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少我们离婚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2:55:3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保护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时间:2011-10-27   来源:  作者:科教处   字体:【 小 中 大 】 点击量:1337

  一、环保科技“十一五”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新疆在环境科学研究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环保科研项目141项,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获省(部)级三等奖3项,科技经费投入达到4384.2万元,环保科技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重视揭示环境问题成因的基础研究

  我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环境宏观战略研究试点省区,研究并编制完成了《自治区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总报告》,提出我区生态环境三大基本特征、两大环境问题、需要处理好的六个关系,以及九项环境保护战略任务。开展《博斯腾湖水环境容量测算及区域总量控制研究》、《西部干旱环山区域大气污染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乌鲁木齐市土壤氡、室内氡关联性研究》等一系列基础研究,有效地阐明了研究区域内典型污染物的变化机理,揭示了其环境行为和污染规律,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重视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示范研究

  组织实施国家“十一五”“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课题《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研究,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湖泊污染防控起了较好的借鉴和示范作用。开展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防治研究,初步提出污染成因和关键措施,形成规划用于环境管理。开展《博斯腾湖芦苇湿地脱氮除磷效果研究》、《博斯腾湖底质环境影响及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等一批工程示范研究,提高了大气、水体等污染控制能力,缩短了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推进了部分区域(流域)污染控制。

  (三)重视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

  开展《克拉玛依市石化公司污水库流域中有机污染物污染监测分析研究》、《中意环保合作项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改善项目》、《城市空气污染指数改进和完善测试》、《废水流量测定方法研究》、《重点噪声源自动监测技术规定与应用研究项目》、《新疆城市空气中TSP与PM10指标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体系的影响研究》等一批监测技术研究,提出适应我区实际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规范,为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奠定了工作基础。

  (四)重视提高环境管理能力的研究

  “十一五”期间,我区一是积极组织实施了《博斯腾湖流域地下饮用水安全性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新疆褐煤辐射环境影响综合调查项目》、《新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适用分配研究》等一批综合性研究项目,为参与新疆可持续发展综合决策、实施不同的环境要素的监管提供依据。二是积极开展《番茄制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重污染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等一批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研究项目,完善了我区环境法规、政策和标准。三是开展《克拉玛依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荒漠地区公路建设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研究》、《草原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效生态监测及友好产业示范》等一批研究项目,为提高重点区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环保科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一)环保科技面临的压力

  1、当前国际国内环境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与相互转化,研究手段更加先进;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到消化吸收再创新,环保科技在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转化等纵深层面同时展开,研发与应用结合更加紧密;环境科学已由传统的单一关注污染物质的环境效应和生态影响研究,转为更加关注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关注人类生产方式的转变,关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关系、人与自然等人类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问题,研究视野更加开阔。环保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区环保科技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2、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我区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原则,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的道路,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把新疆环境保护工作推上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深入开展保护环境工作带来压力。

  3、“十二五”期间,我区实施经济跨越式发展,一大批工业企业落地生产,经济社会都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保护环境的工作任务和压力都将进一步增加。

  (二)环保科技面临的挑战

  1、我区环保科技与环境管理需求脱节,环保科技研究方向与新疆环境保护内在需求联系不紧密,缺乏应对新疆经济跨域式的发展和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快实施中提出的新需求、新挑战、新战略的科技支撑能力。我区环保科技资金渠道单一,经费严重不足,没有形成稳定的环保科技投入机制,科研基础条件落后。国家加大了对环保科技的支持力度,也为我区改善科技支撑能力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2、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确定了我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了我区跨越式发展时期的环境保护战略任务,全国积极开展支疆援疆工作,这些都为我区环保科技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国家颁布的加强科技发展若干意见,以及将要实施的事业单位改革,以创新带动提高,以科技项目拉动科技能力的发展,为我区环保科技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监管工作需要,开展生态保护与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研究,为我区科学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环保科技引导和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应用性研究为核心的原则。坚持以突出的环境问题为核心,重点研究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对环境质量改善明显、符合环境管理迫切需求的科学问题。坚持以适用技术研究为要点,重点研究环境管理、生态保护、污染控制的适用技术和政策,支持技术综合、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坚持以区域环境特点为中心,突出环保部门的特点和优势,重点研究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差别化政策和技术的可行性,化解环境监管压力。

  2、坚持服务第一的原则。坚持环保科技为环境管理提供高效、便捷的技术引导和支撑的宗旨,全面提升我区环保科技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3、坚持带动科研队伍、培育人才的原则。坚持以重大科技项目带动我区环保科技队伍建设,重点培育环保科技团队、培养环境学科带头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加快我区环境科研队伍能力建设,提高环保科技研究水平。

  4、坚持普遍研究与重点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动员全社会的科技力量参与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有效集成国家、自治区和企业的科技资源,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各部门、单位和个人专长,调动全疆各方面力量参与环保科技的积极性。

  (三)总体目标

  到 2015 年,基本形成具有较高素质、能够破解环境保护工作技术难题、服务于环境管理工作需要的环保科技支撑能力。

  追踪国内环境科技先进技术。积极争取、引领和参加国家水专项、环保公益性科研专项等重大环境科研专项研究,完成一批重点区域、流域和特殊领域的环境保护科技重大研究项目,跟进国内环境科技先进理念,汲取、吸纳和创新环境科学技术,进入国内环保科技先进行列。

  解决突出环境问题面临的技术难题。围绕环境管理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开展顶层设计,提出适应性技术,在问题成因分析、实用技术研究推广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建立适应环境保护工作特点的科研机制。采用联姻融合、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等多种方式,建立国家、自治区、地州市环境科技联动研究机制。依托重大科技项目,统筹自治区内环境科研力量,形成合力,互补所长,建立联合攻关研究机制。

  构建较高素质环保科技队伍。依据专业特长、研究领域,构架环境科技研究网络。建立环境保护专家支持系统,充分发挥环境专家支撑作用。巩固和建设与我区环保科技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环保科技人才队伍。依托科技项目,拉动环保科研能力建设,提升环境科研装备和实验条件能力。

  四、重点研究领域与优先主题

  (一)重点研究领域

  环保科技将以破解新疆发展中突出的环保难题,为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供最有效的科技服务为核心,把握环保科技的创新点和实用性,提出环保科技重点研究领域。

  1、研究重要环境问题的成因、机理和发生过程。为解决新疆突出的环境问题,以研究重要环境问题为着力点,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研究重点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迁移转化、污染载荷量的分布时间变化和扩散规律,调控大气污染源的排放量;研究石油、化工、固体废物存放地、垃圾填埋场等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的过程与规律,建立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发干旱区地下水污染评估模型和综合调控技术,探索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恢复机理机制;研究南疆地区浮尘/沙尘暴形成机制、沙尘物质组成及其传输过程,开展沙尘/浮尘的危害及预警、预报技术及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研究气候变化对冰川、积雪消融和产汇流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流域内水循环和水资源形成的影响机理,提出可行的管理对策。

  2、把握生态环境抗扰动能力。我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制约将日益显现,为了解和把握生态环境抗扰动的能力,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并提出干旱区生态价值量化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评估生态环境有所突破;研究生态环境负荷能力与经济开发之间关系,把握生态防范底线有所突破;研究新疆环境功能综合区划及分区管理的技术方法,分类管控、采用差别性政策有所突破;研究制定干旱区特色行业污染物排放管理标准和规范,科学合理使用资源有所突破;研究重点开发区、环境敏感区域(流域)环境承载力及环境容量与工业布局关系,按环境功能合理布局企业有所突破。

  3、掌握污染防控的新思路、适用技术。伴随工业化的发展进程,特别是煤电煤化工、石化、特色产业加工行业等的发展,给我区环境保护带来压力。掌握污染防控的新思路、适用技术,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研究我区跨越式发展对环境资源和政策的需求,找准结合点,把环境保护寓于经济发展之中;研究重点城市大气环境环境污染优化控制技术和干旱区的工业污染控制技术,提出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研究水利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引发的生态环境效应,提出调控战略;研究干旱区污(废)水、固体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提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和政策;研究重点经济区或重点流域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及减排技术、监管技术,提出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控制绩效评估规范;研究干旱区新能源、绿色技术及先进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开展适应性评估与集成示范,提出综合管理对策;研究适应性环境标准、监管政策和技术及地方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电离辐射管理法规技术标准,探讨环境容量,提出安全监管技术政策。

  4、强化生态保护综合管理。新疆矿产资源丰富,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使脆弱的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进一步退化的风险。强化生态保护综合管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研究特殊区域矿产资源开发环境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及资源开发区生态修复与重建关键技术,提出绿色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预警技术体系,提出资源开发环境风险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流域水生态综合管理技术及适应性技术集成与示范,探讨重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生态需水阈值,提出风险防范对策。

  5、促进农村环境保护。我区是绿洲经济,绿洲狭小断续镶嵌分布于荒漠中,沙漠、戈壁与绿洲呈交错分布格局,绿洲是农业发展的基础。我区农业面源、生活源和工业源污染叠加危及农村饮用水和农产品安全及绿洲生态健康发展。促进农村环境保护,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农牧业废物无害化处理技术与综合利用,建立绿洲生态健康评价与监控体系;研究干旱区农村面源、生活源、工业源污染治理适应性技术,建立干旱区农村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干旱区农村工业企业环境准入标准与技术规范及饮用水源保护与管理技术,提出防范和应对策略。

  6、实施生态监控、预警及生态修复与重建。我区经济建设与自然保护矛盾不断加剧,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正在退化,一些土著物种呈现濒危和灭绝态势,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需要加强生态监控、预警及生态修复与重建,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研究干旱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系统保护与建设理论和监管支撑技术,建立干旱区生态环境监控与评估技术体系;研究绿洲与荒漠交错带等环境敏感区生态保育与修复技术及其环境监管技术,评估、优化自然保护区的空间布局;研究资源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环境监管与监察支撑技术,建立生态监测监察体系。

  7、强化生态补偿,完善区域环境经济政策。随着新疆经济将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将不断加快,资源开发与消耗将不断冲击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资源与环境的瓶颈制约与胁迫影响将日益加剧,区域环境安全受到挑战。为解决新疆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环境瓶颈问题,需要完善区域环境经济政策,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重点开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和环境管理绩效评估研究。

  (二)优先主题

  1、研究重要环境问题的成因、机理和发生过程

  (1)研究乌鲁木齐市及其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物迁移转化、污染载荷量的分布时间变化和扩散规律,识别城市主要污染物来源,开展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及城市空气质量模拟仿真技术研究,管控大气污染源排放量。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带、喀什经济开发区、哈鄯工矿开发区大气污染诊断技术、区域敏感源筛选识别技术和区域性大气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及大气过程与环境容量关系。

  (2)研究干旱区石油、化工、固体废物存放地、垃圾填埋场等典型污染场地地下水污染的过程与规律,建立区域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开发干旱区地下水污染评估模型和综合调控技术,探索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恢复机理机制。

  (3)研究南疆地区浮沉/沙尘暴形成机制、沙尘物质组成及其传输过程。

  (4)开展气候变化对冰川、积雪消融和产汇流的影响及气候变化对流域内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影响机理研究。研究气候变化下对生态脆弱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开展荒漠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温室气体源汇的影响和新疆生态恢复工程碳汇功能评估研究。

  2、研究生态环境抗扰动能力

  (1)干旱区生态价值量化与评估研究。按照限制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分别开展生态价值量化理论与评估方法研究。研究新疆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承载力界定、服务功能评估、生态资产核算及其生态安全性评价技术,制定各类生态功能区保护标准和调控指标体系。

  (2)研究生态环境负荷能力与经济开发之间关系。重点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区、喀什经济开发区、两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优化技术、重点行业及产业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技术、资源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模式与时空优化配置技术、区域生态环境监控与评估实用技术等重要环境保护支撑技术研究。

  (3)研究新疆环境功能综合区划及分区管理的技术方法。开展新疆环境功能综合区划及分区管理技术政策研究,提出分区管理的环境准入标准和技术政策。以新疆重点矿产开发区域为对象,按照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中重点矿产主要开发区,开展不同环境特征区域矿产开发分区的环境准入标准和环境保护技术政策研究,重点研究新疆煤炭资源开发环境监管技术。

  (4)研究制定干旱区特色行业污染物排放管理标准和规范。研究干旱区不同土壤环境类型污染在其积累与转换机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干旱区陆域污水排放水质标准。分区研究制定干旱区特色农产品加工行业环境准入标准、污染物排放管理技术规范。

  3、研究污染防控的新思路、适用技术

  (1)水污染防治。以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博斯腾湖为重点,开展流域水生态分区与水质目标综合管理技术研究;研究流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削减技术方案;研究流域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流域水污染防治适应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流域农牧面源污染监控技术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以减排及废水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开展适用于干旱区污(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研究适应于干旱区的重点行业污(废)水分区分类控制技术及排放技术规范,研究干旱区特色工业水污染减排和城镇污水处理适应性技术评估方法,研究干旱区城镇污水及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政策及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研究重点灌区农业退水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技术。

  (2)大气污染防治。以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伊宁市等为研究对象,研究干旱区河谷型城市和平原绿洲型城市大气污染源解析技术及城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技术,开展乌昌地区城市群大气污染联动防制技术与协调机制研究及示范,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区城镇空间布局、产业布局、能源结构等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与调控技术对策。研究干旱区不同分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大气污染贡献与分配、动态总量控制与消减技术方法。

  (3)土壤污染防治。开展我区重要的粮食产区和牧区农业化学品环境污染水平调查与环境风险评估,研究制定适应于干旱区农业化学品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研究农牧区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农田、草地径流氮、磷、盐拦截技术。研究我区石油开发、煤炭开发污染土地环境管理与治理对策。

  (4)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开展干旱区固体废物处置技术评估,分区分类制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技术政策,重点开展干旱区石油天然气开采和煤化工行业固体废物管理和处置技术的环境风险分析研究。研究干旱区垃圾处置技术评估,研究垃圾填埋对干旱区绿洲生态、荒漠生态的环境风险,提出干旱区山谷型、平原型垃圾填埋处置技术对策和技术路线。开展新疆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水平调查与评估,建立危险废物管理信息平台,研究适应于绿洲城镇、农村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及监管对策,开展危险废物跨境转移环境问题调查,研究危险废物跨境转移监管技术及对策。

  (5)核与辐射防治。开展新疆放射性污染防治和电离辐射管理法规、技术标准研究,建立核与辐射监管信息平台。研究新疆伴生放射性矿产开发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技术和绿洲城镇电磁辐射环境容量。

  (6)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开展干旱区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矿产资源开发行业清洁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研究干旱区工业园物质循环、能量高效利用监测、分析评估技术,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区战略性产业生态轨迹及绿洲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模式。开展新疆特色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和污染控制标准研究。

  (7)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其管理。研究天山北坡经济区、喀什经济特区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和质量控制的关系研究,提出总量控制技术路线图。开展干旱区特色工业污染物减排技术适应性评估研究,研究污染物减排及总量控制绩效评估技术方法。研究基于环境功能分区的区域总量控制与监管技术,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清单及排污信息动态管理平台。

  4、研究生态保护综合管理技术

  (1)研究大型河流调水、梯级水电开发和流域重大工程项目对流域水生态与水环境影响评估,研究重点流域水环境承载力和生态需水阈值,建立新疆流域开发与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与方法体系。

  (2)研究天山、阿勒泰山集水区矿产开发环境风险管理技术;

  开展矿产开发环境保护技术进行适应性评估,研究干旱区绿色矿区开发建设适应性环境技术与开发模式。

  (3)研究干旱区油气勘探开发区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技术体系,重点研究荒漠油田、沙漠油田、极干旱区油田适应性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开展生态油田建设示范研究。

  (4)研究新疆自然保护区空间分布格局,开展新疆自然保护区评估,优化自然保护区分布格局,研究适应于跨域式发展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建立自然保护区监管信息平台。研究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与有害物种入侵评估及其监管技术,评估资源开发对新疆生物多样性胁迫影响,研究区域经济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

  5、研究农村环境保护技术

  (1)研究开发新疆农村饮用水质安全保障的技术体系,在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的基础上,开展新疆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2)研究干旱区农牧污染源、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等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机制与污染控制技术措施。

  (3)研究农村高氟、高砷劣质饮用水源区污染控制技术,开发与集成不同饮用水源类型区水源保护与分散型饮用水低成本、易运行的水安全净化技术,实施农村小型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质净化一体化工程示范。

  (4)开展新疆农村环境污染趋势分析研究、农村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与监控技术研究、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综合管理技术与政策研究,建立有区域特性的干旱区农村环境管理技术体系。

  (5)分区域研究干旱区农村工业企业环境准入标准,提出工业企业在河流湖库等水域、粮食主产区、菜篮子基地等重要农村生态功能区污染控制标准。

  (6)研究筛选、评估适应于干旱区农村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和垃圾处理技术,提出干旱区农村污染控制技术指南,建立具有区域特性的干旱区农村污染控制技术体系。

  (7)研究适应于干旱区农业废物治理、规模化和分散式畜禽粪便处理技术,开展农牧污染源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评估、示范。

  (8)研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环境调查与评估技术方法,建立新疆有机产品生产基地技术规范和监管技术体系。

  6、研究生态监控、预警及生态修复与重建技术

  (1)沙尘/浮尘的危害及预警、预报技术及监测与评估技术研究。

  (2)调查并研究新疆绿洲区和重点矿区土壤污染特征、演变历史及趋势,建立新疆土壤污染档案。

  (3)开展与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及人体健康有关的绿洲区土壤环境质量分区、分类分级评估技术与方法研究。

  (4)研究干旱区油田开发区、矿产资源开发区土壤污染风险识别、风险评价技术,开展油田、矿区受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

  (5)开展荒漠区矿产开发区生态保育生态修复技术开发与示范研究。

  (6)开展干旱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研究,建立天地一体干旱区环境遥感监测指标体系与技术规范。研究新疆重要生态功能区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估技术方法。

  (7)开展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伊犁谷底的绿洲与荒漠交错区、农牧交错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脆弱区生态保育与修复技术及其环境监管技术研究。

  (8)开展干旱区资源开发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活动环境监管与监察支撑技术研究。

  (9)支持开展新疆饮用水源地预警和应急保障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建立新疆饮用水源地预警和应急保障安全技术平台。

  7、研究生态补偿与环境经济政策

  (1)开展干旱区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标准与技术示范研究,提出不同区域资源开发生态保护与恢复标准技术规范。

  (2)研究企业环境审核与环境管理绩效评估技术方法。

  五、环境专家系统

  (一)构架环境科技研究网络

  建立环保科技攻关网络。依托科技项目,建立中国环科院、规划院、新疆环科院、生地所、区内高校等国家-自治区环保学术网络。组成区内中科院系统、环保系统和学校三维一体的环保科技攻关网络。

  (二)建立为我区环境管理服务的专家库系统

  统筹新疆环保科技人力资源,建立环保系统内专家和系统外专家为一体的学科齐全的环境保护专家体系,构建动态专家库系统。环保专家主要分为四大类,即生态保护、污染控制、环境应急和核与辐射。

  1、生态保护需要专业类型:森林生态、草原生态、绿洲生态、水生态、生物多样性保育、恢复生态学、生态系统管理、水土保持、污染生态、陆地水文、水文地质、气候学、地理学、湖泊学、地质地貌学、生态区划与规划。

  2、污染控制需要专业类型:大气、水体、固废、化学品、新化学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电子垃圾、重金属污染防治、环境统计、化学工程、造纸、石油化工、冶金冶炼、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环境工程等。

  3、环境应急处置需要专业类型:化工、石化、化学品识别、人体健康、环境毒理、环境应急监测、有机污染测试分析、危险废物鉴别、陆地水文学、水文地质学、气象学等。

  4、核与辐射:核工程与核技术、辐射防护、放射化工工艺与放射化学、核物理、核地质与铀矿冶、环境放射化学、电磁学等。

  (三)建立高素质环境科研队伍

  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切实加快环保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的选拔机制、竞争机制、培训机制、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用好现有人才、留住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建设一支多民族、高素质、结构合理的环保科技人才队伍,为环保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1)设立环境保护特殊人才专项基金。每年在生态保护、污染控制、环境应急等领域培养5-10名专家型人才。

  (2)依托重大环境科研项目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坚持“以我为主、按需引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方针。每年选拔2-4名环境科技领军人才创建1-2个环境科技创新团队,积极申请和参与新疆重大环境科研项目和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在项目前期和执行中给予大力的资金支持。

  (3)充分利用国内外合作渠道,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有针对性地每年选拔5-10名综合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拔尖人才赴国外或国内知名学府进行培训或研修。聘请国内外高级专家、学者讲学,提高高层次人才跟踪国际环境科技前沿的能力与水平。

  (4)建立长效的环境科技人才培训机制,保证人才队伍知识不断更新换代、综合素质不断加强。与高校和环保重点领域企业开展合作办学,按照对人才的要求,实行“订单式”培养,每年通过联合办学培养紧缺环保人才10名,每年选拔2-3名40岁以下的优秀科技人才进行更新知识或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每年选拔一定数量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人员,实施异地挂职、交流研修、进修学习、双方合作等方式进行锻炼,提高全疆环境科研人员实际工作能力。

  (5)大力培养少数民族环保科技人才。特殊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使新疆少数民族科技人才不可替代,每年在全疆环保系统内选拔5-7名优秀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通过博士、硕士等高等教育以及博士后制度,有针对性的培养新疆特殊地域、文化条件下的环保科技所需要的科技人才。

  (6)实施重大环境科技项目带动科技人才西进,培育新疆环境科技人才。结合新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中所需解决的重大环境科技问题,由新疆相关环境科研机构或企业牵头承担重大科技项目,促进新疆科技人才与其他地区科技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带动人才西进,提升新疆科技人才素质。

  (7)建立专家帮教指导制度。首席科学家、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等专家有责任培养和提高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传、帮、带”的方法,加强优秀骨干人才的锻炼。

  (8)建立环保系统硕士培养点。在做好人才引进、委托培养、项目育人的基础上,结合新疆环境问题的独特性和环保工作的实际需求,与其他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环境保护硕士培养点,培养一批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环境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二五”期间,环保系统拟建干旱区生态学硕士和干旱区环境化学2个硕士培养点。

  根据新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形势,在未来5到10年,新疆急需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规划、环境地质、环境化学、环境工程、环境分析测试、环境毒理学、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生态保育及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环境医学、水文地质学、陆地水文学、环境遥感、环境监测、草原学、林学、水土保持学、大气科学、气象与气候学、仪器分析、核与辐射等方面的高学历的环境科技人才。

  六、环境科技能力建设

  (一)建立自治区级环保科技实验室

  (1)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新疆环境基础科研能力与全国发达省区相比较为落后,现有的环境保护系统科研能力,对支撑自治区环境管理与决策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环境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实验观测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科学研究设备和实验观测设备与能力,缺乏大跨度的学科交叉综合研究和环保科技实验平台。“十二五”期间为支撑新疆环境管理与决策的需求,满足跨越式发展的环境保护需求,统筹新疆现有的环境科学研究院所、环境监测机构、大专院校及农、林、牧、水行业研究机构的科研与实验观测能力,力争建立以绿洲生态保护,解决干旱区农村环境问题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绿洲生态系统健康实验室;以干旱区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监管、植被修复、土壤污染修复、控制地表侵蚀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干旱区绿色矿区建设与生态修复实验室;以农用化学品和有害化学品对干旱区土壤、植被、水环境要素以及对农牧产品产生影响的环境效益和环境风险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干旱区化学品环境效益和环境风险评估实验室;以干旱区内陆河流和湖泊水生态安全、预警监控以及城镇、农牧区饮用水安全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干旱区水生态健康实验室。形成具备比较完备的实验仪器、观测能力和实验能力的科学交叉的研究平台。

  (2)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

  积极争取建立干旱区废(污)水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干旱区农业废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干旱区农村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工程技术中心、干旱区绿洲城镇大气污染防控工程技术中心,提高干旱区适应性环境技术集成创新能力和新技术转化能力。

  (二)提高环境基础观测能力

  新疆地域广阔,生态系统多样性独特而多样,统筹优化新疆各研究机构现有的野外观测站点,构建新疆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资源开发区、重点流域或重点经济区的生态与环境天地一体化的观测系统,研究构建重要河流、湖库应急动态预警监测系统。

  (三)建设自治区环保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

  依托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信息与环境统计能力建设总体框架,构建新疆环保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形成包括环境科研成果、环境实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环境管理数据、环境技术数据在内的共享机制和硬件支持环境。建立自治区、地州市、县三级环境信息网络,形成环境信息基础、应用支撑体系、资源共享和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以自治区环境数据中心为核心的环境数据共享机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环保科技管理

  完善新疆环境保护科技项目申报、组织实施、项目评估、实验室建设、研究中心建设等管理机制,将环境保护科技内容纳入新疆环境保护规划,加大支持所属单位环境科研工作,深化科研院所的改革,加快推进新疆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积极组织重大专项和重点项目的申报、实施和评估。积极争取将全局性、综合性、普遍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的研究纳入国家和地方的科技发展计划,支持服务于环境管理的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研究项目的申报与投入。

  (二)以体制创新和机制转变推进规划实施

  加强区级环境科研院所科研能力和科研队伍的建设,构建环保系统科研单位、新疆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为一体的大环境保护科研体系与机制。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增强环保科技创新意识。加大对环保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努力改善环保科技创新的设施条件和物质基础,积极建设新疆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环保科技创新搭建必要的工作条件平台。扩大国内外环保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创新活动,加强环保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大力协同与产、学、研结合,促进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环境科研体系、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研发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为主的环保科技服务体系的良性发展,形成新的环境科技创新的组织形式。促进环境保护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调动科技人员和各族劳动者投入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三)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

  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财政对公益性环保科技研究的投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科技合作,力争将自治区重大环境问题研究优先纳入国家、自治区科技发展计划。切实加大环境政策、环境制度、干旱区环境基础研究等的投入,重点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所需的支撑性技术研究。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因素,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建立环保科技经费稳定增长和有效投入的机制,加大对环保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支持力度。

  鼓励和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企业资金进入环保科技进步与创新领域,促使企业逐步成为环境技术创新投入的主体。鼓励企业为公益性科研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调动企业自主开发环境技术和产品的积极性。按照“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原则,积极促进环保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从投资主体、投资对象、退出机制、中介服务、金融监管等方面,依法有序地推进环保科技风险投资的发展。

  充分利用国际资金或基金,积极拓展外资投入渠道。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充分吸纳国外资金用于新疆环境科研和技术开发。

  (四)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

  紧紧抓住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做出的在新疆加快发展、确保稳定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加大对口援疆力度的机遇,利用援疆干部作为桥梁纽带,建立与环境保护部直属科研院所、各部委相关科研机构、东部省市环境科研机构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开展广泛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开拓同国外和国际组织的环保科技合作与交流,争取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新疆环保科技发展、人才培养的支持与帮助。要用大开放、大合作来推动新疆环保科技的长足进步和人才队伍的大发展,从而保证新疆“十二五”环保科技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五)促进科技示范和成果推广转化

  认真做好环保科技示范工作,开展适应于新疆干旱区环境最佳适用技术的认证和推广。严格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鼓励科技中介企业参与环保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鼓励建立各类环保科技、环保产业、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区,大力推广环保高新技术和产品。

  以环保科研机构为核心,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全面合作,促进环保科技创新及环保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大环保重点实用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充分发挥自治区环保产业协会、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和自治区生态学会在成果转化和推广中的积极作用。

  (六)加强环保科技知识普及与教育

  把环保科技知识的宣传、教育与普及列为自治区环保科技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少数民族环保科技知识的普及与教育,充分利用现有的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公众媒体,用多种民族语言文字宣传环保科技知识,介绍环境科研最新成果。利用我区环境保护的专业杂志介绍国内外最新的环保科技知识和科技进展,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和其它组织在环保科技宣传和普及方面的作用。创建自治区环保科普基地,开展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科普活动,发挥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自治区生态学会及其它学会在环保科技知识普及与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八、“十二五”科技发展经费预算

  根据本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与优先主题的环境科技发展规划,在不包括环境基础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投入情况下,预计新疆“十二五”环境科技需要政府投入2.49亿元。

  (1)重要环境问题的成因、机理、过程研究 3000万元

  (2)生态环境抗扰动能力研究 4000万元

  (3)污染防控的新思路、适用技术研究 9000万元

  (4)生态保护综合管理研究 3000万元

  (5)农村环境保护研究 3000万元

  (6)生态监控、预警及生态修复与重建研究 2000万元

  (7)生态补偿与区域环境经济政策研究 900万元

  合 计 249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