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乐队袁姗姗在哪:当归四逆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2:59:52
【方名】 当归四逆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温里剂-温经散寒   【组成】 当归(12克)、桂枝(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 大枣(8枚、擘[bo])、 炙甘草(6克)。   【方诀】 当归四逆桂枝芍,细辛甘草木通着,再加大枣治阴厥,脉细阳虚由血弱,内有久寒加姜茱,发表温中通经脉,不用附子及干姜,助阳过剂阴反灼。   【功用】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编辑本段主治

  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或腰、股、腿、足、肩臂疼痛,口不渴,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细而欲绝。   【用法】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斟酌。

编辑本段临床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小儿睾丸鞘膜积液、偏头痛、新生儿硬肿症等属于血虚,阳气不足,寒侵经脉所致者。   具体有以下应用:   1.虚人感冒 用本方加减:当归、白芍、桂枝、细辛、木通、防风、紫菀、生姜、大枣、甘草。日1剂水煎服。治疗虚人感冒42例,结果:全部治愈。   2.老年慢性头痛 用本方加减:当归9g,桂枝9g,赤芍9g,细辛3-6g,甘草6g,通草6g,大枣1枚。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川芎、生地、白术;肝肾阴虚如以肝阳偏亢为主者则加天麻、钩藤、白蒺藜、蔓荆子;若以肾阴虚为主者则加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痰湿郁甚者加半夏、天麻、白术、茯苓;气滞血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莪术;疼痛甚者加蜈蚣、地龙、全蝎。日1剂水煎服。治疗老年慢性头痛76例,其中男28例,女48例;年龄最低60岁,最高83岁,平均65岁;病程8年以上15例,5年以上28例,2年以上18例,6个月以上15例。结果:基本治愈24例,显效29例,有效16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8%。   3.肩周炎 用本方去通草、大枣,加葛根30g,鲜姜3片。日1剂水煎服。同时配用十香暖脐膏(附子、干姜、吴萸、丁香、肉桂等),松香散(松香、姜黄各10g,冰片3g)外贴痛处。治疗肩周炎33例,结果:痊愈17例,显效6例,有效10例)。又用本方加减:当归、桂枝、白芍、细辛、通草、鸡血藤、甘草、大枣。日1剂水煎服,12剂为1疗程,一般服l-3个疗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结果:痊愈30例(无疼痛,功能恢复正常),有效1例(疼痛轻微,功能恢复稍差),无效1例。   4.肥大性脊椎炎 用本方加狗脊、伸筋草、杜仲、牛膝。日1剂水煎服。治疗肥大性脊椎炎24例。临床上除局部症状外,常见冷痛、活动受限等“寒痹”征象。结果: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1例。   5.坐骨神经痛 用本方加减:白芍15-30g,当归、桂枝、乳香、没药、制川乌各10-15g,威灵仙10-13g,细辛3-5g,甘草5-10g。日1剂水煎服。随证加减。并用小活络丹,每次5丸,日2次服。治疗坐骨神经痛62例。结果:痊愈55例,基本痊愈3例,显效3例,无效1例。又用本方去通草,加牛膝15g,威灵仙、鸡血藤各30g,制川草乌、乳香、没药各10g,痛剧者酌加田三七末(冲服)6g。治疗坐骨神经痛20例。结果:痊愈18例,好转2例。   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用本方加地龙、牛膝、丹参、制乳没、桃仁、红花等。日1剂水煎服。每治疗寒瘀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3例。结果:临床治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又用本方去细辛、甘草,加川椒、丹参、益母草、王不留行、川郁金、公英、银花、元参、川附子、鹿角胶、鸡血藤、潞党参、黄芪、川牛膝。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0例。结果:痊愈9例,1例中途停药,情况不、明。又用本方去大枣,加川牛膝10g,丹参15g,赤芍12g,生黄芪12-30g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5例。结果:治愈13例,显著好转1例,进步1例。   7.冻疮 用本方加减:当归20g,桂枝15g,芍药20g,细辛5g,炙甘草5g,木通10g,生姜10g,大枣5枚。诸药加水500ml,煮沸(文火)后5分钟离火,用蒸气熏冻疮部位,待药液降至适当温度,将冻伤部位浸入带入药渣的药液内浸泡15-20分钟,日2次,1剂药可连续用4次。治疗Ⅰ度-Ⅱ度手足冻疮的学龄儿童100余例。结果:经2-4次熏洗症状明显减轻,6-8次后,患处肿消,痛止,色退而愈,无不效者。   8.霉菌性肠炎 用本方加薤白为基本方,热毒盛者加黄连、黄柏、银花;气滞者加槟榔、枳壳;阴虚者加生地、麦冬、玄参;食积者加山楂、鸡内金。治疗霉菌性肠炎21例,结果:痊愈19例,无效2例。

编辑本段方解

  本方证由营血虚弱,寒凝经脉,血行不利所致。素体血虚而又经脉受寒,寒邪凝滞,血行不利,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末端,营血不能充盈血脉,遂呈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此手足厥寒只是指掌至腕、踝不温,与四肢厥逆有别。治当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本方以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通草、细辛组成。方中当归甘温,养血和血;桂枝辛温,温经散寒,温通血脉,为君药。细辛温经散寒,助桂枝温通血脉;白芍养血和营,助当归补益营血,共为臣药。通草通经脉,以畅血行;大枣、甘草,益气健脾养血,共为佐药。重用大枣,既合归、芍以补营血,又防栓枝、细辛燥烈大过,伤及阴血。甘草兼调药性而为使药。全方共奏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温阳与散寒并用,养血与通脉兼施,温而不燥,补而不滞。

编辑本段化裁

  治腰、股、腿、足疼痛属血虚寒凝者,可酌加川断、牛膝、鸡血藤、木瓜等活血祛瘀之品;若加吴茱萸生姜,又可治本方证内有久寒,兼有水饮呕逆者;若用治妇女血虚寒凝之经期腹痛,及男子寒疝、睾丸掣痛、牵引少腹冷痛、肢冷脉弦者,可酌加乌药、茴香、良姜、香附等理气止痛;若血虚寒凝所致的手足冻疮,不论初期未溃或已溃者,均可以本方加减运用。

编辑本段方论

  方中当归既能养血,又能和血养血为君;桂枝温通经脉,以畅血行,芍药益阴和营,二味相配,内疏厥阴,调和营卫为臣;细辛散表里内外之寒邪,通草入经通脉为佐;甘草、大枣温养脾气为使。诸药合用,有温养经脉,通畅血行之功。   【附方】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附注】 本方是养血温经散寒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手足厥寒,舌淡苔白,脉细欲绝为辨证要点。

编辑本段方剂比较

  《伤寒论》中以“四逆”命名的方剂有四逆散、四逆汤、当归四逆汤。三方主治证中皆有“四逆”,但其病机用药却大不相同。四逆散证是因外邪传经入里,阳气内郁而不达四末所致,故其逆冷仅在肢端,不过腕踝,尚可见身热、脉弦等症;四逆汤之厥逆是因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无力到达四末而致,故其厥逆严重,冷过肘膝,并伴有神衰欲寐、腹痛下利、脉微欲绝等症;当归四逆汤之手足厥寒是血虚受寒,寒凝经脉,血行不畅所致,因其寒邪在经不在脏,故肢厥程度较四逆汤证为轻,并兼见肢体疼痛等症。因此,三方用药、功用全然不同,正如周扬俊所言:“四逆汤全在回阳起见,四逆散全在和解表里起见,当归四逆汤全在养血通脉起见。”(《温热暑疫全书》)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三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演化而来。其中当归四逆汤主治血虚受寒,寒凝经脉的手足道冷及疼痛证;若在当归四逆汤证基础上兼见呕吐腹痛者,乃寒邪在胃,宜使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素体虚弱,微受风邪,邪滞血脉,凝涩不通致肌肤麻木不仁之血痹。   【文献】 方论 许宏《金镜内台方议》卷7:“阴血内虚,则不能荣于脉;阳气外虚,则不能温于四末,故手足厥寒、脉细欲绝也。故用当归为君,以补血;以芍药为臣,辅之而养营气;以桂枝、细辛之苦,以散寒温气为佐;以大枣、甘草之甘为使,而益其中,补其不足;以通草之淡,而通行其脉道与厥也。”   《古方选注》:当归四逆不用姜、附者,阴血虚微,恐重劫其阴也,且四逆虽寒,而不至于冷,亦惟有调和厥阴,温经复营而已,故用酸甘以缓中,辛甘以温表,寓治肝四法,桂枝之辛以温肝阳,细辛之辛以通肝阴,当归之辛以补肝,甘、枣之甘以缓肝,白芍之酸以泻肝,复以通草利阴阳之气,开厥阴之络。   《医宗金鉴》:此方取桂枝汤君以当归者,厥阴主肝为血室也;佐细辛味极辛,能达3阴,外温经而内温脏;通草其性极通,善开关节,内通窍而外通营;倍加大枣,即建中加饴用甘之法;减去生姜,恐辛过甚而迅散也。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当归四逆汤   【处方】当归、桂枝、芍药、细辛,各二钱半;通草、甘草,各一钱半。   【功能与主治】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   【用法与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红枣一枚,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当归四逆汤   【来源】《卫生宝鉴》卷十八。   【组成】当归尾2.1克 附子(炮) 官桂 茴香(炒) 柴胡各1.5克 芍药1.2克 茯苓 玄胡索 川楝子各0.9克(酒煮) 泽泻0.6克   【用法】上药口父(fu-三声)咀。用水35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主治】疝气,脐腹冷痛,牵引腰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