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山歌 王尼玛: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197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5:58:31

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1970 ) 

2008-07-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2009年)

                 1970年(农历庚戌年. 狗年)

 

本年度重大事件:中国首次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成功;全国开展“批陈整风”运动;我国成功地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共和国大将徐海东同志、著名小说家赵树理同志、“铁人”王进喜同志相继逝世;毛泽东主席发表“5.20”声明;天津女青年张勇同志光荣牺牲;全国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我国始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1月1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王维舟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王维舟,本名王天祯,1887年6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宣汉县清溪场镇。早年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宣汉县团练局局长、绥定道警备司令、四川靖国军第1团团长,参加了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1920年5月在上海加入旅华朝鲜共产主义组织。年底赴苏俄伊尔库次克学习马列主义,被邀请参加伟大的十月革命四周年庆祝大会,在会上聆听了列宁的讲话。1922年初回国,参加吴玉章等同志在北京组织的赤心社,从事俄(国)灾救济会,募捐并宣传共产主义思想。1923年回乡创办新群女子高等小学,后接任宏文校校长。1923年秋在清溪宏文校创建川东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1927年奉命到武汉,入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4月,参与领导川东农民武装起义,任中共川东军事委员会书记。1930年7月,成立川东游击军第3路,任副司令员兼前敌总指挥。1931年4月任川东游击军总指挥。领导创建梁山、达县边境游击根据地的斗争。1933年10月,率部配合红四方面军进行宣达战役。1933年11月2日,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三十三军,任军长。率部参加反“六路围攻”。1935年3月,为策应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长征,强渡嘉陵江,参加红四方面军长征。9月任红三十一军参谋长。11月任四川抗日救国军总指挥。1936年夏,任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第五局局长。9月,任甘肃省抗日救国军总指挥。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第4局局长,被选为中革军委委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旅政治委员兼陇东专员公署专员。参加了反“扫荡”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西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常务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在北京逝世。

1月11日7时30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尼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周叔迦先生因患心脏病、肾脏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周叔迦,1899年生,安徽东至县人。原名明暘,字志和,笔名云音、演济等。著名佛学家,原名明夔,后改名叔迦,字志和,笔名云者、演济、水月光,1918年肄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后转向佛学。1930年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教授。1940年主持《佛学月刊》,同年在北京创办中国佛教学院,任院长。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参与中国佛教协会的创建工作,并担任佛协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中国尼泊尔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他一生潜心佛学,是著名佛学家,重要著作有《中国佛教史》、《法华经安乐品义记》、《唯识研究》等,有《周叔迦佛学论文集》二册传世。

1月15日——中国政治家,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创建者和首任主席谢雪红女士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谢雪红,原名谢阿女,女,汉族,1901年10月17日出生于台湾彰化。为制帽工之女。13岁当台中富商之妾,1917年离家至台南当制糖场女工,再嫁张树敏为妾,后赴神日本神户三年,自修日文与汉文,返台后加入“台湾文化协会”。1923年在台中参加台湾进步团体“文化协会”,1925年在上海参加五卅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底入莫斯科东方大学,1927年12月回国。1928年在上海参加组建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即老台共,任中央候补委员,旋回台湾进行革命活动,1931年因台共组织受到破坏而被捕,1939年出狱后经商。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发起组织人民协会、农民协会,任中央委员。1947年台湾“二﹒二八”起义中,为台中地区的起义领袖,起义失败后,转赴上海、香港,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与发起组建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任主席。在1948年入中国大陆,历任中国妇女联合会执委、政协委员会等职。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第一届总部理事会主席。1957年被打成右派,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又被红卫兵批斗,在1970年病逝于中国大陆。她是台湾独立运动参与者,日治时期“台湾共产党”(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支部)创始党员之一,也是“二二八事件”中坚持对国民党采用武力抵抗之台中“二七部队”的领导人,也是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创始人。

 1月23日――江苏省委第一届副主任委员柴德赓教授逝世,享年62岁。

 柴德赓,1908年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曾任四川白沙女子师范学院副教授,辅仁大学教授、历史系主任。建国后,历任北京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学院教授、历史系主任,民进第四届中央委员。江苏省委第一届副主任委员。专于中国古代史,对宋史、明清史、史科学有较深研究。主编《辛亥革命史资料》,著有《史籍举要》、《史学丛考》等。

 1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周长庚同志因突发心脏病抢救无效在四川射洪县人民医院逝世,享年60岁。

 周长庚, 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市。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军团师卫生部部长。参加了湘鄂西、湘鄂川黔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120师旅卫生处处长、西北野战军纵队卫生部部长、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延安保卫战和太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历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中国协和医院副院长,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文革期间,他因揭发邱会作,被扣上“贺龙亲信”、“走资派”罪名隔离、批斗,以致身患重病,1969年被强行遣送四川省射洪县3536工厂“监督劳改”,因心机梗塞逝世,当时3536工厂几百名工人自发赶到百里外医院追悼他,文革后予以平反。

 1月29日――著名画家陈半丁先生逝世,享年94岁。

 陈半丁,名年,别署辟痴,字半痴,又字静山,号半丁老人、半叟、半翁、半野老、山阴半叟、稽山半老、山阴道上人、不须翁、老复丁、竹环、竹环斋主人、鉴湖钓徒、蓬莱山民、藐世头陀,室名一根草堂、五亩之园、竹环斋、莫自鸣馆等,1876年5月14日出生于浙江山阴(今绍兴)。他家境贫寒,自幼学习诗文书画。少年时父母双亡,生活坎坷。为谋生,14岁就在兰溪一店当学徒。15岁在转至钱庄学徒中开始接触笔墨,自此一发不可收,自言当时“嗜书画入骨,饥饿犹不顾也”。19岁时随表叔吴石潜(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来上海于严小舫之小长庐馆拓印为业。20岁时赴上海,与任伯年、吴昌硕相识,后拜吴昌硕为师。40岁后到北京,初就职于北京图书馆,后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擅花卉、山水、人物、走兽,以写意花卉最知名。除任颐、吴昌硕外,又师法赵之谦、徐渭、陈淳,吸收明清各家画法而独树一帜。作品笔墨苍润朴拙,色彩鲜丽、沉着,形象简练、概括,讲求诗书画印的相互作用。兼善摹印。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其著作有:《陈半丁画册》。

                                               

                                                     中国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月30日――中国研制的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使中国具备了发射中低轨人造卫星的发射能力。

 2月5日――中共中央指示要求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

 2月8日――台湾发生泰源事件。

 泰源事件是指1970年发生在台湾省台东县东河乡泰源谷地泰源监狱的暴动事件台湾原住民知识青年等共120余人,以“台湾独立”为目的,发动监狱革命,并计划夺取轻装师武器,占领广播电台,夺取台东的军舰,联合原住民在山区打游击,发动全岛革命。6名外役政治犯郑金河、陈良、詹增、郑正成(以上系苏东启案)、谢东荣、江炳兴(以上系亚细亚同盟案),在替换碉堡卫兵时,被一名外省籍卫兵班长发现不对,质疑为何没向上级报备,郑等人便将卫兵班长刺昏,至弹药库取子弹,拟回牢房开门放人,因该卫兵班长未死,大叫“暴动”“杀人”,于是事迹败露,监狱大门锁起。当时打算将大门用枪打坏,但是失败,合作的警卫连连长也说他没办法,叫郑金河等6人携枪械逃亡。泰源事件中,监狱安全防卫由警备总司令部直接接管,副总司令刘玉章亲自坐镇指挥,并立刻派空降部队前来控制局面,原警卫连迅速被调往高树基地,全连接受个别侦讯。同时成立前进指挥所,动员万余当地原住民、军警、海军陆战队、蛙人部队搜山搜海,并将悬赏奖金从5万提高到20万,于23日先后逮捕郑金河等人。同年5月判决,警卫连20多人被判处死刑,余判刑15年或无期徒刑。卫兵赖在因放年假回家,亦以内应罪被判无期徒刑。政治犯部分,郑金河、陈良、詹天增、谢东荣、江炳兴等5人判处死刑,5月30日枪决;郑正成则因其他5人都说他是被他们所绑架而判刑15年6个月。本来还应该牵连到该监狱一半的政治犯和当地原住民,但因郑等5人紧守口风,再怎么刑求都说这件事是他们个人所策划,才没有连累其他人。不久,所有的政治犯都在海陆空严密监视下被移送至绿岛的绿洲山庄关押。

 2月9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仇鳌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仇鳌,原名仇曜元,晚年自号“半肺老人”,1879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湘阴县 (今汨罗市)归义乡。他因家境贫寒,务农到15岁,1895年始入乡塾求学,1902年应长沙府学试为生员。1904年赴日留学,始学师范,后修政法,毕业于明治大学。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竭力协助仇亮在东京创办《民主报》,宣扬反清思想。在东京参加华兴会,1905年转为同盟会会员。1906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参与筹备武装起义,因有人告密,被迫再次东渡日本继续求学,兼做《民报》的编辑工作。1911年,奉命回到湖南改组同盟会。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湖南副支部长,并任湖南省民政内务司司长。袁世凯称帝期间,在黄兴、宋教仁的直接领导下,致力于讨袁运动。宋教仁遇刺后,再次避难日本。1916年秋回国。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他潜入湖南零陵,联络湘、桂军支援。张敬尧被驱走后,随革命军入长沙,任湖南交涉署外交司司长,兼监长沙、岳州关税,主持船山学社。1921年,毛泽东、李维汉等在船山学社内创办自修大学,因缺乏资金,他以振兴社会文化的名义筹集几千银元,予以资助。1923年,赴英、法、意、美等国游学。1925年经苏联回国。1926年主持《国民日报》,聘谢觉哉、龚饮冰等主笔,推动革命斗争和农民运动的发展。1927年,湖南军阀何键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欲将他作共产党员暗杀。他机智脱险,乘轮船到汉口。1928年任北伐军战地政务委员,后任国民政府铨叙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南京返湘。1939年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展难民救济工作,创办难民医院和难民工厂。1944年秋,赴重庆任国民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湘、鄂、赣敌伪产业接受清查团团长、湖南省政府委员、省参议员,并主持湖南文献委员会。国民党成立:“戡乱建国委员会”,蒋介石重金聘他任委员,坚辞不受。不久,蒋又任他为两湖监察使,仍辞不受。1948年开始参与程潜等筹划湖南和平解放事宜,负责联络政治、文教、工商和社会各界人士。1949年2月,“长沙市和平促进委员会”成立,任主席。5月,白崇禧部陆续自鄂入湘,白崇禧敦促他迁往广州,遭其拒绝。8月5日,与唐生智等100余知名人士通电,拥护湖南和平解放。湖南解放后,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委员。1949年11月,应毛泽东电邀入京,旋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后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他素以书史自娱,爱吟诗作书。建国后潜心钻研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总结历史经验,供人民政府参考。1951年给毛泽东写了一封数千言的长信,第一个提出中共党内应防止腐败问题,在信中慷慨陈辞:“一旦革命成功,不免在有形与无形之间,使革命的伟大前途,因腐蚀而发生障碍。此则当前未可丝毫忽略之问题。好在你党有一革命武器,即批评与自我批评。但须时时把握这个武器,不仅自己党员,就是党外人士,亦应争取共同掌握,相互运用,则一切艰难皆可克服”。毛泽东读后答道:“共产党就是需要你老这样的诤友”。他1951年患肺癌,经名医黄家驷手术,切除了右肺,故称“半肺老人”。有《半肺老人吟草》诗集传世。

 2月11日――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将谭希林同志逝世,享年63岁。

 谭希林,190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3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工兵连代理连长、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排长。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特务连连长。同年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二连连长。1928年红四军成立后,任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一营副营长、营长。1929年后,历任红四军军部特务支队支队长,闽西红军学校教育长,闽西红军指挥部参谋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代理军长,红十二军参谋长兼第三十四师师长,军委警卫团团长,南路军临时指挥部司令员。1932年8月后,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工兵连连长、军事教员,特科团团长,特科学校工兵营营长。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任军委干部团工兵主任、红军大学工兵科科长。到达陕北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二营营长、红军大学第三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历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中共鄂豫皖区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1941年起,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旅长兼政委。1943年9月任新四军第七师代理师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历任山东野战军第七师师长、豫皖苏军区第一副司令员、胶东军区代理司令员、胶东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二军军长。1949年6月兼青岛市警备司令部司令员。同年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0年任我国驻捷克斯洛伐克首任大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一级八一、一级独立自由、一级解放勋章。1957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1958年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2月14日――岭南著名国画家赵凤先生因患脑溢血在香港逝世,享年66岁。

 赵凤,笔名草二、山城村人、阿阁主人,1905年出生于广东省潮阳市潮南区仙城镇。他少年时聪慧,其父本想把他培养成中医生,可是少年时的他不喜学医却喜画画。192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美专,师名画家刘海粟,1929年,他从上海回到家乡,在六都书院任教,以画雏鸡闻名潮汕一带。赵凤任教期间,其父已病逝,生活清贫,其性耿直诙谐,趣闻甚多。相传峡山乡一财主慕名向其索画雏鸡一幅。他言明每只两个银元,财主即令仆人带去八个银元,求画雏鸡四只,谁知仆人把一个银元私吞,仅交七个银元给他,并说主人求减一元。赵凤也不言语,画了三只雏鸡,再画一刚破壳欲出小雏鸡,意欲辱财主之悭吝,岂料这“三只半雏鸡”栩栩如生,反具特色,财主大喜,挂于中堂,众皆称赞。“三只半雏鸡”也成了笑谈。1946年,潮汕百业凋零,他到香港谋生,是年秋,被华侨巨贾胡文虎先生聘为《星岛日报》美术编辑。他与胡文虎交谊甚厚,胡文虎先生特别赏识赵凤之国画。一段时间,曾要赵凤每周为其画虎一只,且每只姿态不同。赵凤画虎,雄姿百态,文虎先生得虎画如获至宝,一次却见一虎画与前周雷同,遂戏言曰:“本周之虎,前周先生已赐,何健忘乎”?他笑而答道:“此虎与前周之虎相差二十,前之虎须只有八十根,这次虎须一百根哩”!胡文虎先生果真把两画虎须数细数,果然不差一根,两人皆大笑不已。他在香港期间,作画甚多,其画乡土气息甚浓,潮汕名胜山川,民情风俗,乡村小景,皆在其笔下千姿百态,其声名日著。1953年,应邀到泰国举办个人画展,泰国王为其画展剪彩,展出的三百八十幅国画,不但技艺精湛,且因画图充满广东乡土气息,深受华侨和华裔喜欢,前往参观者成千上万。当时秦京中文报纸评赵凤画展,曾有一段这样的话:“先生这画,炉火纯青,一幅幅皆是乡情乡谊,区区一室,如万里之行,使人如置身于故园之中,又如会亲人于眼前”。他的画展轰动了东南亚。此后,他又曾先后到越南、新加坡举办画展,皆载誉而归。

 2月25日至3月2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拟定了1970年国民经济计划,并着手研究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会议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狠抓战备,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的口号,要求“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战略后方”。会议规定:1970年比1969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7%;基本建设投资增长46%。这些投资主要用于军工和为军工配套的项目。会议还规定,1975年要达到:粮食6000亿到6500亿斤;钢3500万到4000万吨;煤4亿到4.3亿吨等。为了强求达到这些显然过高的指标造成的冒进,给国民经济带来很大损失。

 3月7日――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马凌甫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86岁。

 马凌甫,原名步云, 1884出生于陕西省合阳县和家庄乡南渠西村。清末留学日本,1905年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11年于日本明治大学毕业后回国。是年12月,在上海被推为陕西代表,赴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春自沪回陕,倡办西北大学,任“创设会”委员。后任商学科学长兼教务长。同年8月,任国民党秦支部副支部长。1914年冬赴沪,有《国民经济学原论》、《工业政策》等译著留世。1918年冬,任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参谋长。1921年后,历任陕西省长公署参议、省参议会议长等职。1924年夏,任陕西省教育厅厅长,曾在合阳创设第七职业中学,复办合阳中学,撰写合阳中学建校碑文。当年暑期,支持省教育厅和西北大学合办暑期讲习会,邀请鲁迅先生等国内学者名流来西安讲学。1926年,军阀刘镇华围困西安时,他为其幕僚。1931年后,先后任豫、陕、晋绥靖督办公署总参议,全国经济委员会委员,北平平民大学校长等职。1933年5月,任安徽民政厅厅长,一度代理省主席,安徽东流县广丰圩为其树立《纪政碑》。1937年5月任国民政府参议,旋回陕,先后任西北实业考察团团长、陕西省政府垦务委员、太白垦区指导委员会委员等职。1944年3月,在西安任北洋工学院教授。次年7月任河南省政府秘书长。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应人民解放军邀请,出面维持地方治安,支持人民解放事业。南京《中央日报》以“马凌甫失节事匪”进行攻击。全国解放后,任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晚年致力于文史资料撰写,有《南京临时政府亲历记》等8篇文史资料,在全国政协及江苏、陕西等省政协所办的文史资料刊物发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3月17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召开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问题。到会大多数人赞同毛泽东提出的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4月11日,林彪别有用心地提出设国家主席的意见,并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次日,毛泽东批示:“我不能再做此事,此议不妥。”在此前后的半年内,毛泽东6次讲过不设国家主席和他不担任国家主席的话。但是,林彪却始终坚持要设国家主席。5月中旬,他同吴法宪谈话时仍然强调,不设国家主席,国家就没有个头。7月间,叶群私下对吴法宪说:“不设国家主席,林彪怎么办,往哪里摆?”

 3月23日--中国近代天文学的开拓者高平子先生在台湾省台北市逝世,享年82岁。

 高平子,原名均,字群,别署在园,1888年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县。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考入上海震旦学院。毕业后致力于天文学研究,曾任教于震旦大学。后潜心研究天文学,发表《周髀北极璇机考》一文,以精密论证推算出周代北极星的正确位置,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926年参加首届国际无线电经度联测,为中国取得第一批近代经度值,这是中国天文学家参加国际天文联合观测的开端。1928年,他应邀赴南京中央研究院,筹备天文研究所。1935年代表中国天文学会出席在巴黎召开的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第五届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被吸收为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会员。回国后,他从事于太阳观察和研究工作,主编《国民历》和《天文年历》。1937年撰写《圭表测景论》,被海内外学术界认为是极有价值之作。1948年到台湾担任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省气象所技正、“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中央大学教授等职务,主持“天文月历”和“国民历”的编制,协助创设台北园山天文台。著有《学历散论》《平子著述余稿》《史记天官书今注》《史日长编》等共139篇。他病逝后,鉴于他对天文方面的成就,1983年国际天文联合会第十八届大会通过决议:将月球下面东经87°.8,南纬6°.7处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高平子环形山”。

                                                       

                                                                    徐海东大将

 3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将徐海东同志在河南省郑州市逝世,享年71岁。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徐家窑(今属大悟县)。当过11年窑工。1925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被派入直系军阀刘佐龙部学习军事。1926年夏,入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任代理排长,参加北伐战争,在汀泗桥战役中带全排冲垮敌四个炮兵连,获嘉奖和晋升。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任河口区农民自卫队队长,在窑工中建立中共支部。11月,率队参加黄麻起义。在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骁勇善战,被群众誉为“徐老虎”。他历任中共区委书记,县赤卫军大队长,中国工农红军营长、团长和师长。1932年秋,第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后,在国民党军对根据地进行残酷“清剿”的严重形势下,同鄂豫皖党和红军的其他领导人一起,集中留下来的部队,先后重建第25军、第28军,任副军长、军长,在鄂东北、皖西坚持游击战争,取得了郭家河、潘家河、石门口、葛藤山、长岭岗、太湖、斛山寨等战斗的胜利,保存和壮大了部队,同时抵制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和“肃反”的错误,使被摧残的革命根据地部分得以恢复和发展。1934年11月,他任25军副军长,和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率部作战略转移,冲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艰苦转战两个月后进入陕南,曾任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在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以“先疲后打”的作战方针,出奇制胜,调动和拖住十倍于己之敌。指挥陕南石塔寺和袁家沟口等战斗,打破了国民党军发动的两次围攻和三个月内消灭25军的计划。1935年7月,得知中共中央率红军到达川北松潘地区,立即率部西进甘肃接应,截断西(安)兰(州)公路,钳制了大量敌军。9月,25军到陕北永平镇,与第26、第27军合编为第15军团,他任军团长,与程子华、刘志丹等一起指挥劳山战役。所部编入第一方面军后,他重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率部参加了直罗镇、东征、西征和山城堡等战役。1936年12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曾担任红军南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初期,任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旅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晋东南反“九路围攻”,指挥了町店等战斗。1939年9月,随刘少奇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4支队司令员,指挥周家岗战斗,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对巩固和发展皖东抗日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他在革命战争中先后九次负伤,积劳成疾。1940年患重病后,仍随军指挥作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当选为中共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病中主持编写了《红二十五军战史》。“文化大革命”中遭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不幸逝世。

 3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查‘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的通知》。通知说:“国内外阶级敌人同我们的斗争是很复杂的,反革命秘密组织决不是只有一个‘五.一六’”,鼓动人们去抓更多的“反革命”。所谓“五.一六”反革命集团,原指北京一度存在的一个名为“首都五.一六红卫兵团”的小组织。该组织在1967年8月间进行秘密活动,散发诬蔑攻击周恩来的传单。对此,毛泽东在1967年9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姚文元的《评陶铸的两本书》一文中加了一段话,指出“五.一六”的组织者和操纵者,是一个搞阴谋的反革命集团,应予彻底揭露。1968年中央成立清查“五·一六”专案领导小组,陈伯达任组长,谢富治、吴法宪为领导小组成员。林彪、江青一伙借机把许多反对“中央文革”、反对林彪、江青一伙的干部、群众打成“五.一六”分子。由于林彪、江青一伙的捣乱和破坏,清查“五.一六”集团的斗争不仅严重扩大化,而且演变成为全国性的两派群众组织之间的大混战,数以百万计的人遭到残酷迫害。

 3月29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女记者与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在北京逝世逝世,享年86岁。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1885年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弗兰德城。190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学位。早年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1921年被派往苏俄从事救灾工作,后任驻莫斯科记者。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1928年发表《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一书,介绍中国人民的斗争,1930——1935年在《莫斯科新闻报》工作。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奔赴西班牙,写出《武装的西班牙》一书,赞扬了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抗日战争时期二次来中国,1938年发表《人类的五分之一》,介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与抗日战争。1946年第五次来华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她谈话中提出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著有《中国出现黎明》、《中国人征服了中国》。1949年在莫斯科以“美国间谍”罪名被捕入狱,1955年宣告无罪。1956年出版了《斯大林时代》一书。1958年第六次访华定居北京。以后,她满怀激情的编写了《中国通讯》69篇,向世界人民报道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重大贡献。

 ――同日,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陈源因先生患脑溢血在英国逝世,享年74岁。

 陈源,字通伯,笔名西滢,1896年5月10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他幼年就读于无锡三等公学堂,后随父到上海,入文明小学、南洋公学附小读书,1911年考入吴淞商船学校。1912年春,赴英国求学,初入爱丁堡中学,毕业后进爱丁堡大学,后转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21年获博士学位。1922年,应蔡元培的邀请回国,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系主任。1924年12月,与胡适等创办综合性文艺周刊《现代评论》,为主编之一,并为“闲话”专栏执笔,共发表78篇随笔。后将其中74篇随笔收入《西滢闲话》中,内容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大都有感而发,不少是对当时社会弊端的针砭和对黑暗政治的揭露与评击。1924年2月发生“北京女师大事件”,他因在《现代评论》上发表文章,指摘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而受到鲁迅等人的驳斥。1927年,由胡适介绍,与著名女作家凌淑华结婚,后同赴日本寓居。1929年,应聘出任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开设短篇小说、长篇小说、世界名著、英国文化等课程。1940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1年任中央文化协会会长,驻英国,从事文化交流和抗日宣传。1946年,经胡适推荐,任国民党政府常驻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席代表,为中外文化交流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1966年夏,他向台湾当局提出辞职,从此定居英国伦敦。他的骨灰葬于故乡无锡太湖之滨的姚湾。

 3月31日6时35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副主席王绍鏊先生因患心脏功能衰竭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王绍鏊,字却尘,1888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他1911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同年回国。曾当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议员,任宪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先后参加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大革命时期,与沈钧儒等组织苏浙皖三省联合会,支持北伐战争,反对孙传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中华民国国难救济会,在北平与蓝公武等发起组织救国协会。后赴张家口参加抗日同盟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苏南地区组织武装抗日小组,并参与领导太湖游击队。1945年与马叙伦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任常务理事。次年当选为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理事。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财政部副部长、全国人大预算委员会副主任、民进第三至五届中央副主席。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4月3日――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4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副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少将张广才同志因病在湖北恩施逝世,享年71岁。 

 张广才,1900年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1928年参加革命活动,在中共黄陂县委做交通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秋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特务队当队员。1931年初任中共黄陂县塔区区委书记、黄冈县委书记和黄冈独立团团长。同年秋所部被编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先后任第三十团、三十二团政委。1932年6月任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政委。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国民党军“围剿”作战和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战役。1932年10月随部向西转移,参与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7月任红三十一军政委。同年秋调任川陕省军区指挥部指挥长。不久任红四军政委。1934年起任红三十三军政委。率部参加了反国民党军“围攻”作战。1935年5月参加长征。同年冬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康地区后,任川康省军事部副指挥长。1936年春曾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粮食局副局长,同年8月入红军大学学习,后转入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八路军政治部任民运干事。1937年8月曾被派往山西阳泉任工人游击队战术总教官。1938年2月任八路军政治部锄奸部第三科科长。同年8月至1940年5月,任八路军前方总部兵工厂政委。后即赴延安,入军政学院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被派往东北地区,任吉北军分区司令员。1948年2月任吉林军区副参谋长。同年8月调任东北军区军工部第七办事处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军区副政委,兼中南军区军政大学第二分校政委。1955年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同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4月15日――民国时期的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姚从吾先生因心脏病复发在自己办公室案前座椅上逝世,享年76岁。

 姚从吾,原名士鳌,字占卿,别号从吾,后以别号为名,1894年出生于河南襄城县。1914年毕业于河南第二中学,考入北京中华大学预科。1917年入北京大学文学院史学系学习,结业时已记满数百册笔记。1919年应第二次高等文官考试及格,在教育部实习,期满留部。1920年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复入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深造。1923年,北京大学选送他到德国柏林大学研究,从傅朗克、海尼斯专治蒙古史。留德十余年,结交傅孟真、陈寅恪、罗志希、俞大维诸先生。1929年,应德国莱茵省波恩大学聘请,任汉文讲师。1931年,任柏林大学汉文研究所讲师。1934年回国,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主讲匈奴史及蒙古史。1936年兼任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北大、清华、南开三所大学转迁昆明,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姚从吾先生仍任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他鼓励青年学生勤学报国。1946年冬初,复员还北。11月奉命出任河南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1948年6月,奉南京政府教育部之命 ,将河南大学迁往苏州。1949年1月受聘为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后押运故宫古物去台湾。在台湾先后任台湾大学教授、“教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委员、“国史馆”史料审议委员。

 4月23日――我国著名女新闻工作者浦熙修同志逝世,享年61岁。

 浦熙修,女,1910年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今属上海市)。193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学系。曾任北京志成中学教师,《新民报》记者、采访部主任,香港《文汇报》南京特约记者。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上海《文汇报》副总编辑兼驻北京办事处主任,全国政协文中资料研究委员会文教组副组长,民盟第二、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和北京市委常委兼副秘书长。是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新疆纪行》等。她1936年起在南京《新民报》当记者。她之所以成为一名有名的女记者,是她认定“一个记者的条件,除了基本的知识外,需要有热情、良心、正义感,并且要有吃苦耐劳为社会服务的精神”,后来在战后的政协会议期间她声名鹊起,那时她写了许多漂亮的人物访谈记,并被称为是后方新闻界的“四大名旦”之一。所谓“四大名旦”,就是四位“女记”—— 她和彭子冈、杨刚、戈扬。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她重新投入新闻工作,那时《文汇报》又一次获得复刊,她由中共党员钦本立推荐,担任《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的记者,后来则是“北办”的主任。此外,她还曾是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全国妇联委员等。这期间,她还曾三次赴朝鲜前线采访。她的追悼会在1981年8月补开。

                                       

                                               中国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4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使中国成为继美、苏、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国家。

 4月28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支持越南(北方和南方)、柬埔寨、老挝三国四方最高级领导人会议。声明指出: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贯坚决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并且把这种支持看作是自己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

 5月4日凌晨――我国现代学者、书法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马叙伦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马叙伦,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1885年4月出生于浙江省杭县(今余杭县)。少年时入杭州养正书塾师从陈介石,读《黄书》、《民约论》等。后因主持正义,一次学潮后被校方除名。出校后刻自学,致力于六法训诂、经史、韵文兼治新学,曾任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编辑、《新世界学报》主编、《政光通报》主笔,后又执教于广州方言学堂、浙江第一师范、北京大学等。 1949 年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部部长等职。自糼好书,开蒙之际便课八法。早年得力于欧。作书腕肘并悬,指臂齐运,擅楷、行兼及篆凝练。于秀丽中含劲健之姿,清代远简穆,风神竣朗。出版《马叙伦墨迹选集》、《马叙伦先生书法选集》等。作有论书绝句十首及短论数十篇,言简意赅。一生治学严谨,学识渊博,于文字学、金石学、训诂学、老庄哲学、诗词等皆有建树。1902年,他毕业于杭州养正书塾,曾任上海《选报》、《国粹学报》编辑,后以教书为生。辛亥革命前加入柳亚子等发起的南社。1911年赴日本,在东京由章太炎介绍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浙江参与筹办民团,响应武昌起义。后协助章太炎在上海创办《大共和日报》,任总编辑。1913年,任北京医学专科学校文职教员,并应邀在北京大学文学院兼课。1913年冬,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辞职南下回上海。191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邀他任北大哲学系教授。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任北京中等以上学校教职员联合会主席,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1922年夏,出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浙江省教育厅厅长。此后,曾任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部长。1929年冬辞职,次年回北大任教。1932年应聘为国难会议议员。1936年1月发起组织北平文化界救国会,被推为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因贫病交加,蛰居上海,化名邹华孙,专事著述。1945年底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6月,参加上海各界人士举行的反内战游行示威,被推举为向国民党政府请愿团团长,在南京下关车站被特务殴伤。1947年底,到香港筹建民进港九分会,继续从事反蒋民主运动。1949年与李济深等赴北平,出席政协会议,并当选为政协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从1949年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第一任部长,从1952年到1954年是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部长。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最初是他的建议。

 5月14日――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张慧剑先生在南京逝世,享年65岁。

 张慧剑,原名张嘉谷,1906年出生于安徽省石埭县,抗日战争前较长时间居住南京。他中学时代因患病辍学,自学中外文史知识。民国12年(1923年)开始,撰写笔记、小说等向报刊投稿,还始用慧剑笔名,还向上海《商报·商余》和北京《舆论报.翰海》投稿。他从事报纸工作30多年,多半是编副刊和写专栏文章,先后工作过的报纸副刊有上海《民众日报.花花絮絮》,杭州《东南日报.小筑》、南京《南京日报.人间味》、《南京晚报.秦淮月》、重庆《时事新报.青光》、上饶《前线日报.战地》、金华《东南日报.笔垒》和苏州《阵中日报》副刊等。民国20年(1931年)在南京编辑过《新民报》副刊《葫芦》。他的大量文稿虽在多种报刊刊载,但长期来则以《新民报》为主要阵地。在《新民报》担任主笔,曾编过重庆《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成都《新民报晚刊.出师表》、南京《新民报晚刊.夜航船》、《新民报.驼铃》。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主编上海《新民报晚刊.晚会》。他编副刊很有名望,有“副刊圣手”之称。他还曾以特派记者名义出访。民国34年(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时,曾去南京参加采访日军投降仪式。他撰写的文稿以文史为主,楔入现实生活,总数相当可观,出版有136种,主要有《西方夜谈》选集、《辰子说林》、《微灯》(后改书名为《马斯河的哀怒》)等。1953年,张慧剑曾写出传记作品《李时珍》,后改编成电影剧本并拍成电影。1958年他调到南京,任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副主席。

 5月17日――新疆自治区人委会副主席买买提依敏逝世。

 买买提依敏,维吾尔族,新疆自治区人委会副主席,文革开始后受到错误处理,含冤逝世,1986年5月平反昭雪,补开追悼会。

              

                                 毛泽东主席发表“5.20声明”

                                            

                                                                   毛泽东主席和首都民兵在一起

5月20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的声明,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5月26日――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教育家郭天民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区郭受九村。他家贫嗜学,性格倔强。在胞叔帮助下相继就读于村塾、黄安县乙种农业学校、武昌中华大学附中。1926年夏,在恩师、民主主义革命者蔡寄鸥先生鼓励和资助下,远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6期。他从小受蔡先生的教育和影响,进黄埔军校后,思想更加倾向进步,常与学校右翼组织孙文学会的会员激烈辩论,甚至挥拳相向。1927年革命处于低潮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不久起义部队转移到广东花县,改编为红4师,次年任副连长。1929年春进入江西赣南根据地,任红4军第3纵队长。在次年的一次战斗中,其胸部中弹,差一点击中心脏。他说:“已经死了一回”,从此作战更加英勇,以“不怕死”而闻名全军。1931年任红8师参谋长,1932年任红21军62师师长,1933年任江西军区参谋长。由于王明推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肃反”扩大化在苏区和红军内残酷蔓延,他不相信革命队伍中有那么多坏人,大胆向组织提出看法,遭到忌恨。1933年,党中央从上海迁入中央根据地,开始打击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正确路线。他又站出来据理抗争,被撤销职务到红军大学当一名普通学员。他仍坚持正确立场,在日记中写道:“坚持错误,拒绝检查” 。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和长征,长征途中任红9军团参谋长。9军团和5军团担任全军长征的后卫,在掩护党中央和红军主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和乌江天险后,9军团留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他等率部单独活动两个多月,转战数千里,出色地完成牵制任务,被周恩来称之为“红军战略轻骑”。1935年6月,红1、4方面军会师,9军团被编入朱德和张国焘指挥的左路军。张国焘反对北上,率部南下另立中央,他在会议上拍案而起,大声斥责:党中央不是北上了吗?我们党中央只有一个中央,全党只能服从一个中央!因之,他第二次被撤职,到红军大学任教育科长。在红军大学,他继续打听党中央的下落,再次触怒了张国焘,张国焘将他秘密逮捕并下令处决。朱德闻讯赶紧出面制止,对张国焘说:他能打仗,名闻全军,你杀了他,将来不好交待吧!他又拣回一条命。1936年,他参加西路军行动,任红30军参谋长。西路军失利,协助李先念等率左支出祁连山,先到新疆,后回到延安。1938年1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1局局长。毛泽东同志听说他年龄不小了,但因为未婚妻不是党员暂不想结婚,毛泽东就笑着对他说:你那未婚妻是东北流亡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她入党再结婚?你跟政治部说一下,说我同意你们结婚。在毛泽东同志的关怀下,他成了家,那时他已经33岁了。同年8月,他奔赴晋察冀抗日前线,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第2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在牛道岭战役中,击毙日军少将清水联队长。百团大战时,率部攻占娘子关。1945年大反攻开始,指挥所部连克怀安、涞源、崇礼、万全、尚义等县。日寇投降后,率部日夜兼程,于8月22日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占领了张家口,接收了日军大量物资。张家口是当时我军攻占最大的一座城市,成为我军派兵进入东北和支援东北战场的枢纽站。聂荣臻同志说:“中央对于你们解放张家口,保护了城市和物资完整,粉碎了敌人夺取张家口的阴谋很满意”。 1946年,他任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是年秋,组织怀来保卫战,指挥4个团激战14昼夜,顶住了国民党两个军的进攻,歼敌上万。1947年8月,他任晋察冀豫野战军副参谋长。10月组建鄂豫军区,任副司令员。淮海战役开始后,调任第2野战军4兵团副司令员,参加了渡江、两广、西南等战役。解放大西南后,任云南军区第1副司令员。1952年,他进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兼任高级系主任。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先后兼任军事出版部、院校部部长。同年9月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他忠贞耿直的性格不变,敢于仗义执言,1969年10月,虽身患重病也被限令离京。到广州后,又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朱德委员长曾赞扬他是一个“有功不居功的人”。

 6月1日――中国各地新建一大批化肥厂。

                                         

                                                  水粉画《知识青年的榜样张勇》

 6月3日――知识青年的榜样、天津女青年张勇同志为抢救集体财产而光荣牺牲,年仅19岁。

 张勇,女 ,汉族,1951年出生天津。1969年4月到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今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额尔敦乌拉公社白音宝力格生产队插队落户。 她下乡前是天津市四十二中学的六八届毕业生。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她不仅带头报名到农村去,并且四处动员同学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上山下乡。知青到牧区以后,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不通。据同张勇一起下乡的知青介绍,她不到半年就能用熟练的蒙语讲话。她牺牲那天,她与同点知青周萍一同到克鲁伦河畔放羊。中午,周萍回牧点吃饭。等到周萍再回到克鲁伦河畔时,她已经不见了。后虽经闻讯赶来的知青、牧民及当地驻军下河打捞,但为时已晚。就这样,不会游泳的她因抢救落水的羊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6月16日――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邓定远先生在台北逝世,享年77岁。

 邓定远,字立予,1893年出生于广东省海康县夏岚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历任广东南路讨贼军排、连长、参谋。所部编入粤军后,任孙中山大本营宪兵营长,粤军第一师二旅营长,总统府警卫团团附。1926年任第四军少将参谋处长。1934年任广东军管区司令部处长。1936年任第六路军及广东绥靖公署参议。抗日战争时期,任第四战区司令部参议,兼雷州区游击司令及海康县长。1945年9月任广州行辕少将参议,同年底退役,当选国民大会代表。1947年9月聘为宪政实施促进委员会宣传委员会委员。1949年到台湾,续任“ 国大代表”。辽宁省沈阳市),原籍辽宁海城县。他系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之弟。1928年入奉天同泽中学读书。1931年初到北平入私立汇文中学学习。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3年3月参加反帝大同盟,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到廊坊东北军六十七军特务大队做兵运工作。1934年7月经长兄张学良介绍入南京中央军校第十期预备班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不久获释继续学习,1937年初毕业后到东北军第五十三军任见习排长、上尉参谋。受中共组织派遣,曾到上海、南京、武汉等地联络东北军将领,为争取释放张学良进行活动。1938年10月到延安,后入马列学院学习。1939年9月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直属二队(亦称东北干部队)队长。1940年率队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参加了冀中区1941年春季、秋季反“扫荡”和1942年五一反“扫荡”、威县掌史村突围战。1943年起任冀中军区副参谋长兼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参谋处长。1944年调任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组织指挥了平西地区1945年春夏季攻势作战。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辽东办事处主任等职。参加了创建巩固南满根据地的斗争和四保临江等战役。1946年02月—1948年06月任东北大学校长(此东北大学是共产党于1946年在本溪创建的,1950年改名为东北师范大学)1949年4月受命创建海军学校,任安东海军学校副校长。同年9月作为军队代表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大连海军学校副校长兼副政委,1953年任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赴苏联伏罗希洛夫海军学院学习。1958年毕业回国后任海军第一副参谋长、参谋长。“文化大革命”中因受迫害逝世,文革后平反。

                               

                                                    全国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6月27日――中共中央批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关于招生(试 点)的请示报告》,全国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7月1日――全长1085公里的成昆(成都至昆明)铁路建成通车。

 7月9日――相声表演艺术家、相声艺术第四代门长、一代相声宗师、著名评书演员张寿臣先生逝世,享年71岁。

 张寿臣,小名双儿,评书艺名张豫华,1899年1月29日出生于北京。12岁在北京拜焦德海为师,则于京、津一带。得到李德钖指点。其代表作《小神仙》参考裕二福、阎德山的演出,精益求精。他兼擅对口相声,有《文章会》、《倭瓜镖》、《地理图》、《三节会》等,创作的有《揣骨相》、《哏政部》、《洋钱伤寒》、《夸讲究》等。他的作品除了摹绘世态,也掺杂政治讽刺,表现出爱国思想与正义感。如《揣骨相》中有“软骨头残害同胞,吸尽民脂民膏;没骨头,金钱搂足,以外人为护符”都是讽刺那些投靠帝国主义的卖国贼;还有“大贱骨头,卖国求荣,明知挨骂装聋”更是把矛头直接指向卖国政府。《哏政部》是说当时内阁要设哏政部,解决国家疑难大症,让某甲去当部长,结果闹得一塌糊涂,揭露了当时反动政府的无能。这些节目在当时的演出中,都得到观众的强烈共鸣。他继李德钖把相声从“明地”(即街头露天演出)挪进综合曲艺场内,为适应当时的演出需要,还创作大量的相声垫话,使他在舞台上不论接什么节目,都能够和前场节目适当的“垫话”连接,通过“包袱”很自然地过渡到要演的“正活”中来,现在流行的许多垫话小段,如《杜十娘》、《战长沙》等,都是他当时接场时的创作。解放后,中国曲协编选传统相声。有他的《小神仙》、《巧嘴媒婆》、《三近视》、《看财奴》、《杨林标》、《麦子地》、《化蜡扦儿》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单口相声选。他早在“九一八”事变以后,针对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在舞台上宣传抗日,并拒绝为日伪宣传,自得到吉鸿昌将军的赞许。解放前夕,他改说评书,传统节目有<清宫密史>,《三国演义》《水浒》皆考证详细,用语幽默,受到观众欢迎,并创作改编一些新闻类的评书,如《枪毙刘汉臣》、《白宗巍坠楼》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然而因为种种原因其评书文本基本失传。1962年天津电影制片厂曾拍摄了他表演的单口相声《贼说话》,收入舞台纪录片《曲艺集锦》。他的徒弟有刘宝瑞、常宝堃、冯立璋、康立本、叶利中,朱相臣,戴少甫,田立和。他曾任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曲协天津分会副主席。

 7月17日――中国农村中小型水电站装机容量相当于过去的20年的两倍。

 7月24日――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民进中央候补委员、省委会委员、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俞子夷先生逝世,享年85岁。

 俞子夷,1885年出生于江苏省吴县。早年肄业上海南洋公学,参加反清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前,先后在上海爱国女校、广明学堂、芜湖安徽公学等校任教。1909年赴日本考察单级教授法,回国后即筹设单级教授法练习所。1912年任教江苏第一师范附小,开始试行新教学法。1913年赴欧美考察教育,注意欧美小学教学改革的新趋势。1918年至1926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并主持附属小学,进行各种新教学法的实验研究。后任浙江杭州省立女中师范部,并指导附属小学工作。1927年8月任第三中山大学初等教育处处长。1933年以后,长期在浙江大学教育系任教。抗日战争时期,曾在杭州师范学校(迁建德)、湘湖师范学校(迁松阳)执教。1947年兼任浙江国民教育实验区主任。1951年后任浙江省教育厅副厅长。毕生从事小学教育的实验和研究,重视小学算术教材教法的探索。 主要著作有《一个乡村小学教员的日记》、《一个小学十年努力记》、《小学教材和教学法》、《小学算术科教学法》、《学习研究算术教学法五十年》、《小学行政》等,并主编《算术课本》、《珠算教程》。

 8月6日――台湾社会知名人士包遵彭先生逝世,享年55岁。

 包遵彭,字龙溪,1916年出生于安徽省定远县。毕业于复旦大学、中央政治干部学校,曾服务于安徽青年战地服务团,兼任《皖北时报》记者。后任三青团安徽支团筹备处第三组组长、中央团部编审室编审、海军总司令部军法处第四科科长、新闻处副处长、处长、海军总司令办公室副主任。 1949年去台,1952年担任救田团团部第二组组长,幼狮通讯社社长。1955年创建历史文物美术馆,自任馆长。1968年调任"中央图书馆"馆长兼历史博物馆馆长。曾当选国际博物馆学会会员。并任教于政工干部学校、淡江英语专科学校、东吴大学、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学院等院校。著有《二次大战与中外学生运动史》、《五四青年运动史》、《海上国际法》、《中国海军史》、《博物馆概论》、《明监国鲁王圹》等。

 8月12日――在毛泽东、周恩来的直接过问下,仅仅比空中客车晚两年,中国开始研制自己的大飞机运10。

 8月17日――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刘彬如先生逝世,享年77岁。

 刘彬如,回族,1882年出生于江苏扬州六合。幼年即随父习经, 在河南怀庆清真寺挂幢,经师刘玉霞。中年先后在六合、上海等地清真寺开学授经,并参与发起成立上海中国回教会。后任上海协兴公司经理,盈余全部用于宗教文化事业。还创办上海春申食品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生产的清真糕点、副食品及水果罐头,受到中外穆斯林欢迎。20世纪40年代在扬州兴办小学4所,中学和幼儿园各1所,任扬州中学校长。解放后,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历任扬州市回民协会主任、回民文化协进会主任及扬州市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还当选为扬州市各界代表大会第1至5届代表、苏北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扬州市人民政府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民族宗教委员会委员、第1届江苏省人大代表和第3届江苏省政协常务委员。1958年,参加中国伊斯兰教朝觐团赴麦加朝觐。

                      

                                                                   庐山人民剧院

                                                                                      

                                                                                                            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人民剧院主席台

 8月23日至9月6日――中国共产党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林彪一伙为了实现抢班夺权的野心,按照事先的密谋,由林彪在全会开幕会议上发表称赞毛泽东的天才、反对所谓有人否认毛泽东是天才的讲话,随后在小组会上,分别在各组同时宣讲由陈伯达选编经过林彪审定的“称天才”的材料。这时,林彪集团和江青集团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已经表面化。陈伯达抢先作了吹捧林彪、坚持设国家主席、攻击张春桥等的发言,这个发言记入华北组会议第二号简报,从而引起了一场混乱。25日,毛泽东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决定收回华北组会议第二号简报,责令陈伯达检讨。31日,毛泽东写了《我的一点意见》一文,严厉批评了陈伯达,给了林彪反革命集团以沉重打击。

 8月28日――中国电影杰出的女导演伍锦霞女士逝世,享年57岁。

 伍锦霞,女,1914出生于广东省台山县(今台山市)。她的活跃时期是1935年到1949年,她是较早把西方的女权意识和海外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带入华语片的先驱,她早在30年代中就尝试跨国、跨文化题材,也率先在美国拍制华语片。今天,我们只能看到仅仅留存下来的少数又不完整的影片以及一些剧本、故事大纲,却仍可感觉到她那份对祖国、对爱与友谊的执着,特别是对女性之间的友爱的重视;还有就是她对粤剧舞台和电影世界的梦想与热爱。她是香港开埠以来第一位电影女导演,幼年时她随父母飘洋过海,在美国长大及接受西方教育。她天性活泼好动,个性非常男子化。她于1936年踏进美国电影圈,导演的第一部电影叫《铁血芳魂》,全片在美国拍摄。她在香港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名叫《民族女英雄》。此外,她还执导过《十万情人》、《妒花风雨》、《一夜夫妻》等七部作品(包括与他人合导)。她导演的影片中,有一部是全部由女演员出演的电影《女人世界》(又名《卅六女天罡》),这不但是香港第一部全由女演员演出的影片,而且还是世界上第一部全由女演员演出的影片。可惜,她的导演生涯仅仅维持了三年时间,在她电影事业的颠峰时期就淡出影坛。她在1939年日军大举侵略我国华北、华东等地之后息影,怀着伤痛的心情离开了香港回到美国。在那里,她与家人经营中餐馆和从事影片的买卖生意。直到病逝于美国,终身未婚。她执导的电影有:粤语片《铁血芳魂》、《娘子军》和《民族女英雄》、《女人世界》、《十万情人》、《妒花风雨》、《一夜夫妻》等影片。

 9月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载涛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

 载涛,号野云,满族,1888满洲正黄旗。醇亲王奕譞第七子,光绪帝同父异母弟,溥仪之胞叔,过继为钟郡王奕 嗣子,袭封贝勒,1910年受赏郡王爵章,1911年任军咨府大臣。清朝覆亡后,生计日渐拮据。溥仪曾以伪满洲国“皇帝”名义,多次召他赴长春当官,北京伪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揖唐也许以高薪请他任职,均被拒绝。他出身嫡系皇族,但宁肯贫困潦倒也不当汉奸,表现出高尚的民族气节。他善画马。是京剧票友。他既能长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戏。其武工扎实,所演《铁笼山》、《金沙滩》、《白水滩》、《水帘洞》、《安天会》等,深为内行所称道。其《安天会》,与杨小楼同出一师,均为张淇林亲授。新中国成立后,他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马政局顾问。 1954年以后,多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同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熊克武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京逝世,享年85岁。

 熊克武,字锦帆,1885年出生于四川省井研县盐井湾。1904年留学日本,会见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6年冬,奉同盟会总部命返川开展武装斗争。他在重庆、泸州等地与朱之洪、谢奉琦、佘英见面,继又到成都与黄树中在草堂寺秘密集会讨论武装斗争,到会的有张培爵、黄金鳌、余切、陈伯珩、龙光等30余人。在四川各地联络革命党人,设立机关,发展同盟会员,积极组织起义,先后发动泸州起义、成都起义、广安起义、嘉定起义等,但每次都因事机泄露、叛徒出卖、众寡悬殊等而失败。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他参加了由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他领着喻培伦、但懋辛、秦炳、饶国梁等16人组成的小分队,炸开两广总督署后墙,冲进督署去捉总督张鸣歧,张早已闻风而逃匿,广州起义亦告失败。武昌起义爆发,上海的四川党人公推他组织蜀军北伐。南京临时政府任命熊为蜀军北伐总司令。不久南北和议成,孙中山命他率部返川。蜀军政府任命熊为蜀军第一师师长,驻重庆。“二次革命”爆发,他与杨庶堪成立讨袁军,他被公推为四川讨袁总司令。讨袁失败,他被迫解散部队,化名陈颐丰逃到日本东京。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后,他立即参加。1915年参与蔡锷、唐继尧讨袁护国之役。护国战争胜利,委任他为第五师师长兼重庆镇守使。1918年就任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后兼摄四川军、民两政。以后他卷入四川军阀混战之中。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他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广东军政府委任其为建国联军川军总司令。11月,孙中山北上,以英文密信给他:“望即将所部集中武汉一带”,相机行动。”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全国斗争形势突变。北方军阀,意欲合力对付广东革命政府;广东革命政府内,各派对未竟的革命事业全然不顾,拼力争权。在湖南,被赵恒惕赶走的谭延阎,也野心大发,想利用他这支军队之力,赶赵下台。赵恒惕倒向北方,以武力驱熊。正在这时,代行建国军大元帅的胡汉民命他班师回广东休整,待机再出师北伐,他决计班师离湘回粤。属下第1 师师长贺龙看穿阴谋,苦劝他无效,他遂留下贺龙师1万多人在湘应变,率除贺龙师之外的建国联军部队三万之众到广东。蒋介石为夺其部,扣捕他和余际唐等人于虎门炮台。在各方面舆论压力下,1927年,蒋介石被迫释放他,他仍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但他从此坚持反蒋。1930年蒋、冯、阎中原大战,蒋介石亲笔写信给他,企图利用他在川军中的威望,希其召集旧部替蒋打仗,并以高位相许,他拒绝了蒋介石的拉拢。抗战开始后,他在重庆任国民党国防委员,对前方抗战提出了积极建议。1939年迁居成都,与朱叔痴编《四川民国党史》,同时暗中与刘文辉、邓锡侯等商议,共同策划反蒋事宜。1949年7月1日,他与刘文辉等联络各界人士,在成都组成“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他任主任委员,积极进行反对蒋介石及其在四川的代理人王陵基的活动。12月,与刘文辉等策动川西起义。25日,由他领衔的成都市内贴出布告,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全国解放后,他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赏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务。

 9月16日――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周维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4岁。

 周维,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县。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革命军事委员会通信学校教员、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无线电台报务员,中央军委无线电总队报务主任,红五军团司令部无线电第三分队分队长,红三十一军电台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无线电台中队长、大队长,第一二九师司令部通讯科科长兼通讯营营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三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第四支队副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三纵队七旅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通信教授会主任,军事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二分院副院长、院长,第五研究院院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部长助理龚澎女士因患脑溢血逝世,享年56岁

 龚澎,女,1914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八路军总司令部秘书、重庆《新华日报》记者、中共驻重庆代表团秘书、中共香港工委外事组副组长、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方面新闻组组长。她是北大才女,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之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她辗转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1938年,她被分到晋东南八路军总部当秘书。在太行山区,她经受了战争的考验,同年底,在八路军总部当秘书期间和从德国留学归来也在秘书处工作的刘文华相爱结婚。婚后不到一个月的1940年初,她来到山城重庆,调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外事组工作,担任周恩来的翻译兼秘书。1942年6月,她的丈夫刘文华病逝于晋中返回八路军总部的途中。在重庆时,她在周恩来的领导下,成为中共第一位新闻发言人。她在与各国通讯社的交往中,以流利的英语、缜密的思维、机智的反应、美丽的品貌,给外国记者们留下了深深的、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的良好印象。有的外国记者“因她的魅力而发狂”,有的外国人暗自表示对她的倾慕之情。1943年深秋,她和乔冠华在重庆结了婚,毛泽东赞誉他俩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建国后,她在共和国外交部工作,历任外交部第一任新闻司司长、外交部部长助理。

                    

                                    小说《李有才板话》                                 赵树理同志

 9月23日――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鼻祖赵树理同志在太原含冤逝世,享年64岁。

 赵树理,原名赵树礼,1906年9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沁水县尉迟村。他在农民中长大,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外出求学和流浪,曾就学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接触到新文学和左翼文学,受到影响。他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30年底,他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写出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工作,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笔耕不辍,驰骋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等,都令人爱不释手。十年浩劫中,他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含冤而死。

 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李天佑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56岁。

 李天佑,1914年1月8日出生于广西临桂县六塘圩高皮寨。他曾读过两年私塾,8岁时开始务农。1926年举家逃荒到龙胜县,靠砍柴烧炭度日。1928年夏入桂军当兵。1929年被选送到南宁教导总队学习,受到队内共产党人的影响。同年10月在张云逸的率领下开赴百色地区,途中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排长、特务连连长。1930年4月在攻打榕江城战斗中,率突击队破城时腿部中弹,但仍坚持战斗。1931年随部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地区,多次在危急关头带领全连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掩护军部首长和领导机关安全撤离,被称为“年轻的小老虎连长”。同年7月进入中央苏区,参加第三次反“围剿”作战。赣州战役中,在攀登城墙时身中3弹,险些送命。1932年5月伤愈后任红一方面军第7军58团副团长,不久到瑞金中央红军学校上级干部队学习。1933年起任58团团长、红3军团第5师13团团长,参加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在东征福建回师江西作战中,指挥部队在运动战中全歼国民党军1个主力团。同年获三等红星奖章,所部获“英雄模范团”锦旗。1934年1月任红3军团第5师师长,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和第二次入闽作战。10月随红一方面军长征,率部担任军团前卫,在广西灌阳新圩以两个团的兵力阻击国民党军桂系2个师又1个团,激战三昼夜,掩护中央及军委纵队全部渡过湘江。1935年初任红3军团作战科科长。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长,随右路军行动。到陕北后,任红1军团第10团团长、第2师副师长,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1936年5月任第4师师长,率部参加西征战役和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6团团长。1937年9月在平型关战役中,率部担任主攻,并相机夺取制高点老爷庙,对战役胜利起了关键作用。10月参加广阳伏击战,再歼日军千余人。1938年3月任第343旅副旅长、代理旅长,转战于吕梁山地区,参与开辟晋西南抗日根据地,指挥午城井沟战斗。同年5月因病回延安,后到西安治疗。1939年赴苏联就医,并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与刘亚楼、卢冬生等同班。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拟经蒙古回国,但因边境地区日军布防严密而未果。1943年8月化装成蒙古商人,穿越荒芜人烟的戈壁滩,经宁夏、甘肃到达西安。1944年3月回到延安。日本投降后赴东北。1946年1月起任北满军区参谋长,4月指挥军区部队一部进占哈尔滨,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代理卫戌司令员。1947年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三下江南、攻打四平和东北1947年夏、秋、冬季攻势作战。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3月在四平攻坚战中,与政治委员万毅统一指挥3个纵队担任主攻任务,全歼国民党守军1.9万余人。辽沈战役中,率部参加黑山、大虎山阻击战和辽西会战。1948年11月任东北野战军第38军军长,与政治委员梁必业率军入关。在解放天津的作战中,指挥西线部队率先攻占金汤桥,全歼守敌13万人,活捉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官陈长捷。1949年5月任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第一副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参与领导改编国民党军起义部队、剿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和土匪的斗争,共歼匪特38万人。1954年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7年毕业后,任广州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大力加强边海防建设。1962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曾参与领导援越抗美斗争,多次率团访问越南。1969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参与领导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他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10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加拿大政府签订两国建立邦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10月16日――中国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新疆哈密矿务局露天煤矿投产。

 10月20日――广东省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林锵云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76岁。

 林锵云,又名锟池、昌文,1894年出生于广东省新会县沙岗乡。1922年开始参加工人运动。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后任中共南海临时县委书记、佛山市委常委、香港工代会党团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南方特派员兼“海总”香港特派员等职。1933年在上海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1937年在苏州监狱转移途中逃脱,后转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1938年回广东工作,任中共南顺工委书记等职。同年10月广州沦陷后,组建顺德抗日游击队抗战。1940年夏开始,先后任南番中顺中心县委委员、广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指挥、中区纵队司令员、珠江纵队司令员、中共广东区委委员等职。在此期间,他领导中山建立抗日根据地,成立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1944年10月在槟榔山建立中区纵队,任司令员。次年中区纵队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仍任司令员,继续领导、指挥中山县人民进行抗日斗争,胜利地指挥、领导珠江纵队主力挺进粤中,并在中山率先建立抗日民主政权,为中山党组织奠定了可靠基础。1945年8月北上,参加粤北党政军委员会。1946年6月率队北撤山东烟台。历任两广纵队副政治委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华南分局职工委员会第二书记、广东省人民政府劳动局长、省总工会主席、副省长、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全国人大常委等职。

  10月23日――中国著名记者和新闻活动家、新中国新闻事业创始人之一、新华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社长、新闻总署副署长范长江同志逝世,享年61岁。

 范长江,原名范希天,1909年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他参加过南昌起义,是第一位报道红军的国统区记者,1932年他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同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向北平的《北平晨报》与《世界日报》、天津的《益世报》与《大公报》投稿。1935年5月1日起,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名义南下,经烟台、青岛到上海,再沿长江西行,赴重庆、成都,沿途写“旅行通讯”,5月10日起在该报发表。他的通讯作品,以纪实的方式,谈古论今,既有大量的历史、地理、人文与自然知识,更透露了重大的政治消息,笔触生动而富有感情,刊出后受到广泛欢迎。“长江”名噪一时,《大公报》也销量陡增。这些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和深远的影响,为我国新闻通讯写作提供了经验与新样本,在我国新闻世上有重要地位,其中有些已成为传世名篇。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他带领一批“新闻兵”,跟随解放军先头部队进入北平,成为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时任新华总社总编辑。1950年初,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后任新闻总署副署长。正当他英年盛名、大有作为的时候,腥风血雨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他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长期被关押,受尽折磨摧残后逝世。他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中国的西北角》等新闻作品,曾震撼全国,现在仍被视为经典之作。中国记协于1990年设立了以范长江名字命名的“范长江新闻奖”,作为对中青年优秀记者的最高荣誉奖励。

                                                              

                                                                        史尚宽先生

 11月12日寅时――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史尚宽先生因胃癌不治逝世,享年73岁。

 史尚宽,字旦生, 1898年1月1日出生于安徽省桐城市。他性厚重而颖悟,11岁能文章,15岁留学日本,由京都第三高等学校而东京帝大法律系,获法学士学位。1922年秋赴德国入柏林大学研究法律,越两年转法国巴黎大学研究政治经济。1927年返国,历任中山、中央及政治大学教授、“立法委员”、“立法院法制委员会委员长”、“考试院秘书长”、“国民大会代表”、“总统府国策顾问”、“考选部部长”、“司法院大法官”、“司法行政部司法官训练所所长”等职。曾躬预民法、宪法及其他重要法典之起草及制定。公余复从事著述,曾获"教育部"颁法科学学术奖。先后出版民法专著十四种、论文数百篇,近千万言,为法学界放一异彩。他是民国时期的著名的法学家,不仅从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担任了民国时期的“立法委员”、“考选部部长”等职务,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余复从事著述”,涉猎的领域广泛,几乎包含了法学的大部分领域,其中主要有民法、刑法、宪法、行政法和劳动法等。他还著有民刑法论丛、宪法论丛、民法研究、著作权法论等专著,从而形成了其在法学界的显著地位。其中,他著述中影响最大,最有学术价值的当数他的《民法全书》,具体包括:民法总论、物权法论、债法总论、债法各论、亲属法论、继承法论。写作的顺序为:“民法作者多始于总则,次及其他各编,著者反先债总、债各,而以次及于物权、亲属、继承,最后始重写总则,虽有异于常规,然其中亦不无一理,该以总则为各编之领纲,繁中取简,以明其表里精粗,知其原委常变,方可领会其运用之妙。实于演绎之方法中,兼寓有归纳之意”。他的“民法全书”对民国的立法时间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法学的研究也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他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人,作为迄今为止独立完成“民法全书”的第一人,为后世的每一位法学学子深深敬重,并使其青史留名,芳泽百世。他逝世后安葬于台北县八里乡米仓村飞雁山墓园,

 ――同日,著名民主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施复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施复亮,原名施伏量,又名施存统,别号伏图,笔名方国昌、光亮。1899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1917年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五四运动后与俞秀松、沈乃熙等出版的《浙江新潮》,为浙江最早传播马列主义的刊物。1919年11月发表《非孝》一文,引起社会轰动,被开除出校。1920年6月,在上海与陈独秀、俞秀松等共商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7月,因体弱去日本,休养兼学习,受陈独秀指派任东京中共小组负责人。次年被捕并被驱逐回国。1922年,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书记,任团中央机关报《先驱》编辑。次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离开团中央,到上海大学任教,同时兼任《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编辑。1925年,执教广州中山大学、黄埔军校、农民运动讲习所,后又任汉口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兼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发表《悲痛中的自白》,声明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与许德珩等组织本社,在《革命评论》、《民众先锋》等刊物上,著文反对蒋介石独裁,鼓吹争取民权。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陆大学、广西大学教授,参加抗日救亡活动,系文化界救国会重要领导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任上海《文化战线》主编、重庆南方印书馆总编辑、四川省银行经济研究室副处长,编辑《四川经济季刊》。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筹建中国民主建国会,当选中央常务理事。1946年2月16日重庆较场口事件中,被国民党特务打成重伤。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国后,历任劳动部第一副部长,民建第一、二届中央副主任委员。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兼副秘书长,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王进喜同志                                          王进喜塑像

 11月15日――中共中央委员、全国著名劳动模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人楷模、新中国石油战线的 “铁人”王进喜同志逝世,年仅47岁。

 王进喜,1923年生,甘肃玉门人。他是新中国第一批石油钻探工人。1938年进玉门油矿当学徒工。解放后,在甘肃玉门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队当工人。1950年担任钻井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率钻井队创造月进尺五千米的全国最高纪录。1960年率一二○五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历任钻井队队长、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油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6年率1205钻井队奋战11个月,突破进尺十万大关,创造了当时世界钻井最高纪录,被誉为“铁人”。1969年当选为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

 ――同日,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武生演员孙毓堃先生因肺气肿引发心脏病、高血压在北京阜外医院逝世,享年66岁。

 孙毓堃,1905年出生于北京市。外祖父俞菊笙和舅父俞振庭均为武生,叔父为武旦云中凤。自幼师从范福泰,后来艺入斌庆社科班,在吉祥茶园、广德楼等戏院演日场,常演《长坂坡》等俞派武生戏。出科后拜杨小楼为师,颇得其师真传。他与迟月亭、范宝亭、候喜瑞组团演出,深受欢迎。1949年后,以从事戏曲教学为主。在重大戏曲会演中,与梅兰芳、马连良、谭富英等合作演出《龙凤呈祥》,饰赵云。还在艺术影片《借东风》中扮演赵云。晚年任教与北京戏曲学校,沈宝桢、李浩天等均受其教益。他扮相雄伟、功架稳重。常演剧目有《长坂坡》、《挑华车》、《铁笼山》、《艳阳楼》、《安天会》、《金钱豹》、《恶虎村》、《龙凤呈祥》、《青石山》、《状元印》、《麒麟阁》、《连环套》等。

                                                                                        

                                                                                                     陈伯达

 11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号召“了解他的情况和问题的同志,进行检举和揭发”。中央作出部署,首先在党的领导机关开展“批陈整风”运动。同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的决定》。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设立中央组织宣传组。康生担任组长,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纪登奎、李德生为组员。以后,康生称病不出,李德生调沈阳,中央组织宣传大权落到了江青、张春桥、姚文元手中。

 11月29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民族干部、政协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哈丰阿同志在呼和浩特市逝世,享年63岁。

 哈丰阿,又名滕续文,蒙古族。1908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腰力毛都苏木瓜毛都屯。他16岁开始在旗扎萨克公署当见习文书,1929年就读于沈阳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学生时代的他,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以及外来的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深恶痛绝,由此他把民族解放、振兴中华的事业作为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九一八”事变后,他目睹山河之破碎、人民生活之悲惨,十分痛心,他加入了“内蒙古独立军”(后改名为“内蒙古自治军”),在第三军任秘书长。实际上这支军队是蒙奸甘珠尔扎布一手炮制的,宣称以使内蒙古脱离国民党统治,实现独立为宗旨,这个宗旨欺骗了一些沈阳的学生,包括满怀激情的他。这个时候,从莫斯科东方大学回来的朋斯克和特木尔巴根听说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军”,便来熟悉情况,有缘认识了他。这三位有远大抱负的青年人谈的很投机,他们认为,要干成一番事业就必须要有一定的武装。当时他的父亲是内蒙古自治军第二军旅长,于是他借着这个有利的条件,把特木尔巴根安排到父亲身边当参谋。这为以后他们进行革命活动提供了经验。1932年4月,他加入内蒙古人民革命党,这一年他写下了著名的《青旗歌》。应当时形式和革命的需要,组织决定派他到伪政权中以伪满官吏身份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他先后在伪满兴安西省、兴安局、伪满国务院总务厅、兴安总省公署、伪满驻日使馆任秘书、参事官、理事官等职。利用职权之便,他为抗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伪满驻日使馆工作时,接到国内的一封信,信以暗语写成,告诉他地下工作人员特木尔巴根被捕入狱。他当即以护送一个神经错乱的留学生为名,起程回国。暗中动员与日本人关系较好的人士出面,把特木尔巴根保释出来。“八.一五”光复后,他立即投入了摆脱国民党腐朽统治的活动,他为我党我军进入内蒙古东部地区、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贡献。1945年8月18日,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发表了《内蒙古人民解放宣言》,组织“内蒙古人民解放委员会”,恢复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活动,建立东蒙本部,他当选为秘书长。成立后的内蒙古人民革命党东蒙本部派人到长春与苏联红军取得联系,双方达成一致:苏军释放被俘伪军中的蒙古族士兵,发给武器,建立武装。这支武装在内蒙古东部地区和吉林省白城地区一带进行剿匪活动,为稳定那里的社会秩序和解放这些地区,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来以这支武装为基础,建立了内蒙古骑兵第一师。此时我党在王爷庙成立了八路军办事处。1946年1月,在葛根庙召开会议,成立了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他任秘书长。从而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东蒙自治运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建立打下了基础。1946年4月,他作为东蒙代表之一,参加在承德召开的内蒙古自治运动统一会议。会上,他积极拥护党领导下内蒙古实行区域自治、以内蒙古自治运动联会为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统一领导机关等内容。当选为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常委,任联合会宣传部长、东蒙总分会主任。会议期间,经乌兰夫、刘春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会后历任中共兴安省工委委员,兴安省政府委员,兴安军区政委等职,在党的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深入开展民族自治运动,积极参加反奸清算和土改运动,同美蒋反动派和民族分裂分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改造旧政权和建立人民武装作出了巨大贡献。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他历任内蒙古自治政府副主席兼教育厅厅长,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委员,自治区科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内蒙古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内蒙古分会主席、代理宣传部长兼教育部长、文教委员会主任等职务。为自治区的建设、为巩固民族团结、发展自治区文化教育事业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1965年1月,他当选为政协第四届全国常务委员会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迫害而逝世。粉碎“四人帮”以后,党中央于1979年4月17日在北京为他举行了追悼会,对他一生的功绩作了肯定,恢复了他的名誉,并将他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同日,我国著名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学家、上海医科大学创始人先生颜福庆逝世,享年88岁。

 颜福庆:字克卿,1882年7月18日生于上海江湾。幼年丧父,家贫,赖伯父资助。1904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光绪三十二年赴美国留学,获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再赴英国利物清热带病学院深造。学成回国,在湖南长沙雅礼医院、江西萍乡煤矿等处从事医务工作。后又赴美专修预防医学,获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博士学位。归国后,1914年任湖南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并创立中华医学会,任会长。又先后创办上海医学院、中山医学院、澄衷肺病疗养院并任院长。民国16年,任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次年,任中央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校兼上海中国红十字总医院院长、上海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抗日战争时期,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任上海市救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民国27年8月,任国民政府内政部卫生署署长,民国29年4月去职,5月任卫生署顾问。后经香港返沪,深居简出,拒绝与汪伪政权合作。抗战胜利后,致力于上海医学院复院工作,并继续从事医学教研活动。建国后,任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在美国侵略朝鲜期间,他以古稀之年,参加抗美援朝志愿医疗队,深入前线慰问伤病员。先后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兼上海分社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名誉副会长。1957获中央卫生部嘉奖,多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含冤逝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上海市委为他平反昭雪。上海医科大学校园内矗立着他的铜像。著作有《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国医学教学的现在和过去》等。

 ――同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任委员施复亮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12月5日――著名画家马晋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马晋,原名锡麟,字伯逸,号湛如居士,又号云湖。别名伯远,1899年出生于北京市大兴县(今大兴区)。1922年从金北楼氏学画,擅长画马,宗法郎世宁。兼擅花鸟画。又工书法、刻印。并工做风筝。解放前一直以卖画为生。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1951年加入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为常务理事。1956年任北京国画社主任。1958年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三十年代初的一幅马,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誉奖状 。早年曾在北平举办个人画展两次,晚年曾在北京、河南举办个展 。兼擅书法及绘制风筝。书法以隶、篆钟鼎见长,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 。曾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他的风筝观摩展。著有《怎样画马》,编绘有《风筝画稿》。他是北京画坛传统派里融和中西的画马名家。他取法郎世宁步入画坛之际,正是康有为主张“合中西而成大家者”、“当以郎世宁为太祖”之时。但他在金城、陈师曾引导下,不仅广泛学习古代院体画、文人画传统,而且博涉书法篆刻,更能以写生矫正临摹。在三、四十年代其工笔写实画风成熟之日,已开始在绘景中强化中国味。至五、六十年代,他更在马、牛、花鸟画中完善了自成一家的工笔写实风格,推出了工写结合的小写意面目。他的工笔写实作品,富於体感和质感,工而不拘,细而不碎,干净漂亮,雅俗共赏,与郎世宁的“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拉开了距离。他的小写意作品,简赅生动,有笔有墨,写中带工。此外,他在风筝制作上也有相当高的造诣。曾任中国画研究会服务社负责人、北京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区人民代表、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常委。作品有《秋菊梧桐鸟》、《八骏图》、《孔雀》和《猎熊的孩子》、《阿洛夫医生》两书的插图等。

 12月1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黄琪翔先生因病于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黄琪翔,字御行,1898年出生于广东僧梅县水车镇。他家世代务农,他早年曾在湖北第三陆军中学堂学习,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炮兵科第六期,1919年毕业。1922年回广东追随孙中山,历任粤军参谋、营长、团长等军职,参加讨伐陈炯明,平定杨希闵、刘震寰,讨伐邓本殷等战役。 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12师第36团团长,参加北伐,协同友部攻占醴陵、平江。在汀泗桥战役中,建议出奇兵偷袭北洋军之侧背,并主动要求担任前锋。8月26日晚,亲率第36团渡河,向北洋军最高地发起猛烈进攻,经过激战,夺得敌军阵地。此时,独立团及其他部队发起进攻,一举占领汀泗桥。因战功晋升少将,随后率军进攻贺胜桥,直驱武昌城下。9月5日率部猛攻武昌,因北军居高临下,拼力防守,攻城失利。遂根据命令改强攻为封锁。由于在两湖战场上屡建战功,遂成为北伐名将之一。武昌久攻不下,随第四军调到江西战场,与第7军等在德安一线打败孙传芳部。随后回师武汉,升任第12师师长、第4军副军长。1927年4月,任第四军前敌总指挥,出师河南,继续北伐。6月5日攻克开封后,奉命返回武汉,部队进行整编,任第4军军长。七一五事变时,移师南昌、九江地区,欲东征讨蒋。7月29日参加汪精卫在庐山举行的“分共”会议,连夜派人将消息告诉共产党人高语罕、恽代英等。南昌起义后,率部尾追起义军入粤。1927年9月,与张发奎一起发动军事政变,夺取原上司李济琛在广东的控制权,共产党趁机利用新军阀争斗,发动“广州起义”,他又与张发奎指挥部队镇压广州起义。由于政变被复出的蒋介石、新桂系和李济琛等指控,他被迫辞职。1928年春到日本,后到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在德国期间,与邓演达有联系,并受其影响。1929年回国,1930年参加邓演达创办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3年11月,参加福建事变,任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委员、军委会委员、参谋团主任。失败后由香港移居德国,后回国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总书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淞沪会战。上海沦陷后,随军撤到武汉。1938年与周恩来一起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黄拥护国共合作,与中共密切联系,互相配合,为保卫武汉积极开展工作。七七抗战1周年,与夫人郭秀仪积极参加献金运动,带头捐款,郭主持一个献金台。武汉地区群众抗日救亡运动在政治部的领导下,搞得轰轰烈烈。1939年任第11集团军总司令,进驻湖北襄樊。时日军集中5个师团的兵力,发动枣宜会战。因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请假,他又兼该集团军总司令。在部队受挫后,书写“还我河山”条幅,以示抗战的决心。1948年到香港,决心脱离国民党统治。次年北上,参加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他是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委。新中国建立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司法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副主席等职。著有《军事演讲集》、《往事并不如烟》。

 ――同日,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致公党领导人之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致公党主席陈其尤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陈其尤,别名定思、丽江,1892年出生于广东海丰县东笏社。1909年在广州博济医学堂读书,读书期间于1911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及后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和光复惠州诸战役。政府因他于革命有功,于1913年资送他赴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1916年学成回国,在北京政府财政部任职,1917年冬在陈炯明统率的粤军总司令部任机要秘书,出任东山、云霄两县县长,国民党政府驻香港中央特派员,并秉乘陈炯明意图,在彰州创办《闽星日刊》、《闽星》半月刊。1920年调任海关监督。1931年,他在香港加入中国致公党并参加致公党第二次代表大会,被选为致公党中央干事委员会负责人之一。抗战初期,他以蒋介石的私人代表派驻香港,1938年因揭露财政部长孔祥熙做军火生意被蒋撤职,被蒋介石囚禁于贵州息烽集中营,1941年获释后移居重庆。在渝期间,广泛接触进步人士和中国共产党,逐渐倾向革命。1946年回到香港,与黄鼎臣、伍觉天等致力于恢复致公党的组织,成为该党的组织者和领导。1946年国民党企图拉拢致公党为其所用,他等人严正拒绝,表明决心拥护中国共产党。1947年参加致公党的组织改组工作,并当选为致公党第三届中央副主席。1948年5月,他代表中国致公党,与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100多人在香港联名通电,响应中共中央的“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同年11月,他与郭沫若、沙千里、宦乡、曹孟君、许广平、冯裕芳等20多人,在中共地下党的护送下,秘密离开香港到达东北解放区。他代表致公党全体成员,向毛泽东、周恩来表示要为实现新民主,建设新中国作出贡献。1949年9月6日,他作为致公党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筹备会议,参与起草政协组织大纲的工作。9月21日,作为致公党首席代表,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后,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致公党第四届中央主席团成员,1952年后,连续当选为致公党第五、六届中央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0年12月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1994年2月25日,邮电部发行爱国民主人士“陈其尤纪念邮票”,为第一枚海丰籍人物邮票。

 12月12日――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原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宋裕和同志,因病在江西省抚州市逝世,享年68岁。

 宋裕和,原名训友、分养,1902年出生于湖南省汝城县延寿乡。青少年时,以打工、卖苦力为生。1925年5月,在共产党员朱青勋、李湘民(李涛)的影响下,积极参加创建农会的工作。次年春,选为区农协委员长兼区农军大队长。192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日事变”后,国民党军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勾结汝城土匪何其朗,围攻汝城县城。他奉县农军总部令,带领延寿农军参加保卫县城的战斗。8月15日,县城失守,他率部分农军突围,到达壕头,与何举成带领的农军汇合,在湘赣边区开展游击斗争。9月,奉中共湖南省委指示,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一团,就地举行秋收起义,他参加攻克桂东、汝城2县城的战斗。1928年2月,二师一团在韶关遭范石生部的围袭,宋率部冲出重围,后到达井冈山,历任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连指导员,团政治委员,红三军支队和无线电总队政治委员,参加过保卫中央苏区的许多战斗。长征时,任军委总部三局局长,负责后勤工作,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为部队筹集军需物资。到达陕北后,任军委总部二局副局长。1936年,调红军大学学习。次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局长。1938年,任新四军军部供需处副处长、供给部部长、后勤部部长。面对日、伪的经济封锁,积极组织后勤人员,努力开辟军需来源,保证部队供给。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司令员,在淮海战役中,出色地组织和领导后勤、支前工作。后调任华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参与领导对上海市资财的接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食品工业部副部长、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营房部部长、建筑工程部副部长,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任全国政协常委。

 12月16日――著名期刊《独立评论》的优秀经理人黎昔非先生逝世,享年68岁。

 黎昔非,1902年出生于广东兴宁市罗岗镇甘村。1929年春从上海持志大学文史系转学至中国公学大学部文史系,师从胡适、沈从文诸先生。1931年春考入北京大学研究院国学研究所为研究生,再次成为胡适的学生(其时胡适任北大文学院院长)。1932年,他昔非中断学业担任《独立评论》社经理人。“七.七”事变后,他携家属离开北平回到兴宁教了7年中学。1944至1945年间曾得到闻一多引荐到昆明中国医药研究所史地部任助理研究员,不久又回兴宁任教。1966年6月“文革”爆发,他被打成“三家村黑帮”、“反革命分子”,被抄家、隔离,成了全县第一个被揪斗对象,在受尽三年非人的凌辱和磨难后含冤去世。1979年得到平反昭雪。

 12月18日凌晨4时50分――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政治委员、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谭甫仁同志在昆明遭反革命分子枪杀而不幸逝世,享年60岁。

 谭甫仁,原名谭正古,1910年4月1日出生于广东省仁化县城口镇。他6岁入私塾,9岁起就读于仁化县立第四高小,1926年高小毕业时正置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仁化地区工农运动蓬勃兴起,遂投身家乡革命,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随广东农民自卫军参加南昌起义部队。1928年1月参加工农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4军士兵委员会干事、红12军36师108团政治委员,红1军团1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参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1933年入红军大学学习。1934年任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参加长征。后任红军陕甘支队第2纵队12大队政治处主任。到陕北后任红15军团75师225团政治处主任,第75师、78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东征、西征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7团政治处主任,参加平型关战斗。后任第344旅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晋冀豫军区独立游击支队政治委员。1940年随部队挺进冀鲁豫边区,任新编3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1941年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抗日战争胜利后赴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吉林军区舒兰分区政治委员、第23旅政治委员、东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副政治委员。参加了辽沈、平津、广东等战役。1950年4月起任第四野战军44军政治委员,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政治委员,昆明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昆明部队政治委员、云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同日,毛泽东会见美国友好人士斯诺。在谈话中,毛泽东一方面认为“总要有点个人崇拜”;另一方面又说:“现在就不同了,崇拜得过分了,搞许多形式主义。比如什么‘四个伟大’,讨嫌!”毛泽东还谈到文化大革命中有两个东西他很不赞成,一是讲假话,二是虐待俘虏。

 ――同日,中国现代数学家,概率论、数理统计学科的开创者。中央研究院院士许宝騄先生逝世,享年 岁。

 许宝騄,字闲若,1910年9月1日出生于北京市,原籍浙江省杭州市。祖父曾任苏州知府,父亲曾任两浙盐运使,系名门世家。兄弟姊妹共7人,他最幼。其兄许宝驹、许宝骙均为专家,姊夫俞平伯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幼年随父赴任,曾在天津、杭州等地留居,大部分时间都由父亲聘请家庭教师传授,攻读《四书》、《五经》、历史及古典文学,10岁后就学作文言文,因此他的文学修养很深,用语、写作都很精练、准确。1925年才进中学,在北京汇文中学从高一读起,1928年汇文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由于中学期间受表姐夫徐传元的影响,对数学颇有兴趣,入大学后了解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最好,决心转学念数学。1929年入清华大学数学系,仍从一年级读起。当时的老师有熊庆来、孙光远、杨武之等,一起学习的有华罗庚、柯召等人。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经考试录取赴英留学,体检时发现体重太轻不合格,未能成行。于是下决心休养一年。1934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担任正在访问北京大学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斯古德的助教,前后共两年,奥斯古德在其后来出版的书中,提到了他的帮助。奥斯古德是分析方面的专家,在这两年内他做了大量的分析方面的习题,也开始了一些研究,1935年他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是与江泽涵合作的,都是分析方面的论文。那时芬布尔和阿蒂肯合写的《标准矩阵论》已出版,他熟练地掌握了矩阵的工具,尤其精通分块演算的技巧。所以这两年内他在分析和代数两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36年他再次考取了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1938年他共发表了3篇论文。当时伦敦大学规定数理统计方向要取得哲学博士的学位,必需寻找一个新的统计量,编制一张统计量的临界值表,而他因成绩优异,研究工作突出,第一个被破格用统计实习的口试来代替。1938年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系主任内曼受聘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推荐将他提升为讲师,接替他在伦敦大学讲课。1939年,他又发表了两篇论文,1940年又发表了3篇。其中有两篇文章是数理统计学科的重要文献,在多元统计分析和内曼.皮尔逊理论中是奠基性的工作,因此他获得了科学博士的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决定回国效劳,终于在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钟开莱、王寿仁、徐利治等均是他的学生。在1945年秋,他应邀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各讲一个学期,学生中有安德森,莱曼等人。1946年到北卡罗莱纳大学任教。一年后,他决心回国,谢绝了一些大学的聘任,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3年发现肺部有空洞,他的结核菌已有抗药性时,组织屡次安排他休养,他均谢绝,并且一个人领导3个讨论班(平稳过程、马氏过程、数理统计),带领青年人搞科研。他在60年代中期,对组合数学有浓厚的兴趣,1966年初,与段学复教授联合主持组合数学的讨论班,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断。然而他自己不顾条件如何,始终坚持科研,在他逝世时,他床边的小茶几上还放着一支钢笔和未完成的手稿。他在中国开创了概率论、数理统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内曼.皮尔逊理论、参数估计理论、多元分析、极限理论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是多元统计分析学科的开拓者之一。1983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刊印了《许宝騄全集》,共收集了已发表的、未被发表的论文40篇。1980年与1990年秋,北京大学两次举办纪念会,并出版了《许宝騄文集》。

 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李涛同志在广州逝世,享年65岁。

 李涛,原名李湘舲,别名毓英、盛才,1905年9月4日出生于湖南汝城县。1923年起,在郴县第七联合中学读书,参加过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衡阳湖南政治讲习所学习后,被派到国民革命军左翼军总指挥部宣传大队当宣传员。不久以湖南省总工会工人运动指导员的身份,回汝城县开展工人运动,被选为汝城县总工会委员长兼工人纠察队队长。在大革命时期,曾加入中国国民党。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退出。同年9月于桂东参加秋收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一团营党代表。起义失败后,赴广州,先后在中共广东省、香港区委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9年到赣西革命根据地,任中国工农红军赣西独立团第二游击大队指导员、第一大队党代表,江西红军独立第三团一连党代表、团政治处宣传科科长。1930年春,任红六军第一纵队三支队政委、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三纵队八支队政委。同年秋任红三军第一纵队(后改称红七师)政委,参加了吉安战役。1932年任红十三军第三十九师政委、红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在解放战争时期,曾参与许多重要战役的组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兼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工程学校校长。1952年任军委技术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起任总参谋部第三部部长、政委。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和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他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12月22日――按照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主持召开华北会议。会议揭发批判了反革命分子陈伯达的罪行。会上宣布了中央改组北京军区的决定。1971年1月下旬华北会议结束后,党的各级领导机构逐步开展了“批陈整风”运动。

                                                     

                                                               葛洲坝水利枢纽邮票

                

                                                    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

                               

                                                                                长江葛洲坝

 12月25日――周恩来提议并经毛泽东同意,决定兴建长江上的第一个巨大水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葛洲坝一期工程开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基地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纪念碑

 12月30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

本年度代表歌曲:《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

 

 

                                                                                   本集 (完)

                                                                                            日志作者:吴锦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