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亲女爱粤语百度云盘: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 阳台一隅 / 第65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23:00:03
我喜欢的古典诗词共267页 
 作者:ley558 回复日期:2010-04-06 16:53:2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清 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ley558这位朋友提到了杜牧的这首《清明》,我想晒一下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抛砖引玉。
  
   “路上行人欲断魂”中的“行人”具体指谁?
  
   大概就是以下3种人:上坟扫墓的本地人,诗人自己,游客。
  
   一般上坟扫墓的人,在亲人坟前可泪诉哀思,路上不会表现的太悲伤,“欲断魂”好像也不应该是本地的扫墓人。
  
   在这首诗里,诗人没有自注,也没有序,杜牧是陕西人,虽然诗中的“杏花村”现在还有争论,但没有陕西参加竞标。诗人幼孤,亲人死的早,父母在自己的印象中可能不深,而且是若干年后,诗人即使思念亲人,估计也不会“欲断魂”。基本断定,“行人”不指诗人自己,况且给我的印象,诗人杜牧的家庭观念好像也不是太重。
  
   最大的一种可能就是游客。
  
   游客为什么会“欲断魂”,远离家乡,无法上坟扫墓,游子的表情自然悲伤遗憾,感觉愧对先人。
  
  
   “借问酒家何处有”这一句,没有主语,是谁在问?
  
   “借问”这2个字,显然比较客气,以诗人的洒脱好像不会使用这种语气。
  
   也不应该是本地人,本地人应该知道酒家在何处。
  
   所以说,这句的主语可能性最大的还是外地游客,外地人问道时,表现客气的时候多。
  
   外地游客为什么喝酒?唐朝时上坟一般会带上酒和肉,然后再自己吃掉,这位外地游客既然无法亲自去家乡为亲人祭拜,最大的可能就是“虚拟”一下,以寄哀思。
   “牧童遥指杏花村”就是一幅画,意境非常美,这么美的描述,旁观者最有可能捕捉到,心情悲伤的人可能无视。
  
  
   杜牧的这首诗,语言通俗,但也不是特别易懂,诗人以旁观者的角度,表现出了一种人文精神,诗人的情思是敏锐的,有一种同情心。这与“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异曲同工。
  
   总之,感觉这首诗不是写诗人自己,是写那个外地“行人”,一个游子的悲思,诗人捕捉到这一幕,同情而洒脱地给表达出来。
  
  
   有人将这首诗看成伪作,说作者不是杜牧,我不认同。
  
   本来今天想继续李商隐,ley558这位朋友的留言,让我想起了杜牧。
  
   以上所言,纯属个见,望朋友们多多指正。

作者:阳台一隅 提交日期:2010-04-07 20:38  第79首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第80首
  
   忆 梅
  
   李商隐
  
   定定在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作者介绍]
  
   桂州幕府解散后,李商隐硬着头皮回到长安,请求再分配,个人猜测,此时诗人的心情必定复杂,辞职了再回来,脸面上肯定有些挂不住,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走这一步。
  
   还不错,被授周至县尉(县公安局长),当时848年,诗人36岁。
  
   第2年(849)年,诗人入幕京兆尹,再次回到京城。
  
   当年10月,被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正聘为判官,入徐州幕,官职为侍御史衔,6品下,在卢弘正手下,诗人心情不错。
  
   命运多舛,851年,诗人再次失业,因为卢弘正病死。
  
   回到长安,诗人面陈已升为宰相的令狐綯,在朝庭中有了一份工作,任太学博士(教书匠),正6品上。
  
   令狐綯对李商隐不错。
  
   李商隐对这份工作并不满意,感觉这个教书匠没有政治前途,当年7月,应梓州刺史、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当正准备入府之际,发生了一件大事:妻子病逝。
  
   妻子王氏是个无可挑剔的好妻子,自从嫁与李商隐,没过着什么好日子,任劳任怨,不是与诗人远行入幕,就是在家独守养子,诗人有良知,深知妻子的贵重。
  
   这个打击是巨大的,安葬完妻子后,当年10月,启程赴东川。
  
   行至散关(今陕西宝鸡县西南),天降大雪,寒风呼啸,诗人感到了凄凉,想起了妻子王氏,写下了本文的第1首诗。
  
  [本诗简析]
  
   这首诗的题目已说明了写作背景。可以看做一首悼亡诗。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剑外:剑阁之外。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即大、小剑山间的一条小道,从陕西入川的主要通道。
   从军:指投奔柳仲郢。 与:给
   第1句指明诗人的行程,路途遥远。
  
   诗人吃过苦,如果以前,咬牙一坚持也就挺过去,但现在不同,妻子刚刚离世,诗人的心情低落,冰天雪地的环境更加重了李商隐由里到外的冷。
   是否有衣可寄,在诗人眼里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无家”,妻子刚刚离世,无家的感觉使诗人落差太大。
   如果妻子还在,也许会寄来寒衣,即使没有衣寄,诗人有精神寄托,冷也只不过是自然冷而已。
   现在的冷,是精神冷。心灵的深处没有衣服披盖。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三尺雪:一定是三尺厚吗?不一定,只是想说明一种意境。衬托上面说的精神冷。
   如果诗人的心情好,也许会赞美这种“三尺雪”,但现在不会,景物是随着人的心情而变的。在诗人眼里,这“三尺雪”就像一座山,压着自己,被诗人冻成僵尸。
   回梦:回到梦里。
   旧:用这个字,作者应该有想法,想说明妻子跟着自己很苦,没有享受官太太生活,而且这个织布机太老了,没钱更。这里面隐藏着一种愧疚。
   鸳机:一种织布机,可能有鸳鸯造型。“鸳”会令人想到“鸳鸯”这2个字,一种暗示。
   一个“旧”字,一个“鸳”字,表达愧疚和思念。
   这2句放在一起读,是有一些韵味的,一景一情,跳跃的幅度虽然大,但很自然。
  
  
   本来就想念妻子,再遇到这么寒冷的天气,越冷越想,越想越冷。重温旧梦用以疗伤。
  
   这首悼亡诗,写得比较含蓄,静下心来品,最后2句耐读。
  
   解析完毕。
  
   =======================================================================
  
   到了川东入幕后,得到府主柳仲郢(ying3)的器重,任判军,兼检校工部郎中,正五品上。这是李商隐平生最大的官。
  
   得到了重用,诗人应该高兴,但此时诗人的心情已经不同,如果喜悦没有最亲近的人分享,会演变为一种失落。
  
   《忆梅》这首诗正是表现了诗人的这种心情。
  
   忆 梅
  
   李商隐
  
   定定在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本诗简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
  
   ————定定在天涯,依依向物华。————
  
   定:一定,肯定。 定定:这2个字放在一起,不太好解释,“定”的再一次肯定,我就把它解释成“命中注定”。
   是谁命中注定浪迹天涯,按这首诗的表面意思,应该指梅花,梅花就只能在天涯生长吗?当然不是,看来诗人将梅花比喻成自己。诗人走南闯北,入府成僚,漂来漂去。
   为什么单单选择梅花作喻,这与诗人抒情有关,后面解释。
  
   依依:留恋。 物华:生命的繁华。
   虽然奔走于天涯海角,但一颗渴望成功的心依然强烈。这2句应该是诗人以前的想法,不是现在。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堪:可。
   梅花在冬季开放,在百花盛开的春天已凋谢。
   这2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他为什么恨梅花?
   这次东川入幕,与往日不同,诗人的心情沮丧,主要是因为妻子离世心灰意冷。没有了以前的那种兴奋。
   诗人的心凉了。
   如果以前有这样的机会诗人可能会手舞足蹈!但时过境迁,不可同语。
  
   咏梅诗很多,但这首别样,诗人是恨,恨梅花开得太早,他真恨梅花吗?当然不是。
  
   恨自己的命运,再扯远一点,恨社会。恨的背后,是对妻子的思念,一种无奈。
  
   解析完毕。
  
   ====================================================================
  
   这2首诗,都是绝句。
  
   律诗当然比绝句复杂,写起来也肯定费神。诗人可能不愿花太多精力咬文嚼字了,心情的原因。
  
   妻子是诗人的命柱。
  
   最亲近的人离世后,那种心灵打击难以言状,所有的劝慰都无济于事,自己无法说服自己。
  
   痛,也许会伴随终生。
  
   ====================================
  
   这就是命运的无奈。诗人李商隐经历并将之写出。
  
   第79首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李商隐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第80首
  
   忆 梅
  
   李商隐
  
   定定在天涯,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谢谢阅览。

本文由<贴库网>脱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327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