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区人民政府:发展要靠竞争力——龙年新春经济评论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0:00:22
发展要靠竞争力——龙年新春经济评论之一

  本报评论员

  2011年初,当媒体公布中国的GDP超过日本的时候,许多人很是骄傲、兴奋了一阵子。后来有人泼冷水,说中国的人均GDP只有日本的1/10。似乎只有人均GDP赶上日本,才算真的“牛”。

  这个冷水仍然泼得不够,还是在GDP的数字上打转,没有上升到更高层次的 “竞争力”指标上去。

  比如,去年日本发生“3·11”强烈地震后,全球高端制造业立刻受到严重影响,因为许多关键部件核心技术由日本企业掌握,只有日本企业能够提供。

  再比如,在手机如此普及的时代,苹果新款手机的发售,竟然因为彻夜排队购买引发社会事件。

  在经济高度全球化的今天,这种不可替代性,就是能够决定成败的竞争力。

  当然,竞争力有“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分,“硬实力”包括资源、能源、基础设施、经济总量等,“软实力”则包括教育、人才、创新、制度、文化等更广泛范畴。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就是综合评价各个国家和地区软硬两个方面的竞争力而得出的。

  在最新一份2011~2012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位居前列的是瑞士、新加坡、瑞典、芬兰。老牌经济强国美国、德国、日本分别排在第5、第6、第9位,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分列第11和第13位。中国大陆虽然比上年提升了一位,也仍然只排在第26位,明显与其经济总量并不相称。

  20年前,在南方谈话中,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当时的条件和环境下,这个“发展”的内涵,首先是要抓紧机遇,释放社会生产力,加快经济增长,迅速做大总量。

  20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世界经济版图也已经从总量经济向竞争力经济转变,一个国家对国际经济的影响,主要决定于其经济要素对国际经济的支配性、决定性因素有多大,而不是其经济总量有多大。

  着眼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国家战略,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已经近10年,但不少领导干部依然缺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内在动力,仍然信奉“以GDP论英雄”、“GDP为王”,仍然寄望在“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的“潜规则”中官运亨通,而少有以竞争力论成败的紧迫感与责任感。

  直到今天,仍有不少人陶醉于“世界工厂”的称号,喜欢讲离开了“中国制造”外国人难以生活的“大话”,却不愿意反思为什么我们只能赚一点可怜的加工费。仍有不少地方政府喜欢滥用“有形之手”,在招商引资上不顾环境、不惧污染、不惜代价,只求投资多、产能大,对GDP拉动力强。

  2008年,中央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立即被各地解读为一次大投资、大发展的“难得机会”,利用相对宽松的金融政策,迅速形成高达20多万亿元之巨的投资规模,其中很多项目投资效益低下,毫无竞争力可言,却造成货币投放过量,通货膨胀压力剧增,其负面影响至今仍极大制约着中央调控宏观经济的政策手段。

  在中国大陆,深圳是在竞争力经济上表现最为出色的城市之一。深圳不仅培育出华为、中兴、腾讯、平安、招商、比亚迪等众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而且形成了有较强集聚和辐射功能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支柱产业群。深圳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惜牺牲暂时的发展速度,通过营造更好的行政环境、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环境……坚定而耐心地以“无形之手”吸引人才、资本、创新、项目等竞争力发展要素的高效聚集。

  重温南方谈话,对照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远见卓识,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与时俱进、丰富“发展”新内涵的紧迫责任。

  我们迈入的是一个以竞争力论成败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