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与军犬感人故事:赏 人大附中初三(11)班伍维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9:52:35
                                                                    赏
                                                   人大附中初三(11)班伍维晨

不少人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诗意匮乏的年代,但在我看来全然不是如此。现代社会绝不缺少诗意,但是现代社会太缺少寻找诗意的眼光,太缺少一种“赏”的大气。诗意的空间不过是现实空间的一个神秘倒影,而只要拥有一种“赏”的眼光,就会发现诗意无处不在。

以我一个学生的经历来说,每天几乎公式化的学习生活,就因这“赏”的眼光而彻底脱离了无聊乏味,走向了追寻诗意的境界。追寻诗意,不仅仅是在诗中,甚至也不仅仅在文学中,我对诗意最为本真的碰撞,来自数学、物理、生物、化学……读诗,只不过是感受写意化的诗意,在这些学科当中,我对诗意有了一种更深刻的感应。

比如打开《几何原本》,看到最初几个近似废话的公理,在欧几里得的手下环环相扣、步步为营,竟然就这样一字一句、一板一眼地造就了如此磅礴的几何大厦,不禁感叹一声“平凡成就伟大”;又如随手写出一个一元一次方程,它只会有唯一的解,在茫茫的实数集中找到一个数来符合它的要求,简直不啻登天之难,但那个唯一的解还是如此赫然地存在着、巍然地屹立着,俨然要证明多么渺茫的希望也终究是希望;再如画出一对双曲线的图像,看着它向着渐近线不断地逼近、逼近,纵然知道自己毕生也不会追逐到那个看似近在咫尺的梦想,也依旧痴心不改,像是在沙漠中看到了海市的旅行者一般,其中悲壮细细想来,简直引人潸然泪下……不学会赏,怎能体会自然科学中的这种诗意呢?

大智慧与大诗意往往有一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的桥梁也正是一种“赏”的眼光。譬如看到了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使我想起苏东坡在《赤壁赋》中所显示的“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种洞悉万里的放达气度;看到了量子力学对于世界的概率解释,又想起了王阳明那著名的叙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拥有了“赏”的眼光,就可以跨越感性与理性的界限,沟通智慧与诗意,最终酝酿出美学与哲学。

这世上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欣赏美的眼睛。不言而喻,若没有“赏”的精神,美的天地将会何等荒凉;美的天地一旦荒凉,人类的文明又将变得何等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