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元老议会怎么抽:胡士方:我所知道的李弥 8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17:22
胡士方「我所知道的李弥」一文补正
作者:于翔麟
编辑先生:
    顷阅贵刊第五十六卷第五、第六期(总号第三三六号、第三三七号)刊载胡士方先生大作「我所知道的李弥」,内容丰富,对于李弥将军及第八军,叙述很详细,作者胡先生大概花了很长的时间搜集甚多资料,令人佩服。惟其中有几处小错误,恐日久以讹传讹,故不揣冒昧,经查证后,将其一一列出,并予补正。
    (1)第一○七页第二栏「后来该部参谋长张英,将赖赶走,改为第五十一师,由张英任师长……」
    按:新编第十一师师长赖心辉于十九年八月去宜昌被刘湘部属扣留,师长后由张英继任,其后改为正式陆军,番号为陆军第五十九师,而非第五十一师。
(2)第一○七页第三栏「接着即将李弥拨归熊式辉部,并升为第三十六军一六七师五七三团团长。」
    按:李弥任第五七三团团长时,隶属第三十六军第九十六师(师长姚纯、萧致平),而非第一六七师。
    (3)第一○七页第三栏「该军第一六七师师长萧致平被炸死,后任师长为赵锡元……」
    按:第一六七师师长应为赵锡光,赵氏出身于云南讲武学校韶关分校,日后曾任新疆警备副总司令兼第四十二军军长。三十八年,随陶峙岳投共。
    (4)第一○八页第一栏「第八十二师师长吴剑平,出身不详……」
    按:吴剑平为贵州绥阳人,出身于贵州讲武堂第一期步科,又曾入陆军大学特别班第四期。
    (5)第一○八页第三栏「第七十九军,军长为陈素农……」
    按:应为第九十七军,军长为陈素农。
    (6)第一○八页第三栏「该军在抗战后期,因与日本作战,在湖南和广西交界处之黄沙河被打垮,军长陈素农被中枢枪决……」
    按:在湘桂边界被打垮的是陆军第九十三军,而非第九十七军;第九十三军军长为陈牧农,黄埔军校一期毕业,因战败而被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枪决。因此,被枪决的军长并非陈素农。军的番号及军长的名字皆为一字之差,但事实出入很大。
    (7)第一○九页第二栏「第十二军曹振铎的一个第三十六师……」
    按:曹振铎部番号为新编第三十六师,而非第三十六师;真正的第三十六师隶属于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李志鹏将军当时任师长。
    (8)第一一一页第一栏「李玉堂的第六绥靖区……」
    按:李玉堂担任司令官是第十绥靖区,而非第六绥靖区。
    (9)第一一二页第一、二栏「第三师师长周蕃……」
    按:第三师师长名字应为周藩,而非周蕃。
    (10)第一一三页第一栏「谷正伦……当宪兵总司令时代……」
    按:宪兵司令部只设司令,并无总司令;因此,谷正伦曾任宪兵司令,而非宪兵总司令,其任期长达九年,是在位最久的宪兵司令。
    (11)第五十六卷第六期第七十八页第一栏「第一六三师师长梁天荣…..」
    按:梁天荣为第一六一师师长,而非第一六三师师长。梁长为广东人,建国粤军讲武堂毕业。
    (12)同卷期第八十三页第三栏「该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三师师长曾元三、第三十一师师长刘体仁……第三十一师副师长裘建之,以及邵洸生,第三十一师参谋长龙骧…..」
    按:刘体仁系第九十一师师长,而非第三十一师师长,裘鄈之、邵洸生、龙骧应系第九十一师副师长及参谋长。
    以上各点,希借贵刊一角刊登。并祝
    编安
    读者 于翔麟 敬上 七十九、七、六   胡士方「我所知道的李弥」文另一补正
作者:冀仁清
编辑先生惠鉴:
    读贵刊第三三六、三三七两期胡士方先生「我所知道的李弥」一文,及第三三九期于翔麟先生对胡文的补正,深感贵刊对所载文稿考订严谨,令人敬佩。鄙人曾在第八军服务,谨就所知陈述几点实情,若能因而对贵刊之周详查证稍有贡献,荣幸之至。
    胡文提到冯国征先生部份,与事实不符。
    冯国征是第八军政治部主任,没担任过政工处长。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有政治部,节制全国陆海空勤各机构的政工人员,陈诚先生曾任部长。军中自师级部队以上,也设置政治部,主管官称主任。民国三十四年四月间,抗日战争显现胜利曙光,政府部署向陷区日寇总反攻,在云南整训的第八军将有战鬪任务,冯国征少将受命出任该军政治部主任。同年七月,第八军整训完毕,奉调赴华南地区作战;甫抵广西,日寇已宣布投降。政府旋将第八军改调山东。到民国三十六年间,抗战时期沿袭下来的军事体制变更,国防部之下设新闻局,师级以上的政工机构改为新闻处,冯国征卽辞离第八军,一度担任第二绥靖区新闻处长。其后国防部新闻局又改为政工局,军中各新闻处改为政工处,冯国征未参与这一方面的工作。
    现年八十七岁的冯国征,退役已久,在台北市租小公寓居住多年,靠退役俸过自甘淡泊的半隐居生活。他的个性刚直,治事严肃。在军中时常对上级犯颜直谏,对部下的要求严格,所以有些同事不喜欢他,怕他;他也不讳言自己「嫉恶如仇」的脾气有时太火爆,但一向坚持个人的格调,不肯随俗浮沉。胡士方文内说「只知道他在青岛接收时,发了点小财」,使他最不平。他对当年第八军几位在台北的老同事说,胜利后他到山东,从未参加任何接收事项,胡文说「只知道」他接收时发了财,是怎么「知道」的?所谓「接收时发财」,不论发大财发小财,显然意指贪渎行为。他一再强调不甘心「生前受辱,身后蒙冤」。
    胡士方文内谈冯国征,还说「看不出什么才干来」,这也是不负责任的话。胡文中自称,民国三十八年底第八军在云南蒙自败溃时,他是财务科长。果如是,这种职务大概在军需处,或许是部队长的亲信,官阶却不高。照常情推断,民国三十六年间冯国征离开第八军之前,胡士方最高是少校阶级,而且在荣誉第一师任职,所司之事又与政治部无关,他可能没机会接近冯国征。
    如果只凭「看」,确实看不出别人有没有才干。他对冯国征评语,顺口一说而已。
    四十多年前我在第八军,阶级低,跟冯先生的接触不多,所知有限。不过,当时我服务的单位是政治部,有一部份工作与秘书相近,从承办公文过程中,对冯先生的了解,至少比胡士方先生多一些。我觉得,冯先生做事从大处着眼,对若干问题也甚有见地。例如:
    第八军到山东之初,鲁东有些县市已经陷于中共手中,很多难民和流亡学生麇集青岛,生活艰难。另有些抗战时期的游击部队流散官兵,由于原部队解体,政府不收编,未安置,更是生活困顿与情绪激动兼而有之。冯先生认为这种现象如不改善,会贻害地方,祸延国家。所以他积极联络行政机关照顾难民和流亡学生,并建议李弥将军尽可能收编流散官兵。这些事多系冯先生奔走接洽。第八军在山东数载,与当地人士感情融洽;后来成立独立旅,官兵多为鲁籍健儿。
    大约是民国三十五年底或三十六年初,第八军驻守昌(乐)潍(县)地区时,中共一名纵队司令员许世友,写了封信向李弥总军招降。这个许世友,就是后来掩护286逃脱的共军要员,曾任广州、南京等军区司令员的大头头,早年在山东还是个小角色。他的招降书寄到后,李弥交给政治部草拟公开信,在潍县「统一日报」发表,严词驳斥。公开信稿由冯国征主任指示要点,然后逐字推敲;改动之处均见功力。在我的记忆中,冯先生文笔也相当可观。
    端此敬祝
    编安
    读者 冀仁清 拜上 七九、八、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