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今年多大了:常德教育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3 14:43:07
新课改下农村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www.cdedu.cn 发表时间: 2010-12-26 20:09:37 点击次数: 752

桃源县杨溪桥中学校长   黄泽荣

    学校文化是学校内部一切教育力量、教育因素的集合。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影响教育精神的灵魂,成为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体专业化的水平,而是取决于学校各种显性的、隐性的因素,即学校文化。通过在农村中学几年的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我强烈地意识到,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需要重塑学校文化作为支撑。在此,结合学校管理实际把新课改下农村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作出系统分析,以期对变革情境中的学校文化建设以及课程改革的推进有所启示。
    一、学校文化对农村中学课程改革的影响
    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它是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观、知识观、学生观等做出的价值选择。因此,某种课程的运行必然要与适用的文化环境相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文化构成了课程实施的学校层面的微观环境,这种环境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保障,甚至影响改革的成败。因为,任何改革,其成功与否的关键都在于既有的文化对新思想、新观念的制约作用。如果不考虑既有的主流文化因素,不理性地质疑、挑战或替代学校教育中隐含的价值、信念和假定,就必然要导致新技巧适应旧规范,使课程改革流于形式,甚至失败。
    二、新课程生长的农村中学文化现状
    从学校文化本身的性质和功能看,有正功能与负功能的差别,即积极的文化和消极的文化。基于文化的这一特征,笔者从新课程变革的角度,按照积极与消极两个维度来分析农村中学学校的文化现状。
    (一)促进新课程变革的积极文化
    1、校长强烈的发展意识引领学校文化建设。“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文化的缔造者。农村中学的校长大多数是具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敢于变革的校长。他们自觉肩负起学校文化建设的使命,凭借自身的人格魅力、教育理念、价值取向、文化素养、治校理念,通过学校的组织构建、人际协调、权力运作等多种途径实现有效的学校变革,创建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使学校走向发展的上升阶段。
    2、教师的传统敬业精神奠基学校文化建设。教师是建立积极学校文化的关键人物。在农村中学,不管是出于学校奖惩的导向,还是教师竟聘制度使然;不管是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还是教师对自己职业日常行为规范的认知,都形成了教师敬业的传统,形成了学校“认干”的文化特征。这种“认干”已经变成教师自觉的意识和自觉的行为,不用领导强迫要求的自愿、群体行为。
    3、教师的学习交流精神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在农村中学, 教师们意识到,好学校要有好教师。因此,教师们非常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每个学期末都有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每个学期举行2~3次公开课、研讨课,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们还注重合作交流。每位教师每学期听同学科10节课,每月被听两节课,实行教学资源共享等。
    (二)阻碍课程变革的消极文化
    1、升学主义主宰的考试文化。虽然新课程改革在不断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批判与反省能力的提高,然而,在农村中学,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升学主义主宰的考试文化。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回归到了学生的考试分数上;学校发展的目标是在学期考试中争名次;学生奋斗的目标是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家长对学校的期望是升学率成为县、乃至市省的一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学生考试技巧的操练和成绩的提高;学校教师奖惩的条件是以学生在考试中取得的各种“率”为最重要砝码;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划定的“自由度”,那就是一定要在保证高升学率的范围内实践新课程。
    2、高压力高期望的危机文化。在农村中学,经常听到老师抱怨工作的压力太大。“在这里工作的最大感受,说实话,我感觉累,特别累”。高压力的管理方式与校长的管理理念有直接的关系。校长希望通过给教师施压,增强教师的紧迫感。施压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强调学校发展的危机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危机。“现在的生源越来越紧张,学校如果想有勃勃生机的话,必须要改制,逐步淘汰教学能力较差的教师,置换工作岗位。”这样老师就不得不勤奋工作,不敢懈怠。
    3、遵守传统秩序的保守文化。在农村中学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保守思想在管理者和教师的身上体现出来,在学校的领导权威、教师权威、教师行为的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师生观上都有反映。例如,一些教师对改革持观望态度: “枪打出头鸟,我可不出那个风头。改好了还行,改不好糟了,还不如不改呢。”
    三、变革中的农村中学学校文化建设策略
    我们已知道,既有的学校文化对新课程改革具有双重影响,有积极的、有利影响,也有消极的、不利影响。那么,作为农村中学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者,尤其是作为学校灵魂的校长来说,在明晰了学校文化对新课程实施产生影响的过程和结果后,关键的一点是抓住当前课程变革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和机遇,深刻反省自身的观念和行为,思考如何利用学校文化来推进新课程改革,同时借助新课程改革的力量实现学校文化的变迁。
    (一)明晰变革所诉求的理想学校文化模式
学校文化是各具特色的。在这个多元的时代,我们更加强调学校文化的多元,以学校文化来彰显不同学校的特色。正因为这样,众多的学校试图通过学校文化来引领学校的发展。例如,舜玉中学以“舜华明德、玉润成学”为校训,将学校名称——“舜玉”镶嵌其中,既传承核心理念之脉,将学校文化内核贯穿其中,又突显出学校的特色,彰显了学校致力于营造温馨和谐之风的大气象,力求培育德智双馨之才的大智慧。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民主、合作、开放、平等的文化氛围作为支撑,这就要求学校管理者尤其是学校的校长首先要明晰变革所诉求的理想学校文化模式具有哪些特质,以明确学校文化发展的目标。
    (二)精心勾勒农村中学学校文化美好愿景
    一所具有文化内涵的学校,其学校文化的内核从无到有,由庞杂到精致,直至大象无形,充满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在这一过程中,杂质沉淀了,虚浮的蒸发了,真正的精华则内渗到每一个细节,到一定程度自然气韵四溢,香泽周边。然而,要实现这种愿景,归根结底还是落在“做”字上。“做”是判断与选择,它挑战校长的文化判断力和选择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做”是执行,它挑战教师团队的文化执行力,从细处人手,通过细节求实效;“做”还是反思,没有反思的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自新。
    1、学校文化建设在环境中
    静态环境是物化的文化,要做好学校建筑设施和环境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校舍建筑不仅具有使用价值、美化价值,而且要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因此,既要管理好,更要利用好。加强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美化学校环境,要达到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心灵的目的。精心构思,设计制作学校标志;绘制好学校大幅宣传画,办好橱窗、板报、专栏、刊物,使学校文化的凝聚力、号召力以及教育性、激励性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要加强学校信息网络建设:一是要加强计算机教室的装备;二是要建立学校网络平台;三是要提用高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效益;四是校际联网,互通信息,以利于广泛吸收先进的有价值的教育内容,抵制不健康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文化的教育作用。
    2、学校文化建设在活动中
    学校文化离不开各种活动这些载体,作为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应经常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师生在活动中享受学校文化的陶冶。比如,学校可以开展一年一度为期一周的“文化教育节”活动来集中展现动态的学校文化。如开展书画作品展、电影海报展、陶艺作品展等;举办辩论赛、学生原创作品朗诵比赛、十佳歌手演唱比赛、服饰文化展示、特长生展示、综艺歌舞晚会等。“文化教育节”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所有的活动都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发挥想象、组织主持。比如时装表演,服装从哪里来,展示时搞什么造型,选什么音乐,这都应由学生自己来设计完成。
    3、学校文化建设在仪式中
    仪式能够表达一种精神意念,把人们的情绪调动起来,集合起来,使意念得到表现和强化。仪式的多次重复,可以成为一种让人记忆深刻的文化符号,甚至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成为群体的一种精神与心理的需要。学校应重视 “仪式”文化的建设,除了每周常规的升旗仪式、每年的运动会颁奖授牌仪式外,还应创造性地举行年度十大感动学校人物评选颁奖仪式、学生干部就任宣誓仪式等。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仪式体现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与社会关系,并表征了某一时代人们的意识观念、思想情感等。仪式的举行富有教育意义,是全校师生的一次精神洗礼。
    4、学校文化建设在课程中
    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育人取向的直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以知识继承为主的课程体系,最大的弊端是与实践相分离,而围绕文化育人构建的课程与实践是一体的。知识只关注智力因素的开发,而文化则关注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在校本课程的整合中,应该重视实现学校文化的内渗,在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关注两组关系,一是科学与人文整合,其二是学习与实践整合。
    5、学校文化建设在评价中
用科学并人本的校本评价体系,把相对“虚”的学校文化精义凝固下来,让它变得可触、可感、可认知、可执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应抛弃过去那种把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的做法,把“文化”作为动词(以“文”化“育”)来坚持实践,采取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内容涵盖德、智、体、美、能等多方面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悦纳自我、成就自我。
    6、学校文化建设在制度中
    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规章制度,并要不断修改、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一是要做好规章制度的宣传工作;二是组织好师生员工对规章制度的学习;三是规章制度的实施要与学校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四是加强常规管理,使规章制度更好地贯切落实,确保规章制度的稳定性和长效性。
    7、学校文化建设在管理中
    学校管理文化决定着学校文化的发展走向。一是校长要有现代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价值观念,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既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又有本校特色。二是校长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管理育人”的思想,真正把人文化管理落到实处;三是校长要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结合起来,突出柔性管理,以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每个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教学质量的最优化;四是校长要把目标管理、制度管理、量化管理、民主管理、情感管理结合起来,注重情感管理,为教职工办实事,排忧解难,使教职工更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