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温州两家人:【用心原创】方孝儒之死怎样评价才合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0:39
  • 用心原创】方孝儒之死怎样评价才合适?
  • 发表于:2012-2-1 09:41
  •   
  • 点击:10055
  •   
  • 回复:4
  •   
  • 回复
  • 收藏
#thread_12435503_div {border:1px solid #369;width:300px;height:150px;background:#e2ecf5;z-index:1000;position:absolute;display:none;} #thread_12435503_div h4 {height:20px;background:#369;color:#fff;padding:5px 0 0 5px;} #thread_12435503_div p {padding:12px 0 0 30px;} #thread_12435503_close{float: right;margin-right: 10px;}

作者:用心沟通

头  衔:高级写手 只看楼主

发送消息

   方孝孺之死,一直是研究探讨明朝历史的爱好者与史学家绕不开的一个沉重话题。按照现在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方孝儒报答“知遇之恩”说;二是方孝孺“为国忠节”说;三是方孝儒“愚忠典型”说。对上述观点,笔者都不是特别同意,因为我私以为几种观点都不全面完整,都不准确适当。

    在我看来,方孝儒之死的评价,应当更多从有较大的正面意义着眼,但也不忽视其中的负面影响。笔者之所以这般认为,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方孝儒不能简单定义是为“知遇之恩”而死。

    有道是,士为知己者死。但方孝儒不是一般的士人,而是真正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栋梁之才,这从明太祖对他的欣赏、建文帝对他的器重,就能够看出。优秀人才,是打江山坐江山稳江山的至关重要因素,故对方孝儒来说,以死报答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事业、前途、命运。仅以“知遇之恩”衡量方孝儒之死的价值,似乎有些低看了他的志向,也亵渎了生命的宝贵。

    其二,方孝孺也绝非属于简单的“为国忠节”而死。

    表面看来,方孝儒是为忠于建文帝而死,其实不然。他决不是殉于一家一姓,乃是死于维护成宪,维护制度。我们不能不看到,建文帝即位后,着手削藩,方孝孺积极参与其事,削藩弱宗本是封建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题中之意,此事上关皇位大统,下系黎庶福祉。而燕王朱棣以藩王身份篡逆大统,破坏的是立嗣以嫡以长的成宪,以今天的话说,那就是破坏了宪法。为守法而故,与为国家而亡,是不同的概念,是不同的境界。当时,与方孝儒一样为维护成宪而死的,还有黄子澄、齐泰、黄观等人。假如硬要说,他们有什么不对的,我觉得只能讲削藩政策在条件不成熟就急躁冒进,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其三,方孝儒之死更不该指责为“愚忠典型”。

    何谓“愚忠”?它是指愚昧地忠实忠于帝王或制度,不想原因,不计后果,不顾利弊,只知道按照命令或职责去为人做事,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与想法。方孝儒显然不是这种情况,他知道自己为什么坚持原则,为什么保持气节,为什么临危不惧,为什么慷慨就义。

    虽然,方孝儒这种以死成就名节的做法,笔者并不完全赞同。他始终抱住原则不放,不注意方法,不讲究技巧,最终连带了870多位无辜者一起毙命,很有些迂腐。假如说,他“杀身成仁”,一人做事一人当,名节不会丢,也不会连累无辜;假如说,他注意方法,不激怒朱棣,也可能只是自己安然赴死,保住了其他人的性命。从这个角度看,方先生的名节,用873条血肉之躯垫抬起来,掺和了太多的血污,融入了太多的悲剧。

    其四,方孝儒之死一味贬低会导致“后患无穷”。

    一个人需要一种骨气,一个民族更需要一种精神。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拳拳报国之心,铮铮铁骨之气,是我们历来都需要的民族风骨。尽管方孝儒算不上最优秀的民族气节代表,但起码他有了为理想为事业为法治甘于奉献一切的行为,就是值得敬重敬佩的,而不应该一味贬低和诋毁。

    否则,一个方孝儒死了,被吃人的封建制度吞没了、咀嚼了,就总结出另一种人生哲学:皇帝轮流坐,有谁没谁不紧要,脑袋一个保护好。陪你玩可以,陪你乐可以,出出主意贫贫嘴也可以,但要跟着掉脑袋,对不起,老子不干。说到这里,我们要清醒看到,朱棣杀了一个方孝儒没什么(毕竟已是翻过去的历史),可是他的行为若是阉割了所有士人们以死报国的壮志、以身殉职的壮举,无疑就成为了更大的悲剧根源。

    事实也无情地证明了这点。自从明初方孝儒被诛十族以后,中国知识分子再无多少人敢以死报国了,相反更多的人却成了见风使舵的“高人”,将“有奶便是娘”奉做圭臬了。他们大多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好死不如赖活着”的人生态度。因此,很多人都变成了背面权贵“横眉冷对千夫指” ,迎面权贵“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阳奉阴违、俯首帖耳的奴才。明朝后期以来国力日渐衰弱、民众斗志日渐消沉不就是很好的明证吗!

    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可歌可泣的气节精神所剩无几,“士可杀不可辱”的中国传统的英雄气概更是捉襟见肘时,我们的文化精髓、传统精华还剩下多少?这一切都需要引起我们高度注意和警惕。

    (作者:用心沟通  原创)


银泰万款商品折后满减120元,单笔可累计分享到:  

zzhyjwl

金币:10433

  • 个人资料
  • 2012-2-1 18:09
  • 沙发

赞同。
  • 回复
  • 报告
凤凰论坛各版招募版主,欢迎加盟!

我是快乐女生

金币:1324

  • 个人资料
  • 2012-2-1 19:38
  • 板凳

看看看。。。
  • 回复
  • 报告
凤凰论坛首页改版,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

丽丽1170356384

金币:94

  • 个人资料
  • 2012-2-2 09:24
  • 3楼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回复
  • 报告

三纲1789

金币:2

  • 个人资料
  • 2012-2-3 00:26
  • 4楼

不是“知遇”,不是“为国”,也不是“愚忠”,是一种古代思维的悲剧。这种思维在现代人眼是就是一个冷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