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乔是不是资源很差:云计算 零起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9:55:03

云计算,这个名词早已火遍了中国,尤其是在IT业,不套个云概念的产品都不好意思炒作。但是云计算到底是什么,又为什么突然这么火呢?
1.云计算的基本概念
   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提供按需服务。目前按层次分为三大服务模式,即IaaS(基础资源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和SaaS(应用即服务)。按照部署模式又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
   要如何理解以上这些拗口的概念呢?所谓历史都是轮回的,当IT这个年轻的新兴行业号称云计算是“IT产业第三次变革”时,传统行业们皆含笑不语,其实类似云计算的模式早已在传统行业内开展成常态了。

   比如以餐饮业为例,早已存在可媲美IT业的云计算的三大服务模式:
   客户租用餐厅的场地与厨房,自己请厨师来摆婚宴——云计算通过网络,向客户提供云主机租赁服务(提供CPU、内存、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的IaaS服务)
   客户去餐厅DIY食物(披萨、蛋糕等),由餐厅提供所需的一切工具与原料,客户自己制作成品——云计算提供PaaS平台环境服务。
   客户通过电脑或者电话(瘦终端)电话至餐厅,要求餐厅提供食物外卖——云计算提供基于软件应用的SaaS服务。

按照餐厅的开业方式,比如:
   餐厅开在街市上,任何人都能消费——公有云部署方式,可供任何人进行资源的接入与共享。
   餐厅开在学校里,成为只有该校师生才能消费的食堂——私有云部署方式,只支持内部访问。
   学校内外都有餐厅,师生都可以去消费——混合云部署方式,一般不重要的数据放在公有云上以期降低成本,重要数据与应用放在私有云上以便管控。


2.云计算的商用
   
   简而言之,云计算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集中建设部署的资源池,根据申请者的要求,按需分配资源。这个资源包括三个层次:基础资源设施(Iaas)、平台环境(PaaS)和应用(SaaS)。
   目前在国内,为什么很多产品都能套上云的概念,围绕这样的模式与架构进行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只要是满足从终端接入平台的产品,基本都称云了。比如很多虚拟主机VPS和网盘,从此都叫做云主机和云存储(云硬盘);很多SaaS服务,因为承载在云平台上,或者只是因为SaaS的模式,就成为了云服务;很多提供数据传输的设备,比如手机、PAD、电脑等,也都是云xx了;如果把应用与接入设备打包在一起,就成为云的方案。在我印象里,国内最先炒作云概念的行业是信息安全行业,即云安全,号称通过客户端收集海量数据,并将异常行为与特征库的比对从客户端放到服务器端,“云安全”是我国安全行业首创的概念。
在国内,云计算还属于起步阶段,业界尚未有统一标准,目前还处于概念泛滥的混乱期,而在云计算起步较早的美国,云计算已经有了商用的成功典范,最成功的案例首推Amazon、Google和Saleforce。
  
   Amazon和Google是最早提出云计算概念的公司,其初衷是为了满足各自业务发展的需求。
   Amazon的云计算平台主要是为了挖掘内部的潜力。由于其主营业务为电子商务,其访问与交易量波动较大,为了能保障自身业务需求,同时在不将资源闲置,提高其利用率,Amazon推出了EC2和S3业务,按需出租其计算与存储资源。Google使用了云计算技术、其计算成本仅为竞争对手的1/100,存储成本仅为竞争对手的1/30。
  
   Salesforce是美国一家提供CRM(客户关系管理服务)的云计算在线平台,建立了全新的SaaS软件模式,客户不必把钱花在昂贵的服务器和复杂的软件系统上,只需要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便可从网上登陆软件程序,软件的管理由Salesforce全权负责,使用户的试用风险及购买成本都大大降低。凭借这种创新的在线租赁模式,Salesforce一路成长为传统软件行业的颠覆者和云计算革命的引领者。在福布斯最近公布的“2011世界创新企业排名”中,Salesforce超越亚马逊成为全球最具创新力的公司。
 在业界,这是三个耳熟能详的成功案例,激励了国内无数的IT企业,希望能复制这样的辉煌。
  
   在国内,最早最著名的云计算IaaS服务先驱者,首推世纪互联的云快线,令人叹息的是现已关闭服务。其他很多有实力的厂商,也纷纷推出自己的云计算方案,如盛大云、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等等。
  
   我比较看好这盛大与腾讯,他们都具有庞大的客户基础与前期的产业链整合积累,同时自身的主营业务对基础资源的需求非常大,通过云计算可以大幅度节省成本,如果在商业运作的模式上操作得当,复制Amazon的成功还是有可能的。
  
   在今年,云计算在似乎在一夜间就红遍大江南北,各地政府企业争相建立云计算基地,上云计算项目,其最大的动力来自于两方面:
   政府,以及各国际IT巨头公司。 
 
政府层面对云计算的推动力度非常大,
   “十二五”规划纲要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均把“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部分来强调。
   2010年10月18日,根据两部委通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
   各地方性政策纷纷出台。
   上海市经信委发布《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 未来三年,上海将致力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实现在云计算领域“十百千”的发展目标。
   北京的“祥云计划”,分为两步:第一阶段为2010~2012年,通过支持与打造一批行业内领先的云计算企业,初步完成北京云计算产业链整体布局。第二阶段为2013~2015年,在云计算产业链初步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云计算产业化摸索,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争取带动产业链规模达到2000亿元,使北京成为世界级云计算产业基地。
从政策出台至今1年,发改委针对五地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的首批近7亿元扶持专项资金已经下拨。资金集中于5个试点城市,各个入围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相对较大。由于云计算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云服务领域,因而百度、阿里巴巴两互联网公司获得的资金支持力度更大,两公司获得的资金金额均超过1亿元。其余10家入围企业,大多获得1500万-2000万元的扶持资金。
  
   从获得资金扶持的项目来看,面向中小企业的云服务提供商更受政策青睐。据了解,此次入围发改委专项基金的企业多是互联网公司,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金蝶软件、华胜天成、华东电脑之所以获得资金支持,也是因为其云服务多面向中小企业。
我非常理解政府推动云计算的初衷,云计算作为新兴技术,可带动上下游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而其资源集中的特性也很符合我国对绿色节能理念的倡导。
   但是在政府如此大的力度推动之下,云计算发展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和谐的状况。
   某些政府投资的云计算项目,它的运行状况又如何呢?业内人士指出,曾探访的一个云计算项目让他们大为吃惊,这个项目投资数千万元,但运营一段时间以来,用户寥寥,每月收入仅够支付一名前台接待人员的工资。项目由当地政府与民间资本合作建设,政府是大股东。在此同时,为云计算中心服务的技术团队不得不“另谋生计”。他告诉记者,那个中心虽然没什么客户,每天却在接待多批“取经者”,俨然成了当地一张簇新的“城市名片”。
   除此之外,很多所谓的云计算中心,其实就是商业地产项目,科研力量根本就见不着。
   同时,海外市场的现状,也对中国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亮出了警示灯。据悉,云计算应用成熟的美国,在经历了需求暴增期之后,数据中心的数量从过去1100个削减到现在的300个左右。
   对于以云计算为名行圈地之实的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公开指责,不少地方政府虽然将云计算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依然是采用原始的征地、盖房子和招商引资,将云计算搞成第二个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