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走路气质视频教程:水稻生産與氣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10:53:44
水稻生産與氣象 日期:2011-04-19 15:23 來源:中國種植業信息網
水稻生産與氣象
水稻的適宜氣候區與不適宜氣候區 了解水稻與氣候、農業氣候的適宜與不適宜,對水稻的合理佈局,正確改革稻作制度,改進栽培技術等均可提供依據。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又具有季風氣候和大陸性氣候的特點,使我國擁有豐富的水稻氣候資源,又有許多限制水稻生産的因素,因而形成了我國水稻分佈的區域性和不連續性的區域特徵。
3.1 水稻的適宜氣候區 凡有水源的地區,又同時滿足以下兩項熱量指標,均可種植水稻:
①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度以上的天數,大於110天;
②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8度以上的天數,大於30天。滿足1)和2)的地區都可種植水稻。
3.1.1東北 松花江流域、遼河下游是我國高緯度地區水稻集中栽培區,大於10度的生長期天數110天以上,適於一季早粳、特早熟早粳。
3.1.2華北 黃河、海河流域水稻種植面積較大,河北、天津、北京都有比較集中的産地。生長季160-200天,適於種植一季中粳或早粳。
3.1.3淮河、秦嶺以南至長江以北地區、四川盆地、江漢、陜南宜於大面積種植。生長季220-240天,適於中、遲熟種,作一季早稻、一季中稻或一季晚稻栽培。
3.1.4長江以南 長江中下游是我國雙季稻主栽區,生長季240-365天,水熱充沛,宜於雙季稻三熟制,以秈稻為主。
3.1.5雲貴高原 水稻呈垂直分佈,隨著海拔升高氣溫降低,積溫減少,生長季縮短,水稻品種隨著改變,海拔2000-2600米種植粳稻;1400米以下種秈稻;1400-2000米之間秈粳混栽。
3.1.6西北地區 只在有水源的地區才能種植水稻。陜西的渭水準原、內蒙古的後河套平原、寧夏引黃灌區、甘肅的河西走廊以及新疆的塔裏木盆地以及準葛爾盆地等都是靠河水、高山雪水、泉水灌溉種稻。
3.2 水稻的不適宜氣候區 凡不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即大於10度的天數小于110天和大於18度的天數小于30天)都不適於種植水稻。海拔在2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西北和東北的高山區等。
3.3 水稻生長髮育與氣象
3.3.1水稻不同熟性所需大於10℃積溫和生育天數(播種-成熟)
①南方地區秈稻不同熟性對熱量條件的要求:
早稻:早熟種>10℃積溫2400℃,生育天數110天;中熟種>10℃積溫2400-2600℃,生育天數110-120天;晚熟種>10℃積溫2600度以上,生育天數120天以上。
晚稻:早熟種>10℃積溫3000℃,生育天數120天;中熟種>10℃積溫3100-3300℃,生育天數120-130天;晚熟種>10℃積溫3300℃以上,生育期大於130天。
中稻(一季稻):早熟種>10℃積溫<3000℃,生育天數小于130天;中熟種>10℃的積溫3000-3200℃,生育天數130-140尺:晚熟種>10℃積溫3200℃以上,生育天數大於140天。
②南方稻區粳稻不同熟性的要求:
早熟種:>10℃積溫<2900℃,生育天數120天;
中熟種:>10℃的積溫3000-3300℃,生育期天數120-130天;
晚熟種>10℃積溫>3300℃,生育期天數大於130天。
③北方稻區一季粳稻:
早熟種>10℃積溫<2500℃,生育天數小于130天;
中熟種>10℃積溫2500-3000℃,生育天數130-150天:
晚熟種>10℃積溫>3000℃,生育天數大於150天。
3.3.2不同地區稻田耗水量:
①長江以南至南嶺:雙季早稻生育期耗水量300-570毫米;雙季晚稻耗水量380-700毫米。
②長江至秦嶺淮河:一季稻840毫米以上。
③秦嶺淮河以北:一季稻全生育期耗水量550-910毫米。
3.3.3不同地區水稻生育期間農業氣象條件
①綜合農業氣象條件其中包括:
①>10℃積溫、②總降水量(毫米)、③總日照時數(小時)、④太陽輻射總量(千卡/cm2)。以下各稻區分別為:
華南雙季稻作區 ①6500-8000 ②1100-1600 ③1400-2000 ④40-50
長江流域單雙季稻作區 ①4500-6500 ②750-1300 ③900-1600 ④30-48
華北單季稻作區 ①3500-4500 ②400-800 ③1200-1600 ④35-42
東北早熟稻作區 ①2500-3500 ②300-600 ③1000-1250 ④24-35
西北稻作區 ①2200-4000 ②300-350 ③1350-1600 ④30-40
西南高原稻區 ①2000-6500 ②300-1000 ③950-1100 ④20-30
②不同栽培制度水分狀況,水稻生長季降水量的季節分佈類型:
春夏秋多雨型,主要是華南稻區,宜於雙季稻;
春夏多雨型,主要在長江中下游,宜於稻麥兩熟;
夏秋多雨型,主要在四川盆地、雲貴高原,對一季中稻有利;
夏季多雨型,北方地區,宜於一季早、中稻。
3.4 水稻生長髮育對溫度的要求
3.4.1種子發芽:下限溫度10-13℃、 上限溫度粘稻34℃、梗稻32℃
3.4.2水稻出苗及幼苗生長:
①出苗:出苗的下限溫度秈稻10-12℃、粳稻12-14℃,15-20℃出苗順利。
②幼苗生長:12-14℃生長緩慢,15℃以上正常生長,20-25℃培育壯苗的適宜溫度、上限溫度秈稻32-34℃、粳稻30-32℃生長快,但易徒長。
3.4.3移栽返青:陰天、雨天、氣溫低、日照弱利於返青,相反返青過程延長,下限溫度15℃、適宜溫度20-25℃
3.4.4分蘗期 下限溫度,日平均氣溫20℃、適宜為24℃以上有效分蘗的適溫,上限秈稻30℃粳稻28℃,低於17或高於37℃受到抑制,30℃以上易形成無效分蘗。
3.4.5穗分化分椩興耄合孿奕掌驕?1-22℃、秈稻18℃,適溫25℃以上,27-30℃每穗穎花數最多。
3.4.6抽穗開花:下限溫度秈稻22℃、粳20℃、雜交稻23℃,最適25-28℃,上限日最高35℃。
3.4.7灌漿成熟:飽滿溫度下限15℃,上限35℃,乳熟期最適20-28℃,15℃停止灌漿。開花後3-16天灌漿最好積累的幹物質最多。晝夜溫差大對灌漿結實有利;黃熟期16-19℃為宜。
3.5 水稻需水關鍵期:
3.5.1水稻大田生長期蒸騰系數250-600。
3.5.2雙季稻需水關鍵期:早稻開花期、雙季晚稻拔節期、孕穗期蒸騰系數最高。
3.5.3單季中、晚稻孕穗期蒸騰系數最高
3.6 水稻生育期農業氣象災害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乾旱、雨澇、低溫、高溫、陰雨等災害的發生及危害。
3.6.1乾旱
①苗期:受害會影響稻株正常生長、分蘗少、植株小。
②分蘗期:分蘗生長停止,葉片枯萎不分蘗,嚴重時植株死亡。
③拔節期:前期受旱拔節受阻,甚至停止。導致前期分蘗大量死亡、有效分蘗大大降低。
④孕穗期:穗長縮短,籽粒數顯著下降。
⑤抽穗期:影響出穗,減産嚴重。
⑥灌漿期:粒重下降而影響産量。
3.6.2 雨澇
幼苗期:被水淹會造成窒息而死。
移栽返青期:受淹返青緩慢、葉片發黃、根系腐爛、植株死亡、甚至重栽。
分蘗期:受淹分蘗數顯著減少,生長狀況變劣,最高莖蘗期與其他生育期相應推遲,淹水時間越長,危害越重,構成水稻産量三要素全面下降,尤其是有效分蘗數的減少,是導致減産的主要原因。
穗分化、孕穗、抽穗開花期:對水淹最敏感,受淹稻株穎花分化受到抑制,部分植株含苞不抽,花粉發育畸形,甚至抽而不授粉,不實率可達30%左右,灌漿停止千粒重下降10%左右,可減産30-40%,隨淹水深度和天數的增加減産率亦增加。
3.6.3 水稻低溫冷害
①生育期的冷害
秧苗生長期:秧田期遇低溫,尤其是三葉期以後,日平均氣溫低於10-12℃易造成爛秧。
返青期:移栽入本田遇持續低溫,返青活棵緩慢、生長不良。
分孽期:分蘗期遇低溫分蘗受到抑制、僵苗不發、延緩稻苗生長髮育,氣溫低於18℃分孽緩慢,16℃以下分蘗基本停止。
幼穗分化:遇低溫推遲發育,穎花不育。
抽穗開花:連續3天氣溫低於20-22℃,造成穎花不育,空粒增加,氣溫低於18℃抽不出穗。
成熟期:成熟期的冷害主要是東北地區的秋季霜凍。
②低溫冷害的類型:
延遲型冷害:水稻營養生長期遇低溫,生長緩慢、發育推遲,這種類型的冷害主要發生在北方稻區。水稻生長季氣溫偏低的年份,往往出現延遲型冷害。東北稻區黑龍江,水稻播種-幼穗分化,日平均氣溫低於18℃就可發生冷害。這種類型的冷害東北稻區發生機率高,黑龍江和吉林東部10年7-8遇;吉林中部10年4-6遇,遼寧省10年2-4遇。
障礙型冷害:水稻幼穗分化-抽穗開花期間出現的低溫冷害,其中又主要是孕穗期和抽穗開花期。孕穗期的低溫冷害主要發生在長江以南雙季稻區,尤其是丘陵山區和雙季稻北界地區,這些地區積溫生長季不足,遇連續3天以上日平均氣溫低於22℃,最低氣溫17℃易受危害。其中又分輕、中、重型冷害:
輕型(晴冷型):天氣以晴為主,冷空氣較弱,危害較輕。
中型(晴冷或濕冷型)可分為兩種類型:天氣晴,但降溫強;天氣陰雨,降溫中或弱;
重型(陰、濕冷型):陰雨綿綿,降溫強或中等。
北方稻區的低溫冷害多為晴冷型、強降溫,南方三種類型都會出現,以濕冷型+中、弱降溫為主,如果出現強降溫,氣溫低又連綿陰雨,造成嚴重危害。
“寒露風”出現在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期的低溫,也是障礙形冷害之一,9-11月間出現的低溫,正好與抽穗開花期相遇,就可能造成危害。危害指標:秈稻型品種連續3天日平均氣溫小于22-23℃或連續5天日氣溫小于22-23℃;粳稻型品種,連續3天日平均氣溫19-20℃或連續5天小于20℃;同時還可使用旬平均氣溫:9-11月間某旬的旬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2-3℃最低氣溫小于15℃的低溫冷害指標。
混合型冷害:指在同一年的水稻生長季內延遲型冷害和障礙型冷害均有發生,大多出現在北方稻區,尤其是東北地區,危害大。
3.6.4水稻高溫熱害
①水稻生育期的高溫熱害
水稻孕穗期和開花期:受高溫危害,引起不孕,結實率降低;
灌漿期:受低溫危害,千粒重下降,稻米品質變劣,産量降低,這就是通常所説的高溫逼熟。粳稻對高溫危害最敏感,其次是秈稻和秈型雜交稻。
②高溫熱害指標:早稻抽穗開花、灌漿期受35度以上高溫會受到傷害。常規稻連續5天最高氣溫維持在35度以上、雜交稻(秈型),35度的高溫持續2天,不實率顯著增加。
3.6.5陰雨害
水稻生長髮育期間出現陰雨寡照,給水稻生長髮育帶來嚴重影響,它對我國南北稻區都有影響,尤其是分蘗和灌漿結實期
陰雨害主要發生在長江流域稻區,又以長江中下游最重,主要發生時段是6月上中旬-7月中旬的梅雨季節,影響分蘗與雙季晚稻灌漿結實;8月下旬-9月中下旬秋季連陰雨,影響晚稻抽穗開花、灌漿結實。分蘗期陰雨大約10年2-3遇;開花灌漿期陰雨,雙季早稻10年2-4遇,中稻遲熟種和晚粳受害率高10年3-4遇;北部中稻10年2-3遇。
陰雨天氣帶來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阻,碳水化合物積累與轉移減少,穎花高度不孕,減産幅度大。
4. 水稻豐、歉與氣象
4.1東北是我國北方高緯度地帶半濕潤早熟單季稻作區,不同生育期均會受到熱量和水分的影響,低溫冷害是造成減産的重要原因。
4.1.1春播育秧 東北地區春季溫度回升慢,回溫遲,但年際間差異較大,不同的年份對育秧和後期生長會帶來不同的影響。
①春季溫度回升快,氣溫持續偏高春播提前,光、水配合協調,培育壯秧移入本田。“秧好豐年糧”,為增産打下良好的基礎。
②春季氣溫偏低的年份播種期推遲,會使水稻生長季縮短,導致受到後期低溫冷害和霜凍的危害。造成減産。
4.1.2本田生長期 東北地區的延遲型冷害,障礙型冷害都有可能發生,混合型冷害也會有發生,不受低溫冷害的年份,就能獲得好的産量。
①營養生長期 氣溫正常或偏高,水稻生長健壯,營養生長階段積累和貯存了較多的物質,為生殖生長提供高産的基礎。
②秧苗移入本田後的營養生長期,氣溫較常年偏低1?/FONT>2℃相當於一個月內較常年少30?/FONT>60℃,這樣,一方面水稻生長光合率低,貯存的物質少,轉運慢,沒有能為生殖生長提供充實的物質作物基礎,對發育不利。另一方面氣溫低,生長緩慢,生育期推遲,後期遇低溫或霜凍,影響嚴重時,也造成減産,為歉收年。
4.1.3 8月氣溫 東北地區8月的氣溫高低對水稻産量的豐、欠起著重要作用。
①8月氣溫偏高,8月正遇水稻花期,是決定産量的重要時段,關鍵時期。氣溫偏高就意味著水稻花期溫度適宜,利於開花。若秋季氣溫下降緩慢、平穩、霜凍出現偏晚,有利於水稻高産、穩産。
②8月氣溫偏低,若出現連續3天日平均氣溫低20℃的天氣,並於花期相遇,造成障礙型冷害,氣溫越低,持續時間越長,受害越重,産量越低,減産年。
4.1.4秋季氣溫 氣溫高低是決定産量的最後時段,多晴少雨,霜凍偏晚的年份,水稻高産。相反就造成減産。
4.1.5東北西部乾旱,供水不足,春季缺水不利栽插、活棵,夏季缺水水稻生長髮育受阻,發育不良,秋季缺水影響灌漿結實,産量受到很大影響,減産年。
4.2西北地區 乾燥單季稻作區。水稻種植面積小,有名的稻區寧夏銀川稻區、新疆南北也有水稻。該區熱量處於中溫帶、南溫帶,水分處於半乾旱、乾旱帶,光溫條件較好,種一季可獲高産,但受水分條件的限制,水稻面積小。
歷來種水稻的地區,也會受到秋季降溫早、霜凍早等因素的影響,水稻生長後期易發生低溫冷害,影響著産量的豐歉。
集中聯片的稻區是引黃灌溉,水源有保證,南北疆種稻的地區是雪水、泉水灌溉,水溫較低,也不利於水稻的生長髮育,抑制了水稻生産。
隨著西部大開發,改善生態環境,解決長期困擾大西北人民生産、生活用水的大事後,水稻就有了生存條件,發展空間,擴大種植面積,可為人們提供高産優質大米。
4.3華北地區 北方主要稻區,屬半濕潤單季稻作區。華北稻區是我國北方主要稻區,大多屬於南溫帶,熱量條件宜一季稻生長,水分屬半濕潤區,年降水量350?/FONT>800毫米,降水主要時段集中在夏季。其位置在秦嶺、淮河以北地區、南部地區水稻用水能滿足。但是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豐水年易澇,少雨年易旱。乾旱和秋季低溫是水稻豐、欠的主要限制因子。
4.3.1春季乾旱 這裡十年九春旱,嚴重缺水,影響栽插面積,水稻面積很不穩定,産量亦不穩定。水稻育秧、插秧因缺水而延誤栽插季節,生育期推遲,若遇秋季低溫陰雨,會導致水稻貪青晚熟,成熟度不足,造成減産。
4.3.2春季偏暖,氣溫回升快,育秧期溫度適宜,培育壯秧。本田不缺水,壯秧適時移栽,返青活棵快,達到有效分蘗計劃數所需時間短,分蘗整齊,為高産打下良好的莖礎。
4.3.3春季連陰雨 機率雖小,但倒春寒嚴重的年份,易造成爛秧,秧苗素質差,抗逆能力不強,對後期生長髮育不利。
4.3.4夏季低溫陰雨,夏季水稻分蘗、幼穗分化、抽穗開花。夏季是水稻産量形成的關鍵期。時逢雨季,若降水偏多,氣溫偏低,光合産物減少,影響物質積累,對穗分化不利。若開花期遇大雨,對開花不利,對産量有很大影響,最終會導致減産。夏季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多雨年的多雨區會出現嚴重的洪澇災害,對産量影響嚴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導致嚴重減産。
4.3.5夏季乾旱 多晴少雨,有水灌溉,光、溫、水協調是增産年。若無水灌溉,嚴重的年份水稻因乾旱而死。
4.3.6秋季降水 水稻灌漿成熟收穫,九月上、中旬水稻灌漿期,此時光合作用仍很旺盛,籽粒中乾物質急劇增加,需水較多,降水量偏多,有利於增産。九月下旬水稻處於成熟期,對水分的要求逐步減少,降水多造成貪青晚熟,收穫期推遲。後期遇上低溫或霜凍,造成減産。同時會延誤後季作物的播種。
4.4長江中下游 濕潤單、雙季稻作區是我國最大的水稻産區。長江以北的江淮、江漢單季稻,長江以南雙季稻為主。該區熱量處於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水份大部地區處於濕潤帶,部分地區處於半濕潤,年降水量大部地區1000毫米以上。水熱條件滿足水稻之需。但低溫、高溫、乾旱、洪澇、梅雨、連陰雨都會影響水稻産量。
4.4.1春季 早稻播種育秧、移栽、返青、分蘗、幼穗分化,一季稻播種育秧、移栽、分蘗。春寒、倒春寒、連陰雨對早稻育秧不利,易造成爛秧、死苗,影響適時移栽;春季低溫陰雨,光照不足對早稻穗分化和一季稻分蘗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該區南部春雨多會出現洪澇,稻田受淹影響産量。
4.4.2夏季 雙季早稻抽穗開花、灌漿成熟,一季稻抽穗開花,雙季晚稻移栽返青。高溫危害早稻開花灌漿,增加空殼率,高溫逼熟,降低産量;高溫伏旱,影響早稻灌漿結實,一季稻抽穗開花,形成秕粒,産量下降。
4.4.3乾旱、雨澇 春、夏、秋都有乾旱發生,四川盆地春旱嚴重,10年8?/FONT>9遇,40天以上的乾旱10年有1?/FONT>3年相遇。造成高溫逼熟。一季稻抽穗開花。沿海地區夏、秋多颱風暴雨,帶來大範圍降水對解除伏旱有利。大雨暴雨對水稻生産危害較大,少雨年雙季稻增産,多雨水年則是減産。梅雨期長持續陰雨,甚至暴雨影響産量,歉收年。
4.4.4低溫陰雨 秋季低溫陰雨,對晚稻抽穗開花帶來不利影響,尤其是9月中旬?/FONT>10月中旬溫度偏低,晚稻生育期熱量不足,尤其是後期更顯熱量不足,對産量波動較大。
4.5華南地區 濕潤雙季稻作區。我國雙季稻主産區,雨熱豐富。熱量條件處於中亞熱帶,南亞熱和北熱帶;水分大部地區為濕潤帶,也含有半濕潤地區,年降水量大多在1200毫米以上,也含有不足1000毫米的地區。可種雙季稻,部分地區三熟稻,但由於降水分佈不均,會出現秋旱。颱風暴雨和寒露風對早、晚稻産量影響很大。
①乾旱 有明顯的春秋旱發生,廣西西部春旱嚴重,限制了雙季稻面積的發展。海南整個早稻生長季處於旱季,水分供應不足,影響産量。
②洪澇災害
龍舟水 水稻抽穗開花期常遇龍舟水,對開花不利,龍舟水形成洪澇災害,造成減産。
颱風雨 受到颱風襲擊的稻田造成減産,颱風越強,次數越多,受害面積越大,受害越重,減産率越高。
寒露風 雙季晚稻抽穗開花期,日平均氣溫低於22?/FONT>23℃受低溫危害,造成減産。同年既受颱風又受寒露風危害減産嚴重。
4.6西南地區 濕潤單季稻作區。該區有農區、牧區,就農區而言熱量條件大部處於中亞熱帶,熱量資源較豐富,滿足一季水稻有餘。但由於該區地形、地勢多樣,氣候複雜,低溫是影響水稻産量的主要因子。
該區春季氣溫回升快,秋季降溫早,有的年份8月下旬、9月上旬出現寒露風天氣,並與水稻花期相遇,與此同時再出現華西秋雨,兩種災害合併形成了低溫、陰雨、寡照的濕冷型低溫冷害。對水稻開花授粉、灌溉成熟極為不利,空秕粒大增,造成減産。
四川和貴州都會出現春旱和秋旱,影響水稻栽秧和孕穗抽穗,對産量會有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