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桑与红玫瑰国语版:大会堂里的惊天秘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50:42
西哈努克亲王和中国的友谊是从何开始?当年中美关系如何打破了22年的僵局?  乒乓外交又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1971年7月来访的那三位外宾,会让周总理神色不太轻松?一个垃圾桶里的便签纸,为什么会险些泄露惊天秘密?

    

     时光到了1969年,人民大会堂已经建成10周年。新中国已同5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接待的外宾大多来自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西哈努克亲王的名字,当时在中国则几乎是妇孺皆知。西哈努克亲王与中国的友谊可以追溯到1955年的万隆会议,当时西哈努克亲王以柬埔寨内阁首相的身份在会上发表了“关于柬埔寨奉行中立政策的声明”,博得了周恩来的高度赞赏。钱嘉东回忆说:他是个爱国者,他也是反对殖民主义,他也反对帝国主义。这位中国的睦邻国君,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支持,成为了人民大会堂的常客。

   1970年3月13日西哈努克到达莫斯科进行国事访问,3月18日柬埔寨内阁首相朗诺乘机发动军事政变,罢免了他的国家元首。苏联仍按原日程把他送往中国。钱嘉东说:他就到中国来了。一到中国,总理照样到飞机场去迎接他,在机场告诉他这个事情,然后同时告诉他我们依然把你作为国王对待,你可以在中国留下来。中国人民对西哈努克亲王的帮助和支持,让更多的亚非拉朋友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友好和诚信。青年时代的周恩来曾经留学欧洲,了解西方社交礼节,于是,他亲自对人民大会堂宴会的接待做了细致的规定。张凤英回忆说:倒酒要先外后内,这是法定的。而且在有夫人的情况下,外国人是讲究特别尊重夫人,所以就先给夫人倒,不管是上菜上饭上水都得先给夫人,然后再给主要的外宾。周总理的要求,让姑娘们惊诧不已。张凤英说:我们当时说夫人这么高贵。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应邀步入人民大会堂的外宾大多是各国的国家元首和政要,但也有一些是非政界人士。

     东大厅紧邻福建厅,也是人民大会堂经常举行外事活动的厅室,这里曾发生过在中美外交史上堪称浓墨重彩的两起民间外交事件。1964年10月,就在这座松鹤屏风前,周恩来接见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隔七年后,同样是在东大厅,周恩来接见了一群来自美国的乒乓球队员,中美关系以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方式打破了22年的僵局。1971年4月4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当中国宣布邀请加拿大等国乒乓球队访华时,美国队也表达了访华的愿望,当比赛已经接近尾声的时候,毛泽东批准了这一请求。钱嘉东说:隔绝了22年,在这22年中间我们跟美国不是说没有交往的,有交往,一个最主要的交往就是中美大使级会谈,谈了15年,谈了一百多次毫无结果,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

     1971年4月14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接见世界青年乒乓球代表团。一见面,周恩来就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当天,同时接见的有加拿大、哥伦比亚、英国、尼日利亚和美国一共五个国家的乒乓球队。他们分别属于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和非洲四个大洲。钱嘉东说:所有的代表团总理都要跟他们谈一谈的,但是总理特别想跟美国代表团谈一谈,因为美国有他的特殊性。如何既能体现大小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又能完成总理的想法,在座位的安排上这一细节,周恩来表现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他巧妙地设计了这次接见的形式。钱嘉东说:一个大椭圆形分成五节,每节都是一样的,体现了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不分先后、也不分国家大小,每一节中间头上留一个位置给总理,当然这位置不是空着的,总理坐在这个位置上其他四节首位就坐的其他陪同人员了,等到他移动位置的时候,从这个位置移到那个位置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对调一下,陪同的人员到总理的原来坐的那个位置上,总理坐在他的位置上,他就跟第二个代表团谈话。


    就在这次既不失外交礼节,又从容地完成外交意图的交谈中,周恩来和美国代表团的交谈,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就在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解除对中国贸易的封锁。中美之间的外交互动立竿见影,并因此影响了整个世界格局,人们把其称为小球推动了大球。就在这次会谈结束后两个多月的时间,1971年7月10日,盛夏的阳光早早地射进了大会堂的大门。福建厅的服务员接到通知,周总理今天有一个会见,会见后有一桌宴会,至于会见人的是谁,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告知他们。来访的是三位外宾,从当时记录的这段影像我们可以看出,主宾之间显得很生疏,三位客人落座后,举止拘谨,神色紧张,而周恩来的表情也颇不轻松,显然这是一次艰难的会谈。中午,会谈结束后,周恩来宴请客人,宴席就设在福建厅的屏风后面,像往常一样,每个座位前面都摆放了座签。宴会结束后,服务员收拾桌子,把座签也扔进了垃圾桶,没想到这一扔差点泄露了一个惊天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