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湖口是哪个省:拾慧志·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27:20

 

○许石林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会跟周围的同僚来往——吃吃喝喝总要花钱吧?他不愿意花公款,也不让自己治辖境内开矿办公司的老板们买单,而自己的工资是经不起这样应酬往来的。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送礼请客,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双规”了。沈赞之仰天长叹,说:事已至此,沈某没别的愿望,只有一样:这时候让我能见一下皇上,我将死而无憾。

齐高帝知道了,就把沈赞之提到朝堂上审讯:听说你要见朕?什么事啊?沈赞之说:臣在当今盛世,获了世界上一种很独特的罪:清罪。齐帝不悦,觉得这书生出身的说话不阴不阳的,反问沈赞之:清还有罪?你在胡说什么?沈赞之:清,就没有什么东西奉承那些牛人嘛,这就是臣的罪!齐高帝有点生气了:谁是牛人?你把话说清楚!沈赞之环指满朝穿着鲜艳官服的上级大官说:就是这些衣着光鲜的各级领导啊!一句话说得朝堂上鸦雀无声。齐高帝觉得沈赞之的话有些夸张了,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啊?是吗?不会吧?危言耸听!怎么把我的干部队伍都说成腐败的了,言重了!言重了哇哈哈哈哈……

但是,齐高帝冷静地想了想,觉得沈赞之这样激愤,必有缘故。就重新查他的案子。得出的结论是:这家伙果然清澈见底。怎么办?治他的罪吧?无疑会令官风世风受此鼓励,加速颓败;奖励提拔吧?那么多干部的脸往哪儿搁?得罪那么多官员,皇帝心里也没底。宽转弯,勿触棱,惟一的办法就是拖延,久拖必圆嘛。拖延了很长一段时间,沈赞之的案子已经不是全国议论的焦点了,齐高帝才低调地处理了这个事情,让沈赞之官复原职,也不多做解释,就像让沈赞之去疗养了一段时间或出国考察了一段时间一样。

沈赞之对此很得意,他高调地重新赴任,给点阳光就灿烂无比,发誓要一生立清名。

后人评价这一事件,感叹曰:“清每不敌要,可恨!”

清者,固然自奉俭薄,亦不免待人峻刻,故难有与之从者。即这种人身边很难有朋友,惟有与其有同样恋清情结者,成千古知音。

不过,与清相对的浊是极难避免的,即你尽管修炼你的清,尚不免会变浊,所以古之士子,很注意防微杜渐,磨砺清操——宋代包文正公知端州十数年,端州出好砚,可是包公自己没有私砚。卸任归家,不带任何东西,夫人为他在市上买了一方砚,被包公在船上发现,生气地丢到湖里去了。夫人尽管是自己花钱买砚,再说一个领导在本地工作十几年,临走带一两件纪念品,人之常情所在,于清廉无关。但包公认为这样还是有损自己的清操,也许包公认为自己用当官的机会买一方端砚也是贪图便利,不够至清。在包公看来,能够受命于朝廷,为官一方,保境安民,受人尊敬,是莫大的荣耀。其他房产器物什么的,都是浮云。

古人不质疑别人的清操清名,而是相信,自己做不到也相信别人能做到;或者说自己不愿意做,谁爱做谁去做。相信他人的清,对他人无意义,关键是能砥砺自己、比照自己,心中给清留一块空间。也就是说,清是一种价值观,你可以做不到,但不要质疑它,不要认为它没有存在的必要。近人喜考据、实证,必要证明某种价值观可不可行,尤其在自己手里可不可行,自己不可行就认为没有必要存在。

 

                                        2011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