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杀桌游视频:海姆立克急救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4:30:19
日常生活必学的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2011-04-24 21:53
食物、异物卡喉常见于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而发生,尤其多见于儿童。由于食物或异物嵌顿于声门或落入气管,造成病人窒息或严重呼吸因难,表现为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喘鸣、呼吸急促、皮肤发紫,严重者可迅速出现意识丧失,甚至呼吸心跳停止。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千万不要叩击病人的背部,应在迅速与医院联系或将病人转送医院的同时,立即对其进行现场急救。这里介绍海姆立克(Heimlich)手法,简单易行,十分有效。
案例  1974年,美国一位老人在进晚餐时被鸡块卡在了喉部,生命岌岌可
  
海姆立克急救法
危。因为此时她呼吸困难,不能发声,无法拨打电话呼救。?
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她的邻居一位70岁的老人,刚刚在报纸上读过一篇介绍亨利·海姆立克医生(Henry J·Heimlich)发明的气管异物急救的科普文章。老人见此情景,马上将学到的技能用到老妇身上。他用双手从背后将她抱住,一手握拳,向上用力冲击其腹部,鸡块很快地被冲击出气管吐出,老妇憋得青紫的面孔顿显红润。这是海氏手法被民众掌握,及时现场救护成功的第一例。?
把一位呼吸道梗塞窒息的老人,从濒死中解救回来的报导,使亨利·海默立克医生名声大振,他的急救法为世人瞩目,迅速地被普及,抢救成功的报导似雨后春笋。一位6岁儿童,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急救方法,他用此法成功地救护了一位与他一起玩耍而发生气管异物堵塞的5岁孩子。这种急救方法就称为海姆立克急救法。
背景简介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而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名称由来  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亨利·海姆立克教授
  
海姆立克急救法
是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而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或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排除异物,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发明推广
  
海姆立克急救法
科学工作者的“发现”本已可贵,更可贵的是在于发现后的“发明”。他经过反复研究和多次的动物实验,终于发明了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的急救方法。1974年,他作了关于腹部冲击法解除气管异物的首次报告。
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4年时间至1979年,在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
随着海氏急救法的普及推广,它已从气管异物的急救扩展到淹溺急救的新领域。因为溺水时大量的水分、呕吐物等进入呼吸道,造成气道堵塞。那么,在进行心肺复苏(CPR)前的重要步骤“打开气道”的难题,呼吸道梗阻如何处理呢?传统的控水处理,效果不甚理想,往往延迟了作CPR的有利时机。应用海氏手法,则有效地解决这个“打开气道”的难题。方法是,溺水者取头低脚高位,施行海氏冲击挤压法,可使气管内的水分经口排出,然后立即作CPR。海姆立克教授对中国普及海氏急救法十分重视、关心。他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并逐步进入老龄化的社会,普及海氏急救法很是重要。
原理
利用冲击腹部--膈肌下软组织,被突然的冲击,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下部,从而驱使肺部残留空气形成一股气流。这股带有冲击性、方向性的长驱直入于气管的气流,就能将堵住气管、喉部的食物硬块等异物驱除,使人获救。
具体应对
●受害者站着或坐着  救护者站在受害者身后,从背后抱住其腹部,双臂围环其腰腹
  
海姆立克急救法
部,一手握拳,拳心向内按压于受害人的肚脐和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成掌捂按在拳头之上,双手急速用力向里向上挤压,反复实施,直至阻塞物吐出为止。?
●受害者躺倒在地,由于缺氧而不省人事  救护者托住受害者背部使之仰卧,两脚左右分开 跪于受害者臀部两侧,一手以掌根按压肚脐与肋骨之间的部位,另一手掌覆盖其手掌之上,用力迅速挤压,反复至咽喉异物疏出。 ●自己是受害者,孤立无援  用自己的拳头和另一只手掌猛捅,或用圆角或椅背快速挤压腹部。在这种情况下,任何钝角物件都可以用来挤压腹部,使阻塞物排出。
●受害者是1岁以下的婴儿  救护者坐在地上,将婴儿仰卧于大腿上或坚固的表面上,或者让婴儿坐在大腿上,面朝救护者,用双手的食指和中反映做“挤压器”,迅速轻柔地向里向上挤压。
●受害者溺水后被噎  院托扶其背使之脸朝一侧卧躺,救护者两脚分开跪在受害者臀部两侧,双手成掌叠置于受害者膈部,在肋骨下面向里向上推按,可以挤出肺里的进水,使受害者心肺易于复苏。
救护方法  常采用站位法。即病人神志尚清醒能站立,救护人从背后抱住其腹部,一手握拳,将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腹部(肚脐稍上);另一手握住握拳之手,急速冲击性地、向内上方压迫其腹部,反复有节奏、有力地进行,以形成的气流把异物冲出。病人应作配合,头部略低,嘴要张开,以便异物的
  
海姆立克急救法
吐出。
病人如陷入昏迷不能站立,则可取仰卧位。救护人两腿分开跪在病人大腿外侧地面上,双手叠放用手掌根顶住腹部(肚脐稍上),进行冲击性地、快速地、向前上方压迫,然后打开下颌,如异物已被冲出,迅速掏出清理。对幼小儿童的急救方法是,救护人取坐位,让儿童背靠坐在救护人的腿上,然后,救护人用双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患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也可将小儿平放仰卧,救护人用上法挤压。?
如果在紧急情况下,病人周围无一人在场,则可采用自救法。患者可用自己的手或椅背、桌边顶住在上腹部,快速而猛烈地挤压,压后随即放松?
随着海氏急救法的普及推广,它已从气管异物的急救扩展到淹溺急救的新领域。因为溺水时大量的水分、呕吐物等进入呼吸道,造成气道堵塞。那么,在进行心肺复苏(CPR)前的重要步骤"打开气道"的难题:呼吸道梗阻如何处理呢?传统的控水处理,往往效果不甚理想是"吃力不讨好",而且延迟了作CPR的有利时机。应用海氏手法,有效地解决这个"打开气道"的难题。方法是,溺者取头低脚高位,施行海氏冲击挤压法,可使气管内的水分经口排出,然后立即作CPR。
应用效果  海氏急救法最普遍应用于气管异物的抢救,它能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在我们传统的思路中,气管异物几乎都是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在我们既往的报导中,常讲到乡村小孩,因气管异物生命奄奄一息,火车在小站破例停车,将孩子送进城里大医院,专家在气管镜帮助下,妙手回春将异物取出,转辗反侧,孩子而得救的故事。?
幼小儿童尤其以刚学会走路的两岁间孩子,气管异物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小儿的气管与食物交叉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当孩子哭闹时,大人给其花生米、黄豆等食物,由于小孩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活动,使会厌软骨无可适从,而致吞咽时食物误入歧道,造成气管异物。而花生米、黄豆等遇水膨胀,就更不易取出。此外,幼儿也因好奇,易将钱币、纽扣等异物放在嘴里,不慎而致意外。?
救助效果  海氏急救法最普遍应用于气管异物的抢救,它能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在传统的思路中,气管异物几乎都是发生在幼小的儿童中。在既往的报导中,常讲到乡村小孩,因气管异物生命奄奄一息,火车在小站破例停车,将孩子送进城里大医院,专家在气管镜帮助下,妙手回春将异物取出,转辗反侧,孩子而得救的故事。
幼小儿童尤其以刚学会走路的两岁间孩子,气管异物发生率较高。这是因为小儿的气管与食物交叉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尚不健全。当孩子哭闹时,大人给其花生米、黄豆等食物,由于小孩口中含物说话、哭笑活动,使会厌软骨无可适从,而致吞咽时食物误入歧道,造成气管异物。而花生米、黄豆等遇水膨胀,就更不易取出。此外,幼儿也因好奇,易将钱币、纽扣等异物放在嘴里,不慎而致意外。
注意事项
一、应用于成人
1、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用两手臂环绕病人的腰部。
2、一手握拳,将拳头的拇指一侧放在病人胸廓上和脐上的腹部。
3、用另一手抓住拳头、快速向上重击压迫病人的腹部。
4、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排出。
二、应用于婴幼儿
使患儿平卧,面向上,躺在坚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抢救者跪下或立于其足侧,或取坐位,并使患儿骑在抢救者的两大腿上,面朝前。抢救者以两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儿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击压迫,但要很轻柔。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三、自救
可采用上述用于成人4个步骤的2、3、4三点,或稍稍弯下腰去,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四、用于无意识的病人
使病人仰平卧,抢救者面对病人,骑跨在病人的髋部用你的一手置于另一手上,将下面一手的掌跟放在胸廓下脐上的腹部,用你的身体重量,快速冲击压迫病人的腹部,重复之直至异物排出。
五、合并症
Heimlich手法虽卓有成效,但也可产生合并症,如:肋骨骨折、腹部或胸腔内脏的破裂或撕裂,故除非必要时,一般不随便采用此法⑵。如果患者呼吸道部分梗阻,气体交换良好,就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并自主呼吸;如患者呼吸微弱,咳嗽乏力或呼吸道完全梗阻,则立刻使用此手法。在使用本法成功抢救患者后应检查患者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六、喉气管异物窒息的预防
当然,重要的还在于预防进食时避免食物和异物卡喉,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将食物切成细块。②充分咀嚼。③口中含有食物时,应避免大笑、讲话、行走或跑步。④不允许儿童将小的玩具放在口中。
有以下情况者,进食时应格外注意①:有假牙者。②饮酒后进食者。
海氏急救法是CPR的重要发展
亨利·海姆立克教授是一位多年从事外科的医生。在他的临床实践中,他重视工作中科学总结和认真思考。在20世纪60年代末,他被大量的食物、异物窒息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死的病例震惊了。当时因这种死亡,在美国意外死因排列表上名列第6。而人们在急救急诊中,医生常常采用拍打病人背部,认为有助于异物的排出,或者采用一种将手指伸进口腔咽喉去取的办法,其结果不仅无效反而使异物更深入呼吸道。这个发现,使他陷入了深深地思考。
1974年他作了关于这个腹部冲击法的首次报告。正象不少科学家所走过的艰难历程那样,医学界开始时对他的理论、方法并不给予热情的支持,甚至认为这种方法未必有用。他并不气馁,文章报告、奔波呼吁,宣传他的这种急救方法。他也是幸运的,"科学普及"很快给他带来了实践这种急救方法的机会,并证明这种急救方法的成功。
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急救方法,并经该学会推荐,在报刊电视等媒体广为宣传,仅四年时间至1979年,在美国就有3000多人用该法抢救窒息获得很大成功。至今,此方法至少救活了10万生命,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著名女演员伊丽莎白等等。《世界名人录》称海姆立克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现在海姆立克法已正式被列为CPR的重要内容,是呼吸复苏中的大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方法。所以,我们对海氏急救法的介绍不放在只局限气管异物的急救章节里,而列于心肺复苏术中,是家庭急救中的基本技术。海氏为家庭保健金典的编著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和照片。
但是,近数十年来,人们发现气管异物在任何年龄段中均可发生,成年人的发生率并不比少年期低,而更多见是在年过70岁以后的老人,发生气管异物的情况明显地增多,大大地高于那呀呀学语的幼童。
追溯原因,主要是在一边进食一边说话,或一边进食一边在做其他事情,精力明显地分散。异物的种类以吃一些大块硬质食物为多见,如鸡块、排骨等。进食速度太快,咀嚼不全,吞咽过猛,以致食物被卡在喉部造成呼吸道阻塞的情况。到老年,由于牙齿往往缺如、咀嚼力弱,在进硬质食物时多不易充分嚼碎,易成块粒状;再因吞咽机能减弱,吞咽时注意力不集中,就容易造成食物卡在喉部致呼吸道堵塞。
“海姆立克急救法”拯救10万人
作者:[美]亨利.海姆立克 彭嵩嵩 编译 文章来源:《环球时报》2009年1月7日
二战期间,我是一个年轻的海军外科医生。1945年我到了中国战场,被分配到一个秘密小分队,来到日军敌后的戈壁滩上和中国游击队战士们一起工作。当地村民不相信西医,不肯到我们的小泥屋里来看病。看着人们因为可以治愈的感染和疾病而受苦,我感到很难过。
一天下午,一位绝望的父亲迫不得已才急匆匆地送来了他18岁的女儿,她已经快昏迷了,腹部肿胀得厉害。我立刻为她做了手术。女孩被救活了!从那天开始,乡亲们开始排着队来看病。
战后,我回国继续从医。1972年一个宁静的周日下午,我在家里看《纽约时报杂志》时,读到一篇令人吃惊的文章,其中说美国第6大意外死亡的原因是异物误入气管造成的窒息。每年有3000人因此死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赶紧查看了急救手册上关于窒息抢救的建议:用手掌猛击后背,再用手指抠喉咙。怪不得会死这么多人!我是专门研究食道和吞咽问题的外科医生,我明白那样只会使异物在气管内越陷越深。我决心立刻帮人们改变错误的做法。
经过反复实验,我找到了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救人者站在病人身后,两手抱住病人腰部。用手对腹部进行快速的冲击,重复这一动作,直到异物从气管排出。
在对这一急救法进行测试后,我给《芝加哥每日新闻》的科技编辑施耐德寄去了说明报告。他将这一成果一公布,全美国上百家报纸便进行了转载。一星期后,一位内科医生寄给我《西雅图时报》的一篇头版文章:一位70岁的老先生救活了被鸡肉卡住的奄奄一息的邻居。而他用的正是从施耐德的专栏上学到的方法。这是我的技术救活的第一个生命!
更多的报道开始从全国各地涌来。最令我高兴的是:救人者常常是没接受过正规急救培训的人。这是一种普通人也能掌握的救命术!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以我的姓氏将这一技术命名为“海姆立克急救法”。然而美国红十字会却仍旧坚持说,必须先敲击背部,然后再施行腹部挤压。我明白这是非常致命的操作,特别是他们对于挤压的位置规定不清,更容易误伤病人的内脏。看来推广正确的急救法,将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工作,好在人们逐渐熟悉了这一技术。1985年,美国公共卫生部将“海姆立克急救法”称为最佳急救法。从此之后,“海姆立克急救法”成了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
从1975年至今,我发明的急救法至少救活了10万个性命。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柯赫、还有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世界名人录》称我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这让我感到自己为战胜困难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海氏急救法
是最为重要的,而喊医生和将病人送医院在这时大多都已经来不及了,哭哭啼啼则更是与事无补。
一次在华盛顿与几个美国同行闲聊的时候,无意中说到美国人在生活中运用海氏急救法成功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事例,让在座的几个华裔医生一阵感叹,而我,却没能如此轻松的继续我们的闲聊,因为那时一些回忆让我沉浸在了别样的思绪中……。
2008年12月的一天中午,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抱着一个2岁多的男孩来医院就诊。孩子早上没吃饭,近11点时,孩子叫喊着“饿”,家长就顺手拿了一盒饼干递给孩子,孩子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由于饼干太干,进食时也没经过细细的咀嚼,加之吞咽过快,饼干卡在喉头,孩子极力挣扎,但说不出话,脸色青紫,全身大汗淋漓。家长发现后更是急得捶胸顿足,但毫无办法。一个劲对赶来的大夫说“快救救孩子,孩子快没命了”。在简要问明情况后,只见大夫迅速地用一只手提起孩子的双腿,使其头朝下,另一只手从后背快速拍击,一次、两次……,饼干终于从孩子的嘴里吐了出来,“哇”的一声孩子大声哭了起来,面部青紫也随之消失,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
还好,孩子脱离了危险,一条生命得以挽救,可是,我们却只是感到很庆幸,因为那孩子那天如果没有来医院,如果吃饼干的时候他是在离医院几公里外的家里,如果……。
笔者记得小时候的一天,正在路边玩耍,突然看到邻居家的夫妇俩抱着他们的小儿子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地往当地解放军某部的卫生室跑去。原来一群孩子在玩耍时,一个孩子提出他张着嘴,让别人往嘴里扔花生米,看谁扔的准、扔的多,一粒、两粒……突然张着嘴的孩子面部出现异常痛苦的表情,口唇迅速青紫,两手乱抓,不能说话,也哭不出声。旁边的一个孩子看到情况不妙,立刻跑回村里叫来了孩子的父母。于是便有了开头的一幕,我随着邻居跑到部队卫生室,也不知是时间太长花生米掉到了气管的深部,还是因为没有必需的气管镜等设备,5岁的小伙伴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至今我依然记得他母亲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几十年了,那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关于噎食致死的事件在媒体也屡有报道:1971年4月24日,77岁的宋子文参加一位老朋友为他举行的晚宴,由于吞食过快,被一鸡块噎住而窒息身亡;2005年《京华时报》报道:湖南省怀化市一名七旬老翁参加一场吃月饼比赛,吃了三个月饼后没多久就感到不适并全身抽搐、呕吐,不久后倒地不起,等120急救人员赶到时已停止呼吸,医生分析,老人可能是因为过快吞咽而被噎死。
逝者已矣,是为不幸;生者如斯,情何以堪!但,我是一名医生,为患者解除痛苦、挽救生命是我的责任!我没有理由逃避,因此回国后,我一直致力于将那些在美国已经极为普及的生活急救技术带给大家,只为唤起所有人对生命的尊重。而今天我要与大家共同分享的就是这个海氏急救法(亦称海姆立克急救法)。
一、寻根溯源说气管异物的危害
气管异物又称噎食,相信大家都有喝水时被呛的经历,即水进入气管而发生的应急反应,如果进入气管的不是水,而是大块的食物或其它物品,气管的应急反应不足以将物体排出,就形成了气管异物。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和孩子是气管异物的多发人群,而青壮年由于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吃饭时大声说笑、狼吞虎咽等),或醉酒后出现呕吐,在不清醒的状态下将呕吐物误吸入气管,也极易发生气管异物。

图 常见气管异物
我们知道,老年人由于牙齿大多脱落因此咀嚼功能受限,极易形成咀嚼不完全的大块食物,加之吞咽功能退化,易造成吞咽动作配合失调,进而引起食物误入气管形成气管异物。而儿童气管异物则是婴幼儿非正常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诸如纽扣、玻璃球、硬币、塑料带、气球等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具,甚至植物中的各种豆类、花生等小颗粒果实,乃至孩子最爱吃的零食(特别是果冻),都会被孩子有意、无意的放入口中,在不经意中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近年来由于幼儿吸食果冻误入气管造成窒息死亡的案例屡有报道,而果冻本身由于增稠剂(明胶、卡拉胶等)的作用而表现为柔软、滑润、富有弹性、不易溶化等特点,因此一旦进入气管后较难取出,处理不当极易导致儿童窒息死亡,故有气管“软木塞”之称。
人类的绝大多数代谢活动都需要氧的参与,其中脑组织是对氧最为敏感的器官,缺氧4分钟就可以让脑细胞发生不可逆的坏死。脑组织需要的氧是靠血液中的红细胞带来的,而红细胞的氧则是通过呼吸系统中的肺来完成气体中氧的交换。人类的呼吸系统就像是一个倒置的大树,树干如气管,树枝如支气管,树叶如肺泡。如果某根树枝或某些树叶堵死了,尚不致命,但如果树干被堵死了,则是非要命不可了。所以一旦发生气管异物堵塞,争分夺秒,抓紧时间促其排出
二、因地制宜,有效施救
在医院,常用的气管异物治疗方法是:1.气管切开,保证呼吸顺畅,保证氧气的吸入;2.用气管镜由口腔进入到气管或支气管取出异物。这显然不适用于生活急救,且不说这些设备家庭无从配备,单就操作而言也是非专业人员而不能做的。可是时间上又不允许我们将患者转送到医院,我们难到就没有办法了吗?
别着急,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异物所在部位,有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一根管子中有东西堵住,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一端用工具将异物顶出,而气管在人体中只有一端开放在口腔里,如果我们用工具去顶,只会将异物越捣越深,我们知道气管向下是支气管,是越来越细的,所以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那么我们就只能从异物的另一侧想办法了,可是,异物之下在身体的胸腔内,我们无从下手啊!没错,但我们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肺内会存有一定数量的气体,如果我们能调动这些气体,让他们按一定方向、一定力度向上冲击就有可能将异物从口腔内排出。那么我们怎么调动这些气体呢,当然是设法压迫肺,使肺内的气体产生向上的冲击力,但肺是在胸肋骨的保护之下,我们无法直接作用力于肺部?没关系,我们可以压迫上腹部,通过膈肌(胸腹腔之间的肌肉)将压力传导入胸腔,最终形成一股由下至上强有力的气流,在这股气流的冲击下,使气管内的异物排出。
通过我们的分析,理论上是可以通过压迫腹部控制肺内气体将气管内异物排出的,那么具体操作手法又如何呢?事实上有一套手法被证实是现场抢救气管异物最为行之有效的急救方法,他的设计原理正是利用了我们刚刚分析的理论,这就是今天要同大家共享的海氏急救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一) 判断
以下是呼吸道异物的表现:
1. 当进食或口含物品说话、工作时,突然停止活动,出现哭闹、阵发性高声呛咳、阵发性喘鸣、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继而窒息、神志不清和昏迷等时,应怀疑呼吸道异物。
2. 特殊表现:由于异物进入气管后,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常不由自主用手呈V字紧贴在颈前喉部,面部苦不堪言。
3. 呼吸道不完全梗阻:病人可以有咳嗽、呼吸或咳嗽微弱无力,呼吸困难,当病人吸气时,可以听到异物冲击性的高啼声,皮肤、甲床、面色青紫发绀。
4. 呼吸道完全梗阻:病人面色青紫,不能呼吸,不能咳嗽,不能说话,先失去知觉,窒息,很快有生命危险。
(二)急救方法 1.自救方法
(1)咳嗽法 异物仅造成不完全性呼吸道阻塞,患者尚能发音、说话、有呼吸或咳嗽时,应鼓励患者自行咳嗽和尽力呼吸。自主咳嗽产生的气流压力比人工咳嗽高4~8倍,用此方法排除呼吸道异物的效果较好。
(2)腹部手拳冲击法 患者一手拳置于自己上腹部,另一手紧握该拳,用力向内、向上作4~6次快速连续冲击。
(3)上腹部倾压椅背法 患者将上腹部迅速倾压于椅背、背角上,然后做迅猛向前倾压的动作,以造成人工咳嗽,驱出呼吸道异物。
2.互救法
(1)拍背法
①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在患者的侧后位,一手扶患者胸部,另一手掌根在患者背部给予6~8次连续急促拍击。注意,患者头部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利用重力使异物驱出体外。
②海氏手法:是对病人冲击腹部及膈下软组织,产生向上的压力,压迫两肺的下部,设法使病者形成一股气流,将异物驱除。
手法一:抢救者站在病人背后,搂住病人腰部,用右手拇指的根背部顶在病人腹部,左手叠于右手之上,间断向被救人的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挤压,借助膈肌压缩肺脏,产生气流将气管内异物排出。
手法二:立位急救时,抢救者站在病人侧后,一手臂至于病人胸部,围扶病人,另一手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给予连续、急促而有力的4次拍击,以利异物排出。对卧位病人,让病人屈膝抵住病人胸部,用掌根在肩胛间区脊柱上连续有力4次拍击,使异物排出。
小儿呼吸道梗阻的急救:急救时救护者取坐位,让小儿面向前坐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用力向后上方挤压小儿的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重复进行。对年龄稍大一点的小儿,可让其趴在救护者的膝盖上,头朝下,捶其背部。两名救者时,可1人将小儿倒提离地,1 人用手拍背,掏咽部,可使异物迅速排出,如果只有1人在现场,也可一手倒提患儿,一手拍击患儿背部。
以上诸法,都是现场急救中行之有效的,只要掌握要领,不需特别训练,大都可以获得成功。当然,如不成功应迅速送医院抢救。在送医院的途中。如为少年儿童时,可马上将病人面向抱他的人侧身抱起,使头部枕在抱他的人的左臂上。这样抱时可以让异物较为顺利地进入较为粗短的右侧支气管内,避免异物在气管内上下或卡住,而让右侧支气管堵塞,使左侧可移动而进行呼吸,为去医院抢救赢得时间。

图 互救时海氏手法的要领
     
图 自救方法
  
图 海氏急救法抢救婴儿
三、饮水思源,认识海姆立克

图 海姆立克(Henry J?Heimlich)
这么有效的急救手法,是谁发明的呢?他的发明者是:海姆立克(Henry J?Heimlich)是一位美国人,同时也是一位胸外科医生。二战期间,他作为一位年轻的海军外科医生于1945年曾到过中国战场,被分配到一个秘密小分队,来到战后的戈壁滩上和中国游击队的战士们一起工作。战后,他回国继续从医,在美国泽维尔大学临床医学院工作。1972年一个宁静的周日,他正在家里看《纽约时报》时,读到一篇令人吃惊的文章,文章中说美国死亡人数排列第6的意外事故是异物误入气管造成的窒息,每年有3000人因此死亡。他赶紧查看急救手册上关于窒息抢救的建议,发现造成这一悲惨结果的原因竟是抢救手法上的错误。书上的建议是“用手掌猛击后背,再用手指抠喉咙”。他是专门研究食道和吞咽的外科医生,他明白那样只会使异物在气管里越陷越深。于是他决定帮助人们改正这一错误的做法,并寻求一种实用可靠的急救手法。
经过反复实验,他找到了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救人者站在病人身后,两手抱住病人腰部,用手对腹部进行快速冲击,重复这一动作,直到异物从气管中排出。
在对这一急救法进行测试后,他给《芝加哥每日新闻》的编辑施耐德寄去了说明报告。这个结果一经公布,全美上百家报纸便进行了转载。一星期后,一位内科医生寄给海姆立克医生一份《西雅图时报》,报纸的的头版的醒目位置报道了一位老先生救活了被鸡肉卡住的奄奄一息的邻居。而他用的正是从施耐德的专栏上学到的方法。这是我的技术救活的第一个生命!
更多的报道开始从全国各地涌来。令人高兴的是:救人者常常是没接受过正规急救培训的人。这是一种普通人也能掌握的救命术!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以他的姓氏将这一技术命名为“海姆立克急救法”。
尽管如此,美国红十字会有关人士仍旧坚持认为,必须先敲击背部,然后再进行腹部挤压。他明白这是非常致命的操作,特别是他们对挤压的位置规定不清,更容易误伤病人的内脏。看来推广正确的急救法,将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工作,好在人们逐渐熟悉了这一技术。1985年,美国公共卫生部将“海姆立克急救法”称为“最佳急救法”。从此之后,“海姆立克急救法”成了全世界抢救异物误入气管患者的标准方法。
从1975年至今,他发明的急救法至少救活了10万个性命。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里根、纽约前任市长埃德?柯赫,还有女演员伊丽莎白?泰勒……《世界名人录》称他为“世界上拯救生命最多的人”。
这一简单的能救人、救已的救命方法,在国外普及已近40年,您或您朋友会这种方法吗?您也想学习并掌握这一方法吗?希望通过这篇文字能给大家一些启迪和帮助。

图 美国海氏急救法宣传彩页
 
图 美国电视节目中关于宣传海氏急救法的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