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江水今年几岁:韩寒为什么不容触犯“写字人的底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4:29:31
http://opinion.huanqiu.com/roll/2012-01/2388693.html
-
来源:工人日报 2012年01月30日
不久前,一位叫“麦田”的网友发表文章质疑韩寒,认为其成名是由“人造”包装、炒作而成,甚至怀疑韩寒可能是出版人路金波团队包装出来的产物,韩寒的文章可能是由团队“代笔”……
质疑出现后,韩寒很快在博客上发文明确回应,“我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亲手写下的”,“我是一个特别看重职业操守的人,这已经触犯我作为写字人可以容忍的底线”。韩寒还公开“悬赏”,凡有人能例举可证明质疑的证据,“均奖励人民币两千万元,本人也愿就此封笔,并赠送给举报人所有已出版图书版权”。
这自然又让人想起此前郭敬明曾说过韩寒商业行为色彩浓的类似话,“韩寒的商业代言可能比我还要多”。还有评论发问说“在麦田的质疑声中韩寒会不会倒掉”。韩寒的形象,是否是炒作、包装的结果,成为文化报道关注的焦点。透过这种争议和分歧,让我们看到了不仅读者、网友,还有作家韩寒本人,对当今图书出版界、作家当中存在的团队策划炒作、御用代笔、写作枪手流行等文化现象的批评和拒绝。
所以,从更加积极的意义上看,这次纷争还是触及到了一些文化问题。如今,在文坛、图书市场上,在写作、宣传推广上,一些作家特别是一些当红的、流行的和写作畅销书的作家,拥有自己的策划团队,已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些当红的作家,是从为图书市场一本一本写作畅销书开始,拥有自己的大量“粉丝”,屡受文化媒体的关注,然后形成自己“明星作家”的阅读效应。凭借着大众读者的阅读趣味的追捧,和图书市场出版方的对利益的预期,形成自己的“明星作家品牌”、“畅销书作家品牌”,最终再利用这种品牌优势,组建自己的写作团队,形成产品线式的写作生产出版模式……
对于这一现象,有的图书出版营销方面的人士认为:作家转为明星品牌,将逐渐成为文学出版业的一种主流。就出版界而言,这些当红的、流行的、超级畅销书作者本身就是一个产品线,他们在自己作品的基础上,聚集更多同类型作者,发展成规模更大的品牌,是一个自然趋势。的确,一些作家组成写作团队,经过策划团队的策划,打造起规模化的产品线,是颇为符合当下包括畅销书创作在内的文化生产的模式特征的。这种文化生产中的特征,就是以市场利益为原则,考虑畅销,考虑版税、印数等利润。
记得帕斯卡尔曾这样说过:当人们看到自然的文笔时,感到非常惊奇和兴奋,因为人们原先以为读的是作者的东西,而现在却从中认识了人。这是说,一个作家的写作,臻于最高的境界应该是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人格特征和精神特质。而那些通过写作团队或策划团队,生产出来的复制化、模式化、标准化的文学或作品,我们触摸不到作家的生命感,感受不到他的心灵,更看不到他的真实的灵魂。说到这次质疑,韩寒的父亲也非常看重这一点:“韩寒的行文风格目前在中国找不出第二个,任何人不信都可以模仿一个给大家看看。田里长的是麦是草,老农一看便知。”
我们都有这样的文学阅读经验和感受,一些传统的作家他们对文字是有敬畏感的,所以在写作的时候精益求精,往往字斟句酌,一个句子,一个词可能要斟酌好久。不仅仅是鲁迅那个时候,更后一点的作家也是如此,比如孙犁他们,对于文字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这既是传统文化的遗风,也有他们本身对文字的严谨。但是现在的很多作家都没有这种态度了,而是写作追求复制化、流水作业。所以,韩寒说自己是“一个特别看重职业操守的人”,不容“触犯我作为写字人可以容忍的底线”,这种态度不止是对自己负责,对读者负责,更是要表达留住那一份对文学、对写作、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吧?
延展阅读
“人造”韩寒:质疑若有理,证据须先行
韩寒豪气十足,底气不够?
韩寒方舟子打官司 公众不能只是围观
尊重司法是“韩方”之争的最佳选择
韩寒方舟子论战的法律分析
方舟子和韩寒在搅什么池?
当前谣言猖獗辟谣寡信 媒体称因法治缺失监管缺...
麦田再挑韩寒 韩寒自辩太太和好友会帮改错字
《咬文嚼字》开咬知名博主 包括方舟子、韩寒、...
文学变成了“粉丝经济”的牺牲品?
http://media.daum.net/foreign/china/view.html?cateid=100023&newsid=20120130104416900&p=yonh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