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耙耳朵开公司:推进东西部生产要素加快流动和产业对接 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跨越发展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15:23
推进东西部生产要素加快流动和产业对接 增强新疆自我发展跨越发展能力 2011-12-13 10:18 刘晏良 

    

    

      “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不同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和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启动,为促进东西部生产要素良性互动、构建大中华圈一体化产业链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也揭开了新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篇章。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疆抓住历史性机遇,科学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在大中华圈一体化产业链条的区域分解与资源配置中寻求新的市场发展空间,这对于充分发挥新疆的比较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已具有客观必要性

      产业转移是形成合理的国际和地区间产业分工梯度的重要因素,对产业转出和产业承接双方而言,都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日本、亚洲“四小龙”以及我国东部发达省市等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皆得益于高效的产业承接和产业转移。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加速调整,生产要素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转移趋势明显增强;受全球金融危机、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周边国家竞争等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本地市场难以满足资本增值需求,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紧迫性日益增强。目前,从东部地区来看,这种转移的三个特点十分明显。

      一是转移的内在压力不断增大。受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和周边国家竞争加剧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迫切需要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东部地区在保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失去比较优势,劳动力成本日趋抬升,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市场、环境容量接近饱和,如果不把现有的一些产业转移出去,腾不出笼子就引不来凤凰,势必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说,东部沿海地区再造竞争优势,产业转移势在必行。

      二是转移的选择标准不断优化。过去,东部沿海地区向内地进行产业转移,主要是受低廉的劳动力、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所吸引。现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决定因素往往取决于综合要素成本或成本收益比,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时,更多地考虑承接地的软硬环境、产业互补等综合性因素。

      三是转移的实现方式不断创新。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方式日益多元化,产业链整体搬迁和抱团转移正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比较有代表性的产业转移新模式有:主业带动型转移,以一种产业的转移为主导、多产业复合型开发为辅助。产业集群式转移,通过龙头企业的转移,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集体跟进。产业链延伸型转移,通过区域间相互协作,以当地优势产业为中心,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市场扩张型转移,企业通过投资将全套成熟的产品、技术、管理方法复制到中西部,进一步接近市场、降低物流成本,实现“销地产”的低成本扩张。

      二、新疆承接产业转移已具备良好的现实基础

      在新一轮国际间产业转移和生产要素流动大潮中,特别是在构建大中华圈一体化产业链条、承接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新疆具有独特的天然优势,新疆基础设施较为完善,要素成本优势明显,周边国家市场前景广阔,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良好,是大规模承接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选地。概括地讲,新疆四大优势明显。

      第一,丰富的资源优势。新疆是资源大区,目前已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7种,居前五位的有27种,居前十位的有41种,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其中,石油预测资源量209.2亿吨,占全国陆上资源总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0.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资源总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同时,与新疆接壤的俄罗斯与中亚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在能源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新疆无疑对东部企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新疆在土地、光热、旅游等方面,也都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

      第二,天然的地缘优势。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8国接壤,拥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1个,各沿边口岸与周边国家对应城市的距离大都在200—300公里之间,运距短;与国外有75条客货公路、3条铁路、3条原油天然气管道相连。从新疆可以通过新亚欧大陆桥东抵太平洋各大港口,西经中亚直达欧洲、中东和北非,北上俄罗斯与第一亚欧大陆桥接轨,南下与南亚、西亚会合。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使新疆成为了向西开放的前沿,为新疆实施“全方位对内外开放格局”创造了条件。随着交通、口岸等通道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新疆将成为沟通中国同中亚、西亚、南亚乃至欧洲的国际大通道,成为双向开放的桥梁和基地。

      第三,广袤的市场优势。新疆周边国家在经历了经济波动期以后,经济开始步入增长阶段,特别是近年来,由于资源价格上涨使依赖资源出口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购买力大大增强。同时,周边国家在产业结构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属于资源密集型经济体,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产业门类不齐全,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与新疆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东部地区产业企业向新疆转移,可以开拓新疆及周边市场,进军俄罗斯、中西亚和东欧等市场。

      第四,独特的政策优势。新疆集诸多优惠政策于一身,既能享受到国家给予沿边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又能享受作为西部省区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少数民族自治区的优惠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出台的国务院32号文件和中发9号文件,在土地、财税、投资、金融、产业等方面给予了新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包括出台对新疆困难地区实行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优惠的产业目录,开展煤炭资源税改革试点,提高出疆产品运输补贴标准、大幅扩大补贴范围,帮助新疆产品在内地拓展市场,设立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将乌洽会升格为中国—亚欧博览会等等。这些优惠政策将加大对东部产业向新疆转移的吸引力。

      特别是应看到,近年来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空前加大,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条件不断完善,过去一直影响新疆发展的地理空间制约这个瓶颈已大大缓解。“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2000亿元,年均增长21.2%,一大批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产,为承接产业转移奠定了坚实基础。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节水灌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的建成,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持水土平衡和农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逐步完善,铁路营业里程4393公里,路通车里程15.3万公里,民用机场17个,连接国内外100多个城市。电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600万千瓦,基本形成以220千伏骨干电网为主体的输、配电网络,建成5条750千伏输电线路并实现与西北电网联网。邮电通信基本形成程控交换、光纤通信、数字微波、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完整的现代化通信体系。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新疆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加快转移中,虽然有着良好的机遇和天然的优势,但自身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是相当突出的,主要是“四大欠缺”。一是产业协作配套能力欠缺。新疆地方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以资源消耗为主,附加值低,在支柱产业中未能形成完备齐全的产业链,专业分工协作能力不强;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关联效应得不到发挥,影响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商贸、物流等服务业规模小,产业配套能力不足。二是市场机制欠缺。新疆市场经济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尤其是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发育滞后,金融机构融资规模小,服务能力较差,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支持不足,使得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三是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欠缺。新疆虽然劳动力较为丰富,但人才流失严重,缺乏大量富有经验的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欠缺。生态脆弱,结构性缺水。土地荒漠化面积大,沙化土地面积占到45%以上,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基础脆弱;农业用水使用效率低,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有效、合理利用。另外,不稳定因素也对区外投资者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今后一个时期新疆推动东西部生产要素加快流动和产业对接的战略思路和政策措施

      新时期、新阶段,新疆要立足现有的产业基础、比较优势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紧紧抓住全国区域生产要素加快流动和产业互动对接的历史机遇,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疆推动东西部生产要素加快流动和产业对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大中华圈一体化产业链条为视角,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地实行环保优先、生态立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改善投资环境,依托四个优势、提升四个层次,不断增强新疆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四个优势、提升四个层次”就是,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承接精深加工产业,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附加值较高、技术较先进的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层次;依托市场优势,加快承接适销对路的产品、关联配套产业,发展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的层次;依托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加快发展金融、商贸物流、交通运输等现代服务业,提升具有新疆特色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层次;依托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大内引外联的力度,把抓住用好优惠政策与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更好地结合起来,提升新疆经济综合实力竞争的层次。

      围绕上述的总体思路,新疆首先练好内功,也就是要着力提高“四种能力”、进一步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切实做到“四个加强”,进一步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提高“四种能力”、进一步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一是要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创造良好承接软环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在承接产业转移中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把工作重点放到市场监管、制度建设、政策制定、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上来,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务实高效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优化投资软环境,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努力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二是要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着力延伸产业链。认真研究产业转移的特点和方向,明确产业转移的来源地和转移的主要产业,科学制定产业承接规划,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围绕优势资源开发,大力承接资源精深加工产业,发展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依托区位优势,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三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一方面要着力增强企业的原始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将产业转移的链条延伸到研发和设计环节,积极承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在承接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后实现再创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要提高基础承载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抓住国家支持新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立足新疆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超前谋划,多上快上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特别是要着力加强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建设,切实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优化发展基础,为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提供有力保障。

      做到“四个加强”,进一步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一是要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管理。结合各地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优势等情况和产业转移的需要,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建设工业园区,引导企业合理有序地集聚和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关联产业集聚、资源设施共享、污染集中治理的工业发展园区。充分利用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有利条件,鼓励受援地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形式与支援省市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同时,做好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聚。二是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以保护现有生态为基本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生态敏感区域实行最严格保护措施,把承接产业转移同建设“两型”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废污水处理回用率。采取措施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在保障项目用地的同时,实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向新疆转入。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及实施相关项目建设,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促进可持续发展。三是要加强多层次人才培养。全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培养、选拔、引进人才,尤其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逐步提高新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承接产业转移和提升产业素质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依托高校,积极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鼓励科研院所走进企业,支持企业培养壮大研发队伍。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步伐,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产业转移需要,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定向培养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充分利用国家对新疆的支持政策,大力引进区外优秀人才,加强与内地高校、企业学习交流、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员技术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四是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政策,以规范、透明的政策环境吸引区外产业转移。着力落实差别化产业政策,建立健全支持承接产业转移的财税、金融、土地、招商引资等各项优惠政策,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做好产业转移与对口援疆工作的衔接,加强与对口支援省市政府的高层合作,促成一批由政府牵头组织的产业合作项目。坚持产业政策区域化和区域政策产业化,形成产业发展和地区发展相协调的机制,以利于新疆的产业升级改造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对接发展六大类产业。一是做大做强特色传统优势工业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科学布局特色优势工业产业,努力占领技术、市场的制高点,全面推进煤炭开发、煤电、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石油石化下游产业,推进下游产品精深加工,延伸石油、天然气产业链;加大紧缺矿产资源开发力度,发展铜、镍、钾盐等紧缺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深加工产业;用好用足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二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依托现有发展基础、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与交流、鼓励内地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我区设立研发机构、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承接发展在国内外有一定优势、潜力巨大、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实质进展。三是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围绕构建现代煤化工装备、石油石化装备、风电装备、输变电装备、农牧机械、汽车等产业集群,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骨干装备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将其培育成为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延伸拓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重点,积极引进棉花、粮食、特色林果、畜产品等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承接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运用技术创新成果,加快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改造,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新疆由农牧业大区向农牧业强区转变。五是改造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引进具有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专、精、特、新”和产业集群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六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紧紧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鼓励区外企业参与新疆现代服务业发展,改进传统服务业,大力承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商贸、培训、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形成服务业与工农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产业融合态势。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将其培育成为新疆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作者系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自治区发展改革委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