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女篮名单身高:Ershen Lin:美国国债到底有多安全(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06:19:41
美国之所以能够维持如此高的国债水平而没有发生危机是因为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和美国国债的信誉吸引了外国投资者。法国和德国也具有维持较高国债水平的能力,这同样与其经济实力有关。相比之下,希腊、冰岛、爱尔兰等小国就无法维持如此高的国债水平。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国债的安全性不但与国债水平有关,也与其经济实力有关。当然,这不等于说美国国债可以任意升高而不引发危机。日本和新加坡之所以能够维持很高的国债水平是因为其国民储蓄率特别高(分别为23%和52%),国债无非是纳税人自己欠自己的钱—严格地说是纳税人欠国债投资者的钱。与此相反,美国的国民储蓄率特别低(10.9%),国债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外国投资者来购买,情况就不同了。如今,美国国债有三分之一属于外债。在1980年代,日本是美国国债的主要买家,今天轮到了中国。图二显示在过去五年内中国央行是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目前持有量超过一万亿美元。其它如俄罗斯、巴西等也有显著的增持,但总量远不及中国。日本和英国这两个老主顾则选择袖手旁观。假如有朝一日中国停止购买(姑且不谈抛售)美国国债的话,美国的债券市场将面临极大的风险。而美国的债券市场比华尔街股市要大得多。一旦美国的债券市场出问题,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将无法承受其打击。因此,国民储蓄率也是影响国债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在评估一个国家的国债安全性的时候,国债与GDP的比值、经济实力、国民储蓄率都应该考虑进去,缺一不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们如果看得更仔细一些,不难看出经济实力和国民储蓄率对于可承受的国债水平的影响力是可以迭加的:日本既有实力又有较高的储蓄率,所以可以把国债累积到超过GDP两倍才引发关注;美国有实力但是没有高储蓄率,新加坡实力有限但有很高的储蓄率,两者均把国债累积到与GDP相当的水平。美国国债如果继续增高则相当危险,新加坡可能尚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法国的实力不如美国但有较高的储蓄率(17%),其国债水平为GDP的83%;英国的实力与法国相当但储蓄率较低(12%),其国债水平为GDP的77%,已经接近于各自的可承受极限。至于那些既缺乏实力又没有高储蓄率的国家,其国债水平必须控制在更低的水平才能够规避风险。由此可见,希腊的144%、冰岛的124%、爱尔兰的94%和葡萄牙的83%均属高风险国债;即使如西班牙的63%和巴西的61%,其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美国国债的历史动态

  评估国债风险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要看其演变趋向。图三显示美国国债在二战结束时达到其历史的最高峰,约为GDP的120%,然后不断下降,即使朝战和越战时期也不例外。到了1980年代,情况开始逆转。这主要是由于里根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的结果。老布什和小布什打的几场战争让国债水平继续升高,只有克林顿任内国债水平有所下降。到了奥巴马时期,美国国债继续了小布什后期的高速增长。如果这种趋向不加以扭转,美国国债会很快超过GDP,甚至会超过二战时期的高峰。美国自从1980年代开始意识到国债风险,于是国会立法设立国债上限。但是,这个上限就象利比亚的防空系统一样形同虚设。随着联邦财政的恶化,上限不断被提高,否则联邦政府就得关门大吉,国债将被止付,国债的风险评级将从AAA降低到垃圾级,未来国债的利率会猛升,预算将被平衡,但是美国人的生活水平会骤降,经济会出现大萧条,这是白宫主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历届总统的做法都是提高国债上限,把今天的问题推向未来。从近日来奥巴马不断向国会施加压力以提高国债上限的做法来看,目前的趋势在短期内不会改变,尽管某些分析家甚至于计算出在共和党控制众议院的情况下近期发生国债止付的可能性为6%。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十月的救市计划中FED为银行准备金付息的条款实施之后,通货膨胀为联邦政府创造的收入将大打折扣。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的支出始终维持在20%GDP以上,而其收入在战后时期始终在15-20%GDP 附近徘徊,无论税率和税收制度如何改变。某些分析家从中得出结论认为在和平时期进一步增加税收或者减少支出在政治上都是不可能的(2)。如果上述结论正确,那么联邦政府的预算赤字将不断增大,预算中仅国债利息一项在本世纪下半叶将超过GDP的50%,成为无法承受的负担。美国审计署(GAO)2007年度的报告显示美国国债的增加将在本世纪进入加速状态(图四)。据估计,在2050年前后,美国国债(不包括社会保险基金)将超过GDP的200%;到了2080年前后,美国国债将达到GDP的600%。当然,这个预期实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任何主权债务都不可能累积到GDP的六倍而不发生崩溃。这解释了为什么GAO认为美国国债的累积具有不可持续性。另外,美国社会保险基金可能在2015-2030年间枯竭,这将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如果有人觉得上述问题还不够棘手的话,我不妨在这里顺便指出一个经济分析家通常不愿触及的话题,即当今的工业生产方式所依赖的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媒)的生产有可能在未来十五年之内依次见顶,然后走下坡;作为原子能来源的铀也不过到2030年代就见顶。随着化石能源和原子能依次退出历史舞台,当今的生产发生必须进行变革,而这无疑会使生产成本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不断增加,经济萧条的可能性大增,而后者会使工业国的债务问题变得愈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