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在哪里学好:《大企业》:不要让精神变态者统治我们的世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32:44
2010/1/24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企业财团病态化唯利是图的纪录片《大企业》,是在世界各地爆发反对新自由主义抗争浪潮时问世。时隔几年,在全球资本主义危机挥之不去的时刻再看这部影片,全球范围官商勾结去剥削压榨普罗民众和掠夺搜刮地球资源仍然在发生着,而且还要强迫普罗民众去为大企业财团所造成的危机买单,当然世界各地的群众抗争也烽火不息……

2003年发行的加拿大纪录片《大企业》(The Corporation),是由马克.阿克巴(Mark Achbar)和杰妮弗.阿伯特(Jeniffer Abbott)所执导,编剧是乔尔.巴肯(Joel Bakan)。马克.阿克巴曾执导1992年发行的纪录片—《制造共识:乔姆斯基论媒体》(Manufacturing Consent: Noam Chomsky and the Media),对商业媒体进行批判;杰妮弗.阿伯特曾执导于1998年出品的纪录片《我桌上的一头牛》(A Cow at My Table),探讨工厂化农场生产肉类的问题。《大企业》的故事蓝本是根据乔尔.巴肯所写的《大企业:对盈利和权力的病态追求》(The Corporation: The Pathological Pursuit of Profit and Power)一书,以批判的眼光分析现代企业的进化和行为。

《大企业》从多个方面切入,对现代企业财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影片中所访问了约40人,包括了大企业里的首席执行员和高层人员、公关人员、广告业者、鼓吹自由贸易的诺贝尔经济奖得主米尔顿.弗里曼、被人称为是“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杜拉克等,从这些资本主义食人体制得益者口中,揭露了资本企业唯利是图、只关心商业利益的去人性化残暴本质。受访者当然也包括了对企业财团持批判态度的进步人士,如美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乔姆斯基(Noam Chomsky)、著有《No Logo》的加拿大作家娜欧米.克莱因(Naomi Klein)、著名纪录片导演迈克.摩尔(Michel Moore)、印度生态主义者纨妲娜.希瓦(Vandana Shiva)、已故美国左翼历史学家霍华德.津恩(Howard Zinn)等。

影片叙述了现代企业的发展和演化,从一个只具有特定公共功能的受政府承认之机构,变成一个具有法律地位的法律实体—“法人”(legal person),从而享有一个“人”所应有的法律权利。在美国,唯利是图的企业的“成人”之道,是通过愿意要保护保护刚被解放黑人奴隶的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1868年被通过的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是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后制订来保护个人财产与生命不受他人或政府威胁。结果呢,这项修正案的真正得益者并不是被解放的黑人奴隶,反而是当时区区数百个新兴企业。1890-1910年间,307件官司在宪法第十四条下被带上法庭提出诉讼,其中288件是由企业公司所提请,只有19件是由非洲裔美国人所提请……为了解放黑人奴隶(其实是美国北方新兴资本家要“解放”被南方大地主“捆绑”的劳动力),一场南北战争牺牲了60万人,战争过后非洲裔美国人实际上仍未被解放,真正的得益者却是资本家,后来的30年间,只靠着法官一支笔在纸上划一下,就把原本是一个公民所应享有的权利给剥夺并转交给大资本和企业财团。代表企业的律师利用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高呼“企业也是人!”企业财团从此成为了社会的一分子!

不过,这些企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影片导演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的心理疾病诊断标准,去对企业财团进行人格检查,得出的结果是各大企业财团汇集了几乎所有足以形成人格异常“精神变态”的症状:对他人的感受无动于衷(伤害工人,如裁员、打压工会、危害工人生命、血汗工厂等)、无法维持长久关系(制造危险产品、有毒废料、化学合成制品等危害人类健康)、罔顾他人和其他生物的安全(破坏生态环境、工业化畜牧、活体实验等伤害动物的做法)、无法产生罪恶感(企业不愿对过度砍伐森林、排放二氧化碳、倾倒核废料等罪行负起责任)、无法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企业违反法律、欺诈等)、不诚实(为了商业利益不断说谎欺骗消费者)。综合上述的症状,所得出的结论是:在放任资本主义或自由市场中的企业财团完全符合作为一个典型“精神变态者”的特征!

是的,我们当前就是活在一个被精神变态者主宰的世界中!

影片也探讨了企业财团如何通过商业媒体和广告影响人们的思维。活在盈利至上大企业主导之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人民,从年幼时候就开始被商业媒体和广告资讯所“洗脑”,变成了商业品牌的奴隶,变成了不断购买商品的消费机器,变成了企业财团的提款机。

影片也提到两名福克斯新闻频道的记者因为拒绝扭曲报道关于在美国境内广泛使用来提高牛奶产量的人造生长激素(这个荷尔蒙在欧洲和加拿大被禁)对人类健康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遭到电视台高层和企业财团的刁难。那些认为自由市场可以促进言论自由、资讯自由、民主人权的说法,就像每天不断在电视上重复播放的广告那样,都是拿来招摇撞骗的。企业财团为了保护其股东的利益,为了牟取最大的盈利,是无法容忍任何揭露它们罔顾任命、破坏生态环境、欺骗敲诈等罪行的民主机制和言论自由。

企业财团是不会理解并珍惜民主的价值。事实上,企业财团经常践踏被认为会阻碍它们追求盈利的民主。企业财团将原本职务是服务人民的政府,变成它们的私人打手,美国政府是这当中的佼佼者。美国政府为了维护跨国企业财团的利益,以什么“民主”、“维持稳定”、“反恐”等堂而皇之的借口出兵到世界各地点燃战火。只要政府作出任何威胁企业财团利益的政策,它们就会不择手段地阻扰,甚至不惜埋葬民主。美国的大企业曾在1930年代因为不满罗斯福的“新政”,试图出资支持军方推翻美国政府,以建立一个法西斯主义军事独裁政权,不过这个阴谋后来因败露而不了了之。今天的美国大企业当然无需发动如此的政变阴谋,因为过去几十年来,企业财团的势力已经是美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制定任何政策和法律上,美国政府都必须得到企业财团的点头才能通过,连雄心大志要落实医疗改革的奥巴马也不能幸免……大企业财团已经将军事武装、政治精英及制造公共舆论的媒体收买为自己的私人打手。

影片也讲述到企业财团在上个世纪跟法西斯主义崛起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德国的纳粹和意大利的穆索里尼政权都曾得到不少企业的资助。在二战期间,美国企业可以不顾敌对立场而跟纳粹政府携手合作,如可口可乐为了继续在德国做生意而创建了新的品牌—芬达汽水(Fanta)。IBM为纳粹集中营出租了该公司的打卡系统,还要每月派人去维修。只要可以牟取盈利,企业财团是非常乐意助纣为虐的。

影片也有提到世界各地人民挑战企业霸权的抗争,以及社会运动所提出的替代选择。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玻利维亚科恰班巴人民反对水供私有化的抗争。科恰班巴于2000年爆发声势浩大的反对水供私有化示威浪潮,当时政府要将该市的水供服务出让给跨国公司—柏克德(Bechtel Corporation),私有化后科恰班巴的人民连收集雨水都属非法!1999年西雅图的反世贸示威抗议片段也在影片中出现,当年的这场抗议行动,是近年世界各地反对全球资本主义抗争的标志性事件。

今天很多的跨国企业都尝试通过各种公关手段去为自己“漂白”,企图在人们的心目中塑造一副负责任、有爱心的正面形象。但是,再多的门面功夫,只要企业财团仍然以牟取盈利为目标(这也其实是资本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地球资源的搜刮、对民主人权的践踏都将继续上演,什么“企业责任”还不都是骗人的伎俩……只有终结企业霸权,推翻让企业财团横行霸道的资本主义体制,并建立一个普罗民众由下而上进行治理的民主社会,我们才能够摆脱今天所面对的深重危机。

《大企业》的尾声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谈话,异议导演迈克.摩尔觉得很讽刺,为何大企业财团所控制的电影业愿意让他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路影片出街并流传,让摩尔去反对那些大企业财团所相信的事情?这是因为这些大企业财团其实都不相信任何事物,它们容许摩尔的影片出街,是因为它们知道有上百万人要观看摩尔的影片,让它们赚大钱。摩尔利用了资本主义难以置信的弊端—贪婪,去宣传他的思想。大企业财团相信人们看完了批判资本主义的电影后,还是不会做任何事情,因为它们已经很有效地麻痹了千千万万的人民,人们不会看完影片后离开他们舒适的沙发采取任何政治行动。“如果有钱人能靠卖绳子赚到一块钱,就算那绳子是用来吊死他的,他还是会欣然出售。”摩尔希望他是这绳子的一部分。摩尔相信还有会有一些人在离开电影院或从沙发上站起来后,去做出一点事情将我们的世界从企业霸权中夺回来。

要改变今天被企业霸权宰割得血肉模糊的世界,我们不可能依靠像地毯制造公司Interface雷安德森(Ray Anderson)那样一两个“良心发现”的资本家,因为再有良心的资本家、公司首席执行员,都无法根除盈利至上企业霸权所带来的毁灭性危机。终结企业霸权的关键,是来自世界各地基层人民组织起来的反资本主义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