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尊道贵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19:56:39

“道”和“德”是道教内丹修炼的基本要旨,道教徒通常将一生修炼的艰幸历程概括为“修 道养德”。修道是内在的功行,养德则是外在的行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在道教中,道有两个方面的涵义: 其一,从宇宙观上讲,道先天地生,并化生万物。老子说:在溟滓鸿、混 沌未分的时候,有个混然而成的东西,她先于天地而存在,无形无相,亘古不变,周行天下 ,循环不已,可以说是天地万物的母亲,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勉强称其为道。据《 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意译。淮南子则在老子的基础上,将道说成是天地万物的本原 ,淮南子说:道覆盖着天,运载着地,囊括四方,到达八极,其高没有边际,其深不可测量 ,她包裹着天地,来源于无形。据《淮南子·原道训》意译。既然道是天地 万物的本原,既生天地,又生万物,那么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炁老子曰:“道生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见《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一者,道也, 无名无象。二者,阴阳也,有了阴阳两极,天地自然定位,天阳地阴,天清地浊。三者,阴 阳二气相交感形成的“冲和”之气,万物皆从此气中生。所以《清静经》说:“大道无形, 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玄纲论》曰:“生生成成,今 古不移之谓道。”由此观之,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既生化万物,又包含万物,万物之思想 、音声、高下、长短、前后等莫不由其生。如《老子想尔注》说“道”是:天下万物之本。 《太平经》称“道”为:万物之元首,不可得名;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气行道,以 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生。见《太平经》卷十八至三十四。抱朴子说 道涵乾括坤,其本无名,不能寻其音声,不能迹其兆乎宇宙之外,其能为声之声,为响之响 ,为形之形,为影之影,方者得之而静,圆者得之以动,降者得之而俯,升者得之以仰。 见《抱朴子·道意篇》。 此外,道教还提出了道生天地万物的过程。即:经过了洪元、太初、太始、太素、混沌、九 宫、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尊卢、句娄、赫胥、太连、下古等阶段。而此中亦有宇宙 形成的五个时期:混元、空洞、混沌、混洞、劫运。《太上老君开天经》说,在未有天地万 物之前,“太清之外不可称计,虚无之里寂寞无表”见《太上老君开天经》。 。称那个时候没有天地之分,没有阴阳之分,没有日月之分,没有晶光之分,没有东西之 分,没有青黄之分,没有南北之分,没有刚柔之分,没有载覆之分,没有藏坏之分,没有圣 贤之分,没有忠良之分,没有来去之分,没有生死之分,没有前后之分,没有方圆之分。百 亿变化,浩浩汤汤。无形无象,自然空玄。穷之滩极,无量无边。没有高下之分,没有等偏 之分,没有左右之分,没有高下之分,纯属自然。只有老君(道的化身),犹处空玄寂寥之外 ,玄虚之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若言其有,不见其形;若言其无,万物皆从之而生。接 着,八表之外,渐渐开始分判,下成微妙世界,称为洪元。 洪元之时,没有天地,虚空未分,清浊未判,玄虚寂寥,洪元一治至于万劫。洪元既判,而 有宇宙形成的第一个时期混元。混元一浩万劫,至于百成。百成亦八十一万年,而有太初。 太初之时,清浊剖判,溟滓鸿,置之形象,安竖南北,制正东西,开 炁显明,光格四维。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降为地,三纲既分,此有天地,还没 有日月,天欲化生万物,然没有方法可以变成,只好置生日月于其中,下照炁 冥。此时还没有人,只有太上老君从天而降,自称“太初”之师。老君取天地之精,合成 一神,名曰人。至此,天地、日月、人民皆有,但都没有识名。 太始之时,太上老君下降为师,口吐《太始经》,教万物置立于天地。所谓太始,即万物之 始也。 太素之时,老君又下降为师,使天生甘露,地生醴泉,人民饮之,得到长生。 混沌之时,始有山川,老君下降为师,教示混沌,治理天下七十二劫,“混沌”流行,形成 山川,五岳四渎,高下尊卑,自始以来,已有识名。 九宫之时,老君下降为师,口吐《乾坤经》,结其九宫,识名天地。天为阳,地为阴。阳者 刚强,远视难睹。在天成日月星辰,在地成五岳四渎,在人成五脏。 元皇时,老君下降为师,口吐《元皇经》,教元皇治理天下,始有皇化通行于天下。元皇之 后,是有太上皇,太上皇之后有地皇,地皇之后有句娄,句娄之后有赫胥,赫胥之后有太连 。 太连之时,天生五炁,地生五味,人民食之,得到延年。 太连之后,进入下古,先后有伏羲、女娲、神农、燧人、祝融等。历时老君均下降为师,教 以生活之道。 从神学观念上讲,道为神仙的化身,但高于神仙而存在,凡人得到了她,可以成仙,神仙得 到了她,可以登天入地,本领超常。庄子说:韦氏得道,以挈天地;伏羲氏得道,以袭气 母;唯斗得道,终古不忒;日月得道,终古不息;山神堪坏得道,以袭昆仑;水神冯夷 得道 ,以游大川;山神肩吾得道,以处大山;黄帝得道,以登云天;颛顼得道,以处玄宫;北海 之神禺强得道,立乎北极;西王母得道,坐乎少广,莫知所始,莫知所终;彭祖得道,上及 有虞,下及五伯;傅说得道,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 见《庄子·大宗师》。称:古之真人,登高不眎,入水不濡,入 火不热,是因为能假于道若此。据《庄子·大宗师》原文意译。又《在宥篇 》说:“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 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听见,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 。”可见凡人得道长生成仙,神仙得道乘风驾云,入水不溺,入火不焚,飞龙腾达,无与伦 比。 说神仙是道的化身,是因为得到了道才可以称为神仙,神仙最能体现道。道教创教时,尊老 子为太上老君,称太上老君为道的化身。《老子想尔注》:“一者,道也,……一散形为 炁,聚形为太上老君。”东汉边韶亦称老子:“离合于混沌之炁 ,与三光相终始,观天作谶,……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化身,蝉蜕度世 。自牺农以来,世为圣者作师。”《老君太上虚无自然本起经》说:“道者,谓之初也。太 初者,道之初也。初时为精,其气赤盛,即为光明,名字太阴,又曰元阳子丹,丹复变化, 是为老君。”《太上混元圣纪》:“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太元之先 ,起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也。”由此可见太上老君就是道 ,就是造物主,就是神仙,即将道与神仙等同了起来。 与道相提并论的是德,德是道外在的表现。《道教义枢·道德义》称:“道德一体,而具二 义,二而不一。”德在道教中有“上德”、“玄德”、“常德”等几种解释。《道德经》第 三十八章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 之而有以为。”第五十一章称:“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第二十八章称:“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常德不忒,复归于 无极。……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而这些德,均是道在外的表现形象。《自然经》说德“ 得于道果”。《太平经》说能够“成济众生,令成极道”就是德。唐玄宗更说得明白:“道 之在我之谓德。”见唐玄宗《道德经御注·序》。所以道教以道和德为基本 信仰,为行动准则,强调“道生德育”、“尊道而贵德”。 总的来说,尊道即是尊重信仰、敬重神明,得神灵之庇佑;贵德即是心向仙境、勤修苦炼, 达仙境之彼岸。所以说只有尊道贵德,才能修得长生成仙。 仙道贵生 生命是道教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道教讲的就是长生不死,修炼成仙。对于生,老子曰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见 《道德经》第五十章。说明人的生命非常有限,而且处于一个危险的状态之中,所 以要求人们“深根固蒂”,追求“长生久视之道”。庄子则大讲“长生”固形之术,要求人 们保生、全生、尊生、尽年。《吕氏春秋》则从自身出发,强调“重己贵生”,曰:“圣人 深虑天下,莫贵于生。”见《吕氏春秋·贵生》。到《太平经》时则主张乐 生、重生。总之尊重生命是道教的一贯主张,主要包括:一、尊重人类自身的生命价值,反 对轻生自杀,也反对杀害他人,要求洁身自好,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二、尊重动物的生命 ,认为一切血性之物,皆有灵性,即有道性,由于悟性有早迟之分,所以修道阶次有快慢之 别;见唐潘师正《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三、尊重植物的生命,认为植物和 人一样具有灵性,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也能够修炼成仙;四、尊重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 的环境。做到上述四点既度己又度人,正如《度人经》曰:“仙道贵生,无量度人。”