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谁的译本好:活得长与活得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19:58
活得长与活得好                     许锡良   就生命的本性来说,活着本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生命是自然而然展开的,本来是那样从容不迫,自自然然,就像路边的一朵花一样,随意地绽开着。但是,许多人的生命却感觉活着没有意思,因为生命被蒙上了太多的人为的色调。比如,颇具中国特色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每个人的生命立即感觉很压抑,很紧迫,很逼仄。回想起自己这四十多年的生命历程,真正活着的只是在四十岁之后。确切地说我的生命才真正经历了五年的时间。之前,我从那偏僻的穷山沟里,作为中国社会最底层的一员,像一粒灰尘一样,一路挣扎着,漂浮着,只为自己能够活着,有一个活着的生存空间。奋斗了二十五年,才有了与城里人一起喝咖啡的机会——虽然,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喝咖啡。但是,这一点奋斗的经历让我留下了一点点虚荣心,那就是每次坐飞机所要的饮料一定是咖啡,而不是别的饮料。与朋友相聚,也多想到的是咖啡厅,而不是茶馆。仅仅为生存而活着的时候是十分痛苦的。因为生存,而不是生活,那是没有什么生命意志的,只有生命本能,为了能够获得活下去的生活资料,你必须从早挣扎到晚。说言不由衷的话,做极不情愿的事,不仅自己的嘴巴不是自己的,连大脑与手脚都不属于自己。说话要看上级的脸色,做事要揣摩领导的意思,还要照顾左右的情绪。也难怪,一个山里人要从山谷里爬到大路上来,尚且要花去大半生时间精力,那种为求生存所付出的艰辛与代价是可想而知的。 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必须尽早立起来,摆脱生存的困境,因此,韩寒曾经说过,在中国,出名要趁早,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出名出得越早,你的生命意志的自由表达就越早。像我这样四十岁之后才能够独立说点自己的话,已经是很晚了。但是,这不能够完全算是我的错,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每个人的机遇不一样,还有每个人生存的时代不同。80后的一代在读中学甚至小学就已经有互联网了,90后自有记忆起就有互联网,2000年后的一代,甚至还没有睁开眼,就已经有了互联网,而作为60后的我,学会使用电脑,学会上网,已经是30而立之年。像袁伟时老先生这样的“80”后,出现互联网是在他退休之后10年,而上网表达自己的思想,却又是10年之后。袁伟时老先生这个“80”后与韩寒那个80后是没得比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活法,每一代都不必把自己遇到的问题强加于另一代,也不必强迫另一代必须按照自己的生活路径去生活。我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关公委”其实是不用设的机构,这个机构的设置,那其实只是老一代找一个借口,找一个平台去干涉下一代的思想方式与生活方式。美国在60到70年代曾经有过对二战之后10年左右出生的一代,被称之为“跨掉的一代”的社会现象,并且将这一代的出生称之为“美国的悲剧”。这一代就包括后来的克林顿总统、小布什总统,乔布斯与比尔.盖茨,他们这一代曾经备受责难与诟骂,但是,事实已经证明他们并不比他们的祖辈父辈差,他们一样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与奇迹。作为一个60后“文革”期间出生的人,其实论理想主义不如40后的一代,论生存能力不如50后的一代,论实用主义不如70后的一代,论现代信息技术,更不如80后的一代。但是,60后的一代天然地具有一个优势,他们比其他人更能够反思中国的“文革”的出现。因为太早出生的人,身陷“文革”,连语言表达与思维方式,都难免毛式语言与毛式思维。有的更是难免罪孽深重,要他们作出真正的反思与悔改是不容易的。80后的一代,一出生,“文革”早已经结束,你跟他们讲“地、富、反、坏、右”,还得拿出教科书,并且配上图片,讲个半天,还只是一知半解,但是,60后这一代不同。我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全国“批林批孔”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见过批斗地主与富农的残忍,但是,因为太小,刚刚有一点记忆,而没有参与批斗的能力,因此,这一代人是很干净的。上中学与大学时,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大大地开了眼界,60后这一代人对国情的体验与了解比70后与80后要深刻,对世界的了解,要比50后与40后更丰富,这一代人的人生阅历与知识结构,还有思想资源,是最具备反思中国“文革”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的条件。将中国人与中国文化,放到世界的视野与背景中去反思,将中国充分世界化,这是中国人必须完成的一个神圣使命。60后这一代见过许多专制独裁者,无论国际的,还是国内的,无论是中国人民遍天下的“朋友”,还是中国人民的“死敌”,见过他们的风光旖旎,也见到他们被送上了断头台,高呼着万岁,并且背诵过他的:“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最后还是亲眼看到他还是无法违抗自然法则,无可奈何地躺进了水晶棺材。这一代人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专制独裁者一个个死去。与后来的一代的见证不同,因为60后这一代也同时见证过他们的辉煌。因此,我对自己的告诫就是,好好活着,还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这一代人去做。这一代人的事业还没有开始。这一代人的事业应该是在60岁之后,也就是当这一个60后,变成另一种“60后”之后。好好活着,并且要活得好一些,身体健康,头脑清晰地活着。在中国,什么事情都是一个马拉松赛。学会与时间赛跑,是中国的第一生存法则。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挣扎,无论富有还是贫穷,尊贵还是卑贱,荣耀还是屈辱,最后都是难免一死,我想活着的人,在为自己找一个活下去的借口的同时,也要为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死法。 2012年1月26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