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神者雅典娜喜欢谁:韶山出了个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6:12:48
韶山出了个毛泽东

作者:周宇
来源:凤凰周刊


 
  最近16年来的12月26日,注定是这样来到韶山冲:午夜,毛泽东广场的毛泽东铜像周围已经聚集了本地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群。赶在零点之前,鞭炮、礼花响彻了整个山谷—人们相信赶在这一刻之前燃放烟花,能祈使眼前的这尊铜像保佑自己整年升官添财、平安幸福。

礼花的光芒中,有人对着铜像鞠躬,有人磕头跪拜,口中念念有词:“毛主席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健康,人财两旺”


这一天,是出生于韶山冲的毛泽东的生日。从1993年韶山冲耸立起这尊高达10米的毛泽东铜像起,每年的盛大拜寿活动就从未停止过。零点的烟花,只是持续整整24个小时的参拜、庆祝活动的序幕。


仪式的漩涡


12月初,孙临厚已作好了从吉林延边赶往韶山毛泽东生日现场的准备。这将是孙第4次在这一天赶往韶山。


在北方的中国,与孙临厚一样作好准备的,还有骑摩托车前往的河南人杨学利、河南退休干部朱贵山夫妇、山东毛氏宗亲会成员等。一家以毛泽东为主题的网站中国韶山网也将组织毛泽东崇拜者、毛体书法家等100多人前往韶山。


一到韶山,心甘情愿前来的孙临厚,身不由己地被裹挟进入人潮的漩涡:


无数的人和车辆涌向韶山冲,挤满了所有能站人的空间和道路。有人被迫在数公里外下车步行前往,有人不得不穿过田地,才能接近铜像所在的广场。


广场上的人群不断被人流裹挟着往铜像的方向涌。有人想献花,却没有机会挤到铜像面前。铜像前早已经挤满了成堆成垛的花,工作人员麻利地将先前献上的鲜花赶紧撤走,好挪出位置。


献完花的人,按照惯例要绕铜像三圈。但实际情况是,由于要绕圈的人太多,每个人都被人流带着走,由不得你不绕圈或是回头。孙临厚心想,如果从空中俯瞰,看上去是整个广场上的人群围着铜像、不停绕圈的奇怪景象。


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也是毛泽东铜像揭幕的日子。孙临厚第一次在12月26日这一天来到韶山。


由于来的人太多,旅店根本不够,12月25日晚上,铜像附近的山坡上、草地上,全部坐满了人。人们围着一堆堆篝火,一首接一首地高唱赞颂毛泽东的歌曲。他们一边唱歌,一边等着迎接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这天韶山升起的红太阳。


当晚,韶山冲放电影《毛泽东的故事》,孙临厚看到放映机旁有一个空着的座位,上面写着纸条,“毛主席的座位”。


孙临厚的眼眶湿润,惊叹于如此穷山沟,能走出他心目中如此伟大的人物,脑海里不断地浮现出有关毛泽东的各种事迹。


第二天,孙临厚目睹了各种对毛泽东的崇拜。早上6点多,韶山村的村民们开始在铜像面前摆上贡品,宰羊、杀猪。有河南老者省吃俭用,买了个生日蛋糕,带到现场献给毛泽东。有人激昂地对着铜像高唱红色歌曲;有人手举红宝书,以及毛泽东巨幅画像的牌子,牌子上毛的巨像两边写着对联“饮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毛主席”。


一位前湖南省领导曾在共建会议上发言说,他亲眼目睹了云南来的一个干部团,“从看得到毛主席铜像的头部开始,每个人手上都带了一张毛主席的照片,从看到开始就匍伏前进,拜下去再爬上来,等到他们到铜像广场,每个人膝盖的裤子都磨破了,而且鲜血淋淋”。

这位领导描述,一位老将军带着儿孙到广场给毛主席鞠躬,老将军一到广场就情不自禁地跪下去了。他的儿子看到地下有一层薄薄的水,东观西望,老爷子站起来,一脚踹过去,说你这兔崽子,这样没良心,没有毛主席哪有你父亲,没有父亲哪有你,这样把儿子踢跪下了。


鞭炮、礼花声从早到晚一连响彻数天,不停地有从浏阳开来的大卡车拉着满车的烟花供人消耗。礼花弹的空盒堆成了小山,浓烈的硝烟中闪着团团火光,整个现场犹如战场。不敢靠近的人们将点着的整盘鞭炮直接扔进硝烟之中。执勤的警察戴着口罩。


烟雾令铜像模糊得难以辨认,天空,人们的鼻孔里、身上全是火药烟尘。


孙临厚发现,毛泽东的铜像一天天明显地被熏黑了。到第二年4月的一个夜晚,铜像周围搭上了架子,进行了第一次清洗。孙临厚激动地爬上架子,摸到了毛泽东脸上的痣,以及毛胸前的“主席”牌子。在架子上感觉,铜像比站在下面仰望的还要大得多。

2003年12月26日,孙临厚又来到了铜像前,同样的人潮汹涌。孙临厚发现,老板模样的人,以及挂“粤”牌照的的小汽车明显多了许多。他们大多要买贵重的花,并且不问价钱,便宜了还不高兴。放鞭炮,烧香,献花,深深地鞠躬或磕头,口中念念有词,然后匆匆离开。


孙感到来参拜的一些人功利性强了许多,与10年前有了巨大差别。祭拜的仪式也铺张奢华了很多。


铜像前,一群统一穿着唐装、戴着礼帽的河南人,摆上一张红色的木桌,木桌上摆着酒菜、碗筷、两根点亮的大红香烛。

接着,在领头人带领下,整齐地列队跪下,对着毛泽东铜像的方向磕头,应着领头人的口号“一叩拜—二叩拜—三叩拜—”

2008年12月26日,孙临厚再次来到韶山毛泽东铜像前。这一次,他被吓了一跳:人群中怎么这么多毛主席?走几步就能看到一个。原来这一天广场上聚集了10多位毛泽东特型演员。


这一天,广场管理者准备的两块带轮子的大牌子成了抢手货,一块是入党誓词,一块是党旗。一批又一批的人等着用这两块牌子在铜像前集体宣誓入党。


一个专业人员负责“领誓”—上一拨人的誓词还没念完,下一拨已经在旁边催促他快点念完。

对于离铜像数百米的韶山中学学生文东,12月26日是有些冗长的一天。零点前夕烟花点亮的时刻开始,决定了他将度过一个不眠之夜。鞭炮、烟花声整夜不曾停歇,天空中烟花的亮光不断地照亮整个宿舍。睡不着的同学们只得围坐在窗前聊天。白天,天空无数的礼花弹闪着有些虚幻的光。


政府的官员在现场讲话,紧接着列队站在广场上的村民、中学生开始“万人同唱东方红”,拥挤的人群中留下的唯一一条通道用来举办固定节目:万人长跑。


文东是队伍中唱《东方红》者之一。等了一个多小时,方才开始唱歌。唱完《东方红》,文东急着和同学们去网吧上网。无奈周围全是人,根本无路可走,文东只好从田里踩了过去。


韶山冲里卖毛泽东纪念品的生意人毛鹏,对这一天则是按部就班。毛鹏赶在零点之前放了烟花,并对着毛泽东的铜像鞠三个躬。大清早,又对着家里堂屋中央的毛泽东画像再拜一次,再次请求毛泽东保佑一年发财,然后开门迎客。


烧香、放鞭炮,是当地人根据习俗,自毛泽东死后就从未间断的风俗。毛鹏对此并不感觉新奇。整个白天山谷里摩肩接踵的外地人,与村民们对毛主席的感情之间,也没什么联系。


但生意要靠这些外地人。尽管毛泽东生日这一天来参拜的人越来越多,生意却比往年略有下降。大多数外地人来了放完鞭炮,请求毛泽东保佑发财之后,又匆匆地往回赶,连转圈的功夫也没有。毛鹏需要抓紧时间,争取多卖几尊毛泽东的铜像复制品。


“观音菩萨的化身”

12月26日这一天,文东的家人和街坊邻居们乘坐中巴车,赶在夜里零点之前来拜毛的铜像。他们在铜像广场烧纸钱,三张一叠,并磕三个头。


文东的家住在6公里之外的韶山市区。家里供奉着毛的铜像,脖子上系着红领巾。文东的奶奶,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会在家里祈求毛泽东保佑一家平安。


中共建政之后,文东的奶奶,一个老手艺人的女儿,被干部们告知,地主再也不能压迫、剥削他们了。


尽管并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文东的奶奶还是很乐意看到地主们被打倒:地主家的门口有吓人的石狮子,大门和围墙都太高大,还曾经放狗吓唬在外面玩耍的孩子。


更加重要的是,地主的家产、田地全部被瓜分给了农民。文东的奶奶家也分到了1亩土地,以及一个柜子。这令她感受到了毛主席巨大的力量,自此相信毛不是普通人。后来很快土地归了公社,但“公社还是和地主不一样”。


进入1970年代,文东奶奶的孩子得以进入韶山冲里的毛泽东纪念馆工作,每天为游客讲解毛的丰功伟绩。家里出了为国家工作的人,令文东的奶奶对毛更加敬慕。


文东的父亲,在学习毛泽东语录、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诗词、阶级斗争中长大。毛泽东思想教育了他的一生:如何做人,如何不以个人为主,要考虑集体。


改革开放之后,韶山经济同样获得高速发展,文东的父亲当了老板,盖起了楼房。他将其归功于毛泽东的伟大:韶山的发展都发生在毛泽东死后,这说明了毛是一个无私的不照顾家乡的人。


文东的父亲还认为,韶山可以建一座全国重点大学,因为“毛泽东有这个能力将大学建在这里”。但毛泽东没有这样做,这再次说明了毛泽东的伟大。


文东的父亲说,大多数时候他并不将毛泽东看作是一个神。但身边流传太多有关毛的神话传说,每次听完了传说,他也会觉得,毛或许真的是一个神。


韶山冲里与毛泽东平辈的老者毛继华相信毛与普通人有极大的不同:毛继华一次能吃红烧肉不过半斤,但据他所知,毛泽东一顿能吃数斤红烧肉。“总之什么都比普通人厉害。”


尽管毛泽东用无神论改造了整个中国大陆,曾经砸毁了无数的寺庙、清真寺、教堂,却没有抹去韶山冲围绕他本人的神秘气息。


毛小时候在韶峰上拜了一块石头为干娘,成为如今著名的景点“石干娘”。


一个据说来自汉寿的会法术的人,因为睡在毛泽东曾经睡过的床上而肚子疼,不得不离开。当地一位苏姓富户则是因为祖先托梦,要他修补祖坟的裂缝,然后让他知道了造毛泽东铜像的发财之道。


1993年12月20日,毛泽东铜像在韶山冲揭幕。这一天的韶山被流传为异象频发,显示了17年前去世的这个人的巨大威力:有人拍到铜像揭幕的时候,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这被称为“日月同辉”。与此同时,原本应该在春天开放的杜鹃花,提前盛开了。


这些异象被刻录成光盘出售给游客,互联网上也有无数发挥程度不一的版本。


文东的奶奶不在现场,但街坊老太太们向她描述了当天的异象。另一宗流传的异象是,毛泽东的铜像被运来韶山的途中,大卡车在江西井冈山出了故障,第二天又自动恢复正常。这被认为是毛泽东之灵希望在井冈山停留一个晚上。


文东的奶奶对此不疑。


韶山冲村民毛继华当天在场。但在他看来,前面两个异象并无特别之处。白天同时出现太阳和月亮,至少在当地,经常会出现。而杜鹃花提前开放,只不过是因为那年天气非常暖和。


但毛继华相信另外一个亲眼所见的异象:时任国家领导人在为毛的铜像揭幕的时候,第一下,未能将铜像上蒙着的红布扯下来。红布挂在了铜像上部毛泽东持卷册的手上。随后对铜像三鞠躬,方才顺利将红布揭开。


毛继华所说的“异象”此后在互联网上也广泛流传。但这遭到其他村民的坚决否定,并有录像资料为证:那天红布其实很顺利就揭了下来,仅仅在毛泽东手的位置稍作停顿。


毛继华依然坚信,“毛主席可能不是神,但肯定不是一般人”。40年前,毛继华就已被毛的巨大号召力吓呆了。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韶山冲顿时涌来了全国各地无数的红卫兵。湘潭市、韶山区都成立了红卫兵接待站。来此串联的红卫兵整整持续了10年。


“好吓人啊!声势好大啊!比现在旅游的人还要多。”回想起冲里满眼的红卫兵,毛继华犹感震慑。毛继华开始相信林彪说的话,毛泽东的话“一句顶一万句”,再也不敢乱说乱动。


文东的母亲曾经是家里唯一不相信毛的神力的人。初中时文东发烧,奶奶在家里的毛铜像前祈求保佑孙子退烧。文东的妈妈在一旁小声说,“不拜他也没事吧,也没什么用”。


文东的奶奶立即制止了文东妈妈的不敬之言,并要求她向毛主席道歉,祈求原谅。


第二天,奶奶隆重地准备了一杯酒、一碗饭、一块插着筷子的煮熟的肉,放在铜像面前,虔诚地祈求毛泽东保佑孙子退烧。


文东在第二天退烧了。从此,文东妈妈也开始相信毛的法力。


与毛主席有关的传说伴随着文东的整个成长。文东被告知,毛泽东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学校里的教育也从未与毛泽东分离。小学,去毛泽东故居春游;初中,为毛的6位牺牲的亲属扫墓;高中就读的韶山学校,离毛泽东铜像仅数百米,学校的校门由毛泽东题写,办公楼里陈列着巨大的毛泽东与该校学生合影的照片。


每天看着源源不断的人向毛的铜像献花、鞠躬、跪拜,无数的人涌进毛的故居参观,到处飘扬着红色歌曲的曲调,以及大音箱反复播放的“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文东也曾产生反感。


高一那年的毛泽东生日,文东跟随家人在跪在毛泽东铜像面前,听着家人念念有词,祈求保佑,心里却在“搞鬼”,说不恭敬的话。


平日里深夜网吧归来,走过毛泽东的铜像,文东胸中一股无名之火:凭什么你每天耸立在这里,所有的人都拜你一个人?所有的歌曲都在歌颂你一个人?其他同学也有类似感觉,大家就一起向铜像扔石头,或是弹烟头。


文东事后觉得,这时的自己或许处在青春叛逆期。


此后文东从老师授课、演讲比赛、当地各种纪念场馆、专门存放毛泽东等领袖书籍的毛泽东图书馆、导游口中逐渐知道了越来越多关于毛泽东如何勤奋努力、艰苦朴素的故事。听多了,文东有种幡然悔悟的感觉:原来毛是这么伟大而优秀的人啊!文开始崇拜毛泽东,并且不再能够容忍有人说毛的不好。


文东几个来自长沙的朋友,说毛曾经如何迫害同是湖南人的刘少奇、彭德怀等人。文东完全不能接受这样的说法,与他们激烈地争吵。


“毛泽东生意”


毛鹏的生意做得很悠闲:下午4点左右,就开始“玩”。即使是在上午,也常常钓鱼,或是喝茶聊天。毛鹏曾经在韶山风景区内从事过毛泽东纪念品的批发和零售、饭店、出租车等行业,是韶山村一大批靠毛泽东成功致富的村民之一。


1983年前后,韶山冲开始有人做旅游纪念品生意。出售印有“韶山留念”、“毛主席故居留念”的枕巾、搪瓷口杯以及毛泽东像章等。尽管大多数商品才卖1元左右,但在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挣到30、40元。


村里的老人们对此表示反对,认为韶山冲的人应该老老实实,维护主席家乡的形象。而做生意,或是靠卖毛泽东物品挣钱,影响了主席家乡的形象。


此时的毛鹏也曾经动过卖旅游纪念品的念头。有邻居靠这个挣了钱,毛鹏很是羡慕。但批判的声音太多,毛鹏自己也觉得靠出售毛主席来挣钱是不敬,最终放弃了。

两年后,村里卖旅游纪念品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批判的声音已经完全管不住了。毛鹏看着身边的人每天都在挣钱,于是说服自己,反正游客们也有这个需要,依靠毛主席来做生意应该也可以。想通了之后,毛鹏赶紧去进货、开店。

1993年之后,钱变得特别好挣。这一年毛泽东铜像的竖立,直接导致了游客急遽增多,以及利润丰厚的毛泽东铜像复制品的产生。

毛鹏也卖铜像复制品。一尊进价100300元的铜像,运气好可卖到888元甚至8888元。

此时,不再有人认为卖毛泽东物品是损害主席家乡的形象。载客、拉客、卖假货也风行一时。


朝圣者孙临厚成为最惨痛的受害者之一。孙在1993年去韶山之时,带着相机,立志拍下韶山人庆祝、生活的各个场景,然后出书。为此孙在韶山一直呆到了第二年的秋天方才离开。


此间,孙饱尝苦难。为了谋生,他在毛泽东故居前试图给游客照相糊口,但遭到本地照相者的驱赶。孙改行给游客剪纸,又被工商驱赶。这些都不影响孙对毛泽东和韶山的炽热情感。


由于韶山没有冲印部,孙临厚在韶山冲的一家商店分两批买了20多卷胶卷,整整拍了半年后,积攒到一起拿到湘潭市冲洗。1994年夏天,冲洗的结果令孙临厚几天内头发花白:孙买的所有的胶卷都是假的,一张照片都没能冲洗出来。


同样受害的还有韶山本地一位摄影师。假胶卷也令其失去了大批珍贵镜头。摄影师大怒,想去砸了韶山冲的这家商店,幸而被朋友们拦住。


如此沉重的打击,没有动摇孙临厚对韶山的情感。孙立下誓言:10年后再来拍毛泽东110周年庆典,不完成任务,绝不理发、剃胡须、结婚。


10年后,孙临厚真的如约再次来到韶山。此时的孙临厚已成名人,头发长及腰间,胡须到了胸前第二粒扣子。韶山有领导专门派车接他,并宴请他吃饭,就韶山人当年的错误向其道歉。


宴席之后,领导提出要求:能否在出书的时候,不提当年假胶卷的事情?


迷信气氛越来越严重,整个韶山冲一度变成了香火缭绕的道场。许多店家都在店里摆上了香炉、大型的毛泽东像,供游客购买香火,或是出售声称能保平安的“金卡”。韶峰上的一炷香则可高达上千元、上万元。


导游词也越来越玄乎,毛泽东的生日、脸上的痣、故居的风水、毛一生中的各种数据都被神话解读,曾经引发参观者抗议。


2001年,湖南韶山市委书记刘清林表示,毛主席是党和人民的领袖,但不是菩萨,决不能当作神来跪拜烧香,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当年十一前夕,韶山市集中工商、公安、文化、技术监督和风景名胜管理等部门对韶山市的旅游环境进行整治,取缔了跪拜烧香、烧纸钱等迷信活动。


整治活动清除了大量在毛泽东像前摆设的跪垫、功德箱、护身符、香炉等。590张护身符、470枚被认为有损毛泽东形象的像章、1450条项链、161尊不合格的毛泽东塑像被收缴,1米以上的毛泽东像进行了规范摆放。


此后“毛泽东生意”更加兴隆的同时,伤害外地游客感情的事情仍然偶有发生。2009年11月8日,一个外地名记者在毛泽东铜像前参观时发现,刚刚被敬献在铜像前的花篮,不到20分钟就被撤走,搬进铜像广场下面的地下室,准备重新出售。

这名记者拍摄撤花的过程被发现后,被抓进铜像广场的地下室内殴打。该记者称,他被人掐着脖子提了起来,一度感到完全无法呼吸。被抢走的相机里的照片被删除。事后经过调解,这名记者得到了管理部门道歉。


无论如何,韶山冲因为做毛泽东生意富起来了。如今,韶山村民80%收入来自旅游业,全村470户中有310多户村民从事旅游服务,开办了98家餐馆、140多个摊点。

2007年,韶山村全村经济总收入1.287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8527元。这远远超过了当年湖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5.89元。


韶山村成立了韶山村集团,注册了“韶山村”商标,开始更彻底地开发毛泽东资源:毛泽东生前喜欢吃的红烧肉、火焙鱼、祖田米,喜欢穿的布鞋等。


一些村民靠开饭店,或是卖毛泽东铜像发了财,另一些房子位置好的村民,甚至不用自己亲自开饭店,只要租给别人就可以了。

这吸引了大量韶山冲以外的人加入其中,沈摇就是其中的一个。


沈摇经营毛泽东纪念品商店,出售毛泽东铜像、毛公酒、与毛泽东有关的光盘和书籍等。店里高高地挂着电视,在有客人的时候循环播放“文化大革命”的内容,以及山呼“毛主席万岁!”之声。没有客人的时候,红色歌曲也从不间断。

沈摇学会了编织各种传说来促销他的铜像。比如“日月同辉”、“冬天盛开的杜鹃花”等。沈摇自己并不相信这样的故事,但当他学说之后,发现游客们很相信。

沈摇还学会了不再和客人们说“买一尊像”,而是“请一尊毛主席像”,如同在庙中说的“请一尊菩萨像”。


为了满足顾客们的虔诚,沈摇还和其他店主一样告诉买主,他的铜像是开过光的,也就是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带到毛泽东铜像前,跪拜,烧香,祈祷。


“但这是不可能的,谁那么有空,经常跑去跪拜。”沈摇说。

如今沈摇许多生意未必要自己亲自去干,参股或者有客源就行。大部分时间里,沈摇都在和其他生意人玩耍、聊天,或是开车去市区吃宵夜,过上了和韶山冲人一样悠闲的生活。

晚年的“一点小错误”

40年前,全国红卫兵来到韶山冲的时候,文东的小学老师肖老太,目睹了当地的武斗场景。临近的湘潭市红卫兵闹得太凶,一度令肖老太的学校也无法上课。


1967年8月12日,湘潭造反派组织“革造联”调动坦克抵挡长沙造反组织的攻打。长达40多天的武斗中,双方动用了坦克、枪炮,92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此间,“革造联”误杀了本派别8人后,为了隐瞒事实真相,抓住对立的造反派“红造联”的8名成员后残忍杀害,史称“八八祭坟”。


直到当年9月解放军奉命进驻湘潭,大规模的武斗才基本被制止。据不完全统计,4个多月的武斗中,共有200多名群众死于非命。


“太左了,阶级斗争搞得太厉害了。”肖老太称这是毛晚年的一点“小错误”。出身不好的老师不能上课,甚至被开除,尽管他们的教学是优秀的。出身不好的学生也受到冲击,尽管他们“一点错误也没有犯”。

学校里,大字报从5楼一直挂到1楼,有人“像疯狗一样”,疯狂地打人,指着鼻子骂、给人胸前挂牌子、剃阴阳头。

肖老太感到恐惧,她从心里认为这些人不应该被斗争。她不敢冲在前面,也不敢不参与,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从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支持。

这不影响肖老太对毛主席的无限忠诚。如今,肖老太对毛的感情越来越深:重阳节为其亲属扫墓;毛泽东纪念馆每年都去看一次;新建的遗物馆,则让她“越看越感动,越看越怀念毛主席”。


而毛泽东晚年的“一点小错误”,早已被肖老太原谅,“人无完人。毛主席是我们穷人的救命恩人,他有错,我们也包容,感情一样浓”。

肖老太的“原谅”得到许多街坊的共鸣,他们也就此表示包容和能够接受,声称即使是在饥饿的时候,也对主席“毫无怨言”。

韶山人李忠土改时家里被定为富农,土地、房屋大多被分给别人,只留下自家够用的。1957年,李忠初中毕业,但因为成分不好,不允许外出工作,只能种田。


此间李忠也曾经当过3年民办教师,但没有任何理由就被赶回农村。60多岁的李忠如今依然在村里种田。


李忠家堂屋的正中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李声称他对毛毫无怨言,即使是被从学校赶回农村的当年,也只恨自己命不好,生在富农家里,从未觉得是毛泽东的不对。


李忠眼中毛泽东的伟大,同样来自毛巨大的能量。“能把社会整个翻了个个,肯定是伟人撒。”


肖老太的儿子、受过大学教育的彭志,则对毛的晚年有独特的谅解:毛泽东晚年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必须“放到特定历史条件下去看”,今人不好评价。彭志还从毛的著作中分析,毛并不真的认为是“知识越多越反动”。 “就像焚书坑儒,功过很难评说。要统一,要人心齐,就要灭掉不同的声音。”


知青下放,红卫兵运动,则被彭志解释为只不过是毛泽东希望年轻人能多锻炼锻炼,就像他自己年轻时那样。


一番解释之后,毛在彭志心中的形象趋于完美,彭志觉得自己对这位家乡的伟人拥有“理性而客观”的崇拜。


彭志珍藏有一本《韶山志》。《韶山志》对韶山历史记载的第一件事就是:“光绪十九年(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湘潭县上七都(今属韶山市)韶山冲上屋场。”

毛的生平,回韶山视察,各级领导、各国领导来韶山视察,以及与毛有关的各种政治事件占据了《韶山志》的巨大篇幅。《韶山志》反复称颂毛泽东为“一代伟人”, “可以说,毛泽东正是从韶山走向革命的,韶山以拥有一代伟大革命领袖而骄傲和自豪!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两次回韶山视察工作,看望乡亲,给韶山人留下无限的情思,毛泽东永远活在韶山人民心中!”


但在韶山升格建市以前归属的湘潭县,情形不尽相同。

湘潭籍教授傅湘就从未去过作为旅游地的韶山冲,或是拜毛泽东的像。


傅湘说,“中国农民是最实际的。韶山冲的农民得了这么多好处,没有理由不崇拜毛泽东。我们又没得他什么好处,凭什么要对他狂热?”


1966年,身为红卫兵的傅湘曾经去韶山冲串联,见识了人山人海的红卫兵。但他声称自己参加红卫兵仅仅是因为大家都参加。


此前的1959年前后,傅湘经历了饥饿的考验,吃了一年多的红薯,令他至今闻见烤红薯的气味,还会绕道而行。


傅湘称,那时因为吃不饱肚子,村里人对毛泽东产生了怨言和怀疑。而韶山冲明显好于周边的生活水平,令傅湘更觉得自己没有崇拜毛的必要。


傅湘的家中看不到任何与毛泽东有关物品。傅湘认为,这与文化程度有关。他所受到的教育令他不可能对毛顶礼膜拜。在他看来,毛确实能算是个500年才出一个的人物。毛在1955年之前的表现也算不错。在此之后,则“不敢恭维”。


李忠的一位初中同学张民,如今是湘潭县的退休干部,他认为“文革”期间韶山的政策比湘潭要左。在湘潭,50年代的初中毕业生即使家庭出身不好,至少也可以当民办教师,多年后转正,如今至少是个退休教师。但他在韶山的许多同学却因为家庭出生被迫终身务农。


今年6月底,张民在报纸上看到韶山要建造一个新的旅游项目“人民公社印象城”,大感震惊。


“这勾起了我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回忆,那是我亲身经历过的苦难的回忆。饥饿、贫穷、打人、拆屋、水肿病、投塘、吊颈……一件件都是亲历亲闻。”张民说。


“‘人民公社印象城’挡在韶山的门口,一开始就引导人们去‘缅怀’毛主席的错误,去撩起人们不愉快的回忆,这好吗?作为历史借鉴,警示后人,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不可以建,但决不能建在韶山。因为韶山人民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毛泽东归来


1993年12月6日,横卧在卡车上的毛泽东铜像运进韶山冲之际,上万人在此迎候。有人高呼,“主席回来啦!主席回韶山啦!”毛泽东的亲属则抱住铜像哭号连天:“石山伢子,你总算回来了!”


当年12月20日,时任中共总书记江泽民为铜像揭幕。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现场直播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文艺晚会。铜像揭幕的情景,则在全国各大电视台反复播放。


江泽民在当年的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对毛泽东作出高度评价:“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是我们党的骄傲,是我们国家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这对沈摇的生意发生了转折性的影响。此前,韶山曾经落寞了很久。1980年参观人数降到了历史最低点的23万人。而到1993年前后,大陆则正处在一股毛泽东热潮之中。汽车里、商铺内,到处挂着毛泽东的画像。以歌颂毛泽东的歌曲为主的磁带《红太阳》售出了惊人的720万盒(不包括盗版)。


作家张贤亮曾在当时的全国政协小组会上提出,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应该刹住这个热”。


张贤亮认为,六中全会已经界定了毛泽东的七分功绩、三分错误,“但是这个‘三’不见了,而且神化到了比“文化大革命”还要严重的地步,实际上它反映了一种情绪,就是在改革开放当中的一种抵触情绪”。


毛泽东铜像竖立之前,韶山仅有市中心山坡上的毛泽东青年塑像台可供参拜。那里只能容纳部分本地人,完全无法容纳外地人参拜。新建的毛泽东铜像及其周围广场,则处在一大块开阔地带之中。从那以后,每年的年初一、毛泽东生日的两次参拜高潮从未停歇。


当年,来韶山参观人数达到15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42万人。


2003年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胡锦涛再次代表中央高度评价:“中国出了个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