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花粤语百度影音:俄首富与总理普京权力交锋折射俄罗斯困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2:47:18

俄首富与总理普京权力交锋折射俄罗斯困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2月06日14:32  世界博览杂志

  本刊记者 丁萌

  导语: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与总理普京,这两人直接或间接的交锋,折射出昔日超级大国在重新融入新时代中经历的蹒跚与疑惑。

  位于俄罗斯远东的赤塔州,距离莫斯科的直线距离有4800公里。

  这是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Vladimir Putin)与俄罗斯前首富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MikhailKhodorkovsky)所处地理位置的距离。相去更远的,是两人不同的境遇:普京是克里姆林宫中说一不二的头号人物,而霍多尔科夫斯基则成了阶下囚。

  不过,事实上,普京与霍多尔科夫斯基各自的人生轨迹依旧在不断地发生着交集——从2003年开始,两人直接或间接的交锋,成为全球媒体聚焦的热点之余,也被研究俄罗斯的学者当作具有非凡意义的跨越性事件,折射出昔日超级大国在复苏与重融入全新时代的过程中,经历的蹒跚与疑惑。

  时针走到2012年,俄罗斯大选年。跨越欧亚大陆的双头鹰俄罗斯,刚刚翻过苏联解体20周年的日历,又到了要选择舵手、明确航向的时刻。

  这个时候,普京回来了,而霍多尔科夫斯基也回到了世人的视线,交集正又一次发生。

  杂音重现

  2012年3月4日,俄罗斯大选的结果就将公布,新的总统即将诞生。但其实全世界都知道,所谓的“新总统”一定会是那张老面孔,尤其在2011年11月27日,现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推选现任总理普京作为该党唯一的总统候选人之后。

  似乎,普京再任总统一切都顺理成章,并且普京与梅德韦杰夫(Dmitri Medvedev)的“二人转”,也将成为俄罗斯政治生活的既定布局。一切正在按部就班地向这样一个方向发展:2011年12月4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出炉,统一俄罗斯党获49.3%选票,赢得了450个议席中的238席,俄罗斯共产党获得92席,中左翼党派公正俄罗斯党获得64席。虽然与2007年选举中62.9%的得票率相比,统一俄罗斯党跌分不少,但依旧保全了杜马第一大党的地位。

  对于普京个人而言,办妥另一件事同样意义重大。2010年12月30日,霍多尔科夫斯基被判处14年监禁,罪名是侵吞公款和洗钱。这意味着2003年就被“流放”到远东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要到2017年才可能结束监狱生涯,前提是他不再获得新的罪名。这意味着,霍多尔科夫斯基,尤科斯石油公司前总裁和俄罗斯前首富,也是普京2000年成为总统之后第一个与之进行正面交锋的人,无缘2012年的总统大选。在2008年俄罗斯首次修改宪法中,总统任期由4年改为6年,也就是说,如果在2012年的大选中获胜并在任期结束后连任成功,“普京的俄罗斯”将一直延续到2024年。

  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虽然依然被囚禁,目前无法参与政治,但其之于俄罗斯新世纪政治历史的特殊地位,依然使他成为了大选时期的关注焦点。另一个米哈伊尔——右翼在野党正义事业党领袖普罗霍多夫(Mikhail Prokhorov)将霍氏拉入了选举议题中,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自己当选总统,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赦免霍多尔科夫斯基。

  这其实是竞选对手抛向普京的一个难题。不过普京的回应一如既往的强硬:在当选总统后,会考虑霍多尔科夫斯基的特赦申请,不过前提是霍氏认罪在先。

  在普京的克里姆林宫生涯中,不管是指责还是挑战,更多都来自于西方社会。而在面对国内的压力时,普京也总是有各种手腕将其化解——唯一的例外来自霍多尔科夫斯基,他向普京发起的直接质疑与挑战,让经历了17年克格勃生涯的普京,重新展示了苏联时代强人政治留下的烙印。

  两人第一次直接的正面冲突,是在克里姆林宫内,普京召集国家商界精英讨论高官腐败的问题时,时间是2003年2月19日。可以想象,忌惮于普京的威严与手段,那些在苏联解体后敛得巨额财富的既得利益者,都会心照不宣地在会议上对总统的想法与政策表示大力支持,痛陈腐败对于国家的危害,却不提出任何有效的建议与观点。

  这样的场景亦在普京的预料之内,可是霍多尔科夫斯基却不这样想。发言时,霍氏展示了自己仔细准备的幻灯片,题目便是“俄罗斯的腐败——经济增长的绊脚石”。曾任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政治通讯处处长的英国记者马丁·西克史密斯(Martin Sixsmith)曾担任BBC俄罗斯分部通讯员,在他撰写的《普京的石油》(Putin’s Oil-The Yukos Affair And the Struggle for Russia)一书中,详细记录了霍多尔科夫斯基幻灯片的内容:

  “第二张幻灯片汇报说,民意调查显示,27%的俄罗斯人认为腐败是国家最大的威胁……第三张表明49%的俄罗斯人认为腐败已经蔓延到了绝大多数政府部门,包括警察、税收部门、海关、安全部门、司法部门、交警和联邦权力部门。

  霍多尔科夫斯基又讲到第四张幻灯片,32%的俄罗斯人认为,俄领导层愿意解决腐败问题,却又无能为力;29%的俄罗斯人认为,国家领导层能够解决腐败问题,却无意采取行动;21%的俄罗斯人认为国家领导层既不愿也无力解决腐败问题……霍多尔科夫斯基的数据显示,1/3的俄罗斯人认为他们的总统对组织机构的腐败无能为力,而另有1/3的人则认为总统是和那些腐败官员串通一气的。

  第五张是来自独立审计员的数据,该数据显示,30%的国家预算,即每年的数百亿美元都浪费在了腐败中。第六张幻灯片显示,72%的俄罗斯人认为不停地抱怨国家法律体系纯属浪费时间,因为法官们从体制上讲都是腐败的,他们即便想找回正义,也付不起所需的贿金。”

  毋庸置疑,这是普京2000年接班叶利钦成为总统以来,面对过的来自国内的最直接的反对声音,几乎就是一份单挑的战书。据称,当时的霍多尔科夫斯基虽然表达的内容没有给普京留一点情面,但他的不安与紧张仍然难于掩盖。而相反,普京则表现出了克格勃的经典素质:不露声色,但回击迅猛且直接。这似乎也预示了这场刺刀见红的争斗最终的结局。

  霍多尔科夫斯基掷向普京的“杂音”,让普京提早展现了其充满苏联风格的统治方式,2004年的别斯兰人质事件进一步佐证了这一点。从此之后,普京对于类似的“杂音”似乎变得更加敏感。但在2011年底,这样的“杂音”混入人群,有成潮之势,普京却似乎有点史料未及。在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公布后,俄罗斯共产党等反对党和一些媒体指责投票违规——在任何民主国家的选举中,落败一方发出这样的声音几乎是惯例,但随后而来的示威抗议让事情变得有点不一样:2011年12月10日,莫斯科聚集了2.5万人,抗议杜马选举中的舞弊行为,反对派更是提出了要建立没有普京的“新俄罗斯”。

  这是自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史无前例的官民对峙,也是民众对政府腐败行为最强烈的质疑。最新的民调显示,26%的俄罗斯人支持要求废除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并重新进行选举的决议,只有6%的受访者认为,杜马选举没有违规行为。

  民意汹涌,对于普京而言,除了让似乎稳稳在握的竞选成功开始变得微妙之外,更棘手的是要面对比以往更强亦更苛刻的民主诉求。而对于俄罗斯的民主势力而言,这是一个形成合力的机会。俄罗斯问题专家分析道,以前财政部长库德林(Alexei Kudrin)和全俄反腐运动发起人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为首的反对普京体制的力量,将在2012年继续扩张影响力——当然,霍多尔科夫斯基的力量,也包含在其中。

  霍多尔科夫斯基正在缓缓回到台前,这正是政治波诡云谲之处。

  “西式”寡头

  普遍认为,让霍多尔科夫斯基下定决心在反腐败会晤中直接向普京发难的导火索,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各种难于解释的收购操作。当时,北方石油公司参与了干姆博斯瓦油田开发许可权的竞标,报价仅700万美元的北方石油公司居然战胜了其他报价超过数十倍的对手中标,而该油田实际价值在10亿美元左右。紧接着,俄罗斯石油公司以65.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北方石油公司,而干姆博斯瓦油田是北方石油公司仅有的有价值的资产。更值得怀疑的是,俄罗斯石油公司的主席,是普京的亲信伊戈尔·谢琴(Igor Sechin)。

  在霍多尔科夫斯基看来,这样的资本运作只能用洗钱来解释,而受益者是总统及其同僚。在与普京的第一次面对面交锋中,霍氏直接质问普京此事:“谁都清楚,北方石油公司的这笔交易具有不可告人的动机。我必须告诉你们,腐败正在这个国家蔓延,也可以说腐败正是从克林姆林宫开始。现在,该是终结腐败的时候了。”

  普京立即还击了:“俄罗斯石油公司购买了北方石油公司,因为国家有责任增长应有的石油股份。但是,一些像尤科斯这样的公司,却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石油储备。我想,真正的问题是:它怎么得到那些石油储备的?现在,该轮到你回答我的问题了!”

  石油与天然气,是普京与霍多尔科夫斯基交锋最多的领域。普京上台以来,能源立国是其治理国家的既定方针,最集中体现的便是经济与外交领域。俄罗斯1/4的关税收入和三成外汇收入来自石油产业,直接保障了俄罗斯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能源的巨大影响力,让普京一直力主实现油气资源的国有化,而在普京上任后一直保持强势增长、并在2003年成为俄罗斯石油行业头号公司的尤科斯,是一家私有企业。

  与此同时,作为尤科斯总裁的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公司成为俄罗斯的龙头之后,思考的却是如何让公司向西方规范靠拢。虽然自己的亿万身家是在叶利钦全面推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将一些战略性资产私有化而一夜得来,整个过程充满浓重的投机色彩,但霍多尔科夫斯基并不太喜欢别人将他冠之以“寡头”之名。在他看来,寡头的存在意味着秩序的缺失,而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俄罗斯商界建立秩序,摆脱腐败行为等不正当竞争方式,所以不难解释霍多尔科夫斯基对于俄罗斯石油公司收购北方石油公司的愤怒,甚至不惜为此激怒普京。

  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多次采访中承认,19世纪美国资本家卡内基和洛克菲勒一直影响着自己的商业经历。而在积累财富后,他也积极寻求各种途径使财产合法化,方式与洛克菲勒家族“漂白历史”的手法非常相似。从1999年起,霍多尔科夫斯基在尤科斯全面推行西方公司的管理制度,积极促进企业信息披露与社会责任履行,拥护持股人权利,在2001年被美国交易市场接纳。同年,霍多尔科夫斯基创建开放俄罗斯基金会,仿效索罗斯的开放社会基金会和索罗斯基金会,创了俄罗斯寡头开展大规模慈善活动的先河。

  然而,霍多尔科夫斯基探寻西方商业道德的行动,在普京的眼中却是危险的。霍氏将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按照西方制度改造后,吸引了不少来自美国的投资,亲美嫌疑与普京的能源政策以及外交方针通通悖行:美国人参与尤科斯的商业决策将削弱克里姆林宫在能源方面的绝对掌控权,并且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有直接影响——国徽上双头鹰的外交解读,便是注视西方,睥睨东方,东西兼顾,国家利益为上。苏联解体初期叶利钦全面向西方倾斜的外交政策,“输了银子,丢了面子”,对于傲慢的俄罗斯人而言不可接受。而开放俄罗斯基金会推行的理念,以及霍多尔科夫斯基一些参与政治的活动,让普京感受到了对其总统位置最直接的威胁。于是,2003年10月25日清晨,霍多尔科夫斯基在新西伯利亚机场开始了他的囚禁生涯,而他苦心经营的尤科斯石油公司,资产被拆分并收归国有。

  西式民主与俄式民主

  募集捐款只是开放俄罗斯基金会的一部分功能,对于霍多尔科夫斯基来说,推广民主价值观是更加重要的事情。在暑期夏令营,孩子们不再像苏联少先队一样学习共产主义理想,而是通过扮演不同社会角色,学习民主国家的基本原则。而在全国各中心地区建立的“公共政治派”,则接纳对政治事业有热情的年轻人,鼓励他们未来去参政议政。

  霍多尔科夫斯基虽然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直接表示要在俄罗斯政坛谋求高位,也没有参与总统竞选,但在即将步入不惑之年之时,他参与政治的主动性明显提升。在霍多尔科夫斯基的青年时期,当时还是苏联共青团员的他便已经看到了共产主义政治经济体制的诸多弊端。受到西方价值观影响的他,选择了先夯实经济基础,然后利用经济杠杆推动政治民主化的路径。

  在政治理念上,霍多尔科夫斯基是西化的、民主的、多元主义的,而普京则是苏式的、专制的、一元主义的,基本上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事实上,普京在上任之初,便向把持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寡头们约法三章:只要寡头们远离政治,普京就不干涉他们的任何商业活动,也不会改变私有化进程。寡头们不能资助政党,不能寻求个人政治权力,当然更不得挑战普京的权威。霍多尔科夫斯基为了自身利益与政治诉求,主动跨过了普京划定的这条底线,也为自己染上了民主斗士般的色彩。

  当然,普京治下的俄罗斯也是有民主的,用普京自己的话讲,叫做“主权民主”,在一切以国家利益优先的基础上,建立有秩序的、被管理的民主,反对派的存在与一定程度的言论与集会自由便是佐证。而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设立的总统职位,随着权利架构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国家利益的象征。

  诚然,民主没有标准答案,那些参与集会的年轻人中,必然有人在少年时期在开放俄罗斯基金会接受过西式民主的熏陶,但怎么的民主适合怎样的国家与人民并无精确理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在思考这样一道选择题,而首富与总统的故事结局,可能会越来越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