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百年流派大联唱:邵长勇等:粮食安全下中国种子产业发展战略ht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41:05
1邵长勇  2唐欣 3梁凤臣 3张晓明 3孙伟光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青岛 266003;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济南250100;山东省种子有限公司,250100)
【摘要】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种业市场化对促进种子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开放后,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其又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对我国的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如果不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研究种子产业的发展战略,我国种子市场最后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业公司所主宰,将会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关键词】粮食安全 种子产业 可持续发展 战略
2009年12月3—4日,在山东青岛召开的“2009现代农业技术与投资高峰论坛”上,美国先锋公司展示了先玉335播种面积在中国东三省由2004年的90万亩到2009年的1900万亩的“骄人”成绩,且2010年的目标市场是3200万亩(先玉335玉米杂交种由铁岭先锋种子研究有限公司育成,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经销,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峰会上,国内有识之士提出“我国大豆产业在跨国公司的紧逼之下已濒临全面失守,加工企业无豆加工,国储大豆抛售却连遭流拍……,是否中国的玉米产业也要步其后尘,也要面临全军覆没呢?”,美国先锋公司的解释是“跨国公司的经营目标是实现股东、董事会的利润和发展目标,而不是某一党派、政府的政治目标,目前跨国公司国家、企业间都存在着强大的竞争”。2009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赵刚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现已有70多家外资种业公司进入中国种子市场,我国种业正遭遇着灭顶之灾”。此语并非危言耸听,笔者从事种子产业研究多年,深有同感。
暂且不论跨国公司代表不代表政党或政府的政治目标,就所有的农产品种子都是在开放的环境中生产的,这一点是大家都明白的事实,虽然我国幅员辽阔,但气候复杂多变,每年都在存在局部地区发生自然灾害,造成了农业生产的不稳定和农产品供给的周期性波动,这种农业生产风险造成的不稳定性,在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都没有取得重大进展前,这种现实情况是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比如我国农业上最主要的天气灾害干旱和雨涝,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大。民间还有“冰雹一条线,旱涝一大片,低温冷害毁全面”的说法,如果种子商品种子失去了多样性,一旦先玉335在中国的制种遇到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而我国本土的玉米种子企业在被打垮之后,即使减产10%,这种情况下就要有320万亩的土地没有种子播种,荒了地的农民就是要跟政府要饭吃,就要造成社会动荡,影响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况且,美国经常玩弄李向阳的声东击西、杨子荣的调虎离山之计,我们不得不考虑防范对策。
一、什么是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一个国际概念。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一次首脑会议上形成了对粮食安全的共识,即“保证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得到未来生存和健康所需的足够食品。”但这一概念多次得到修改,世界粮农组织确定的粮食安全的目标为“确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其具体要求为:(1)确保生产足够多的粮食;(2)最大限度地稳定粮食供应;(3)确保所有需要粮食的人们都能获得粮食。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人民既买得到又买得起所需要的基本食品,既要发展生产,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又要增加收入,提高购买力。但是由于一些长期困扰世界粮食安全的因素依然存在,粮食供给与人口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粮食消耗量最大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不仅对粮食的需求量会相应增加,对粮食的质量、粮食获得的稳定性的要求也都在提高,但是同时增加粮食产量的困难也在加大,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等资源短缺的压力都在进一步增大。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也是国际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政府对全世界的庄严承诺,如何保障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安全,事关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对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我们从政策层面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保持粮食供求大体平衡;立足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生产水平;立足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二、外资进入中国种业的现实状况
自2000年我国颁布了《种子法》,国内种子市场,特别是蔬菜花卉市场对外资全面开放以来,蓄势已久的国外大公司如美国圣尼斯、瑞士先正达、法国利马格兰、以色列海泽拉、泰国正大、荷兰比久、荷兰瑞克斯旺及荷兰安莎等,最早以蔬菜和花卉种子为突破口进军中国种子市场,迅速在中国注册公司,目前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已超过70家。前期跨国种业公司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和对中国市场不熟悉,一些国外公司最先采取合资的方式进入中国,比如泰国正大集团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东方正大种子有限公司、荷兰纽内姆种子公司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的纽内姆(北京)种子有限公司、美国好乐种子公司与新疆西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新疆西艺好乐种子有限公司等。另一些国外公司则采取建立办事处或实验站的方式研究中国种子市场,等待时机。比如1998年以色列海泽拉种子公司、瑞士先正达种子公司在山东寿光建立实验站,试验、展示蔬菜新品种。国外公司凭借其先进的科技,雄厚的资金,丰富的国际市场运作经验大举进军中国种子市场,在不到1年的时间里已控制了我国高端蔬菜种子50%以上的市场份额,几乎涉及到所有蔬菜作物及国内主要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特别是出口型蔬菜生产基地。跨国公司进来可以提高我国种子产业的竞争意识,尽快与国际接轨,但对我们的挑战也是严峻的。以山东省寿光为例,寿光及周边地区蔬菜种植面积5.6万公顷,年产蔬菜40亿千克,被誉为“中国第一菜园”。寿光蔬菜种业经历3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前,菜农自留种子;20世纪90年代初期,选购国内科研单位种子;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国内种子企业、科研院所生产不出高档种子,他们只能被迫接受国外优质高价的“洋品种”。而“洋品种”依仗其在品质、产量、抗病性等方面的优势,开价之高,难以想象。在寿光,菜农们不得不接受“一克种子一克金”的现实。比如以色列海泽拉公司推出的番茄种子“189”等、以色列艾曼公司推出的番茄种子“汉克”、瑞克斯旺公司推出的茄子种子“布利塔”等、先正达公司推出的甜椒种子“方舟”等,每克都在100元上下,折算下来,一粒种子价值3毛多钱,而甜椒品种“蔓迪”更是开出了每克种子180元的天价,1克种子相当于1克铂金。国外公司每年仅在寿光及其周边地区通过销售其高档蔬菜种子就拿走6亿元人民币。国内种子品种面临全线失守、全军覆没的困境。
在基本控制和稳定中国蔬菜和花卉市场之后,最近几年,国外大公司又开始整合、进军我国大田作物种子市场。世界最大的种业公司之一美国先锋公司,则以辽宁铁岭成立研究中心,在东北三省都设有其春玉米的实验基地,且在山东、河北、河南等省也有夏玉米的实验基地。2002年12月,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成立,由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和美国杜邦集团先锋海布雷公司投资408万美元合资而成,其中山东登海种业有限公司控股51%,美国杜邦集团先锋海布雷公司控股49%,主要生产和销售杂交玉米种。2006年12月,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由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国际有限甘肃敦煌种业有限公司投资800万美元合资而来,其中甘肃敦煌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控股51%,美国杜邦集团先锋良种国际有限公司控股49%,主要生产和销售杂交玉米种。美国孟山都公司,其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种子研发布局。孟山都的许多产品在美国及世界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1996年11月,孟山都公司与中国河北农业厅下属的河北省种子站,以及岱字棉公司合作成立冀岱棉种技术有限公司,这个由中方管理的合资企业第一次将抗虫棉棉种带入中国市场。1998年7月孟山都公司宣布了两个合作协议,其中之一是在安徽省成立第二个生物技术合资企业,另一个是与农业部、国际矿业公司(IMC国际公司)以及加拿大国际发展机构共同在河北省成立可持续农业示范村。美国圣尼斯种子公司则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上海设立办事处,研究中国种子市场近10年。
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农作物种业公司已有76家,其中包括26家独资公司、42家合资公司、8家中外合作经营公司。而这些名义上只能占合资公司49%股份的公司却实际上掌握着种子公司的核心资源:技术与专利。
三、我国种业面临严峻挑战
种子生产周期长,如果我国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会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很多种质资源被国外偷取和克隆以后,又反过来成为跨国公司制约我国技术发展的专利手段。跨国公司投入经费搜集发展中国家的种质资源,分离克隆有用的基因并申请专利。比如,我们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被美国人获取后他们通过分子标记等手段申请了160多项专利。这样中国农民在中国种植中国大豆却侵犯了美国的专利,还要向他们交费。在转基因水稻方面,绿色和平组织和第三世界网络曾联合公布《国外专利陷阱中的“中国”转基因水稻》报告。这一报告称,目前中国最有可能商业化的3种转基因水稻,其多项专利属于外国公司,这可能导致中国对它的主粮失去控制。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实行本土化战略,保护好我国宝贵的农业种质资源应提到战略高度。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我国种业的市场集中度明显不足,整体实力十分薄弱。世界前10强的种业企业在世界种子贸易额中所占份额达35.0%,而我国前10强种业企业同期只占全球种子市场销售额的0.8%。国际种业市场垄断势头加剧,一系列收购、兼并活动推动种业整合重组。今后国际种子产业很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公司所主宰。世界种业巨头在生物技术、新品种研发等领域投入越来越大,一般都在其种子销售额的10.0%以上。
四、如何提升我国民族种业竞争力
首先,要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种子产业的发展。
有人认为,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际市场购买粮食,通过进口粮食解决短缺问题,这样可以节省国内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使其变成工业区。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际市场购买种子,通过进口种子解决种子质量问题,这样可以节省国内的种质资源的开发时间,然而,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自己的种子就没有粮食,从粮食安全角度讲,要避免粮食安全依赖国际市场,确立“粮食自给”为基本国策。如果“粮食自给”经常动摇,农业政策摇摆不定,必然会导致阶段性的粮食危机。中国的粮食安全不能依赖国际市场,这要作为一个基本国策固定下来,长期不能动摇。不能被动接受所谓的农业和食品安全国际标准。中国因为粮食安全,也因为8亿小农的现实国情,不可能消灭小农家庭经营模式。然而,国际标准不是中国小农可以达到的。对于发达国家不断推出关于农业和农产品的新概念和新标准,中国不应该被动接受并接轨,相反,中国应该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制定“国际粮食安全”下的公正、公平、合理的农业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或在多边标准、区域标准、双边标准下开展农产品稳定而长期的贸易。要避免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外资控股化现象。因为中国土地稀缺,所以,“进口农产品就是进口土地”。由于片面接受这样的理论指导,致使中国大豆产业被外资控盘了,完全丧失了大豆甚至食用油产业的定价权和产业安全,不能再出现的大豆产业第二、第三、第四……我们可以和巴西等互补性强的国家开展平等、长期、稳固的农业贸易合作,而不是失去产业主权的贸易。要提高种子产业战略地位,抢占转基因种子研究制高点。我国现已保存38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名列世界第一。但我国种质资源的基因鉴定、研究和利用工作严重滞后,影响了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效率。我国的水稻研究在世界上有一定优势,但水稻有几万个基因,而我们对这些基因研究的功能还很不清楚。有关部门应加强协调,把生物技术运用到作物品种改良上来,培育一些在高产、优质、抗病虫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性的品种。同时,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对农业种质资源的保护。
其次,从国民经济产业链的角度出发,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研究种子产业的发展。
粮食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而种子产业又是粮食产业的基础。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种子产业的国际竞争的影响力,意义十分重要。价值增值的最终目的是整个产业系统的增值,增强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基于此,种子产业价值链价值增值的核心原理是“价值分解与集聚”,即产业发展所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融入其产业价值通道中,并在其中分解和重新集聚,在规模递增与乘数效应作用下,形成新的价值输出,实现价值增值,形成国际竞争力。因此,应该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研究种子产业的发展,拉长种子产业链,不能就种子研究种子,而应该跳出种子看种子、跳出种子抓种子。
第三,在开放蔬菜种子产业的基础上,加快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力度。
开放蔬菜种子产业,让跨国公司进来,可以提高我国种子产业的竞争意识,尽快与国际接轨。在这种情况下,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实现进口种子国产化,增强我国种业的竞争力,建立以核心的科技创体系。把中国的种子真正培育成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优良品种研发和推广应用的主体。且加快产学研结合,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航空母舰”。农业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第四,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的措施,不宜开放大田作物种子市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而言,作为粮食产业链上游关键链条的种业,其市场更应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到现在为止,仍然对其国内大田作物种子采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特别是印度规定国外公司在合资中的股份不允许超过40%,而且种子生产在合资后两年必须在印度本土生产。中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农业企业或科研院所具有与国外公司抗衡的能力,一旦开放,要么倒闭,要么被兼并。尽管表面上国外公司只占49%的股份,但是像杜邦先锋公司一样,在中国的每个合资公司中都占49%的股份,其实它就变成了中国玉米的最大股东。在棉花方面,我国是世界产棉大国,年植棉面积467多万公顷,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同时,我国也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产业涉及棉农2亿多人,相关的纺织与服装加工业吸纳1 300多万人就业,棉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美国公司很可能会通过控制棉种来制约我国棉花经济发展,威胁我国纺织产业的安全。这一点我们的大豆产业已经有着深刻的教训,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第五、种子储备政策和机制应该改进,国家储备粮食种子应是主渠道。
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在粮食生产过程的任何一个环节上都要必须认真对待,直白的讲:玉米种子的生产也存在着一个“输不起”、“忽视不得”的问题,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果粮食自己解决不了,谁也帮不上忙,同样种子出现问题也是谁都“干瞧着”伸不上手。象前面所讲的先玉335的玉米种子问题,一旦种子产量减产,或者粮食生产由于产品品种过于单一而产生的大面积病虫害,势必造成中道的社会问题。因此区域性很强的粮食种子,必须自己有所准备,要有一定相当数量的种子储备,要想做到“仓中有粮,心中不慌”,只有种地有种,粮食才能安全。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种子企业已经全面改制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现在的种子企业不可能主动积压资金去储备种子,并且只有少量的储备种子贴息远远不能弥补种子企业的实际费用。因此,只有国家通过政策调整,形成机制,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增加种子备荒储备,应该像国家储备粮食那样,做到心中有数,以备应急。特别是玉米杂交种子的制种繁育工作,是一个多年连续性的“群众工程”,“人海战术”,下一年度的生产用种需上一年度进行繁育准备,而其亲本的繁育则更需要长期和连续性的时间考验,才能使种质资源相对稳定安全。一旦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和不可预见的损失,势必造成玉米播种面积陡然下降。特别是“包干到户”以后,土地的耕种权发生变化,对于玉米种子的大面积繁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粮食问题不是小事,种子问题更不是小事,因此,中国必须严肃面对,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为子孙后代负责,确保13亿人民的粮食安全。我国应该借鉴印度等国家的经验,进一步严格品种登记制度,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大田作物种子,要求其在规定的时限实现国产化。同时,由于我国在种子产业竞争力薄弱,通过实施培育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有了与跨国公司相竞争的本钱后,再开放大田作物种子市场,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被动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