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璐雅男朋友:论意拳 试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39:21
意拳(大成拳)是宗师王芗斋先生在20世纪创立的融养生、健身与技击于一体的优秀拳种,意拳(大成拳)的训练之法,以站桩、试力、摩擦步、试声、发力、推手、断手实作等训练方法为主。其中试力的训练方法极为重要,意拳(大成拳)宗师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曾指出:“此项练习,为拳中之最重要,最困难之一部分工作。盖试力为得力之由,力由试而得知,更由知始能得其所以用。”
  意拳(大成拳)的试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从点、线、面的角度进行思考。由于试力是站桩在空间中劲力和间架及意念等诸多因素的延续,故首先这种延续应是点状的,即每一个移动的点都有它的运动内容。每一点都是浑圆的。在每一个点的完整浑圆的基础上,将每一个点衔接起来,就形成了线的移动,即人体位移的线是由点来组成的,换句话说,无数个桩的组合就形成了试力。而每一个试力的停顿都是一个桩。另外,人在试力的过程中,浑身上下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皆要各在其位且又完整合一的一动无有不动,用笔者的授业恩师王玉芳大师的话说,是要“车动铃铛响、动微而处牵”。这些点的移动轨迹就是线,再将这些线的移动连成片,均合为一,即形成了面。由此可以将此试力分为三种内容,第一种内容为点试力,第二种内容为线试力,第三种内容为面试力,面试力所求得的是周身参与的整体力。另外,恩师王玉芳大师曾指出,人体可分为“三段九节”,即上肢为一段,下肢为一段,躯干为一段,合为三段:上肢又可分为梢节(手)、中节(前臂)和根节(大臂),也可另分为手为梢节、臂为中节、肩为根节;下肢也可分为梢节(脚)、中节(前腿)和根节(大腿),也可另分为脚为梢节、腿为中节、胯为根节;躯干也有梢节、中节和根节之分,即头为梢节、胸为中节、腹为根节。合为九节。当然“三段九节”仅是概括之说,其实人体的每一个骨节点都是节,每一个骨节也都是段。在试力时,人体的“三段九节”皆要松、和、均,而且要松紧调配,争合互为。用宗师王芗斋先生的话说:“浑身之节、点、而、线,一切法则,无微不有先后、轻重、松紧之别。”故“节、点、线、面”的训练,是意拳(大成拳)试力训练的一大具体内容。
  意拳(大成拳)试力,又可细分为身内争力训练与身外争力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宗师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指出:“习时须使全身均整,筋肉空灵,思念全身毛孔,无一不有穿堂风往返鼓荡之感。骨骼毛发都要支撑遒放,争敛互为。”此段文字所谈的主要即是身内争力训练的内容。而宗师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又指出的:“全身能与宇宙之力,起感应合否。假借之力,果能成为事实否。欲与宇宙力起应合,须先与大气发生感觉。感觉之后,渐渐呼应,再试气波之松紧,与地心争力作用。习时须体会空气阻力何似,我即用与阻力相等之量,与之应合,于是所用之力。自然无过,亦无不及。”该文字所谈的则主要是身外争力训练的内容。身内争力训练与身外争力训练是两个层面的内容,初学时可以分而习之,一旦掌握了要领,就要整体进行训练,否则,得到的只会是局部力,因为,意拳(大成拳)试力,只有将身内与身外合一了,才是完整的试力。
  在训练方式上,意拳(大成拳)又可分为主动试力与被动试力。主动试力是指在试力时,主动的运用意识驱动身体进行运动。被动试力则是指先将意念建立在身外。然后再通过身外的意念来驱动身体进行运动的一种试力形式。如引用宗师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的话说:“动愈微而神愈全,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在这里“动”即具有下述的两种形式:
  一、主动的动。即用意识驱动身体,缓慢运动,在动中体察身体中的各种情境,如阻力感、牵扯感、参与程度、传导路径、松空通透与灵动、身体的浑圆一体、动静互为等诸般情境。
  二、被动的动。欲要被动的动,则首先须将意念设置在身外,如举最简单的意念为例:设想身外被水或云雾所弥漫包裹,而风则徐徐吹来,令水或云雾为之而动。在这里,因水或云雾因风而动,从而牵动身处在水或云雾中的自身也不得不为之而动。此时的身体之动是被动的,自身应在不得已而动之中悉心体察自身的变化,调整及调配自身的训练内容,如外界与身体是否真实的相应和,宇宙之力是否能作用到自身,自身的精神意感是否合于宇宙之神韵。宗师王芗斋先生所说的“假宇宙之力波,有神助之勇”,不经此被动阶段的训练,难以成为真实的内容,这也是宗师王芗斋先生所说的“离开己身无物可求,执着已身永无是处”的独一无二的训练法。
  除此之外,意拳(大成拳)又可分为养生试力与技击试力。用宗师王芗斋先生在《试力歌》中的话说:“无形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悠悠扬扬舒且畅,一经触觉立时即紧张。如同火药爆发状,炸力发出意不亡。”用于养生要以“无形如天地,充实如太仓,悠悠扬扬舒且畅”为主:用于技击,则要“一经触觉立时即紧张,如同火药爆发状,炸力发出意不亡”。同时,还要向宗师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所说的那样:“不论试力和发力,皆要保持松和自如,发力含蓄,而有听力,以待其发。神宜内敛,骨宜藏棱,要设想身外三尺以内,似有一张罗网包护之感。而包罗之内,尽为刀叉勾锉,并蓄有万弩待发之势,毛发筋肉,伸缩拨转,全身内外,无微不有滚珠起棱之感。”只有这样,试力才能具有真实的意义。在技击试力里,又可细分为掌法试力、拳法试力、腿法试力、步法试力及身法试力;从形式上又可分为单人试力和双人试力(双人推手摸劲试力)。
  在劲力方面。试力又可细分为多种劲力的摸劲训练。宗师王芗斋先生在《大成拳论》中指出:“所试各力之名称甚繁,如蓄力、弹力、惊力、争力、开合力、缠绵力、撑抱力、惰性力、挺拔力、三角力、螺旋力、杠杆力、轮轴力、滑车力、斜面力等等,自然由试而得。”技击试力里的掌法、身法等试力。及各种劲力的蓄力、弹力、惊力等试力训练,因篇幅有限,本文不便在此展开,笔者曾专门撰文谈到过“开合力”(见《武魂》2008年第7期),其它劲力因具体方法言之太繁,本文暂不在此赘述。
  意拳(大成拳)的试力训练法,可分为五种层次,即:一、动即是动,静即是静;二、动中孕育着静,静中孕育着动;三、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四、动之非动。静之非静;五、动即是静,静即是动。对应动静这五种层次,意拳(大成拳)的其它各种试力形式也是如此,例如在基础试力中以训练上下力为主的提按试力、以训练前后力为主的推拉试力、以训练左右力为主的挥浪试力等试力形式。也可按此五种层次来划分,如:第一种层次,提即是提,按即是按;推即是推,拉即是拉;左挥即是左挥,右挥即是右挥。第二种层次,提中孕育着按,按中孕育着提;推中孕育着拉,拉中孕育着推;左挥中孕育着右挥,右挥中孕育着左挥。第三种层次,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推中有拉,拉中有推;左挥中有右挥。右挥中有左挥。第四种层次,提之非提,按之非按;推之非推,拉之非拉;左挥之非左挥,右挥之非右挥。第五种层次,提即是按,按即是提;推即是拉,拉即是推;左挥即是右挥,右挥即是左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