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下雨天的男女视频:让“吴英案”成为改革的动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3:01:44
让“吴英案”成为改革的动力 作者:秦均华来源:作者赐稿来源日期:2012-2-7本站发布时间:2012-2-7 22:57:40

  随着浙江省高院对吴英集资诈骗案二审维持死刑判决后,“吴英案”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了更大更广泛的讨论。无独有偶,刚刚在亚布力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参会嘉宾又集体发出了拯救吴英的声音。一场寻常的经济案件为何引发如此多的关注,尤其是民营企业家?还要从案件背后折射的近年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停滞和倒退说起。中国经济能不能继续深化并完成市场化改革,这决定着民营企业的命运,也决定着中国经济的走势和前途。

  从公开信息看,法院认定吴英获罪的原因是集资诈骗。但从媒体的广泛报道中读不出诈骗的动机,当事人吴英只是向亲戚朋友筹集资金用于企业经营。那么核心症结就是所谓的非法集资,什么是非法集资?简单讲就是未经主管部门批准从事筹资活动。众所周知,资本是企业的血液,支撑着企业的运转和做大做强,筹资权就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权。正因为这种权力的重要,在以公平为理念的市场经济国家,为了保证市场的竞争和活力,对企业的筹资行为只做监督,不做管制。按照市场经济的逻辑,吴英集资做大企业的行为是活跃经济的举动,本身就是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但在我国,刚刚形成框架的市场经济体系非常的不完善,市场只在产品和服务市场领域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在生产最核心的要素市场上,被政府权力高度压制,资本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处于权力的全面管制之下。

  几十年计划经济实践的惨痛教训表明,权力主导资源的配置存在严重的失灵现象,低效、寻租和腐败无法避免。和市场机制相比,最严重的缺陷是把重要的资源配置到效率低的部门,导致广泛的劣胜优汰效应。改革以来,中国经济绩效迅速提升主要是民营和外资力量的驱动,尤其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主体。最新资料显示,民营经济创造的GDP已经占到全国的50%以上,社会就业率更是达到70%以上,而只占有不到40%的社会资源。相形之下,占有社会资源60%以上的国有企业,每年对GDP增长的贡献不足30%,吸纳的劳动力不到20%。二者相互比较,效率高低非常明显。效率是市场机制选择的标准,中国经济如果完全在市场的运作下,效率低的国有经济会被不断的压缩,民营部门会迅速扩张,走向优胜劣汰。但现实是从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开始了国进民退的进程,国有经济通过鲸吞蚕食私有部门和加大对民营经济的准入限制等措施不断扩张。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政府巨额的财政刺激政策推动国有经济大规模扩张,民营经济受到极大的挤压。

  国进民退严重损害了市场公平和效率,催生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国进民退之所以实现的根源在于行政权力对资源的控制,同时由于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父子关系,政府长期通过压低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来补贴国有企业,加速其膨胀。而高效率的民营经济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权力控制下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都成了国有企业的盛宴,能够获准从股市和债市上募集资金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凤毛麟角。能够从银行轻松获得大笔融资的也几乎都是国有企业,一旦国家实施紧缩性的货币政府,就基本切断了民营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渠道,去年一系列紧缩性调控政策就使无数民营企业资金链条断裂,经营困难和倒闭,吴英的集资就是为了自救。

  中国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有二十个年头,“吴英案”的发生让我们面对改革心情沉重,二十年的改革,资金的配置作为最基本的市场特征却不按照市场的机制运行,市场主体因为按照市场的原则活动而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面对现实,解决就业问题、提升全民福利和实现现代化只能依靠经济绩效的不断提高,需要效率高的民营经济不断发力。因此,政府应该继续推进体制改革,使权力退出要素市场,让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否则,难以避免的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断经济的发展。

  “吴英案”体现着市场力量扩张的受阻,和经济改革的停滞,是中国改革进程的倒退。但是从事件引发的讨论看,似乎又形成了改革的共识,这是令人欣慰的。因此,让我们沿着共识继续推进改革,只有改革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