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君诺整容:邓紫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43:55

邓紫阳(约850-739),名思权,亦名思璞。江西临川南城县人。初唐道士。道教北帝派的开创人。

    邓紫阳于咸通元年(860)少小投茅山(江苏常州)太平观柏道泉为弟子,六年后乃披度为道士。咸通十二年(871)到龙虎山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箓。乾符三年(876年)至茅山太平观三洞法师何元通进授中盟上清法箓。后隐县境内麻姑山修炼。性情刚毅,很有学问,自负有济世之才,就是得不到当朝的重用,因此便遨游名山大川,寄迹于山水之间。到南岳时,访南岳朱陵洞天,又拜谒道家福地青玉坛和光天坛,遇到南岳名道邓真人,拜邓真人为师,经邓真人的传授和他自己的真诚修炼,得到了道家的真谛。邓紫阳在南岳入道后,又在各灵山仙境拜访了一番,之后就回家省亲,在回家的路上,得到一把神剑,又因为他每在山壑行程或在溪边休息时,总是念诵“天蓬咒”,感动了北帝,北帝便派神人下凡,将剑法传授给他。

    开元二十三年(735),唐玄宗召邓紫阳至京城,原来是西戍起兵作乱,邓紫阳便在玄宗面前呼风作法,使神卒朱兵,大败西戍犯境之敌,玄宗大悦誉之为神人,还赐诗云:“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自兹三醮后,翊我灭残胡。”邓紫阳见龙颜大悦,便面奏皇上,清求敕建麻姑山庙。玄宗允诺,下诏敕建,并御赐纯金镂刻的金龙让他带回麻姑山作为镇山之宝。天宝五年(746)天大旱,求雨不得,邓紫阳把金龙掷于龙门桥龙潭中,忽见黄龙升天,风去雨来。玄宗闻之,又下诏增修仙宇,塑立神像,使麻姑山建设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后经过几代帝王的敕封,麻姑山及其山上仙都观等主要道观名声远播,成为了东南一带的道教中心。开元二十七年(739),邓紫阳仙逝,玄宗命于麻姑山设观,归葬本山。世称邓天师。

     北帝派为初唐道士邓紫阳开创,授《北帝经》及北帝豁落七元符,最崇拜北极紫微大帝--北帝。邓紫阳以道法精深,名闻当时。开元年间多次应召入宫,被玄宗封为天师。自邓紫阳之后,承其法脉的为其侄子邓德诚、侄孙邓延康及后裔邓道才、邓道苗、邓启霞数代,再加众多弟子谭仙岩、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何元通、王栖霞、黄洞元、瞿童等人的推衍,并得于唐代皇室如武则天、玄宗、德宗、宪宗、武宗、宣宗、懿宗的大力支持,北帝大法便很快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还修建了一批北帝、四圣专祠。修习北帝道法成为当时道门的一种风气。其后,唐未五代的杜光庭,宋代的张继先、王宗敬、吴道显、柳伯奇、钟明真、卢养浩、徐必大、刘玉、黄公瑾等,皆习北帝大法,并将其法与神霄雷法结合,从而推行出一门新的道法——神霄金火天丁大法。这是唐宋北帝派的基本传系,它与天师道、上清派有较密切的关系。

    唐大历三年(768),年近花甲的颜真卿赴任抚州剌史。他多次登游麻姑山,对这里优美而神秘的色彩感触良多。大历六年(771年)四月,他再次登麻姑山,游览仙坛。是时,书兴大发,挥笔写下了记述麻姑山仙女和仙人王平方在麻姑山蔡经家里相会场的神话故事,及麻姑山道人邓紫阳奏立麻姑庙经过的楷书字碑《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被历代书法家誉为“天下第一楷书”。

唐代道士,诵天蓬咒,感北帝授剑法,见重于唐玄宗,开北帝派∷紫阳传其子邓德成,后有邓延康、黄洞元、瞿童、何元通传其术。


邓 紫 阳 与 北 帝 大 法

北帝派为初唐道士邓紫阳开创,授“北帝录”等经录,最崇拜北极紫微大帝——北帝,以擅长治制六天鬼神、辟邪禳祸之事而称着。始祖邓紫阳,名思权,亦名思璞。江西临川人。初隐县境内麻姑山修炼。“后因省亲,路获神剑,佩之。性颇刚毅,自负济世之材,每憩溪壑之间,诵天蓬咒不辍,遂感北帝,遗神人授以剑法。”(1)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四亦曰:“邓紫阳入麻姑山,日夜诵天蓬神咒,感金甲神人与语曰:吾是北方六天使者,缘子念诵灵文,帝君已置子之功矣,遂令降墨篆神符真文。上有神仙之术,中有役使鬼神,下有救疗疾病。子宜秘之,后当为王者师。次日果于石室中得其真形符篆,行持有验。”(2)其后,邓紫阳又远访南岳朱陵洞天,谒青玉,光天二坛,道法更加精深,名闻当时。开元年间多次应召,入宫访以道妙,建醮祷福,被玄宗封为天师。开元二十九年(741年)仙逝,玄宗命于麻姑山设观,归葬本山。

  自邓紫阳之后,承其法脉的为其侄子邓德诚、侄孙邓延康及后裔邓道才、邓道苗、邓启霞数代,再加众多弟子谭仙岩、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何元通、王栖霞、黄洞元、瞿童等人的推衍,并得于唐代皇室如武则天、玄宗、德宗、宪宗、武宗、宣宗、懿宗的大力支持,北帝大法便很快在全国范围内传播,还修建了一批北帝、四圣专祠。

  如西京(今陕西长安县)有北极紫微阁,“唐则天时建,仿效天宫,有二胜四将之院,有前后帝代御书,每年系故老重臣监提并使命管掌,非同常处。”(3)成都玉局治中专设北帝院,“云是天曹库,收贮玉局化所奏钱。”(4)蜀州唐兴县大通观,“有紫微阁,是开元中道士蔡守冲以敕赐匹帛所造。”(5)襄州“旧有北帝堂,岁久芜毁”,后楚王赵匡凝镇襄州,得北帝灵验而重加修饰。(6)这样一来,修习北帝道法成为当时道门的一种风气。如孙元会遇道士教诵天蓬咒,尔后坚持不懈,后临难之时,“忽然照见空中,天蓬大将军与部众等,护卫己身,于兹脱难。”(7)成都双流县道士王道珂,“行坐常诵天蓬咒”,为民辟邪诛妖,屡见灵异,是知“天蓬将军是北帝上将,制伏一切鬼神。”(8)泗州人曹载之,于僖宗时遇苏门道士刘大观,授以天蓬神咒,勤而持诵,获正心脱祸之果。有仙官告之曰:“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宫玄卿太帝君也,上理斗极,下统丰都,阴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将即太帝之元帅也。(9)”成都人范希越,“得北帝修奉之术,雕天蓬印以行之,祭醮严洁,逾于常法。”(10)

  这些都是北帝大法盛行唐代的证明。其后,唐未五代的杜光庭,宋代的张继先、王宗敬、吴道显、柳伯奇、钟明真、卢养浩、徐必大、刘玉、黄公瑾等,皆习北帝大法,并将其法与神霄雷法结合,从而推行出一门新的道法——神霄金火天丁大法。这是唐宋北帝派的基本传系,它与天师道、上清派有较密切的关系。

赐道士邓紫阳李隆基

                              太乙三门诀,元君六甲符。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自知三醮后,翊我灭残胡。

道教北帝派为中唐道士邓紫阳开创。因其最崇拜北极紫微大帝(北帝),传授“北帝箓”等经箓,以擅长治制“酆都”六天鬼神、辟邪禳祸之事而称着,故后世称之为“北帝派”,或“酆岳派”。
据史籍记载,始祖邓紫阳,名思权,亦名思璞。唐李邕《唐东京福唐观邓天师碣》谓邓氏乃江西临川人,为南阳之望族。数代宗祖,“皆秉哲衣德,参寥洞元,代有人矣。且源派分流,达于江海之内。父子传气,合于天地之初。尊师幼入庐山,中移恒岳,吸沆瀣,漱清冷,精魄冥于太虚,耳目静于穹谷,身枯木,心死灰,固不如也。开元二十三载(735年)皇上下明诏求方士,闻本郡,别行李行伟以尊师应辟焉。帝请问所习,雅重其言。常斋太一宫,集元元教,虑失诸野,思得其人,临遣尊师,俾巡江南六十郡,冥搜元览,欲以张皇大道,开觉下人。明年春二月甲子,复命称旨意,敕度为道士,名曰紫阳。仍赐紫罗法衣一副,绢一百匹,配东京福唐观,兼本郡龙兴观以宠之。议者以尊师心奉于道,身事于君,名师于乡,德扬于国,莫之比也。”其后多次应诏,入宫访以道妙,并奉诏于诸名山建醮祷福,“诣中岳、王屋、函谷、宗圣及诸名山,修功德。其所至也,神兵降于坛上,庆云集于山下,元鹞徘徊于霄汉,丹芝郁馥于原野。” 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仙逝于西京太元观。
麻姑山位于江西南城县境内,为汉代仙人王方平、麻姑修道之地。据唐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曰:“顶有古坛,相传于麻姑于此得道。……源口有神,祈雨辄应。开元中道士邓紫阳于此习道,蒙召入大同殿修功德。” ]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四亦曰:“邓紫阳入麻姑山,日夜诵天蓬神咒,感金甲神人与语曰:吾是北方天使者,缘子念诵灵文,帝君已置子之功矣,遂令降墨篆神符真文。上有神仙之术,中有役使鬼神,下有救疗疾病。子宜秘之,后当为王者师。次日果于石室中得其真形符篆,行持有验。”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二曰:“初隐麻姑坛之西北。后因省亲,路获神剑,佩之。性颇刚毅,自负济世之材,每憩溪壑之间,诵天蓬咒不辍,遂感北帝,遗神人授以剑法。远访南岳朱陵,谒青玉、光天二坛,礼邓真人(东晋道士邓郁之),梦有所感。唐明皇开元中蒙召入大同殿,建醮胡藩,封为天师。”
邓紫阳道法精深,并以北帝道法、神授剑术名闻当时。世传他“尝用下元术,使神卒朱兵讨西戎之犯境,若雷霆变化,犬戎大败,时称为神人。” 故在唐时,南岳已建北帝院,专祭北帝诸神。《南岳小录》说:“北帝院,在岳观东北,去观三里。” 《南岳总胜集》说:“北帝院,在铨德观后半里,修竹长松,前后茂密。梁天监末,女冠徐练师居之,修行而得道。” [30]此北帝院当是北帝派最早的专祠。
邓紫阳之后,承其法脉的为其侄子邓德诚,弟子著名者有谭仙岩、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等。唐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曰:“紫阳侄男曰德诚,继修香火。弟子谭仙岩法录尊严,而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皆清虚服道。” 唐郑畋亦说,邓德成从小便随紫阳学道,出入内禁,“玄宗奇其颖悟,曰:斯子必为教主。因以巾简授之,使居华封观。其交神通灵,除害利人之事,备于先生所撰《家纪》。”
德成之子邓延康,又承其家法。唐德宗贞元初年(785)即随其父“于会稽,受三洞笔录。寻复麻姑山,葆神茹气,澹然与天倪元合。三景五牙、二星八道之秘,云章龙篆斋元醮会之法,神悟灵契,悉臻宗极。屡为廉使郡守请敬师受,排邪救旱,显应非一。”敬宗宝历(825—827年)中,“旧相元公制置江夫人有疾,忽梦神人云:何不求麻姑仙师?元公遽命使祷请,既至而疾果愈。夫人稽首奉录,俱为门人。复以明威上清之道,授邹平公主于广陵,凉公逢吉于夷门,自是藩服大臣,争次迓劳。太和八年(834年)秋,又召至阙下,嘉其道德,籍隶太清宫。……开成初(836年),鸿胪少卿屈突谦妻李氏魅狐得孕,厥害滨死,先生以神篆针砭,即服而诞,则妖雏数首皆毙矣。”得朝野宦民拥载,纷投其门下,“神都威仪与名德道士半出于门人,法教之盛,近未有也。昭肃皇帝(按即唐武宗)幸兴唐观,访先生修真之道,宸旨嘉豫,锡以紫服。后帝受箓于南岳广成师,请先生为监度。上(按即唐宣宗)嗣位,尔时于内殿访其元旨,第以《道德》、《黄庭》、《西升》经旨应对,若丹砂硫黄之事,置而不论。居常惟食元气,微饮旨酒,熊经鸟伸而已。”大中十三年(859年),逝世于兴唐观,享年八十六。其子有三,“长曰道牙,弃舒州太湖丞,授三洞经箓;次曰道石,试协律郎,假职闽越;次曰道苗,袭经符,奉斋戒,以法教之系,驻于龙兴。” 又将邓氏北帝派嗣传于后世。
据五代徐锴《茅山道门威仪邓先生碑》载,紫阳后人邓启霞,“性理和敬,神识宏远”。咸通元年(860年)始诣茅山太平观拜柏道泉为师,六年后披度为道士。“十二年(871年)诣龙虎山十九代天师,参授都功正一法箓。干符三年(876年)诣本观三洞法师何先生元通,进授中盟上清法箓。”“太和四年(932年)岁在壬辰,解化于山门。君所传经箓,昭显于时。” 邓启霞享年八十五,他将上清、正一及北帝派融合为一,并为习道者普遍接受。
概而言之,从紫阳肇开北帝一派,历经德成、延康、道牙、道苗、启霞数代,再加众多弟子谭仙岩、史玄洞、左通玄、邹郁华、何元通、王栖霞、黄洞元、瞿童等人的推衍,并得于唐代皇室如玄宗、德宗、宪宗、武宗、宣宗、懿宗的大力支持,北帝大法便很快在江西、江苏、浙江、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区传播,并修建了一批北帝、四圣专祠。
如成都玉局治中专设北帝院,“云是天曹库,收贮玉局化所奏钱。” 蜀州唐兴县大通观,“有紫微阁,是开元中道士蔡守冲以敕赐匹帛所造。” 襄州“旧有北帝堂,岁久芜毁”,后楚王赵匡凝镇襄州,得北帝灵验而重加修饰。 这样一来,修习北帝道法成为当时道门的一种风气。如孙元会遇道士教诵天蓬咒,尔后坚持不懈,后临难之时,“忽然照一见空中,天蓬大将军与部众等,护卫己身,于兹脱难。”成都双流县道士王道珂,“行坐常诵天蓬咒”,为民辟邪诛妖,屡见灵异,是知“天蓬将军是北帝上将,制伏一切鬼神。” 泗州人曹载之,于僖宗时遇苏门道士刘大观,授以天蓬神咒,勤而持诵,获正心脱祸之果。有仙官告之曰:“太帝是北斗之中紫微上宫玄卿太帝君也,上理斗极,下统酆都,阴境帝君乃太帝之所部,天蓬上将即太帝之元帅也。”成都人范希越,“得北帝修奉之术,雕天蓬印以行之,祭醮严洁,逾于常法。”
其后,五代杜光庭于天祜三年(906年)在四川酆都道观,得北帝派道书《黑律》。所谓“黑律”,是指北帝所传文籍皆为黑色。“北帝统率神将吏兵,演大魔黑律,行酆都九泉号令符,纠察三界鬼神印。降伏魔群,驱荡妖氛,救护黎庶。” “紫微北极玉虚大帝,上统诸星,中御万法,下治酆都,乃诸天星宿之主也,北极驱邪院是其正掌也。”所谓“正掌”,即是说紫微大帝为北极驱邪院的主神。他主掌该院,考召三界鬼神,“居紫微垣中,为万象宗师,众星所拱,为万法金仙之帝主,上朝金阙,下领酆都。” 此《黑律》又经宋代庐养浩、徐必大、郑知微等注释,编成《黑律收摄邪巫法》、《黑律灵书》、《黑律仪格》,收入《道法会元》之中。
北宋天师张继先亦习北帝道法,并传地祗法于世。《道法会元》卷二五三说:“地祗一司之法,实起教于虚靖天师。”“地祗法诸符,如丙丁生鬼符、急捉符、治病符,皆是虚靖天师所传。”所谓“地祗”,即北帝摩下地祗上将温太保。张氏后以其法传王宗敬,宗敬传吴道显,道显弟子五百余人,其后柳伯奇、钟明相继而为宗师,并衍变为众多法门,“有苏道济派,温州正派,李蓬头派,过曜卿派,玄灵续派,如此等类,数之不尽,千蹊万径,源析支分。” 此外,南宋刘玉即习地祗之法,又师庐养浩、徐必大、盛宫椿、李守道、吕希真等修北帝黑律法诀,同时又得神霄派金火天丁大法,“悉有灵着”,名震当世。又有蜀人廖守真,传北帝天心地司大法于世。后以此法相继传予萧安国、彭元泰、史白云、费文亨、陈一中,陈氏为元代延祜时人,说明该系一直传至元代。
需要说明的是,邓紫阳的北帝派与叶法善的洞渊派,皆系汉晋正一派的衍化。故在元妙宗的手中,是将邓、叶的著述合编于《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中。如“天蓬馘邪真法”、“天蓬救治法”、“天蓬三十六将符口诀”等,皆为邓紫阳所传。内曰:“大唐时麻姑山中有一人,姓邓名紫阳,焚修道典,于此山中,修酆都之术。在此山洞之中,五载矣。”遂得北天六丁使者降赐上帝黑篆神符“天蓬三十六符。” 因此,明天师张宇初称叶法善一支为北帝酆岳派,并将它与灵宝、神霄、清微三宗并列,称为道门四辅,说:“清微、灵宝、神霄、酆岳者,洞辅之品,经箓是也。……酆岳则朱熙民、郑知微、庐养浩、叶法善,倡其宗者,左、郑、潘、李,而派益衍矣。” 如此众多高道的推衍,促使北帝派道法兴盛于唐宋时期。
概而言之,法印为道教最重要的法器之一。它象征包容宇宙万物的道统,载付着三界神真的权威。北极驱邪院印的广泛运用,说明宋元以来北帝派在各地盛行一时的历史情况,并告诉我们其时对紫微大帝(即北帝)的信仰亦达到高峰。它不仅在汉族生活的地区传播,而且受到了西南、东南地区许多少数民族如苗族、羌族、布依族、瑶族、壮族的崇拜。这就是今天在四川、贵州等地区出土发现了许多有关北极驱邪院的法印,且有苗族、羌族巫师所使用者的内在原因与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