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钱方式主要包括:记住温总的讲话 也不要忘了另一句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4:42:42
记住温总的讲话 也不要忘了另一句名言2010年03月15日 08:21深圳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102

社会的物质财富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如果缺少公平正义的共享机制,社会上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底线为生存权而挣扎,更多的群体会产生被剥夺感。“持公平如静静湖水,主正义如滔滔江河”。公平正义需要法规的完善,需要在制度层面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障碍,还需要凝聚更多的社会共识。

温家宝总理昨日在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表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不可偏废。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们现在的社会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现代意义上的公平指的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态,它包括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它呼唤社会正气,谴责歪风邪气,与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更是水火不容。公平正义是古往今来人们衡量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价值取向。对公平正义的追求理当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此次“两会”上,公平正义成为代表、委员们频繁提及的热词,温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再次强调公平正义,并坦言“在我在任的最后几年,我将为这件事情尽最大的努力”。总理表态“尽最大的努力”,表明决策层对公平正义的高度关注,同时也说明眼下有碍公平正义实现的阻力尚存,公平正义频遭扭曲的状况亟待改变,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我们记住了温总理“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这句话后,还应该记住与之相连的另一句话:“不公平非正义比黑夜还要阴暗。”客观地说,当今社会一些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是看得见的。比如文强案中令人触目惊心的司法腐败,“局长日记”勾勒出的糜烂官场图景,数位公民因网上发帖遭跨省追捕,“富二代”、“官二代”阻滞社会上升通道,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经适房、廉租房成为公务员和富人的“唐僧肉”……很多时候,公众眼见着公平正义被权力和金钱侵蚀得面目全非,却只能徒唤奈何,而由公平正义所支撑的价值体系和对规则的信仰也一再遭销蚀,一些人开始对公平正义产生怀疑,还有些人甚至倾向于通过不公平和非正义的方式实现利益最大化。

还有些违背公平正义的做法是看不见的。比如“土地财政”和以GDP论英雄的官员考评模式,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不惜通过大肆炒卖土地、推高房价的方式换取财政收入和一时之政绩;比如个税起征点过低,且无健全的退税机制,使得个税常常沦为“劫贫济富”的工具;比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令穷人家的孩子早早地便输在“起跑线上”;比如养老保险中的“双轨制”,让企业职工同公务员的退休金天差地远,等等。类似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多源自制度和规则的不合理,而因为既得利益群体能量巨大,不甘心失去政策庇护,甚至大量公职人员本身就是这些不合理制度和政策的受益者,因而改革往往举步维艰,公平正义常常难以兑现。

而不管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有违公平正义的做法都必须被制止和纠正,假如任由其存在,疑虑和不信任将成为普遍社会心理,违法乱纪、投机钻营会大行其道,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更将危及社会稳定与和谐。

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社会的物质财富如果不能合理分配,如果缺少公平正义的共享机制,社会上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在底线为生存权而挣扎,更多的群体会产生被剥夺感。“持公平如静静湖水,主正义如滔滔江河”。公平正义需要法规的完善,需要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障碍,还需要凝聚更多的社会共识。原题:不公平非正义比黑夜还要阴暗  来源:晶报 推进公平正义重在制度正义到位

阮占江

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回答记者提出时指出:我们国家的发展不仅是要搞好经济建设,而且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这三者都不可偏废。集中精力发展生产,其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从2月12日在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到2月27日接受新华网的专访,再到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不到一个月,温家宝总理先后三次提到了人民的尊严与幸福。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那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话语,更是犹如阵阵春风,瞬间拂过亿万民众的心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共鸣。这次,温总理强调要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不仅再次让人感受到中央政府对民生民权的高度重视,也让人看到了一种日益健全的发展伦理观。

“人充满劳累,却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这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一生都极为推崇的人生意境。何为诗意,各人感受固然不同,但能够有尊严、幸福地生活着,无疑是一种必要的构成。遗憾的是,由于历史和立法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中,一些限制、侵犯公民生存、居住、迁移、劳动就业、财产、质询、诉讼等诸多基本权利的内容依然存在。有时候,虽然很多人并不怕劳累,不怕付出,不怕流汗、流血,但自己宝贵的青春、时间和精力,却往往被一些消极的制度和程序耗费殆尽,自己的付出与拼搏换不来预期中的幸福生活。这些问题和现象的逐渐积累,不仅会使社会心理逐渐失衡,让人普遍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而且难免会逐渐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引发诸多矛盾纠纷,甚至逐渐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安全。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系统、深入反思现有的那些让人异化的管理制度和发展理念,最大限度还原与实现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权利与应有的尊严、幸福。

当然,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不仅不能离开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前提,也不能陷入绝对平均主义的误区,而且其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与社会等多种手段。但是,这其中最为关键和根本的,其实还是在于确保基本法律制度本身的公平正义。因为制度的公平,才是最大的社会公平。只有基本的法律制度真正蕴涵和体现了社会普遍认同的社会公平、正义等伦理价值,才能真正确保社会个体的权利、机会、过程和结果的平等。这就必然要求政府部门对那些侵犯、干预与妨碍公民实现权利平等、尊严与幸福的法律制度进行清理、调整与改革,消除包括户籍、教育、就业、身份在内的诸多制度性障碍,逐步建立健全一种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与司法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制度与规则运行体系,从而努力确保与实现人民的尊严与幸福,让更多的人能够真正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平等享有光辉才能有尊严

特约评论员陈国兴

两会闭幕,总理一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可谓切中时代脉搏,浓缩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焦点、热点与难点: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社会上诸多缺公平少正义现象,大多直接来源于发展的不平衡,或在此基础上衍生。

近30年,尽管中国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发展差距过大问题日益令人忧心,许多人对此感同身受。

这种不平衡,绝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差异。从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在每个人的一生中,从就业到收入,从教育到医疗,从机会到结果,都面临着许多的不公平。

这种不平衡的直接结果是,在同一片共和国的蓝天下,人与人之间存在诸多的不平等。有尊严地生活,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标准,在许多人那里仍然是一个苦苦追求的目标。

导致这种不平衡的因素极其复杂,但政府所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却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从政策到资金,再到其他资源,不仅未能实现均等配置,反而造成一定甚至很严重的倾斜,不是向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而是向城市和发达地区,形成“赢家通吃”效应。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公权力在为公行使过程中出现的不均等,导致社会上缺乏公平。

基于本身的特性,权力受到金钱、美色、公关等的诱惑,偏离了权力为公所用的方向,沦为某些私人和特殊利益集团的工具。这就是公权力的腐败问题,导致社会上缺乏正义。

在今年总理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赢得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此语与“光辉”句可谓两相映照。

光辉诚然令人向往,但惟有平等地享有,人民生活才会更有尊严。否则,光辉再灿烂美丽,却不能普照大地,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失去尊严的生活,必将导致社会的不稳定。这也正是总理那句“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的深意所在。

让人平等地享有光辉,权力不仅要恩泽四方,而且要真正做到秉公用权,同时致力于束缚权力。但权力本身的特性和局限性,使权力惟有受到进一步的减削、制约和监督,才能使人民平等享有光辉成为现实。

所谓的减削权力,就是收起权力无所不能的触须,严守边界,严防越位,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惟有在此基础上,权力才更可能自觉地秉公,在市场不愿意或力所不及的地方,为那些弱势群体或领域撑起平等享有光辉的天空。

所谓的制约和监督权力,就是通过制度化的方式把权力关进笼子,让权力不能随意发飙,亦不能为私所用。当权力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制约和监督,为公所用才会成为可能。

如此,公平正义,就不仅仅像“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那样令人憧憬,而是一点一滴地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转化为人们的尊严、幸福,使人们的发展,全面而自由。 新京报: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每个窗口

昨天,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后温家宝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回答国内外媒体的提问。其实每年的两会总理记者会,我们都能听到温总理的肺腑之言,在这一年中不停地被媒体和公众重复。从2003年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2009年的“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社会公平的问题时,一句“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重新燃起了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其实很多人知道,2010年的中国内政和外交,面对着极其复杂的环境。这种复杂的环境体现为,一方面多重矛盾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保持在较高的稳定位势上。但是无论环境多么复杂,有一个问题是引发全国公众关心的命题,就是如何确保发展过程中不同社会阶层的平等,让他们都能充分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

在本次两会上,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提出了与此相关的提案,在代表委员们总结的两会关键词中,不少就与民生和公平正义相关,其中包括了教育公平、调整收入结构、医疗改革、司法正义、稳定房价等,体现了民众的强烈诉求。

具体而言,即教育资源不均衡、流动人口子女就地升学难、弱势群体社会保障不足、女性就业门槛高、同罪不同判等诸多不公平问题。

温总理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坦言:“勿庸讳言,现在,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必须承认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在逐渐拉大,但是公平正义的根本,是保证各阶层都享受相同的权利,法律和秩序能为这种权利表达提供保障。即便是在今年两会流行的网络上,也可以看到不同的社会阶层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忧虑。这些忧虑的背后,其实是对良性秩序的关注。

公平正义不仅仅是国内的命题,同样也是国际秩序面临的新考验。在目前的国际舞台上,公平问题仍然是各国相处的核心问题。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要选择的道路。从哥本哈根的峰会争论中,其实人们已经看到了一种不平等的相处之道,尽管中国做出了最大努力。

所以,温总理才会说:“为什么总拿中国做文章?我至今不明白。气候变化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也关系各国的利益,关系世界的公平和正义。”

在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大国,中国的国际贸易之路恐怕在2010年也不会太平坦,不少国家对中国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的背后,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秩序的不完善。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相信,平等就是正义;美国哲学家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到“正义即公平的相对稳定性”。这些思想其实都提到了今天我们关注的两个命题,一是在社会发展环境中,让不同的群体按相同的规则分配,分享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分享社会责任;二是所有的公平正义,都只有在稳定长效的状态下才真正有效。

中国社会也不例外。短期的公平正义可以通过一个政策调节,但社会方方面面的公平正义,需要的是对公众的启蒙和对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注。因为在今天的地球村,没有一个人的窗口不向着太阳,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每个人的窗口,实际上也是用中国的方式温暖整个世界。

在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最后说:“中国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指经济的发达,它还应该包括社会的公平、正义和道德的力量。在我在任的最后几年,我将为这件事情尽最大的努力。”事实上,为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不仅仅需要总理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