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保洁公司:美沙坪 脏沙坪·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52:15
2012年2月3日 星期五
放大缩小默认
美沙坪 脏沙坪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三水乡沙坪村

三水乡沙坪村专门设置了村保洁员。

保安镇沙坪村,村口的垃圾占据了半个路面。
编者按
在2月1日召开的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汪洋强调农村垃圾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必须采取扎实措施加以解决。汪洋要求省直有关部门、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当前农村存在的脏乱差问题,切实抓好农村清洁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
在抓好农村清洁工作中,清远多举措、大投入推进,城乡面貌明显改善。近5年来投入城乡环境治理资金72亿元,城乡清洁工程、“三边”整治深入展开,宜居城乡和新农村建设试点进展顺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8%,饮用水源水质100%达标,成功创建成为省卫生城市、省园林城市。
在成绩面前,问题也不容忽视,卫生清洁整治触角未能深入基层农村,一些边远山区村庄“脏乱差”现象触目惊心,尤其是乱丢垃圾成为一个恶习。
“把农村的清洁工作抓好,不仅体现了物质的富足,更体现精神的进步,否则城乡差距将越拉越大。”汪洋书记今年1月19日在连南调研送暖时,一针见血指出了做好农村卫生清洁工作的重要性。
如何告别垃圾围村,建设美丽乡村,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本报今日起推出“走转改”特别系列报道“农村调查AB面”,通过记者深入各县(市、区)基层农村,直面农村的美与丑、洁与脏。敬请读者垂注。
三水沙坪村:
建垃圾池设保洁员
美化出省“北大门”
走进连州市三水瑶族乡沙坪村,道路整洁,绿树婆娑,栋栋水泥楼房隐现其中,一个宜居新农村已现雏形。“这是我们狠抓新农村建设,整治环境卫生的成果。”该乡人大代表、沙坪村妇女主任吴辉英说。
沙坪村是连州通往湖南永州的出省北大门。为维护出省北大门形象,沙坪村大力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新建8个垃圾池,安排2名保洁员,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美化了出省通道。
曾经垃圾成堆
沙坪村坐落于省道S114线旁,作为连州通往湖南永州方向的“出省北大门”,每天有不少车辆经过。该村的清洁卫生状况关系着这条出省通道的美好形象。
曾经,沙坪村因为村民素质参差不齐,环境意识高低不一,往路边、河边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与乡村自然环境极不协调。
当地村民房屋建筑大多位于沙坪河旁边,顺河而建,从窗户望下去就是河边。一些村民为贪图一时方便,从窗口就往河道里倒垃圾,河道垃圾越积越多,逐渐形成了河道垃圾遍布的场景。“以前每到汛期过后,由于上游河水减少,白色垃圾遍布整条河,看着让人恶心。”住在河道旁边的村民梁国龙回忆说。
沙坪的村道、巷道也是顺着河边建设,最长的一条村道有近400多米长。而由于缺少管理,之前该村道、巷道基本上没有人打扫,卫生情况很差。
村委会副主任黄土生介绍,在春季雨天时,由于长时间没有人打扫,之前村道、巷道垃圾成堆是常有的事情,村容村貌很差,也影响了群众的出行。
建垃圾池设保洁员
为整治沙坪村容村貌,打造清洁、卫生的出省北大门良好形象,2010年3月,三水乡人大代表、沙坪村妇女主任吴辉英与部分乡人大代表、村民小组干部积极走访,了解辖区范围内的清洁卫生情况,并提出了“打造山清水秀瑶乡、创建生态示范区”的可行性建议。
吴辉英等人的意见,得到了乡党委、政府的重视,乡人大对此还组织了部分市、乡人大代表对省道S114线及各沿线村庄进行调研,形成了第一手资料,为美化出省通道,整治沙坪村貌打下了基础。
2010年下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沙坪村委会以“城乡清洁工程”、“三边整治”的实施为契机,狠抓新农村建设,一边整治环境卫生,一边通过村委会家家户户上门耐心的宣传,培养群众的卫生习惯,增强村民自觉维护环境意识,让“城乡清洁工程”成为一次生活方式的“大变革”。
沙坪村在瑶乡属于经济收入中等的村寨,自身造血功能差,但对“城乡清洁工程”却舍得投入,该村采取“向上级争取一点,政府拨一点,群众筹一点”的方式,筹集近5万元资金,彻底清除了村里的积存垃圾,新建了8个垃圾池,购置了3辆垃圾清运车等清扫工具一批。
在整治中,该村两委全体成员负责督促省道S114线沙坪村段及村委辖区内8个自然村的清扫工作;另外村里还成立了保洁小组、绿化小组,部门成员各司其职,定时进行保洁,确保全村卫生整洁。
村貌变美村民自豪
在党员干部的宣扬和抓落实下,“城乡清洁工程”成为该村一次生活方式的“大变革”。
2月1日上午,下着毛毛细雨,年过半百的村民梁细古在仔细地扫着村道。从去年被聘为保洁员后,他与黄干珠轮流对村道、巷道进行打扫。
对于每月拿600元的工资,这位村民觉得待遇并不是最重要的。“我家种有几十亩林木,生活算得上是小康水平吧。当村里的保洁员,主要想为改变之前村里脏乱面貌出分力。”黄细古说,看着沙坪村清洁卫生日渐变好,生活环境得到改善,他感到很自豪,常常对前来串门的亲戚“炫耀”村里的整洁。
村民吴承如告诉记者:“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使昔日垃圾成堆的卫生环境一去不复返,群众也逐渐形成了爱护卫生成果的氛围,这是一件便民利民惠民的大好事。”
“从公路到巷道,从村到户,环境面貌都有较大改观,整体环境卫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吴辉英介绍说,经过一年的努力,如今沙坪村村道巷道干净了,河道垃圾少了,省道旁绿化上去了,路边卫生搞好了,村民爱护环境及卫生意识加强了,一个宜居祥和的新农村已现雏形。
虽然沙坪村容村貌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吴辉英很清楚仍然存在的问题。“沙坪村硬件设施标准低,需要继续加大投入。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的山区农村,尤其要形成并巩固一个长效的保洁机制。”她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进一步营造山清水秀、干净卫生的出省大门好形象。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通讯员 赵欢生
保安沙坪村:
垃圾堆在村口
一年清理一次
梁代明每天都能闻到30米外村口那堆垃圾飘来的臭味。“如果是在夏天,更是臭得要命,而且蚊子成群飞舞。”这位年届古稀的老农,语气里有愤怒,但更多的是无奈。这是连州市保安镇沙坪村的一景。
曾经是上世纪70年代经济发展的“明星村”,保安沙坪村如今变成这样垃圾乱堆的“脏”貌,应与该村没有村干有关,与村民卫生意识不强、乱丢垃圾成风的陋习有关。
幸好改变已在发生,目前该村村民正在积极集资修筑公路与建垃圾池,力争改变“脏”貌。
昔日辉煌种温州柑成为“明星村”
熟悉保安沙坪村的人,对它最深刻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因发展种果成为“明星村”的辉煌时刻。那时候“农业学大寨”,沙坪人依托肥沃的土地和敏锐的意识,率先搞起了温州柑,成为各地学习的榜样。
“1973年,沙坪村请来潮汕地区的农技师,种植了100亩的温州柑。”那时年方十七的梁水成高中毕业后回到沙坪村当村干,对此记忆犹新。村民勤劳,土地肥沃,温州柑种植取得了成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年入过万元。“这在当时是笔巨款。”梁水成说。
当时,沙坪村以温州柑种植而声名鹊起,成为附近连南、阳山等县农村前往学习取经的“明星村”。集体收入好,村民的工分收入也高。“那时候其他村子的村民干一天10个工分也不过两三毛钱,我们村民则能赚1.1元。”回忆30多年前的辉煌往事,梁水成笑容满面。
依靠温州柑带来的收益,沙坪村积极改善村容村貌,投入巨资5万多元建学校,拉通高压线,接驳了有线电视,让村民较早享受到了发展带来的成果,引来了临近村民的艳羡目光。而那时候村子的垃圾有专人清理,再埋到果场做肥料,保持了基本的整洁。
但上世纪90年代频发的黄龙病,给各地温州柑种植带来了灭顶之灾。沙坪村也未能幸免,经济发展由此一蹶不振,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现场体验入村要先过垃圾堆
近日,记者沿着狭小又颠簸不平的泥路行进,刚到村口,一大堆垃圾出现在路旁,占据了近乎半边进村路面,阵阵臭味熏人欲呕。这样的情形已延续多年了,有村民笑称,有外人进村,垃圾堆是个“见面礼”。
入村先过垃圾堆,让77岁的村民黄月秀屡屡听到前来做客亲戚们的抱怨,“你们村怎么这么脏啊,没人管?”黄月秀曾因此劝过村民,但效果甚微。“我不乱倒,其他人要去倒,我这把年纪怎么管得了?”
确实也没人管,村里自2005年后便没有了村干。“温州柑衰落后,村子集体收入愈发变少,逐渐连村干工资也发不起,所以村民也不想当村干。”梁水成介绍,沙坪村隶属卿罡村委会,他自1998年调往村委会工作,“之前还有在沙坪4年的2400元工资至今没领到。”
记者在村里发现,除了在村口,村里还有两个垃圾堆,一个位处村中小卖部前,一个在村尾的古榕树下,形成一个“前中后”的垃圾堆“布局”。在小卖部旁,数名村民在打牌娱乐,“闻着臭味打牌,早习惯啦。”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青年说。
此外,垃圾乱丢弃,似乎成为了村民的一个习惯。村民梁银发表示,村子本来挺干净的,后来有人贪图方便把垃圾倒在村口、村中和村尾,“你倒我倒他也倒,逐渐就习以为常了,造成了这样的垃圾成堆状况。”对此现象,因为缺乏村干的管理和疏导,村民倒起垃圾来更无所禁忌,最终成为一个陋习,形成坏风气。
而受垃圾之“苦”最重的要数住在离村口30米处的梁代明,白天晚上均在阵阵臭味中度过;最怕是夏天,“太臭了,也滋生了成群蚊虫”。
梁水成透露,对于村中这三堆垃圾,村民每年会在春节前清理一次,“过年了嘛,大家还是有着卫生意识的。”
酝酿改变集资修路建垃圾池
除了垃圾成堆,狭小的村道也影响了村民的生产生活。2公里长的村道,泥泞凹凸不平,勉强能容汽车行驶,村民们饱受“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之苦。
沙坪村的脏和路难行,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村民们也迫切想摆脱这两项困扰生活的枷锁。“其实谁不想自己生活的地方干净整洁呢?”村民梁银发说。
2011年上半年,身为村委干部的梁水成在沙坪村召开了两次村民大会,就修路和整治卫生与村民达成了共识。2公里村道硬底化需52万元,除去上级补贴外,缺口10多万元,“因此我们村每人集资300元”。
这个目前有92户400多人的村子,村民收入其实并不低。梁水成透露,有超过一半的村民外出打工,9成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水泥楼房。因此集资修路建垃圾池方案确定后,村民参与性很积极,目前已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村民缴纳集资款。
春节前夕,村道硬底化终于完成,但垃圾问题仍未解决。该村计划彻底清理垃圾堆后,建立垃圾池并进行焚烧或填埋果场做肥料处理,以结束垃圾乱堆的历史。“但资金缺口5000元。”梁水成说,目前修建3个垃圾池的计划只能搁浅。他表示,今后他们会加强村民的思想教育,确保改变乱丢垃圾这一陋习,逐步还沙坪村一个整洁卫生新貌。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黄津
统筹:达海军 编辑统筹:蔡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