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松两个老婆:网络,我无聊时的情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00:57
曾看过这么一句说话:外国人为查找资料而上网,中国人因为无聊才上网。

  就像以前曾听人说,中国人发明了火药,用来制造鞭炮烟花,外国人却用来制造枪枝弹药。我感到总是有些东西堵在心里,总觉得有些一些什么意味的。

  不可否认,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就如吸毒一样,上网也会上瘾的。我刚开始卖电脑时,也是一坐几个钟,一天不到网上遛达,总觉得心里有些什么让人放不下似的。其实想想,即或每天上来,也不过是那只点事:聊聊天,看一下新闻,收收邮件。也就是这些了,天天如此。刚开始倒也真有了一种乐此不疲之觉。看到有未读的邮件,就有一种读书时收到信件的欣喜。虽然到头多以失望告终——全是广告推销之类的垃圾邮件!刚开始聊天时,如遇个MM,也真交了个朋友,也在心里将电脑荧屏显示的那个头像当作是活活的人了。只是多过一段时间,感觉不过如此。也有网友说过要见面,但到最后关头,还是犹豫着不去了。再次在网上见到,寒喧几句:不好意思,那天我突然有事,失约了。对方哦了一声,说无所谓。跟着下来,却总觉得少了一些味道,过些日子后就没什么话好说了,再后就冷落了。再后觉得这玩意不过如此,也就失却了对聊天的兴趣,我最终没有勇气从网络上走到现实。

  后来就经常到论坛上逛开。看过一些人时不时弄一些文章上来,后面一大群人跟着贴儿,觉得也挺好玩。于是也如此炮制一通,或将以前的旧作输入电脑,或快力砍乱麻不断制造,稍作修改后发到网上来。也有一些文章后面跟着一大堆跟贴,诸如“好文章”、“不错”“顶”之类的字词也不再为鲜见怪不怪了。又想起读书时发过的一个小说,也收到一些来信,说看到你的小说怎样怎样希望与你交朋友之类的,刚开始觉得挺开心,那种成就感不亚于种地瓜收获冬瓜!现在虽然也没了当初那种感觉,但有回贴也证明着有人在看你的文章,总算是对自己对着电脑苦思冥想的一种安慰。

  论坛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自由,那种“有乜讲乜”、“乜都没有也可以登上高楼强说愁”的感觉,在报纸书藉上是看不到的。当看到自己一些被纸质刊物毫不留情地退回来的文字,在网上居然能大行其道,就生出一种藐视纸刊的得意来,真有点小人得志的味儿。于是便如牛喝一样乐此不疲地“灌水”开了。到年底,投递员上门要订报纸了,一口回绝:“不订了”!问何故?答曰:“上网看不就行了?”再后,《读者》不买了,《小说月报》也不买了,倒引得妻子送香吻频频,她眉开眼笑曰“不用给你收拾烂报纸了”。

  于是乎,我就真成了一个“网虫”,一下班就钻在家里“灌水”,甚至出到外面也要上网吧。只不过,我上网也多是到论坛了:看自己的文章又有多少回贴?看又多了一些新贴?看看那个贴的点击率高?想这到这些竟成了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但是,网络究终是让我失望了。网络,包容万象,就如不用门票的公园,只要有腿,无论是跛腿或是两条腿三条腿四条腿甚至就是爬行,都可以走进去的。于是,香菇与野菌并存,更多时候是一些不能吃也不多观赏价值的“牛屎菌”(菌类的一种,不能吃也不中看)。今天这个说征婚,明天那个又说失恋;今天这个说不想活,明天那个又说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今天这个说“包笑爆笑”,明天那个又说“十六岁以下免进”!看看,百花齐放千家争鸣万舸竞流,多壮观多热闹!毕竟良莠不齐,细看一下,又有那朵花是开得光彩夺目的?都是路边泛泛之辈罢了!当然,这是值得理解的,好的东西早走到传统的刊物上去了。

  有人说:网络与传统刊物,是情人与老婆的区别。

  看来,确实不错。情人,始终没有老婆那样体贴入微。

  偶尔找找情人,是回味无穷剌激无限的,但是过日子,还是老婆现实一点。

  更多时候,我还是读回了传统刊物。在晨光中读一页报纸,晚上懒洋洋的躺在床上看几页书,那种感觉还是较为适合我的脾性,总比无聊且空洞无物地“我顶”好了一些。

  网友1:网络,让人在无聊中找着一种寄托。在无聊中干一些无聊的事,也是生活的一种充实吧。

  网友2:网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只会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并不见得无聊可言。无聊,是相对于性情来说,看你用什么心情去上网而已。

  网友3:今天这个说征婚,明天那个又说失恋;今天这个说不想活,明天那个又说给我一个活下去的理由;今天这个说“包笑爆笑”,明天那个又说“十六岁以下免进”!看看,百花齐放千家争鸣万舸竞流,多壮观多热闹!精英网络早不存在,电脑普及,网络普及,网络早就泥沙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