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莲讽刺刘德华:柯云路:改变孩子命运的八大方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2:40:31
柯云路:改变孩子命运的八大方法(1)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做过一个实验,在一个班级的花名册上,他随机划出几个同学的名字,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同学经过他的测试,是智商特别高的学生。受到这番话的影响,老师真觉得这几个孩子特别聪明……一年以后,这几个孩子在班里的成绩遥遥领先。“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个孩子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孩子的现实。


(一)新形象确立法
《中国孩子成功法》的第一个基本方法,是“新形象确立法”。
“新形象确立法”为孩子设计的理想形象包括六方面内容:智者形象、强者形象、健康形象、道德形象、自在形象、优秀的现代意识。智者形象具体表现为:聪明、想象力丰富、爱动脑筋、学习能力强、有创造力。强者形象具体表现为:自强、自立、自信、不怕困难、敢说敢做、对人不卑不亢。健康形象具体表现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很少生病。道德形象具体表现为:善于关心和理解他人、懂是非、懂善恶、有社会适应能力。自在形象具体表现为:热爱学习、奋发向上、兴趣广泛、开朗活泼。应该具备的优秀现代意识有:独立意识、主见意识、竞争意识、奋斗意识、创造意识、效益意识、金钱意识、社交意识等等。
当家长为孩子设计了理想的形象后,如何使这些设计真正变为孩子的现实,就要用到“新形象确立法”,具体由三种技术或者说三个方法构成。
(1)想象体会确立法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然后,他告诉A组的饲养员A组的老鼠特别聪明,同时告诉B组的饲养员B组的老鼠是智力一般的。几个月后,对这两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老鼠确实比B组老鼠聪明,能够先走出迷宫,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一个启示,他把这个启示用在了人的身上。
在一个班级的花名册上,他随机划出几个同学的名字,然后告诉老师,这几个同学经过他的观察和测试,是智商特别高的学生,事实上他根本不了解该班学生的情况。
受到这番话的影响,老师真觉得这几个孩子特别聪明,所以总用对待聪明孩子的方法对待他们。一年以后,这几个孩子在班里的成绩遥遥领先。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什么呢?一个孩子被看成什么样,被说成什么样,被怎样对待,在不长的时间内,就会变成孩子的现实。
罗森塔尔效应值得每个家长重视。
具体到家庭教育,当家长为孩子设计了理想的形象,这个形象可能停留在语言上、词汇上:比如聪明、自信、健康、道德、自在等等。这时候就要用想象体会的方法,使原来比较抽象的形象设计变为孩子的现实。
具体做法是,经常想象一下孩子的新形象,把孩子的新形象当做孩子的现实,不管孩子暂时是什么样子。家长要经常想象,孩子聪明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有创造力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要想象孩子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创造力。在心理素质方面,要把孩子想象成坚强的、自信的、大胆的、敢说敢做的、有行为能力的人,而且心理素质会越来越好。在道德方面,把孩子想象成有是非观念的、关心他人的人。在健康方面,不管孩子目前身体状况如何,都要对孩子进行健康的想象,而且想象他会越来越健康。在自在状态方面,把孩子想象成有学习兴趣的、自觉的、奋发向上的、愿意自己管理自己生活的孩子,并且性格开朗。
家长每天都要做一到两次这样的想象,特别是面对孩子的时候。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还要启发、诱导孩子自己进行这种想象。让孩子经常想象并体会一下自己的新形象。因为所有的孩子,即使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孩子,也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科目;再软弱的孩子,都有过大胆坚强的时候;性格再不内向的孩子,也有过活泼开朗的时候;再孤僻的孩子,也有过和好伙伴高兴玩耍的时候。所谓体会,就是找回自己在生活中曾经有过的那种感觉。有一瞬间的健康和快乐就可以,就能够体会到。这些感觉每一个人都能找到。
如果家长为自己设计了对待孩子的新形象,也可以通过想象和体会的方法进入这个新形象。“新形象确立法”为家长设计的新形象是:我们和蔼,我们微笑,我们对孩子欣赏,我们对孩子理解,我们对孩子平等,我们关心孩子,我们尊重孩子,我们耐心,我们倾听,我们智慧,我们从容,我们自信。请体会一下,想象一下,自己现在对孩子和蔼、理解、尊重、平等、倾听、关心、欣赏。想象一下孩子在自己眼前,就能找到那种感觉。

(2)描述确立法
描述确立法,即用语言不断地描述自己为孩子设计的形象。
描述确立法用在孩子身上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说立竿见影。
你怎么描述自己的孩子?你怎么对别人介绍你的孩子?你怎么对孩子评价他自己?这个描述非常重要。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这种描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在智力方面,你要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特别聪明,特别爱动脑筋,新点子特别多,常常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问题,特别爱学习。当你这样描述孩子的时候,这些描述就开始对孩子产生影响,时间长了就成为孩子对自己的认定。家长对孩子的描述非常重要。这也是考察了很多成功者的家庭教育后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
对孩子的强者素质应当怎样描述呢?你描述他坚强、适应能力强、敢社交、敢讲话、不怕困难。无论是对孩子描述,还是对其他人描述自己的孩子比如说,宝宝,你真是个好孩子,特别勇敢,特别大方。孩子都会觉得自己具备了这种素质。描述得越多,孩子就越勇敢、越大方。
对孩子的道德方面,要这样描述:我的孩子愿意关心别人,并且知道如何关心别人;我的孩子能够判别是非,区分好坏;我的孩子善良,但不幼稚;我的孩子能够照顾自己、保护自己;我的孩子关心社会,善于团结他人……
对孩子的健康状况,要这样描述:我的孩子身体特别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好;我的孩子很少生病,生病后一休息就好了;我的孩子心理也特别健康……
对孩子的自在状态,也要用描述的方式予以确立:比如说,我的孩子爱学习,学习特别自觉,兴趣爱好广泛;我的孩子愿意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从不让家长操心;我的孩子有上进心……
“描述”是把你对孩子的设计确立下来的第二种技术。你把孩子设计成什么样,以后就要怎样对孩子说。同时要彻底改掉过去对孩子不好的描述,尽快消除它们对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有些家长总是习惯当着别人的面数落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好,那都是不好的“描述”。
描述确立法既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家长自己。
家长也可以描述自己的新形象。比如你可以经常对家人、对朋友、对孩子这样讲:经过学习,我现在变成了一个新家长。当我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孩子面前时,我和蔼,我对孩子欣赏、理解、平等,我关心孩子、尊重孩子,我耐心,我倾听,我对孩子指导,我从容,我自信。

(3)行为确立法
任何形象设计都要通过行为体现出来,通过行为确立下来。
你为孩子设计的任何新品质,都要创造机会让孩子按这个品质行为,这种品质慢慢就固定下来了。比如,你给孩子设计了一个大胆的形象,可是孩子现在还比较胆小。怎么办呢?要通过行为,光说还不行。带孩子到麦当劳吃饭,你可以让他到柜台自己点东西。开始他可能比较胆怯,但经过启发诱导以后终于做了,要对他的勇敢行为进行肯定:你真棒;很大胆(这同时就是“描述”)。他这样行为一次,你就要肯定一次,这个品质就固定一次。
所有给孩子设计的形象,都要通过行为固定下来。
如果给孩子设计一个聪明的形象,你怎么办呢?孩子可能正在看动画片《麻辣女孩》,你可以问问他:“这个故事如果由你来编,会是什么样的结局?”他可能会有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就是创造。创造就是他的行为,你要给予肯定,这同时又是“描述”。这个行为就变成一种聪明的特点巩固下来了。
如果你想培养孩子养成热爱学习的习惯,那么,当遇到某样东西引起孩子的兴趣,孩子特别爱学,自己在那儿琢磨的时候,对这种行为你要肯定,那么孩子爱学习的品质就被巩固了一次。
你想设计自己的孩子关心别人形象,不能光靠嘴说,而要行动。例如你哪天领他出门,看到一个比他小的孩子在路边哭,你说:“上去哄哄小妹妹好吧!”他过去了,也许不是很得体的,就是用手拉了拉对方,说:“小妹妹别哭了。”这就是行为。很好,回来就要肯定他。这样,关心别人的品质就在他身上得到某种强化。
每一种设计的品质,都要让孩子重复行为一次、两次、三次。对于很小的孩子,一个品质的建立,重复两三次就有很好的效果。大一点的孩子要建立一个更加稳定的品质,你只要通过适当的行为,而且让这个行为重复多次,好的品质同样也能建立起来。
所以,用“行为确立法”可以确立孩子的新形象。譬如孩子不敢大声讲话,就可以通过行为来改变。我们在“未来强者训练营”中就这样训练不敢讲话的孩子,让他站起来大声讲话,声音不够大,鼓励他再大一点,再大一点,最后很大的声音,重复多次,很快就敢于大声讲话了。
要通过行为确立新的形象。
家长为自己设计的新品质,也是通过行为确立的。无论是什么品质,有几次行为,你就会找到感觉,这种品质就在身上逐渐确立下来了。这是立竿见影的事情,并不难。
只要有决心去行为,在行为过程中就把新形象确立下来了。
当你给自己设计了一个和蔼的家长形象时,你不能老停留在自己的设计中,而要在和孩子交往的行为中确立下来。过去对孩子不够和蔼、不够耐心、不够欣赏、不够平等,今天,孩子回来了,你用新的态度对待他,第一次非常感兴趣地倾听他讲一讲学校的事情,第一次用过去没用过的方法去欣赏他、夸奖他。这时候,你设计为自己的家长形象就变成你的行为方式。在新的行为方式中,家长的新形象就开始在你身上确定下来。
过去你做不到什么时候都面带微笑,今天走出家门的时候,见到邻居,见到小区的保安,上班见到同事,你自觉地用微笑对待大家。经过几天的实践,你会发现,这个微笑的行为就把面带微笑的设计固定下来了。慢慢养成习惯,你就多了一点福分。
所有对孩子的形象设计,包括家长对自己的形象设计,都可以通过“新形象确立法”予以确立,把原来停留在概念上的形象设计,变成活生生的新自我,活生生的新孩子。
西方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选择了一位相貌非常普通又有些自卑感的女学生,在她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对班上的男同学说,你们现在开始给这个女孩子写信,称赞她的相貌,表达对她的喜爱……经过不长的时间,这个女孩的确变得漂亮了,而且她真的赢得了一些男孩子的爱慕。从照片上看,与原来判若两人,而且更加自信了。

(二)心理确立法
《中国孩子成功法》的第二个基本方法,是“心理暗示法”。
自我心理暗示是非常厉害的。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人被关在冷冻库里,出不来,第二天被冻死了。可实际上,这个冷冻库在他进入的那个晚上并没有开冷气,是个常温的地方。但是他认为这是冷冻库,是超低温,出不去肯定要冻死。这个观念的自我暗示就把他暗示死了,而且是以“冻死”的症状表现出来。
心理暗示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心理,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理。有两个人怀疑自己得了癌症,去医院检查。但是医院把两个人的检查取样颠倒了:那个没有患癌症的,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有癌症,而那个有癌症的,医生告诉他检查结果是没有癌症。几个月后,两个人去医院复查,有癌症的人癌症消失了,本来没有癌症的人真的长出了肿瘤。医生这才发现,在上次检查中取样颠倒了。原来有癌症的人因为检查结果没有,心里特别高兴,该玩就玩,该吃就吃,该锻炼就锻炼,该工作就工作,情绪特别好,这样过了几个月,把癌症消化了。另外一个人本来没有癌症,但检查结果使他心理负担加重,吃不下,睡不好,终日愁眉苦脸,这样过了几个月,真的长出肿瘤了。
心理暗示,特别是用语言来进行暗示,作用是非常大的。
西方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择了一位相貌非常普通又有些自卑感的女学生,在她本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对班上的男同学说,你们现在开始给这个女孩子写信,称赞她的相貌,表达对她的喜爱。经过不长的时间,这个女孩的确变得漂亮了而且她真的赢得了一些男孩子的爱慕。从照片上看,与原来判若两人,而且更加自信了。
一个孩子本来很羞怯。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小区里大声叫了一位奶奶。这位奶奶是退休教师,非常喜欢孩子,经常带孩子一起玩。从那以后,她经常故意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宝宝特别大方,喜欢叫人。孩子的母亲也跟着这样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原本羞怯的孩子彻底变了样。在小区里玩耍时遇到熟悉的人,老远就叫人家。
经常有家长这样描述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胆小、认生。孩子在这种暗示下,年龄增长了,胆小、认生的毛病却不见改正。正是家长的暗示助长和巩固了孩子的缺点。
家长的这种错误暗示几乎随处可见。
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在五个方面对孩子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一,智力教育;二,非智力心理素质的强者教育;三,健康、新健康观念的教育;四,道德教育;五,自在状态的引导。这五个方面都可以用心理暗示的方法,使孩子进入我们为他设计的良好形象中。
这种暗示是最简单的家庭教育方法。在智力方面,要通过暗示使孩子相信自己是聪明的,有创造力的。在心理素质方面,要通过暗示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坚强的、自信的、勇敢的、有社会适应能力的。在健康方面,要通过暗示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健康的,并且会越来越健康。同时使孩子树立“健康光荣”的新观念。对于孩子的道德状况,要这样暗示:我的孩子懂是非,愿意关心他人,具有关心他人的能力。对孩子的自在状态,可以暗示孩子有学习兴趣,有学习的自觉性和向上的积极性,愿意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进行这五个方面的暗示。
第一年龄段的暗示,就是胎教。科学研究表明,父母对胎儿所说的一切,对胎儿都有影响。做母亲的也好,做父亲的也好,可以念念叨叨地对胎儿进行这种心理暗示:宝宝特别聪明,特别有创造力,宝宝特别坚强,宝宝特别健康,宝宝是个好孩子,特别爱学习,等等。
第二年龄段的暗示,就是对婴幼儿进行的催眠暗示。在孩子还不太听得懂话的时候,半睡不睡的时候,家长对他进行这五个方面的描述,都会成为对他的暗示。家长在哄孩子睡觉的时候,可以这样对他讲:宝宝聪明、宝宝漂亮、宝宝勇敢、宝宝大方、宝宝健康,宝宝睡醒了以后更聪明、更健康、更漂亮。
第三年龄段的暗示,是对两岁以上的孩子及大人都可以使用的。对于已经懂事的孩子,对于成年人,就要运用明确语言的暗示作用。
在暗示的时候,家长:第一,语言要简炼,不要那么长;第二,语言要明确,不要暧昧模糊;第三,语言要肯定,不要从否定的角度说。比如说,你是好孩子,这是正面切入。而不要说,你不是坏孩子,这叫从负面切入。有了简炼、明确、肯定的语言,再加上重复说、反复说,就能形成对孩子完整的心理暗示。

根据以上要点,家长自己要设计一套常用的语言暗示体系。
在智力方面,特别要用暗示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的积极性。比如你的孩子叫大宝,你要经常这样说:大宝特别聪明,大宝爱动脑子,大宝爱发明,大宝特别有办法,大宝爱学习,大宝爱数学,大宝爱作文,大宝爱课外知识,大宝爱画画,大宝爱出各种各样的新主意,大宝比爸爸妈妈的主意还多……要形成这样的对孩子智力开发的语言暗示短句。
在强者心理素质方面,也就是非智力心理素质方面也是一样的。家长应该对孩子说:大宝勇敢,大宝什么都不怕,大宝爱讲话,大宝喜欢和人交往。如果他现在还怯懦不太爱讲话,你要这样说:他实际上性格开朗爱讲话,就是这会儿暂时不想讲。你不能说他胆小不爱讲话。永远不能这样说孩子!对比较开朗的孩子,要用良性的语言继续鼓励他。对于这方面心理素质还不太好的孩子,也要用良性的语言引导他;而把他现在的懦弱表现真正当作一个“暂时”的现象。这一点非常重要。暗示就是用一个良性的词引导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他已经是强者了,要让他更强。他现在是弱者,也要把他当强者对待,把他现在的弱当做暂时现象。如果你的孩子是比较怯生的,你对人介绍时要这样说,大宝其实特别大方,特别勇敢,就看你今天能不能跟他合得来。这样给孩子一个台阶,一种暂时的感觉,对方再主动逗一逗,孩子可能就表现出他的大胆来了。
永远不要把孩子的缺点、弱点作为一个稳定的事实来陈述,使它巩固下来。描述是可以巩固一个形象的。家长永远不能用一种描述来巩固孩子的弱点和缺点,而要用一种描述引导孩子从弱点和缺点中走出来,进入新角色。
同样,在健康方面,要这样说:大宝身体好,大宝抵抗力强,大宝不爱生病,这两天生病是因为天气变化太大,不小心;大宝喜欢锻炼,大宝有什么不舒服一休息就过去了。就要用这样的短句使孩子走向健康,并建立健康新概念。如果孩子现在不健康,或者生来体质就有点弱也不要紧,把他的体质弱也当做一种暂时现象。要这样说:我的孩子身体底子特别好,就是因为小时候没有照顾好,有一点病,以后会越来越好。又比如说,我的大宝今年身体比去年好,明年会更好。永远把不好当做暂时现象,把好当做根本现象,长远现象。这样,健康的孩子会更健康,不健康的孩子也能变得越来越健康。
在道德方面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上也一样,家长应该这样说:大宝诚实,大宝喜欢帮助人。大宝会关心爸爸,大宝会关心妈妈,大宝会关心爷爷奶奶。大宝对待同学都能关心,大宝还能想到给老师过生日。大宝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如此等等。
这种道德教育是和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结合在一起的。比如说:大宝知道好坏,大宝知道什么人该帮助,什么人不该帮助;大宝知道什么人需要帮助,什么人需要拒绝,大宝会看人。如果孩子比较大了,这种暗示就要向更加成熟的方向发展。家长要这样说:大宝是有社会生存能力的人,善于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大宝不仅有关心的善愿,还有关心的能力;大宝在这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出色,如此等等。
如果孩子现在在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方面的情况不良,同样,把这个不良当做暂时现象。譬如你的孩子这两天表现粗暴,抢小朋友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批评,但是你也可以这样说:大宝平常特别关心别的小朋友,这两天有点走样了。你要把他现在的任何毛病,哪怕是很顽固的毛病,说成暂时现象。这样做几次,你就会发现,孩子变了,变得关心别人了。他一旦表现出关心别人,你就要用肯定的语气说:看,大宝实际上是关心别人的。他这种关心别人的品格就变成真的了。哪怕孩子有更不好的表现,比如说,你从小没有好好教育他,把他放在一个不理想的环境中养成很多坏习惯,如欺负人、品行不好等等。即使这样,你对别人也要这么讲,我的孩子生来是非常好的孩子,只是有时候受了点坏影响,他很快就会改掉坏毛病的。
一定要这样去暗示孩子:从本质上肯定他是好的,把他的缺点作为暂时现象;而且这个暂时现象要归因于环境,而不能归因于他本人。你说他为什么打人?为什么粗暴不讲理?为什么说脏话?你不能说:你真是个坏孩子!你真是个没教养的孩子!不可以这样说。而要说:大宝是个有教养的孩子,但是这段时间受到一些坏影响,改了就好。一定要这样描述。任何缺点和不足不能归于长远,不能归罪于孩子本人。这样做并不等于肯定他的缺点,而是首先肯定孩子的本质是好的,他的缺点是暂时的,是外界原因造成的,这样他才有改变的可能性。永远用语言来肯定孩子好的东西,引导他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去固定他的缺点和弱点。
对于自在状态同样也是如此。要这样描述:他学习特别自觉,上进心强,兴趣爱好广泛。他的生活愿意自己安排,抽屉愿意自己收拾,房间愿意自己整理。他不愿意父母帮他干这干那。别看他现在懒一点,其实他本质上不愿意别人帮他做这做那。我帮他收拾房间是我做得不对,其实他更愿意自己做。对小的孩子可以这样描述,对大的孩子更可以这样。要用正面的语言来暗示他,引导他愿意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家长永远要这样,要不就不说话,一旦说话就在这五个方面不断地对孩子进行良性的引导和影响。永远不能对孩子进行不良暗示。因为家长的一个错误暗示很可能影响孩子终生。全世界所有的人,男女老少,人人需要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欣赏和夸奖原本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最积极表现。什么叫相互理解?不用讲得太抽象。理解对方的痛苦是一种理解,理解对方的困难是一种理解;在这个社会上最积极的一种理解,就是了解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之处,能够欣赏和夸奖对方。

(三)欣赏、夸奖、鼓励、榜样法
《中国孩子成功法》的第三个基本方法,是“欣赏、夸奖、鼓励、榜样法”。
家长永远不要失去对孩子任何一个欣赏、夸奖、鼓励的机会。如果一时找不到欣赏与鼓励孩子的机会,要尽可能创造这样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
寻找孩子被夸奖、被欣赏的理由,是家庭教育特别高的艺术。
当你对孩子每一点值得肯定的东西都那么欣赏,都善于夸奖,在必要的时候都能给予鼓励,又能用适当的方法树立榜样,孩子没有发展不好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八个字概括了教子成材的全部奥秘。
总结人生,朋友们会发现,不仅孩子,全世界所有的人,男女老少,人人需要欣赏,被欣赏,需要夸奖,被夸奖,需要鼓励,被鼓励,需要榜样。
做家长的哪一个人不需要这个?
小时候不说,当你成年走入社会生活恋爱的时候,得不到对方的欣赏,有什么恋爱可言?一个年轻女性,没有男朋友对你的欣赏,你还有什么幸福感?反过来,一个男性,没有女朋友或者妻子对你的欣赏,你有什么幸福和骄傲自豪感?如果你的劳动得不到夸奖:妻子辛辛苦苦做好一桌饭,得不到夸奖,还有做饭的热情吗?丈夫为家里挣了钱,办了事,得不到妻子的夸奖,还有幸福感吗?还有再创造的热情吗?艺术家创作了一部作品,没有观众和读者的欣赏和夸奖,哪有这些人的创造热情和才能?我们大人都需要欣赏和夸奖。你把工作做好了,没人欣赏,没有同事上级的夸奖,你还有工作上那种高度的责任感、幸福感、自豪感和热情吗?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是面向社会的,欣赏和夸奖原本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最积极表现。什么叫相互理解?不用讲得太抽象。理解对方的痛苦是一种理解,理解对方的困难是一种理解;在这个社会上最积极的一种理解,就是了解对方的优点和长处之处,能够欣赏和夸奖对方。
没有这种理解,人类就没有生活的热情,创造者没有创造的愿望。
一个足球运动员射门了,没有人给他喝彩,全场观众麻木不仁,还有足球运动员吗?没有了。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的观众,无论是球场的观众还是电视观众,对一切进球都保持沉默,还有球赛吗?没有了。欣赏和夸奖在球场上就表现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对艺术家和明星表现出来的就是鲜花和赞美。对创造天才表现出来的就是崇拜和赞扬。
对各种各样的创造表示欣赏和夸奖就是种种奖励和宣传。
不知道从小对孩子实施欣赏和夸奖的家长是失职的家长。
很多家长之所以不聪明,就是不善于运用这一点。
总结那些成功的人,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哪怕他的生活道路有再多的挫折,但在他的人生中总有人在欣赏他、夸奖他,或者在鼓励他,或者说他有榜样。很多人成功,可能就因为从小母亲对他的欣赏和夸奖,或者成年后爱人对他的欣赏和夸奖,或者同伴和朋友对他的欣赏和夸奖。
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好,经常有一些在老师看来奇怪的想法和做法。在他上小学时,老师认为他“弱智”,并让母亲把他领回家去。爱迪生的母亲没有文化,但她相信和理解自己的孩子,说:我的孩子并不弱智,他是个天才,只是你们不懂。母亲持续不断地欣赏、夸奖和鼓励,使爱迪生成功地走上了发明创造的道路。
所以,成功者特别的财富和幸运就是他在人生的某些关口,受到了人们更多的、更及时的、更到位的积极意义上的理解,即欣赏和夸奖。这种欣赏和夸奖有时只表现为亲人中的一个人就够了。如父亲欣赏夸奖我,母亲欣赏夸奖我,或者爱人欣赏夸奖我。
有的时候家长还会对于孩子对自己的欣赏和夸奖感到兴奋。我的爸爸真棒!这一句话就使得爸爸特别来劲儿。我的妈妈真好!这会让妈妈产生一种自豪感。
当你理解了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的奥秘,就会发现做家长其实是个简单的事情。只是简单的道理常常很多人都不知道。有的时候你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关心照顾孩子的事情,却对孩子无益。一味地溺爱、宠爱,是送给孩子的最坏礼物。
父母对孩子的每一点欣赏、夸奖、鼓励和榜样,都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这样你就能明白,丈夫的成功往往有妻子的欣赏和夸奖的功劳。如果妻子只知道照顾丈夫的生活,并且每天还说一句话:“你这人真没用!”这个妻子根本不是好妻子。妻子也可能很忙,没有时间过多地照顾丈夫,但是她每天见到丈夫,都能欣赏丈夫的创造,都能夸奖他,丈夫由此得到无穷的力量。反过来,妻子得到丈夫的欣赏和夸奖,效果也是同样的。
如果你有一天没有对孩子表现出欣赏和夸奖,作为家长,你在这一天失职了。
懂得了欣赏和夸奖,那么鼓励是什么呢?
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没有达到最佳状态的时候,欣赏和夸奖就转化为鼓励。对孩子说:“明天你一定会做得更好的。”这就是用欣赏、夸奖他的方法来鼓励他。鼓励在本质上就是对孩子明天的欣赏和夸奖,是对孩子欣赏和夸奖的一种预支的方式。
什么叫榜样?榜样就是给孩子一个努力的目标,让他沿着榜样的方向塑造自己,更多地得到欣赏和夸奖。
在五个方面都可以用这八字方针。
在智力方面,对孩子的学习、创造性的任何一点优长之处,都要欣赏、夸奖。欣赏、夸奖才能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多成才的人从小家长并不管他具体的学习。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就讲过从小父母不管他,让他自由发展,结果他成了大科学家。很多成功者终生感激父母从小造就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只有实施欣赏和夸奖才能使孩子真正有学习的兴趣,有向上的积极性。在学习方面让孩子有兴趣,就要用欣赏和夸奖的方法:这个字写得好,这个画画得好,这篇作文写得漂亮,这个数学题解得好,这个课外知识掌握得好。
欣赏、夸奖必须到位。
在心理素质方面也可以这样,你要夸奖孩子的任何勇敢、大方、有耐受力的表现。不要说三岁、十三岁、十五岁的孩子需要夸奖,需要欣赏,连家长本人,无论是二十多岁,还是三十多岁、四十多岁,都需要欣赏、夸奖。所以,对孩子一切心理素质好的表现要有不遗漏的欣赏和夸奖。这个欣赏和夸奖是很有意味的,要真心欣赏,真心夸奖。就好像夸一个人:这篇小说写得真好看;这个策划做得真漂亮;这个创意真天才。夸孩子也是一样:这个孩子真聪明;这个孩子身体真健康;这个孩子心理素质真好,真大方,跟人交往的时候一点都不怯生。如果孩子今天这个做法真好,家长要真正欣赏他,真正夸奖他,从而给孩子无穷的力量。
对于孩子的道德表现也要这样。你看,这个孩子真能够体谅人,看见爸爸累了,知道给爸爸倒杯水。这叫对孩子的道德水准和关心别人的行为进行欣赏和夸奖。
对孩子的健康状态也要欣赏和夸奖。我的孩子身体好,抵抗力强,很少生病;生病后很快就能康复,一点都不娇气。我的孩子以健康为荣。
对孩子的自在状态要欣赏和夸奖。具体内容包括:孩子喜欢学习,自觉学习,兴趣广泛;孩子有上进心;孩子喜欢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不让家长操心。
在五个方面都要实施欣赏和夸奖。当孩子做得不足时,用他明天有可能得到的欣赏和夸奖做为鼓励。家长的天才全在于此。
一个好家长、负责任的家长,每天都需要问一下自己:今天对孩子的智力方面有过欣赏和夸奖吗?今天对孩子的强者心理素质有过欣赏和夸奖吗?今天对孩子的道德状况有过欣赏和夸奖吗?今天对孩子的健康状况有过欣赏和夸奖吗?今天对孩子的自在状态有过欣赏和夸奖吗?

那么,是不是什么都欣赏,连缺点也一块儿欣赏吗?不对。
欣赏和夸奖是有原则的,欣赏夸奖的原则是两句话:该夸奖的、该欣赏的,要夸奖、要欣赏;不该夸奖的,不该欣赏的,不要欣赏,不要夸奖。
不该欣赏、不该夸奖的,你欣赏、夸奖了,就是鼓励孩子犯错误。比如说,这孩子浑闹,不讲礼貌,打别的小朋友,如果此时你欣赏、夸奖他:我这孩子特能,隔壁家孩子比他大都打不过他。这叫不该欣赏、不该夸奖的你夸奖了。你的家庭教育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后果。
还有一个错误是,该欣赏、该夸奖的你没做。这个错误家长犯的可就太多了。
所以,该夸则夸,该欣赏则欣赏。不该欣赏、不该夸奖的,就不要欣赏,不要夸奖。这是第一个原则。
该夸的夸了,不该夸的也没夸;该欣赏的欣赏了,不该欣赏的也没欣赏;可是,我的孩子现在没有什么可让我欣赏和夸奖的地方怎么办?我想欣赏他,想夸奖他,可是他最近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表现怎么办?
不可无缘无故地欣赏孩子和无缘无故地夸奖孩子。
但是要找到夸奖、欣赏孩子的理由。
这就是一个技术。
比如,孩子不爱学习,这是不能欣赏也不能夸奖的。那怎么办呢?这时候,要制造孩子被欣赏、被夸奖的机会。再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会有一点点爱学习的表现。他虽然不太喜欢数学,这是个缺陷,因为孩子应该全面发展。可是他今天做出了一道难题。虽然这是他非常个别的一种表现,但是作为家长,要赶紧捕捉住,不要失去夸奖、欣赏孩子的机会:“哟,大宝其实在数学方面很有天才!”
又比如,孩子因为从小娇生惯养,不喜欢家务劳动,不关心父母,更不关心爷爷奶奶。你现在想改变他,可是他在这方面又没有值得欣赏、夸奖的地方。要制造一个理由,让孩子稍微得到一点表现的机会,哪怕他一开始并不十分情愿。比如你说:“奶奶今天有点不舒服,这个碗你帮着洗了吧。”他可能嘟嘟囔囔不太情愿,可还是洗了。洗了,你就找到了欣赏和夸奖他的一个理由,这时候就要欣赏和夸奖他。特别是家里来了客人,一看小孩子在洗碗呢;你就说:我的孩子特别爱家务劳动,特别关心大人。这个欣赏和夸奖孩子听了会被感动,因为他从来没有听到过这种夸奖。他可能在兴奋之余还稍有惭愧,他以后就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寻找孩子被欣赏、被夸奖的理由,是家长应当掌握的一门艺术。
这个方法其实对所有的孩子都特别灵。
娇生惯养的孩子跌倒了就哭,改变这种习惯也要找到一个夸奖的理由。例如孩子某次稍微拌了一下,不那么痛,所以他没有哭。此时作为家长的你应该赶快抓住机会:“你看,我的孩子真坚强,摔倒了都不哭,别的孩子有时候就不那么坚强,一摔就哭。”
这叫寻找欣赏和夸奖的机会。
一个孩子,上幼儿园后经常生病。家长通过家教学习才搞明白,孩子生病与自己对孩子的错误态度有关。过去孩子一病,总是赶紧上医院,全家人围着孩子转。每病一次,孩子都能得到很多“好处”,于是,孩子经常以生病来逃避自己不愿做的事情,比如病了就可以不上幼儿园。接受新健康观念以后,家长有意当着孩子的面对别人说:“我的孩子身体特别好,一点都不娇气,即使生病也是一休息就好了。”慢慢地,孩子树立了健康光荣的新观念,感冒发烧的次数明显减少。
一个小学生,习惯于由妈妈陪着学习、做作业。母亲一天工作下来,再加上辅导孩子、做家务,常常感到非常疲劳。有一段时间,姥姥生病了,妈妈要到医院照顾姥姥,爸爸工作非常繁忙,孩子只好自己完成作业,连听写也是通过录音机独立完成的。妈妈回来以后,得知孩子这段时间的表现,非常受触动。这位母亲很聪明,当即夸奖了孩子自觉学习的表现,而且不止一次地对孩子和外人讲:我的孩子长大了,学习特别自觉,再也不用我操心了。慢慢地,孩子真的养成了自己管理自己学习的习惯。既解除了母亲“陪读之苦”,又锻炼了孩子。
所以,善于制造孩子被欣赏、被夸奖的机会和理由,是运用八字方针的一个奥秘。
如果家长能够灵活运用这八个字,在引导孩子成才方面没有什么障碍不可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