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男女车震照片:"玛瑙"原是"马脑":昔受帝王宠 今入百姓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4:33:50
日前,长江三峡玛瑙河出现的那块酷似马脑形状的神奇石头,让不少人大吃一惊。其实,该石就是石英家族的重要成员——玛瑙。玛瑙,瑰丽,坚硬,色彩缤纷,种类繁多,且在自然产出状态下稀有,具备宝石所需的三大特征。因此,自古以来它就被视为美丽、幸福、吉祥和富贵的象征,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

  清代以前,我国的玛瑙自然产出量不大,一直是一种价值不菲的宝石,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且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玛瑙工艺品也是最受中原地区欢迎的外来贡物之一,长期被奉为珍品。但是近百年来,这种光耀了数千年的传统宝石为什么会逐渐走下神坛、进入了平常百姓家呢?下面,我们就从源头入手,寻找个中原因。

   玛瑙原石

  

   玛瑙环

   玛瑙双耳洗

  多姿多彩但

  无红一世穷


  含不同色素离子、杂质以及因呈现不同环带和花纹的玛瑙,其种类繁多,可谓五彩缤纷,所以中国历史上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这些不透明、半透明和透明的玛瑙有红、蓝、绿、葱绿、黄褐、褐、紫、灰、黑等颜色,有同心状、层状、波纹状、斑纹状等花纹,有油脂光泽、玻璃光泽等。

  如果按照形态特征进行分类,玛瑙可划分为以下几个品种:缟玛瑙(包括缠丝玛瑙、截子玛瑙)、红缟玛瑙、苔藓玛瑙(包括树枝状玛瑙)、风景玛瑙(包括城砦玛瑙)、火玛瑙、水胆玛瑙等。而著名的南京“雨花石”就是具同心纹构造的玛瑙的一种。

  无论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玛瑙瓮、帝喾时期的玛瑙瓮,还是东汉之前的“赤玉”或“赤琼”,抑或东汉及之后来自佛经的“马脑”概念的颜色寓意等,都表明:中国自古以来都将玛瑙中的红色品种视为正宗,奉为上品。因此,中国的古玩行中又有一句非常形象的俗语,就是“玛瑙无红一世穷”。

  当然,对于玛瑙而言,非常好的绿玛瑙、黑玛瑙或蓝玛瑙与红玛瑙一样,是非常罕见的品种,价值不菲。玛瑙中文名字源自马脑

  即便你翻遍东汉前的文献资料,都不会发现“玛瑙”这两个字的影子,连东汉许慎著的中国字书大全——《说文解字》的玉部文字中也没有“玛”和“瑙”。这说明至少在东汉之初,中国的文字中尚没有“玛瑙”一词。

  “玛瑙”之名始见于佛经。按照中国近代地质学奠基人之一、宝石学家章鸿钊先生的说法,玛瑙“其名亦自后汉佛书流入中土始称”。“玛瑙”之名的确来自梵语称谓“阿湿缚揭波”(Asmargarbha),如南北朝时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称:“马脑,梵云遏湿摩揭婆。”唐代高僧慧琳著《一切经音义》如此解释这个梵语称谓:“‘阿湿缚’(Asmar-)者,此云‘马’也,‘揭波’者(-garbha),脑也。”因此,“玛瑙”最早是写成“马脑”的。这是因为佛教信徒认为,玛瑙的原石外形或颜色和马脑相似,因此称之为“玛瑙”。譬如魏文帝曹丕著《马脑勒赋》称:“马脑,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妙法莲华经》载曰:“色如马脑,故从彼名。”唐人陈藏器著《本草拾遗》云:“赤烂红色,有似马脑。”或许正因为这种宝石状如马的脑子,所以也有胡人说玛瑙是从马口中吐出来的,如《本草拾遗》记载:“胡人谓马口中吐出者。”

  玛瑙是隐晶质石英矿物的集合体,具特征的环带条纹状构造,这些环带条纹是玛瑙所含微量元素(如铁、锰、镍等)发生韵律变化造成的。作为隐晶质石英矿物的集合体,玛瑙常呈现钟乳状、肾状、结核状、致密块状,其环带条纹和形状的确与马脑非常相似,故而古人才将二者作出类比。所以,原石外形或颜色与马脑相似,故称之为“玛瑙”是形象逼真、合情合理的,但胡人所说的“玛瑙是从马口中吐出来的”则是信口雌黄、一派胡言。

  另外,玛瑙的英文名称Agate是意大利西西里的阿盖特河(Achates)的拉丁文名称,是意大利首次发现玛瑙的地方,它与东方人所认为的“马脑”没有任何联系。

  恶鬼之血凝结变身宝石?

  玛瑙既然不是从马口中吐出来的,那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国古籍给出了一种怪诞的答案——“一说云:马脑者,言是恶鬼之血,凝成此物。昔黄帝除蚩尤及四方群凶,并诸妖魅,填川满谷,积血成渊,聚骨如岳。数年中,血凝如石,骨白如灰,膏流成泉。”“丹丘之野多鬼血,化为丹石,则码碯也。”(晋·王嘉《拾遗记·高辛》)这里的“马脑”和“码碯”就是现在的玛瑙,而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的所谓“玛瑙,鬼血所化也”的记载则给玛瑙平添了几分诡异的色彩。

  其实,玛瑙的形成是地质变化的产物。地下岩浆由于地壳的变动而大量喷出地表,继而冷却形成熔岩,伴生的富含二氧化硅的热液凝结成为硅胶,沿岩石的空洞或空隙的周壁向中心逐渐充填、形成同心层状或平行层状块体,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结晶,于是形成环状条带构造的玛瑙。玛瑙一般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硬度约为6.5~7,比重为2.55~2.91,折光率为1.535~1.539。在地质历史的各个地层中,无论是火成岩(又称岩浆岩)还是沉积岩都能形成玛瑙。所以,玛瑙的产状很广泛,结构与成色差异也很大。

  世界上的玛瑙著名产地有印度、巴西、美国、埃及、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墨西哥、美国和纳米比亚还产有花边状纹带的玛瑙,称为“花边玛瑙”。美国黄石公园、怀俄明州及蒙大拿州还产有“风景玛瑙”。我国的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湖北等省区都有玛瑙产出,但以地处辽西的阜新产出的玛瑙名气为最大。阜新是中国主要的玛瑙产地、加工地和玛瑙制品的集散地,这里玛瑙资源储量丰富,玛瑙质地细腻,色泽缤纷,纹理瑰丽,晶莹剔透,是艺术品雕刻的佳材。不仅如此,辽西玛瑙开发利用的历史也非常悠久——约有8000年之久,历经辽代和清代两个繁荣时期,其中以乾隆年间最为鼎盛。这里的水胆玛瑙、红玛瑙和绿玛瑙都非常有名。

  新矿频出现

  光环渐变淡


  据历史小说集《西京杂记》记载:“武帝时,身毒国献连环羁,皆以白玉作之,马瑙石为勒,白光琉璃为鞍。鞍在暗室中常照十余丈,如昼日。自是,长安始盛饰鞍马,竞加雕镂。”这段夸张的文字大致意思是:西汉武帝刘彻时,印度向大汉帝国进贡,贡品为连环羁,上面装饰了玛瑙等物。这种使用玛瑙装饰的连环羁当时还在长安城内引领了一股“赛鞍”风潮。唐·杜佑《通典》也提到:“隋炀帝时,遣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使于西番诸国,至罽宾得玛瑙杯,王舍城得佛经,史国得十舞女、狮子皮、火鼠毛而还。帝复令裴矩于武威张掖间,往来以引致之,皆啖于厚利,令转相讽谕。”就是说隋炀帝派遣韦节、杜行满出使西域各国,二人在罽宾(汉唐时主要指卡菲里斯坦至喀布尔河中下游之间的河谷平原)得到国礼玛瑙杯……玛瑙器物作为礼物周旋于国与国之间,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就非同寻常了。

  但是自从民国以来,黑龙江省逊克县、新疆、西藏、宁夏等地的玛瑙矿皆被发现。更令人振奋的是:1987年,人们在荒无人烟的内蒙古北部沙漠中发现了一个面积达6平方公里的干涸了的“玛瑙湖”,该湖泊平坦的湖底上铺满了五彩缤纷的玛瑙和碧石,玛瑙石储量巨大。另外,湖北省神农架地区近年来也发现了大型玛瑙矿床。这些新玛瑙矿床的面世加上便利的机械化开采,加大了玛瑙的市场供应量,降低了玛瑙的市场价值。所以,曾名噪一时的玛瑙于民国以降价格便逐步回落。现在,连寻常百姓都可以尽情地享用玛瑙制品了。

  选购

  看颜色质地透明度


  玛瑙的评价与选购看重的是颜色、透明度、质地。宝石学要求上乘玛瑙颜色要鲜艳、纯正,色层要厚;玛瑙制品表面要光洁,透明度高;玛瑙环带和花纹要均匀、明晰;玛瑙质地要细腻、坚韧,无裂纹或少裂纹。

  当然,就玛瑙原石而言,在颜色、透明度和质地都理想的前提下,块头越大越好。

  辨别

  玉髓碧石特征显著


  与玛瑙成分完全一样的玉石还有玉髓(Chalcedony)和碧石(Jasper),三者极易混淆。由于它们的经济价值各不相同,所以有必要加以鉴别和区分。

  一般而言,玛瑙具有特征的纹带构造,可玉髓不具备任何形态的纹带构造,而碧石的矿物成分中则混有黏土等矿物杂质。此外,碧石一般光泽暗淡,透明度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