾未愈,需要调理为由,请官府同意等她病愈后返回澳门。广东官员只好接受这一托词以做圆场。盼师夫人在商馆共住了57天,随着盼师的离任,“番妇”与枪炮的僵局暂时平息。

    “番妇”事件成了英国自由商人煽动反华情绪的口实之一,战争的因素由此急剧膨胀。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人可以“带同家眷”寄居通商口岸的条文被明确载入《南京条约》。条约第二款开头的一句话就是: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至此,“番妇”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陪伴夫君在广州生活和经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