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直男警察的性事:从梁小冬之死反观教育之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4:40:21

从梁小冬之死反观教育之缺 

如果说今年过年有什么不幸的消息传来的话,湖南省举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梁小冬正月初一在国家队训练期中因劳累过度猝死绝对算得上是一条。死者已去,无法复生,值得我们思考的倒是梁小冬之死再次引发我们对体育与教育的关系、金牌战略等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

据报道,梁小冬去世后,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这样批示:“梁小冬同志为备战伦敦奥运会,因公牺牲,万分沉痛,仅表深切哀悼,向家属表示致哀。”这样的说法当然不错,心情也可以理解;但作为改革和发展中的世界大国的领导人来说,对于体育精神和体育观念正在日益发生变化的今天来说,仅仅有这样的认识显然远远不够。我们的体育还要“备战”吗?还要“战”到何时?我们的体育还要“公”到何时?简言之,我们必须从计划经济的思维中跳出来反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展体育事业,反观体育事业的发展与金牌战略的关系,反观教育在体育事业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等等。

限于篇幅和个人能力不足,这里只说说教育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吧。

先说说教育的本质问题。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尽管中外专家学者众说纷纭,但我以为教育的核心和本质至少应该包括人的生存和生命教育。也就是说换言之,受教育者接受了一定的教育之后,不仅仅知道了生存之重,而且还知道了有质量的生存之重,也就是说生命高于一切,有质量的生命更加高于一切。长期以来,我们奉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这在特殊年代和特殊时期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即使今天如果中华民族面临被侵略和被屠杀的境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仍然是压倒一切的精神,为保全个人生命而贪生怕死牺牲他人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问题是,在和平时期、在非战争状态和特殊情况下,生命意识和生命教育则应当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任何一个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应该有这样的自觉和主动的生命意识,生命高于一切,当然也高于金牌。不要说为某一场赛事,就是为奥运会“战”而失去了健康甚至生命,也不值。从中该反思的除了运动员、教练员,还有我们有关的部门和领导同志,反思的内容应当是包含在体育当中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本质的问题。

说到生命高于一切,我认为当前不宜提倡有些运动员所说的“我愿意用生命换取奥运金牌!”“拿到金牌生命停止也值得”等理念。

值得高兴的是,有一些体育工作者从梁小冬之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北京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的主任金汕说,梁小冬去世前就有预兆,春节还坚持带队不回家休息,以往都说轻伤不下火线,这本身就值得商榷。那重病就一定要下火线了,和平年代,为了金牌不太值,应该把生命看得比金牌重。金先生这样的认识如果能被更多人,尤其管理者和运动员、教练员所接受,那真是中国体育运动员之幸啊!但从有关领导的表态来看尚无此认识,至少在表态中应该有这样的一种清醒。当然,我们允许有一个认识过程,比如13岁因救火牺牲的赖宁当年被奉为英雄而宣传,而现在则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参与抢险,我认为,当年宣传赖宁精神是对的,现在禁止成年人参与抢险也是对的,在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恰恰体现出时代的进步。体育界发生的时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再说“公”与“私”的问题。我对发展到今天的体育事业何为公何为私无甚研究,但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走过来的我,经历了一个巨大的思想变化过程就是由“公”高于一切到“公”和“私”在某些方面和某种条件下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难分孰高孰低。事实上,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到今天,还要面对明天和未来,显然不是靠公和私的标准来衡量和推动的。在运动员作为个体生命意外逝去的时候,无论“公”和“私‘都是同等重要的,至少在表述上不宜用公私作为一把尺子衡量。就说李娜、彭帅和郑洁这些优秀网球手吧,他们是“公”还是“私”呢?我分不清楚。但我坚定的认为,这三位优秀选手假如发生意外,其意义和价值与梁小冬之死无甚区别。还有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刘翔是为“公”还是为“私”干呢?同样说不清楚。但他们只要取得成绩都是祖国的辉煌和骄傲。一句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的今天,在许多运动员身份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以公或私来评价运动员显然不妥,以公压过一切更不妥,尤其是面对生命、健康和死亡的时候。当前,我们应该做的应当是淡化而不是强化运动员的公私意识,应该提倡的是生命意识。

第三,也是最该说的就是运动员训练中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问题。体育运动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教育的能量和作用,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其实,在体育运动中我们习惯用的训练方法恰恰是一种教育方法,训练方法得当如同教育方法得当,反之亦然。长期以来,我们在运动员训练中强调成绩高于一切、荣誉重于一切、金牌压倒一切,这无异于学生考试只把成绩排在第一;我们奉行的高强度训练理念永远给运动员上紧发条不停运转无异于学生文化学习中的题海战术等等,这一切都未必科学。由此可见,教育在体育当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在教育中,我们提倡教与学得法,提倡启发式教学,提倡松弛有度,我们反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反对机械性的简单重复,反对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这些在运动员的训练中不也同样有启发意义吗?

据了解,国外运动员圣诞节都会放假,对运动员是一种放松和修整。围棋国手侯逸凡接受采访时说,有人批评她不太用功,她说把100%的精力都用在下棋上,可能会使自己更紧张,产生厌恶感。所幸的是,很多运动学专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们呼吁体育工作者应该讲究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不可以疲劳训练。

说到训练方法,我们真是该仔细琢磨一下体育训练当中育人的科学性问题。我们以2008年奥运会为例,中国获得金牌总数是51块,美国是36块,而韩国则是13块,但我们不能忽略的前提是各国人口总数。如果按照中国13亿多人口、美国3亿多人口、韩国4600万人口做基数相除的话,中国平均2500万人一块,美国平均800万人一块,韩国平均300万人一块。排除其他因素,不能不说,我们的培养效率和培养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体育人才培养当然有其特殊规律,但更有一般规律。史安斌教授说,中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到了一个拐点,借用这句话,我认为,梁小冬之死我们除了表示同情哀悼和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以外,启发就是中国体育发展到了今天也到了一个拐点,这个拐点就是多年来我们所提倡的教体结合如何真正实现、真正落实,如何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融入到体育训练当中去,至少我们长期在体育训练中缺失的生命教育、素质教育和科学教育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不能让体育当中的教育之缺失继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