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狼人杀微信群:增删诸脉指法主病29脉(附:浮沉迟数四脉辨表里虚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1:27:29


增删诸脉指法主病29脉   清.朱梅溪辑著  陈用崇增删
增删诸脉指法主病29脉是清代朱梅溪编著脉学体要其中一篇。朱梅溪是清代民间中医对脉学有很深的研究,因年代久远无法从史料考证其人行迹但从脉学体要卷首行医诗得知他定是民间一位好中医。我将诸脉指主病篇整理重编献给中医人士学习脉学时参考应用,在学习应用时如碰到不大了解与问题尽量发帖提问我会尽快回复您们。祝大家学习共同进步,更好地为民服务!



       朱梅溪行医诗
其一
九流魁首古云醫  余謂行醫没甚奇
恩少怨多真可愧 才疎學淺豈云疑
纖毫错悮伊誰咎 千萬憂思只自知
一點忠心如保國 緣何反説許多私

其二
技藝多般莫學醫 惟醫之道喫人虧
房中臭穢焉能避 袖裡玄闗仔細唯
病勢變移心悿悶 丹方無效意支離
果然得藉調劑力 髙枕安眠棄皺眉

其三
評醫審辨最繁勞 藥不成功心带焦
一種無靈滋愧悔 多方弗合費推敲
祗求學業如珠寳 豈料工夫换酒餚
世態忙時抱佛脚 平安怎見把香焼

慢道行醫手段髙 縂嫌潦草用方療
隂陽顛倒無憑處 脉症參差怕溷淆
莫謂世間財易得 當思冥府罪難逃
岐黄奥義宜精究 姓命何甞等羽毛

又和
善哉學道要知醫 休怪庸夫禮貌虧
濟衆無分貧賤富 愽施奚論蠢賢癡
囊中勝積金和玉 指下深明安舆危
莫大隂功惟此術 世間財利有何奇

又和
曾闻藝貴莫如醫 良相經綸应未虧
察症能回天地造 施方默體聖賢為
延生有術功何近 濟世多才道岂離
從在君家名望重 並誇思邈現鬚眉


增删诸脉指法主病29脉  清.朱梅溪辑著   陈用崇增删
浮脉
浮者按之不足。虛于下也。举之有余。轻浮于上也。故浮有风有虚之别。但寸浮。主风邪上攻。头目疼痛。关浮。左主木旺生风。右主风木乘土。胃虛胀满。尺浮主邪传大肠涩秘。

心浮伤风发热疴  头疼目眩风痰多

浮迟神气俱不足  浮散心气耗散何

浮而洪数心经热  肝脉浮生腹胀疴

浮促怒气伤肝脏  浮散肝经风热过

浮而大兮症何似  胁下胀满是无错

肾浮膀胱风热感  小便赤涩奈若何

浮芤男子小便血  妇人崩带甚奔波

肾脉浮迟何以别  冷疝脐下痛不和

肺浮肺感风寒恙  自汗体倦咳嗽多

浮洪肺热而又欬  浮迟肺寒喘咳疴

脾浮中虛满不食  浮大而濇宿食多

浮迟脾胃俱虚矣  命浮风邪下焦过

又主大便多闭涩  浮虛元气不足荷

浮数下焦风热进  大便闭塞体不和
1.左寸浮,主伤风,发热,头疼,目眩,及风痰。

2.左寸浮而虚迟,心气不足,心神不安。

3.左寸浮散,心气耗虚烦。

4.左寸浮而洪数心经热。

5.左关脉浮主腹胀。

6.左关浮而促,怒气伤肝,心胸逆满。

7.左关浮而数,风热入肝经。

8.左关浮大,胸胁胀满。

9.左尺浮,膀胱风热,小便赤涩。

10.左尺浮大芤,男子小便血,妇人崩带。

11.左尺浮而迟,冷疝,脐下痛。

12.右寸浮,肺感风寒,咳喘,清涕,自汗,体倦。

13.右寸浮而洪,肺热而欬。  

14.右寸浮而迟,肺寒喘嗽。

15.右关浮,脾虛中满不食。  

16.右关浮大而涩,为宿食。

17.右关浮而迟,脾胃虚。

18.右尺浮,风邪客下焦,大便秘。

19.右尺浮而虛,元气不足。

20.右尺浮而数,下焦风热,大便闭塞。

芤脉
芤者。两边实。中间虚。芤主失血之候。心有热不能主血而血妄行。故寸脉芤主蓄血或为吐为衂关芤主腹中积瘀便血。尺芤主肾虚小便脱血。

心芤心血主妄行  为吐为衂未为停

肝芤胁间血气痛  腹中积瘀便血崩

肾脉芤主小便血  妇人月事为病因

肺芤胸中积血症  为衂为呕身不宁

脾芤肠痈衂血并  呕血不食病相侵

命脉逢芤大便血  上下失血皆芤明

1.左寸芤,主心血妄行,为吐,为衂。

2.左关芤,主胁间血气痛,或腹中瘀血,亦为吐血,目暗。

3.左尺芤,主小便血  妇人月事为病。

4.右寸芤,胸中积血,为衂,为呕。

5.右关芤,肠痈瘀血,及呕血,不食。

6.右尺芤,大便出血。

滑脉
滑脉如珠。按之即伏。滑主壅多痰盛。气粗须宜导气。寸滑呕逆。关滑脾弱。木邪克土。尺滑乃阴部见阳脉。火胜水涸。饮水停湿不散。流利作声。

心脉滑主心经热  滑实心惊并舌强

肝滑肝热头目患  肾滑小便淋痛黄

肺滑痰饮兼呕逆  滑实肺热发焦妨

头目昏兮涕唾粘  膈壅咽干痰嗽狂

脾滑脾热多囗臭  宿食不化吐逆傍

滑而实兮系胃热  命滑饮多少消详

脐冷腹鸣或下痢  妇人血实气壅膛

月事不通皆如此  和滑为孕细推详

1.左寸滑,主心经热。左寸滑而实大,心惊舌强。

2.左关滑,肝热,头目为患。

3.左尺滑,小便淋沥,尿赤,茎中痛。

4.右寸滑,痰饮,呕逆。右寸滑而实,肺热毛发焦。头目昏,涕唾粘,膈壅,咽干,痰嗽。

5.右关滑,脾热,囗臭及宿食不化,吐逆。右关滑实,胃热。

6.右尺滑,因相火炎而引饮多,脐冷腹鸣,或时下痢,妇人主血实气壅,月事不通,若和滑为孕。
实脉
实脉寻之不绝。举之有余。乃隐伏阳火在内。寸主胸膈烦热。关主心腹刺痛。尺主小腹胀满疼痛。小便不利。

心脉实者心积热  口舌生疮咽痛憐

实大头面热风燥  体痛面赤症不偏

肝实胁下多痛满  实而浮大肝盛权

若此肝实甚浮大  目暗赤肿痛连牵

肾脉实兮小腹痛  小便赤涩症亦然

实滑淋沥茎痛赤  实大膀胱热溺缠

肺实胸中痰嗽满  实浮肺热咽燥燃

究竟肺脉实浮极  气壅喘嗽不安然

脾实伏阳蒸內脏  胃气濇滞脾虚偏

实浮脾热多劳倦  口干消中善饥焉

命实脐下痛便塞  或時下痢症连绵

1.左寸实,心中积热。口舌生疮,咽痛。左寸实大,头面热风,烦燥,体痛,面赤。

2.左关实,腹胁痛满 。左关实而浮大,肝盛,目暗,赤肿痛。

3.左尺脉实,小腹痛 ,小便赤涩。左尺实滑,淋沥,茎痛,溺赤。左尺实大,膀胱热,溺难。左尺实紧,腰痛。

4.右寸实,胸中热,痰嗽,烦满 。右寸实而浮,肺热,咽燥痛,气壅,喘嗽。

5.右关实,伏阳蒸內,脾虚食少,胃气滞。右关实而浮,脾热,劳倦  口干,消中,善饥。

6.右尺实,脐下痛,便难,或時下痢。

弦脉
弦脉如张弓。时或带数。乃阳盛阴虚。气血拘敛。寸主寒在胸膈。关主胃寒。尺主土不胜水。水停丹口。须抑阳助阴。

心弦头痛心惕病  劳伤盗汗乏力慵

关弦胁痛痃癖恙  弦紧疝瘕瘀血同

弦脉若小在此部  乃为寒癖在其中

肾弦小腹多疼痛  弦滑腰脚痛莫容

肺弦肺受寒邪染  咳嗽胸中寒痰浓

脾弦脾胃伤冷物  宿食心腹冷痛攻

命弦脐下急痛甚  焦下停水病相从

1左寸弦,头痛心惕,劳伤盗汗乏力。

2.左关弦,胁痛痃癖。左关弦紧,疝瘕瘀血。左关弦小,为寒癖。

3.左尺弦,小腹多疼痛, 左尺弦滑,腰脚痛。

4.右寸弦,肺受寒邪,咳嗽,胸中有寒痰。

5.右关弦,脾胃伤冷,宿食不化,心腹冷痛。

6.右尺弦,脐下急痛不安,下焦停水。

紧脉
紧脉如转豆索。乃伏阳上冲。风邪之气与隐伏之阳冲于上部。寸紧头疼。关紧胸胁。痛尺紧绕脐下痛。

心脉紧兮头热症  目痛项强是可知

紧而沉者证何似  心中气逆冷痛悲

肝紧心腹多满痛  紧实痃癖在中迷

肾紧腰脚脐下痛  小便闭涩总依稀

肺紧鼻塞胸膈壅  紧而沉滑肺实悲

肺实借问证何别  定主咳嗽不住时

脾紧腹痛兼吐逆  紧盛腹胀伤食违

命紧下焦筑痛症  诸脉见紧痛何疑

1.左寸紧,头热,目痛,项强。左寸紧而沉,心中气逆,冷痛。

2.左关紧,心腹满痛,胁痛,肋急。左关紧实,痃癖。

3.左尺紧,腰脚脐下痛,小便闭涩。

4.右寸紧,鼻塞胸膈壅。右寸紧而沉滑,肺实咳嗽。

5.右关紧,腹痛吐逆。右关紧盛,腹胀伤食。

6.右尺紧,下焦筑痛。

洪脉
洪脉按之极大。举之有余。洪属阳。旺于夏。非时得洪脉。乃气盛燔灼。表里热极。寸洪胸胁头脑痛。关洪胃热只喜呕。尺洪主心移热入小肠。小便赤涩。两脚痠痛隐痛。

心洪心热兼目赤  口疮头痛內燥烦

肝洪乃是肝经热  体痛四肢浮热干

肾脉洪系膀胱热  小便赤涩始可观

肺洪肺热毛焦索  唾粘咽干不解烦

洪而紧兮多喘急  脾洪胃热反胃端

呕吐口干皆因此  脾洪而紧胀满干

命洪腹满大便闭  便难或时下血顽

1.左寸洪,心经积热,目赤,口疮,头痛,內燥烦。

2.左关洪,肝经热,体痛,四肢浮热。

3.左尺洪,膀胱热,小便赤涩。

4.右寸洪,肺热,毛焦,唾粘,咽干。右寸洪而紧,喘急 。

5.右关洪,胃热反胃,呕吐口干。右关洪而紧,为胀满。

6.右尺洪,腹满,大便难或下血。

微脉
细细如丝。曰微。是阴盛阳衰。气虚之候。男主失精溺血。女主崩中带下。寸微乃阴脉见于阳部。主冷气上侵。当关冷郁排心。尺部脐下滞积。

心脉微微营血欠  心虛忧惕症不饶

头痛无休胸痞满  盗汗不止染虚痨

肝微胸满气乏矣  四肢恶寒拘急交

肾微伤精尿败血  女人崩漏带下焦

肺微上焦寒痞结  中寒少气痰不消

脾微胃寒食不化  脾虚气胀冷痛交

命微脏寒多泄泻  脐下冷痛岂能饶

1.左寸微,营血不足,心虛忧惕。头痛,盗汗,虚痨。

2.左关微,胸满气短,四肢恶寒拘急。

3.左尺微,败血不止,男为伤精,尿血,女为崩漏,带下。

4.右寸微,上焦寒,痞结,中寒少气,痰不化,中寒少气。

5.右关微,胃寒气胀,食不化,脾虚,噫气,心腹冷痛。

6.右尺微,脏寒泄泻,脐下冷痛。

沉脉
帖筋辅骨曰沉。沉为气郁不开。寸沉胸膈有痰。关沉气短疼痛。尺沉腰脚沉重。有力为实。宜辛凉导通达三焦。无力为虛。宜通肠徤胃使阳气得舒。

心沉心內寒邪痛  胸中寒饮胁间疼

肝沉伏寒在经內  两胁刺痛不相停

沉而兼弦又何似  痃癖内痛是为真

肾沉肾脏感寒气  腰背冷痛便濁频

男为冷精女血结  沉细胫酸阴痒侵

肺沉肺冷寒痰蓄  虚喘少气不安宁

沉而紧滑肺咳嗽  沉滑骨蒸实热深

脾沉中脏主寒积  中满吞酸亦可评

命沉病水腰脚痛  脐下冷痛下痢因

1.左寸沉,心內寒邪为痛,胸中寒饮,胁疼。

2.左关沉,伏寒在经,两胁刺痛。左关沉而兼弦,痃癖内痛。

3.左尺沉,肾脏感寒,腰背冷痛,小便濁而频,男为精冷,女为血结。左尺沉而细,胫酸,阴痒,溺有余沥。

4.右寸沉,肺冷,寒痰停蓄,虚喘少气。右寸沉而紧滑,肺咳嗽。右寸沉细而滑,骨蒸寒热,皮毛焦干。

5.右关沉,胃中寒积,中满吞酸。

6.右尺沉,病水,腰脚痛,右尺沉细,下痢,又为小便滑,脐下冷痛。

缓脉
缓小如迟。应脾土之象。六脉显缓。乃营气不足。卫气有余之候。盖血隨气流。气依血动。若流营血。不流卫气。独行不相续。则显缓脉。寸缓主肾邪上攻。项筋强痛。关缓上盛下虚。气结在腹。尺缓阳气衰微。阴气独盛。冷结下焦。夜梦亡人。

心缓心气系不足  怔忡项背急痛麻

肝缓风虚眩晕恙  胁痛气结少繁华

肾缓肾虚小便数  女人月事甚多耶

肺缓气浮语短涩  脾缓胃弱气虚也

浮缓脾气虚弱脉  中部和缓是脾家

命缓下寒脚气弱  风气痺滞症如麻

浮缓伤风多泄泻  沉缓小腹感冷也

1.左寸缓,心气不足,怔忡多忘,亦主项背急痛。

2.左关缓,风虚眩晕,胸胁痛,气结。

3.左尺缓,肾虚冷,小便数,女人月事多。

4.右寸缓,肺气浮,言语短涩。

5.右关缓,胃弱气虚。右关浮缓,脾气虚弱。不沉不浮,从容和缓,乃脾家本脉也。

6.右尺缓,下寒脚气弱,风气痺滞。右尺浮缓,伤风泄泻,右尺沉缓,小腹感冷。
涩脉
涩细短迟。盖阳虚阴盛。则血多气少。故脉来滑。阳盛阴虚。则血少气多。故脉来涩。男子得涩脉。主精气耗散。女子得涩脉。主败血为病。惟秋得涩脉为应时。寸涩心血少。关涩血散难停。尺涩肾惫逆冷体寒。

心涩心神虛耗竭  冷气疼痛不安康

肝涩肝虚血散候  筋胀胁满身痛将

肾涩伤精而及疝  女人月事虚败当

有孕若遇此涩脉  定主胎漏不安康

肺涩营卫不和耳  上焦冷痞气短膛

脾涩脾弱不进食  胃冷作呕莫相当

命涩便难津液竭  腹寒足胫逆冷央

1.左寸涩,心神虛耗不安,及冷气心痛。

2.左关涩,肝虚血散,筋胀胁满,身痛。

3.左尺涩,男子伤精及疝,女人月事虚败,若有孕主胎漏。

4.右寸涩,营卫不和,上焦冷,痞气短,臂痛。

5.右关涩,脾弱不食,胃冷作呕。

6.右尺涩,大便濇,津液不足,小腹寒,足胫逆冷。

迟脉
阴盛阳衰。则营卫凝滞。血气痞阻。故一息三至为迟。阳衰。则心气不能下降以交乎肾。阴衰。则肾气虚并。而元脏不能荣。上见心膈寒痛。中见饮漿不化。下见腰脚沉重。厚衾犹寒。乃脾土胜肾水。阴虛里寒也。浮而迟表有寒。沉而迟里有寒。居寸为气不足。居尺为血不足。气寒则缩。血寒则凝也。

心迟心上有寒气  精神多惨不畅怀

肝脉迟主筋寒急  手足逆冷胁痛乖

肾迟肾虚小便浊  女人不月始可猜

肺脉迟肺感寒气  冷痰气短亦其哉

脾迟脾寒伤冷物  沉迟为积体不谐

命迟脏寒多泄泻  腰脚重并腹痛排
1.左寸迟,心上有寒,精神多惨。

2.左关迟,主筋寒急,手足逆冷,胁下痛。

3.左尺迟,肾虚,小便浊,女人不月。

4.右寸迟,肺感寒气,冷痰气短。

5.右关迟,中焦寒,及脾胃伤冷物不食,右关沉迟,为积。

6.右尺迟,脏寒泄泻, 少腹冷痛,腰脚重。

伏脉
伏潜骨里。乃阴冷积滞。三焦闭塞。以发散阴寒为主。寸伏积气在胸心。关伏左主瞑目。右主肠癖。尺部水谷不化,多泄泻。

心脉伏潜神不守  沉忧抑郁心亏休

肝伏血冷腰脚痛  胁下寒气是有余

肾伏肾寒精虚冷  疝瘕寒痛不自由

肺伏胸中气滞逆  寒痰冷积在胸头

脾伏中脘积块痛  以及脾胃滞停留

命伏脐下虚寒痛  腹中痼冷病而俱
1.左寸伏,心气不足,神不守常,沉忧抑郁。

2.左关伏,血冷,腰脚痛,及胁下有寒气。

3.左尺伏,肾寒精虚,疝瘕寒痛。

4.右寸伏,胸中气滞,寒痰冷积。

5.右关伏,中脘积块作痛,及脾胃停滞。

6.右尺伏,脐下冷痛,下焦虚寒,腹中痼冷。

濡脉
濡者营卫虚怯。故寻如有。按即无。上自髓海。下至丹田。皆已损败。而成骨蒸痨热。寸濡多汗。当关少气。尺主恶寒。骨肉不相保守。离绝而散。

心濡心中易惊悸  盗汗淋漓气短悲

肝濡营卫不和耳  体虚力少精神离

肾濡伤精女脱血  小便数自汗淋漓

肺濡烘热增寒疾  气乏体虚神不依

脾濡脾软不化物  胃虚饮食不进归

命濡下元主冷惫  肠虚泄泻是可知
1.左寸濡,心虛,惊悸,盗汗,气短。

2.左关濡,营卫不和,精神离散,体虚少力。

3.左尺濡,男为伤精,女为脱血,小便数,自汗淋漓。

4.右寸濡,烘热增寒,气乏体虚。

5.右关濡,脾软不化物,胃虚不进食。

6.右尺濡,下元冷惫,肠虚泄泻。

弱脉
弱脉轻手得。重手无。乃损极之脉。见于关前乃阳气衰。见于关后乃阴气绝。见于关中阴阳膈绝。少壮得之为逆。老弱得此为顺。

心脉弱乃阳虛弱  心悸自汗病不稀

肝弱筋痿全无力  产后客风面肿肥

肾弱小便时频数  耳聋骨肉痠痛肢

肺弱身冷多汗出  胸中气短甚伤悲

脾弱脾胃两虚症  饮食不化莫相依

命脉弱主大便滑  下焦冷痛不自移
1.左寸弱,阳虛心悸,自汗。

2.左关弱,筋痿全无力,妇人生产后客风面肿。

3.左尺弱,小便频数,耳聋,骨肉痠痛。

4.右寸弱,身冷多寒,胸中气短。

5.右关弱,脾胃两虚,饮食不化。

6.右尺弱,主大便滑  下焦冷痛。

细脉
细脉如线。往来极微。乃阴盛阳虚之甚。主胫痿髓冷。乏力泄精。形容憔悴。毛发枯。

細为寒湿为胀泄  细滑僵仆兼呕热

细紧癥瘕积聚营  或为肋痛为痿蹶

內伤得之心神劳  五脏凝涎损气血

惟有冬季为时脉  不疗自痊王氏诀

数脉
一息六七至曰数。主表里热极。心烦发狂。与气口相应,则阴虚阳盛。与人迎相应,则风燥烦热。

上见烦热头疼疾  中为口臭热伤脾

左则目赤肝火炎  右下二便闭而赤

数浮应知于火炎  数沉必知于內伤

尺中沉取细而数  虚劳遇此最为恶

阴数必虚而恶寒  数阳囗疮必汗作

平人遇此必须详  恐于日后疮癣发

动脉
动如转豆不离其处。无来无往。乃阴虚内损崩中血痢。最为难治。

动脉多见关部中  或痛或惊来相攻

四肢拘挛多疼痛  虚劳血痢与崩中

阳动汗出阴发热  形冷恶寒阳不通

若见转豆如麻促  此是肺枯胃而亡

虚脉
寻之不足。举之亦然。乃心肝二脏母子皆困。恍惚惊悸。以生寒热。须补益三焦。顺理阴阳。使谷气归源。魂魄內守。始得和平。

左寸虚曰惊悸  左关虚曰肝衰  左尺虚曰肾怯

右寸虚曰喘息  右关虚曰脾弱  右尺虚曰命怯

兼涩者必艰于嗣

促脉
脉来急而数。时一止复来曰促。乃水火相乘。风壅血盛。多发班疹。其脉渐加即死。但此脉乃阳盛阴不足。气血痰食壅为毒。不可概为恶脉。

里热瘀血发狂班。 怒气急之发厥搐。

又为气。为血。为饮。为食。为痰。盖先以气热脉数。五者或有一留滞。则因之而为促。非恶脉也。虽然加即死。退则生。

结脉
结脉缓时一止。复来曰结。结因阴盛主有积。结甚积甚结微积微。乃脏腑寒极。主足冷腹痛。外见冷症。如杂病脉结者。主有老痰。或食积死血。若脉得结而伏属里。而內无积聚。脉得浮结而外无痼疾。或有积聚者。脉不见结伏。有痼病者。脉不见浮结。此四者皆是相反为病。与脉不相应皆不治。

浮结为寒邪滞经。沉结为积气在内。
又为气为血为饮为食为痰。盖先以气寒脉缓。五者或有一留滞。则因之而为结。故张长沙谓。促结皆病。

散脉
散脉不聚。来去不明。轻按似有。重按即无乃有表无里之候。五臟气散利不禁。六腑气散四肢青。

散在病脉。主虚阳不敛。又主心气不足。与人迎应,则淫邪脱泄。与气应,则精血败耗。

代脉
代者更代也。止歇有定数。不比促结止而不定。其脉自脾而覆下至尺部。乃土入水乡。土散水干。二脏皆绝。元气脱尽。乃见代脉。
故曰
代脉必死脏气绝  平人见此大不祥

惟有风家并痛极  三月孕妇却无妨

又有是伤气血者  古人立有甘草汤

革脉
仲景曰。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为寒。芤为虚。寒虚相博曰革。女主半产崩漏。男主亡血失精。虛寒怪症也。

牢脉
牢脉沉结。小而有力。断续不常见。乃以阴包阴。致气血不守。营卫解散。主骨间疼痛。胸中气促。火盛克金不治。

长脉
过于本位曰长。主阳毒在脏。心肝火炽。三焦闭塞。乃阳淫热痰。以宣通为主治。
又云
长为阳毒入脏深  热闭阳明烦莫禁

坐卧不安身状热  长洪颠痫更迷心

长缓微邪犯下体  寸长足胫痛且侵

长而软滑曰气治  长而坚摶曰气病

又曰
上部主吐中部主饮少下部病疝。







短脉
不及本位曰短。主邪气內结。宿食成瘕。心腹气痛。三焦不利。以宣通为主治
又云
短为气滞心腹痛  宿食內积三焦壅

阴中伏阳血不行  短急病上亦可恶

上不至关为阳绝  下不至关为阴绝

乍长乍短。曰邪祟。寸短曰头痛。关短曰宿食。尺短曰胫冷。过于悲哀之人。其脉多短。斯可以占气病矣。

大脉
脉来浑浑革革。如涌泉曰大。大乃邪盛。血虚而气盛。浮大昼加昼死。沉大夜加夜死。必缓而大为正脉。
又云。浮诊状若浮而洪。沉诊却大而无力。是名大脉也。大为病进。血虚而气应不入。前大后小头痛痃。前小后大胸满塞。

1.素问.五脏生成篇: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
2.素问.脉要精微论:大则病进。
3.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伤寒三日,阴阳脉大。
以上是内经.伤寒论对大脉论述。查看后世脉学著作如濒湖脉学无大脉,或把大脉归入洪脉或认为大脉近似洪脉。欢迎广大脉学人士探讨。

小脉
凡微细短弱三部皆小曰小,脉小者血气皆少。

增删诸脉指法主病29脉歌
七表浮芤滑实洪,紧弦数亦属阳宫。八里脉微沉缓涩,迟濡伏弱属阴中。
九道短牢虚结代,细长动促不相同。外有大小散革脉,二十九种脉名穷。

七表脉---浮--芤--滑--实--弦--紧--洪--数(数亦属表脉)

八里脉---微--沉--缓--涩--迟--伏--濡--弱

九道脉---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

外四脉---大--小--散--革
二十九脉,数在七表八里之外,大小散革四脉,又在九道之外,合之得二十有九脉。各脉形象微茫,疑似最难辨识,歌內悉状言之,使人便于记想。诸脉主病条条撮要,增录前人脉验使人按之如见,凡病形可治不治,已著各症则不多赘焉。

学习诸脉之纲领
凡脉博之则29种,约之则浮.沉.迟.数.滑.涩.细.大为八要,又约之则为浮.沉.迟.数,又至约则为浮.中.沉,是知浮.沉.迟.数四脉,此真千古之要妙也。

另附录(三焦)篇供大家参考。
上焦在心下,下膈在胃口上,主纳而不出。
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下焦在膀胱上囗,主出而不纳,以传道也。
又曰:从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为上中下三焦,其实真元一气也。

浮沉迟数四脉以辨表里虚实

读內经脉诊篇方盛衰论曰: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全赖其脉而医之治病,亦要在切脉之一道耳。故先贤明哲以浮表沉里迟寒数热之脉彰明较著,不惜切实声明使后之学者,不至茫无头绪。夫浮者表也,沉者里也。迟为寒象,数乃热证。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其脉本清,故见此脉者,在于表而不在里也。沉脉法地,重浊在下,重按乃得,与筋骨相应如石之坠于水底,故见此脉者,在于里而不在于表也。迟脉主藏,阴冷相感,有力为痛,无力虚寒,岂非虚之明证乎。若寒毒入里,或沉寒痼冷,则脉形定必亦见迟象矣。数脉主腑,主吐主狂,有力实热,无力虚疮,此亦实脉之显象也。虽然浮脉主表,腑病所居。有力为风,无力血虛。浮而有力则知风邪所感,浮而无力则知阴血亏损,风邪所感则实而有余,阴血亏损则虚而不足,所见者仅俘脉而已,而所病者则有虚实之不同。沉脉主里,为寒为积,有力痰实,无力气郁,沉而有力是有余气象,沉而无力乃不足之象,所见者一沉脉耳。所患者则有,有余不足之殊。总之表里虚实之证,必先审察其脉之纲领者。何即浮沉迟数而已,知脉之轻清泛上者为浮,其病在表,浮数风热,浮迟感寒,可汗而解。知脉之重浊者为沉,其病在里,沉数里热,沉迟冷结,热则清化,冷则温通。浮而小且柔者,其名曰濡。濡则阳虚,故知其为虚也。若浮中沉三部皆有力,则知其为实矣。实则热症,或者积滞,药宜疏通。所以医家治病,必先审察脉之形象,而后可投剂有效。又须细辨脉之虚实,方能奏顿起之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