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erior vena cava:毛泽东邓小平与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2:38:14
毛泽东邓小平与我
                    编者按:这篇文稿写的很有思想深度,对于认识共和国两代领导人的经济治国思想很有帮助,不愧为一家之言!    
   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邓小平否定了“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理由,是他判断,党内产生了一批资产阶级的当权派,由于是一派,而不是一个或者两个人,所以,他要发动群众运动,进行群众斗争。
  邓小平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由,是他认为,在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资产阶级失去了其社会基础,哪里还有一派?而群众素质不高,搞群众运动,伤害了干部。
  “文化大革命”失败了,是因为邓小平的否定而失败的吗?
  不,她并不是因为邓小平的否定而失败,而是因为她本来就失败了,是因为毛泽东错了。
  那么,邓小平是否就对了呢?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邓小平接连拿下了两任党的总书记,原因是,这两任总书记放任和支持“资产阶级自由化”。但是,两任总书记的倒台,并没有阻止中国滑向资本主义。现在,按照邓小平自己的标准,中国也是实现了资本主义的。从外观来看,目前,中国百分之几的人是富人,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相对都是穷人,这就达到了邓小平自己的判断中国是否为资本主义的外观标准;从内容来说,中国地方性的国有经济是没有了,而中央的国有经济不但数量少,且其表现与私有经济没有两样——三大油企是,国外涨价她涨价,国外跌价她不跌,你要勉强跌,她就停产,而她垄断得来的利润,一方面成为高管的高工资、高奖金,另一方面通过股份资本转移到私人手中,这样的内容,也是符合邓小平自己的判断中国是否为资本主义的内在标准的。那么,这样的结果,是否证明,邓小平的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资本主义失去了社会基础,就没有资本主义的一派的判断是错了呢?如果没有一批当权派力挺,资本主义能这么容易席卷中国吗?而且,因为群众素质差,搞群众运动伤害干部,所以就不搞群众运动了,就不联系和依靠群众了,那么,谁来阻止中国滑向资本主义?为什么又没有阻止住呢?这是否证明邓小平的“不搞(群众)运动”也错了呢?
  毛泽东错了;邓小平也错了。
  他们错在哪里?我来给出答案:
  毛泽东自己说的:“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商品制度,工资制度也不平等,有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等等。”
  虽然毛泽东说得很无奈,说明他是不喜欢这样的制度,是被迫实行这样的制度的,但是,这起码说明,他承认商品制度,而且实行了商品制度。既然毛泽东承认商品制度,实行商品制度,那就说明,他也承认商品制度的合理性。
  那么,商品制度的性质是什么呢?
  商品制度就是价值交换制度。而交换制度是以承认自私为前提的,是以承认私有制度为前提的。那就是要承认: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你要我的,就必须拿你的来与我交换;我要你的,我也必须拿我的去与你交换。毛泽东既然承认和实行商品制度,那他为什么还要宣扬“大公无私”,还要“很批私字一闪念”呢?
  毛泽东的“大公无私”是假,他的真正的目的是要“公平”。
  但是,毛泽东的“公平”理念却与商品制度的“公平”理念有很大的出人。毛泽东的“公平”理念就是:虽然承认私有财产,但是大家的私有财产要一样多,要不分穷人和富人。而商品制度的“公平”理念是公平交换。公平交换就是你也觉得你赚了,我也觉得我赚了,双方的交换是自愿的,而不是一方强迫另一方交换。公平交换就是只强调双赢,而不强调谁赢得多,谁赢得少。因为,赢多赢少是各人的主观判断,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那么,是毛泽东的“公平”理念符合生产的要求呢?还是商品制度的“公平”理念符合生产的要求呢?很显然,毛泽东的“公平”理念是不对的,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的。但是,毛泽东却坚持了他的错误的“公平”理念,从而导致他错误地判断资产阶级的价值,错误地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对资产阶级实行人为的彻底清除,还要割尾巴。
  生产制度的确立,是要以生产力水平为前提的。奴隶社会的生产制度是符合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封建社会的生产制度是符合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封建社会之后的生产制度是什么样的呢?她应该符合这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之后产生,是应运而生,是符合生产需要的,是有其价值的。在封建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生产制度上是一个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一种对抗(对立)形式,也是一种合作(统一)形式,还是一种运动形式。如果双方的正面价值大于负面价值,那么,双方的合作就多一些,对抗就少一些;如果双方的负面价值大于正面价值,那么,双方的对抗就多一些,合作就少一些。由于双方价值的不断变化,所以,对立统一的关系就不断变化,这就是对立统一的运动,也是对立统一的运动规律。
  也许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资产阶级有一天会终于灭亡,就像奴隶主阶级终于灭亡一样,就像地主阶级终于灭亡一样。但是,资产阶级的灭亡,是因为她失去了她的客观价值而灭亡,而不是因为我们从主观上不承认她的价值而灭亡。不承认她的价值,人为地消灭她,只会破坏生产,阻碍生产。我们要知道,奴隶主阶级并不是因为奴隶阶级的反抗而灭亡的,而是因为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而灭亡的;地主阶级也不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反抗而灭亡的,而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灭亡的。
  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之所以失败,真正的原因就是他不承认资产阶级的价值,对资产阶级实行人为的消灭和打击,不仅使生产效益得不到提高,而且也使社会的思想混乱,使人们的精神迷茫和失落。
  那么,在对资产阶级价值的判断上,邓小平是否比毛泽东要正确一点呢?实际上,邓小平坚持无产阶级专政。这就说明他本质上是和毛泽东没有区别的,所不同的是他有些机会主义。他奉行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的政策。
  而正是他的这种机会主义,就导致他不认为党内、政府内有一批资产阶级的代言人,有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事实上,既然资产阶级是当前生产力条件下的有价值的生产力量,而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生产,那么,党内、政府内产生一批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产生一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是毫不奇怪的,是很符合逻辑的事情。并不是说,没有资产阶级的实体和实行资本主义的政策基础,就不会产生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和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因为生产力水平是一个很肥沃的土壤,她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泛滥,也适应资本主义思想的发展泛滥。
  邓小平本来就对这个问题认识不足,而毛泽东的错误又进一步误导了他的思想,使他放松了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的认识,所以,即便两度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浪潮,使他接连拿下了两任党的总书记,她也不认为党内、政府内有资本主义的一派,也不肯联系群众,为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做一些必要的准备。
  事实上,邓小平在防止群众因为对生活贫困的不满而造反这个问题上,比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更上心。他最怕的是群众,而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那么,群众真的那么可怕吗?一方面要为群众谋幸福,一方面又害怕群众造反,这种思想不是很奇怪吗?
  群众固然希望过上富足的物质生活,但是,如果他们精神上不富足,如果他们越来越失落,越来越觉得没有地位,越来越觉得他们被抛弃了,那么,他们高兴吗?他们就不会造反吗?
  群众的素质确实不高,忽冷忽热的,不能象职业革命者一样持之以恒地进行政治斗争,这也是革命者一次又一次地发动群众运动的原因。而运动就容易情绪化,就容易不按程序办事,就容易出偏差。但是,群众的素质差并不可怕,最怕的还是革命者的“素质”差。因为群众的素质差,还可以由高素质的革命者帮他们提高,而革命者的“素质”差,那可怎么办哪?难道,所有的群众运动的错,都是群众的原因吗?难道就因为群众运动有失误,就不要群众运动,就不要群众了吗?这难道不是革命者的“素质”差了点吗?革命者就是为群众谋福利、争权利的,没有群众的支持,革命的力量从何而来?
  毛泽东完全否定资产阶级的价值,不与资产阶级共舞,这是不对的,但是,毛泽东走群众路线,事事依靠群众,这就使他永远都有力量,永远都有斗争的勇气。
  在与资产阶级、资本主义既合作、又斗争的漫长道路上,失去了群众,仅仅依靠几个“有素质”的革命者,斗争能够取得胜利吗?
  这已经为当前的严峻现实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